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静脉营养对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评价

    作者:董泾青;陈波;雷尚通;李国新;黄祥成

    目的 探讨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静脉营养对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和对蛋白质合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静脉营养的患儿(观察组)与未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静脉营养的患儿(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给予静脉营养12 d后观察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有所提高(P<0.05),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血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降低(P<0.05).结论 丙氨酰-谷氨酰胺加强的静脉营养能提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的蛋白质合成水平,降低感染发生率并能较好地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 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作用

    作者:范书红;刘冬丽

    目的 研究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出生早期体重增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了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间在本院住院的VLBW共136例,将患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包括能耐受患儿肠道内营养),试验组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综合营养液(综合营养液包含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根据患儿每日体重及检验报告进行调配)静脉输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体重增长情况、热量摄入情况、住院天数、出院时体重及存活率.结果 试验组患儿存活率为82.61%,而对照组患儿的存活率为70.15%,明显低于试验组(x2=8.374 5,P=0.006 5).试验组患儿第1周的体重每日平均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对照组(t=44.101 4,P<0.01),1月内平均热量摄入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4.473 8,P<0.01).两组患者出院时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4 1,P=0.38),但试验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t=7.401 7,P<0.01).结论 予以VLBW早期静脉营养,能够有效提高患儿体重增长幅度,增加热量摄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死亡率,对VLBW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 静脉营养治疗低体重儿的疗效观察

    作者:蔡汝丽;陈巧丽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PN)治疗低体重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月间被我院收养住院治疗的低体重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静脉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体重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后观察组体霞明显重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电解质素乱2例,低血糖症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8%;对照组电解质紊乱8例,低蛋白血症2例,低血糖症1例,高血糖症1例,肾功能损害2例,总发生率为43.75%,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7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营养能明显地增加患儿的体重,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 静脉营养 低体重
  • 新生儿多脏器损害的部分静脉和胃肠营养分析

    作者:伍伟平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损害在部分静脉营养的同时,进行早期胃肠道营养对病情、体重及生理功能的正常恢复情况.方法对75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4 5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的患儿在入院第一天开始进行部分静脉营养及胃肠道营养,对症、抗感染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患儿体重、并发症、胃肠道功能恢复比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加强部分静脉营养及早期胃肠道营养对疾病恢复、体重增长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损害患儿加强部分静脉营养及早期胃肠道营养,对疾病恢复、体重增长及生理功能的正常恢复有显著效果,其原因可能与早期胃肠营养有利于消化酶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减少新生儿坏死肠的发生,两者联用可弥补其中一方的不足有关.

  • 脐静脉置管术在早产儿静脉营养的应用

    作者:刘新萍;李少芬;邓玉婵;邓燕玲;梁月华

    目的 探讨早产儿静脉营养的给入途径,减少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80例我院分娩的早产儿,出生后30分钟~ 72小时内,经脐静脉置管进入下腔静脉,通过脐静脉通道供给营养液.观察导管的留置时间,置管的并发症等.结果 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1 ~ 14天,平均留置7.45天;1例穿刺置管失败,1例堵管,2例疑似(肝内囊性包快);拔管后导管尖端培养均为阴性,感染率为0.结论 脐静脉置管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安全,并发症少,提示脐静脉置管是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安全和有效的途径.

  • 新生儿静脉营养电子计算表格制作及临床应用

    作者:潘广赉;杨明;莫坤梅;谢建红;罗记通

    目的 制作新生儿全静脉营养(TPN)电子计算表格,快速、准确配制静脉营养.方法 在计算机Windows XP平台中,合成一个Excel电子表格,编辑计算公式,将数学模型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程序,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结果 通过表格自动计算功能即可准确计算出营养液目标各成分的量、热卡、渗透压、葡萄糖浓度、输入速度.结论 电子计算表格配制静脉营养具有快速、可靠计算功能,使静脉营养更加规范,简单易行.

  • 早产儿两种静脉营养方法总胆汁酸的比较

    作者:李晋蓉;李作娅;张微;王洪宇;赖红;夏梅梅

    目的:通过以不同静脉营养比例输注静脉营养,比较总胆汁酸(TBA)变化程度,以探讨临床上早产儿静脉营养合理输注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30例.A组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混合经由黑色避光管输注,3种供能比例50%:15%:35%.B组所用营养液成分与A组输注成分相同,混合经由避光管输注,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供能的比例不做调整.两组患儿均于静脉营养5 d及15 d后抽取静脉血3~4 mL,离心后分离血清,按操作规程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总胆汁酸.结果:总胆汁酸浓度5 d时A组较B组低,差异有显著性,15 d时两组TBA浓度均升高但A组较B组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为早产儿榆注静脉营养过程中,选用一次性黑色避光输注管输注并使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供能的比例调整为尽量接近或达到50%:15%:35%时胆汁淤积的程度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 左全肺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

    作者:黄谋

    患者男,66岁.因咳嗽,粘液痰3个月.胸片示左肺上叶4.5 cm×4.5 cm肿物.胸部CT报告左上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左肺门淋巴结肿大.纤支镜检查见左肺上叶开口肿物阻塞.纤支镜病理活检报告:左上肺鳞状细胞癌.于1997年3月17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下行左全肺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第3天开始引流量增加为乳黄色液体.多24小时引流量达850 ml.乳糜脂检查阳性,细菌培养阴性.临床考虑术后乳糜胸.给予禁食、静脉营养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渗糖150 ml加顺铂(DDP)70 mg由胸腔管注入,每天1次.术后15天乳糜液消失.手术切口Ⅰ/甲愈合.住院35天痊愈出院.

  • 微生态调节剂对全静脉营养早产儿血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丘惠娴;周曙明;邱小丽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对全静脉营养(TPN)早产儿血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OT)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2例TPN早产儿随机分成干预组(17例)和禁食组(15例).干预组生后予服金双歧进行干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早产儿生后第1天和第7天血中GAS、MOT水平,两组进行比较,并与正常肠道喂养、胎龄和出生体重相仿的早产儿作对照.结果:各组早产儿生后第1天血中GAS、MO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以后均随日龄而逐渐升高,至生后第7天,正常喂养组血中两种胃肠激素明显高于干预组和禁食组,干预组也显著高于禁食组.结论:微生态调节剂能使早产儿血中GAS和MOT分泌增加,将能促进其胃肠道的发育和成熟.

  • 乳果糖联合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作者:何薇;郑玲芳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疾病诊疗技术的迅速提高,我国新生儿病死率明显降低。由于新生儿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胃肠道蠕动缓慢,加之疾病本身的影响,易经常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胎粪排出延迟及奶量增加困难等喂养不耐受[1]症状,其中尤以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常见。喂养不耐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质量,且导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延长,增加了罹患肝损害、血行感染、肠道感染等的风险,进一步造成住院费用的明显增加。本研究借鉴乳果糖在婴幼儿便秘治疗中应用的成功经验[2],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早产儿早期微量滴服喂养观察

    作者:徐利萍

    随着医学进步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上升,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到治疗.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成功治疗过程牵涉面广.特别是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耐受,依赖静脉营养,治疗时间长,故如何成功开始早期喂养是成功治疗早产儿的关键之一.

  • 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梁振才;赖春华;吕峻峰;杨冰岩

    目的 探讨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实施静脉营养滴注的早产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出生后第二天注射0.5 g?kg-1?d-1的氨基酸,次日后每日增加0.6 g?kg-1?d-1,其巅峰值维持在3.0 g?kg-1?d-1;研究组出生后首日注射1.0 g?kg-1?d-1的氨基酸,次日后每日增加0.6 g?kg-1?d-1,其巅峰值维持在3.4 g?kg-1?d-1.结果 研究组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体重恢复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早产儿治疗过程当中,高剂量的氨基酸补充可较好地改善其营养状况,解决早产儿生长缓慢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预防静脉营养导致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干预

    作者:刘光娥;范祖燕;李欢云

    目的 预防静脉营养导致PICC导管堵塞,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采取一系列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静脉营养导致PICC导管的堵塞,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

  • 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应用

    作者:肖持坚

    早产儿、低体重儿肠外营养支持作为临床一种治疗手段已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喂养困难致热量不足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常常需要全肠外营养(TPN),但TPN并不是毫无危害,如不及时发现处理生化代谢异常,继发感染、胆汁郁积等,亦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1月对32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部分胃肠道营养(PPN),现报告如下.

  • 高危早产儿静脉营养40例疗效观察

    作者:唐云丽;周银凤;姜丽

    高危早产儿有禁食指征或经口严重摄入不足时需用静脉营养做为支持治疗.现总结我科近4年高危早产儿静脉营养疗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7年6月至2000年10月在我院NICU病房收治的40例高危早产儿;男25例,女15例,小胎龄29周,大胎龄35+2周;体重980~1 000g 2例,~1 500g 7例,~2 000g 25例,~2 500g 6例.入院日龄小于24h均自然娩出.极低出生体重儿9例,窒息5例,肺透明膜病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颅内出血10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脐膨出术后1例.

  • 普瑞搏思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喂养42例疗效分析

    作者:黎惟广;蒋红斌

    我科近年来,在早产儿治疗中,加用促胃肠动力药普瑞搏思混悬液(西沙必利)口服或鼻饲,发现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喂养,减少对完全静脉营养的依赖,并可减少并发症,减少早产儿治疗费用,现总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73例早产儿,均是从我院或本市其它医院转入我科、且是单纯早产无合并症患儿。治疗组为1998年8月至2000年10月转入者,共42例,男28例,女14例,胎龄36~35W 5例,35~34W 19例,34~33W 10例,33~32W 8例。出生体重:2 500g 6例,2 500~2 000g 25例,2 000~1 500g 8例,1 500~1 065g 3例;对照组1997~1998年7月转入,共31例,男20例,女11例,胎龄36~35W 7例,35~34W 15例,34~33W 6例,33~32W 3例,出生体重2 810~2 500g 7例,2 500~2 000g 16例,2 000~1 500g 6例,1 500~1 100g 2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病情、胎龄、体重、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的疗效观察

    作者:佘远凤;梁高莲;田岚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VLBWI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35例给予全静脉营养.对比观察两组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炎、吸入性肺炎、胆汁淤积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血糖与血脂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的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均无坏死性小肠炎发生,喂养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明显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尽早建立经口喂养,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 "全和一"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作者:兰艳平;佘远凤;胡群香

    目的 探讨"全和一"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2008年8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全和一"静脉营养,对比两组患儿体重的变化、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和一"静脉营养支持可明显增加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减少住院天数,而且简单易行,经济安全,值得推广.

  • 静脉内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张利平;吴美连

    静脉内营养也称胃肠道外营养,是通过静脉供给热量、水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分为部分静脉营养和完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早期提供胃肠道外营养可减少生后体重丢失,减少代谢合并症、吸入性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婴儿期生长发育[1].我院自2007年开始对早产儿采用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技术,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现将我们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重症急性胰腺炎阶梯性营养支持治疗的体会

    作者:黄鹏;黄寨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12例Ⅱ级SAP患者除SAP的常规治疗外,将整个营养支持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1)稳定循环及内环境;(2)全静脉营养(TPN);(3)静脉营养(PN)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EN),并逐步向完全肠内营养过渡;(4)完全肠内营养(TEN).结果12例中死亡2例.结论采用阶梯性营养支持在SAP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544 条记录 21/28 页 « 12...18192021222324...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