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剖而解剖和三维CT应用研究

    作者:陈前芬;肖增明;张忠民;阎慧博;金大地

    目的:对寰椎进行剖面解剖和三维CT测量.为临床提供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解剖学和三维CT参数.方法:采用游标卡尺和量们器测量30例60侧C1湿骨剖面标本,采用GE 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操作软件(ADW4.2)测量30例60侧30~50岁正常人的C1-三维CT图片结果:剖面解剖学和3D-CT的测量结果分别为:寰椎侧块宽度为(10.42±1.50)mm、(10.1±1.4)mm;侧块长度为(21.33±1.06)mm、(21.5±1.3)mm;侧块高度为(10.22±0.80)mm、(10.3±1.1)mm;椎弓根中点至侧块前缘的距离为(27.98±1.32)mm、(27.8±1.2)mm;中线至寰椎椎管外缘的距离为(13.81±1.36)mm、(14.5±1.1)mm;中线至寰椎椎弓根中点的距离为(18.02±1.64)mm、(18.6±1.1)mm;中线至寰椎横突孔内壁的距离为(22.06±1.90)mm、(22.1±1.7)mm;椎管外缘至横突孔内肇的距离为(8.22±1.62)mm、(7.6±1.4)mm;寰椎后弓薄处的宽度为(9.60±1.44)mm、(9.7±1.3)mm;高度为(4.60±0.11)mm、(4.4±0.8)mm.其中17侧(18侧)的寰椎后弓薄处高度<4 mm.占28.3%(30%);寰椎侧块角为(24.6±1.1)°、(24.8±1.5)°两者的符个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面解剖学和三维CT的寰椎测量一致,均可为骨科医师提供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可行性、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但三维CT可提供具体、个体化的依据.

  • 寰枢椎腹侧手术相关解剖学研究

    作者:吴广森;靳安民;于博;吴继功;张新宇

    目的:评价寰枢椎腹侧手术内固定物置入时的相对危险性,为相关器械的设计和改进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对37对寰枢椎干骨标本20条线性参数和8个角度参数进行测量,观察寰枢椎腹侧的形态结构.结果:寰椎上下关节面的轴截面是前内至后外方向并逐渐外向扭转的倒工字型曲面,其下1/3分位线恰位于骨质中央,纵长为(18.66±1.92)mm.枢椎侧块外2/3因椎动脉压痕形成空洞,使枢椎上外侧关节面下方骨质由前内向后外逐渐变薄,薄处仅(1.67±0.65)mm.结论:寰枢椎腹侧手术时,在寰椎上下关节轴截面下1/3分位线置钉和沿枢椎体前唇至齿突基底后缘连线置钉能够获得大界面把持力,而且安全性高;寰枢椎外侧关节间融合时枢椎上关节面摩除的骨质厚度不能超过1.5 mm,否则有损伤椎动脉的危险.

  • 寰椎后弓形态分类与椎弓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何帆;尹庆水;马向阳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的分类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进钉方法.方法:以电子游标卡尺测量48具干燥寰椎标本的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进钉处寰椎侧块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2.40±1.12)mm和(12.69±1.62)mm;进钉处寰椎椎弓根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4.56±1.82)mm和(7.89±1.10)mm;钉道处椎动脉沟底骨质厚度小于螺钉直径3.5 mm的占17%(8例),其中4%(2例)厚度小于螺钉半径1.75 mm.结论:对于寰椎后弓高度偏小的患者,可以部分经寰椎后弓或跨越寰椎后弓实现寰椎的椎弓根螺钉固定,进钉位置的确定应以术前三维CT重建和术中探查结合考虑.

  • 寰枢关节后部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关系

    作者:马向阳;尹庆水;钟世镇;刘景发;夏虹;吴增晖;徐达传;丁自海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后部的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局部手术显露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具血管灌注的颈椎标本,解剖观测寰枢后部的神经血管丛及其与寰枢椎的关系.在20具尸体标本上利用枢椎侧块定位方法,不分离寰枢神经血管丛,直接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而后X线和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情况.结果:在寰枢关节的后方有丰富的、怒张的球团状的静脉丛存在,分离时易出现血管壁损伤.模拟临床手术共完成4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无脊髓、硬膜、椎动脉、脊神经损伤,X线和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理想.结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不宜分离显露寰枢神经血管丛,而枢椎侧块定位方法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 Atlas钛缆固定上颈椎的应用解剖

    作者:徐瑞生;王立邦;王刊石;丁涛;张传森;沈小松;吴洁石;王雪松;包聚良

    目的:为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和相关器械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0例中国成人干燥标本上,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1)寰椎后弓较纤弱,横截面呈扇形,内侧面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内侧面宽度:左侧(6.5±1.9)mm,右侧(6.3±1.7)mm;扇形角度:左侧(68±10)°,右侧(71±9)°.(2)枢椎椎板较粗大,上窄下宽,上缘厚度:左侧(4.5±1.3)mm,右侧(4.8±1.4)mm,下缘厚度:左侧(8.1±1.5)mm,右侧(7.8±1.6)mm;椎板高度:左侧(14.3±4.1)mm,右侧(14.5±3.6)mm,内侧面基本垂直,内侧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结论:(1)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穿绕钛缆时宜自上向下操作;(2)设计枢椎椎板穿绕钛缆的引导器械时需考虑到其内侧面的骨嵴.

  • 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作者:马向阳;钟世镇;刘景发;尹庆水;徐达传;夏虹;吴增晖;丁自海

    目的: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利用50例干燥寰椎标本,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12.78 mm和12.95 mm;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8.57 mm和5.83 mm;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的宽度为8.46 mm,该部内侧1/3和外侧1/3的高度分别是3.88 mm和4.25 mm.结论: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其决定因素是椎动脉沟处的寰椎后弓高度.

  • 寰椎椎弓根解剖和CT测量在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意义

    作者:陈世忠;吴增晖;马向阳

    目的:确定寰椎后路椎弓根钉的进钉点和验证螺钉在寰椎侧块中的位置.方法:用40副干燥寰枢椎标本测量进钉点的佳位置和相关数据,临床应用该置钉技术,CT测量6例术后病人钉在寰椎侧块中的位置和螺钉长度.结果: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78 mm,进钉点在寰椎椎弓根中线外缘2.2 mm,即枢椎下关节突中点的矢状线,CT测量螺钉均位于寰椎侧块内,螺钉长度为28~30 mm.结论: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可用枢椎下关节突中点的矢状延长线来确定,螺钉长度28~30 mm.

  • 寰枢椎穿刺入路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崇智;赵喜庆;李云生;王长月;吴樾

    目的:为临床寰枢椎穿刺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例上颈段脊柱标本进行了徒手解剖和横切面解剖观察.结果:①经咽入路至寰椎前弓和枢椎齿突的穿刺点为与腭垂相对的咽后壁正中线上,定为A点,向后水平进针,深度分别为(0.95±0.04)cm和(1.52±0.08)cm.经咽后壁至寰椎侧块的穿刺点为A点旁开1.5 cm处,深度为(1.23±0.05)cm.至枢椎体的穿刺点为A点下移2.0 cm处,即B点,深度为(1.13±0.06)cm.至枢椎侧块的穿刺点为B点旁开1.8 cm,深度为(1.36±0.06)cm.②经颈后外侧入路至寰椎前弓、寰椎侧块和枢椎齿突的穿刺点为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C点,深度和角度分别为(6.32±0.97)cm和66.00°±1.62°、(4.23±0.30)cm和63.00°±1.77°、(5.85±0.51)cm和71.00°±1.83°.至枢椎体及侧块的穿刺点为C点向下2.0 cm处,称为D点,深度和角度分别为(4.41±0.29)cm和65.00°±1.68°、(5.46±0.48)cm和70.00°±1.78°.③对穿刺入路的层次结构做了详尽的描述.结论:上述两种穿刺入路有关测量结果可为术中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参考依据,并有效避免损伤颈部大血管和神经.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穿刺
  • 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夏虹;钟世镇;刘景发;徐达传;尹庆水

    目的:为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例中国成年人的寰椎干骨标本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同时对6例新鲜颈椎尸体标本的后入路颈2神经根与寰椎侧块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寰椎中线至侧块中点、椎动脉内侧壁、椎弓根内缘的距离分别为:(17.56±1.18)mm、(23.04±1.69)mm及(14.18±1.07)mm;侧块中部的宽度为(11.59±1.39)mm,侧块中心点的厚度为(12.70±1.04)mm;后弓与侧块移行处中点至下关节面间距为(4.08±0.69)mm;椎动脉沟处后弓厚度为(4.70±1.00)mm.解剖学观察见颈2神经根出脊髓后沿颈1/2关节间隙的下方向外下行走,且颈2神经根有较大的移动度.结论:寰椎侧块较枢椎椎弓根明显宽大,颈2神经根的上方有足够的空间,故认为寰椎侧块后路螺钉固定是完全可行的.螺钉的进钉方向矢状面应向上20°,横断面上应向内斜15°,螺钉在侧块内的长度约22 mm.

  • 经口寰枢椎前路钢板固定有限元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燕;李筱贺;李志军;高尚;张少杰;王星;蔡永强;王志强;马界荣;张琪

    目的:对经口寰枢椎钢板前路固定力学参数进行有限元分析,为该节段手术的开展及改进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检查的非颅底-寰枢椎疾患病例1例,男性,36岁,体质量64 kg。对颅底-寰枢椎进行0.625 mm薄层扫描,采用Mimics 16.01软件对影像资料进行重建,利用Pro/ENGINEER 4.0软件对经口寰枢椎前路钢板进行重建,将重建后的钢板螺钉三维模型导入Mimics 16.01中按照经典经口寰枢椎前路手术要求进行配准,并对模型进行面、体网格划分和材料赋值,将模型导入ANSYS14.0软件内,垂直方向加载80 N,表面施加15 Nm力矩,模拟前屈、后伸和侧弯3种运动状态,测量螺钉和棒的应力。结果寰枢椎三维重建模型共划分39842个体网格,对模型进行加载后,上位螺钉根部前屈大应力为(62.34±5.52)MPa(F=73.23,P<0.05);下位螺钉根部和顶端侧弯大应力分别为(78.42±5.5.14)Mpa(F=112.32, P<0.05);(95.48±7.12)Mpa(F=62.32,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屈和后伸状态下上位螺钉根部应力大于下位(t前屈=12.2,t后伸=9.23,t侧弯=-22.98,均P<0.05),而在侧弯时下位螺钉根部应力大于上位;下位螺钉顶端与根部在相同运动状态下比较,顶端大于根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前屈=23.14,t后伸=22.01,t侧弯=8.13,均P<0.05)。结论经口寰枢椎固定系统应力分布较为合理,能承受正常寰枢椎运动承载的应力,但术后患者要减少前屈和侧弯运动,以降低固定系统疲劳断裂的风险。

  • JeRP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焦云龙;尹庆水

    目的:评价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Jefferson-fracture reduction plate,JeRP)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应用解剖及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1)60例寰椎标本根据JeRP内固定需要洲量寰椎侧块后缘顶点到前缘的矢状面距离(LMAPsup)、侧块的短矢状面长度(LMAPmin)、侧块进钉点与前结节距离(AO)、两侧块进钉点距离(AA')及前弓小直径(MD);(2)6例新鲜上颈椎标本,模拟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分犁中的前弓双骨折,以JeRP模拟行内同定,并对正常、骨折、内固定3种状态标本的活动度进行榆测并前后比较.结果:(1)LMAPsup,LMAPmin、AO,AA'及MD分别为(20.60±1.84)、(19.57±1.55)、(18.68±1.89)、(35.46±2.86)及(4.66±0.65)mm;(2)JeRP同定后上颈椎6向运动范围与正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eRP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具有解剖学可行性和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 寰枢椎后路二种内固定技术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作者:吴增晖;冯永辉;马向阳;尹庆水;刘景发

    目的:对比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与枢椎椎弓根螺钉联合寰椎椎板钩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鲜颈椎标本6例,损伤齿突基底部,建立寰枢椎失稳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先测量失稳寰枢椎的三维运动范围,再在失稳模型上对每具标本进行两种内固定:C1椎弓根螺钉+C2椎弓根螺钉的钉棒内固定系统,C1椎板钩+C2椎弓根螺钉的钉棒钩内固定系统,测量二种不同固定方法的寰枢椎三维运动范围,比较两种状态下的寰枢椎稳定状况.结果:C1椎弓根螺钉+C2椎弓根螺钉的钉棒内固定与C1椎板钩+C2椎弓根螺钉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无显著性差异,左右旋转C1椎弓根螺钉组优于C1椎板钩组.结论:两种寰枢固定方法:C1椎弓根螺钉+C2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抗左右旋转方面较C1椎板钩+C2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的稳定性优越,临床上应优先选择C1、C2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当C1椎弓根过于细小时可选用C1椎板钩+C2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技术.

  • 寰椎不同类型骨折对上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夏虹;赵卫东;黄文华;李鉴轶;尹庆水;刘景发;钟世镇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寰椎骨折后对上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成人新鲜上颈椎标本12例,模拟临床建立5种寰椎骨折类型的模型,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测量C0~1及C1~2的运动范围(ROM),并比较各组与正常组间的差异.结果:①单纯寰椎后弓骨折后,除C0~1间在旋转上有增加(P<0.05)外,在其他方向上与正常无区别;C1~2间在屈伸上有所增加,余方向与正常无区别;②后弓骨折同时伴有前弓的骨折,C0~1间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均较正常增大(P<0.05);C1~2间除旋转变化不明显外,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弯均较正常有明显差异(P<0.05);③前后弓四部分骨折(Jefferson骨折)时,C0~1及C1~2间在所有方向上的ROM均有明显变化(P<0.05),此时C1~2间的旋转是明显的减小;④单纯一侧侧块骨折及一侧侧块骨折合并同侧前弓骨折时,C0~1及C1~2间在所有方向上的ROM与正常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变(P<0.05).结论:寰椎骨折后,除后弓骨折外,其他类型的骨折均会对上颈锥的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 寰椎侧块与颈内动脉在经口咽前路手术中的意义

    作者:肖曜升;马向阳;肖建华;杨进城;邱锋;周鑫;胡海生

    目的:通过对颈部血管CTA扫描,研究寰椎侧块与颈内动脉的毗邻关系,以避免经口咽前路手术过程中损伤颈内动脉。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TARP手术的患者145例,术前均行颈部CTA扫描及三维重建,以横突孔内侧缘为界,根据颈内动脉的位置分为外侧组和内侧组,并进一步划分为4个区。分别测量2组患者双侧颈内动脉内侧缘、双侧横突孔内侧缘至寰椎正中线距离,术后颈内动脉偏移距离,比较两组左右两侧各参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内侧组双侧颈内动脉内侧缘至寰椎正中线距离(d),同侧颈内动脉内侧缘与横突孔内侧缘至寰椎正中线距离(d与l),内、外组同侧颈内动脉至寰椎正中线距离(d与D)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内侧组术后颈内动脉向外偏移距离分别为3.12 mm(女)、3.83 mm(男)。结论经口咽前路手术前行颈部血管CTA扫描对了解颈部血管与寰椎侧块的位置关系,避免颈内动脉损伤有重要意义。

  • 寰枢椎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进展

    作者:昌耘冰;徐达传

    近年随着对上颈椎疾病病理生理认识的加深和内固定器材的发展,出现了前路经口咽钢板固定术、前路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固定术;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技术、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等寰枢椎内固定的新术式[1-4].本文试就针对这些新技术进行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作一综述.

  • 寰枢椎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曹正霖;钟世镇;徐达传

    目的:为寰枢椎区病损机制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50例中国成年人干燥寰枢椎标本上,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寰椎上关节面内倾角、下关节面外倾角及侧块内倾角两侧不对称分别占19.3%、10.7%和7.3%;椎动脉沟处形成沟环者占16.0%;所有横突孔的前后径和横径均大于4 mm;后弓内侧半距仅为外侧半距的1/2.枢椎椎弓根内倾角变异较大(-3.5°~21.5°);齿突腰部宽度小于9 mm者占71.2%,齿突后倾角的变异较大(0°~22°);27.5%的椎动脉在经过枢椎侧块下方时会形成一动脉压迹沟,致使侧块外端和椎弓根变薄.结论:①寰枢椎的解剖学形态与其生物力学性质及损伤机制密切相关;②手术时寰椎前弓向外显露不宜超过20 mm,后弓切除向外不宜超过10 mm,经寰枢外侧关节融合或内固定术应选择在关节的内侧2/3;③大部分中国人不适宜于两枚齿突螺钉内固定术;④27.5%的中国人不适宜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枢椎椎弓根变异较大,手术前应作CT检测.

  • 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钢板置钉参数研究

    作者:夏虹;林宏衡;许国庆;何小华;尹庆水;王智运;许俊杰

    目的 明确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钢板寰椎侧块置钉可行性及置钉技术参数. 方法 用Mimics软件,对40例被检查者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解剖测量,并模拟置入寰椎侧块螺钉,测量并获得置钉的技术参数.结果 椎动脉孔内侧壁距离中线23.2 mm.寰椎后弓与寰椎侧块移行处内侧壁距离中线距离13.2 mm.寰椎侧块上位螺钉置钉点距离上关节面前缘6.2 mm,距离寰椎中线20.0 mm.上位螺钉长21.5 mm,于矢状面上成角范围向上1.5°~向下11.6°.寰椎侧块下位螺钉置钉点距离下关节面前缘8.9mm,长15.2 mm,大下倾角为20.7°,距离椎动脉孔内侧壁1.9 mm.距中线17.6~23.2 mm的侧块为JeRP钢板侧块螺钉置入的相对安全区域.结论 寰椎侧块置入上下位螺钉具备可行性.置钉点及钉道方向必须根据患者术前的三维CT数据做终的决定.上位螺钉置钉角度应宁下勿上,下位螺钉置钉角度应宁内勿外.

  • 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夏成德;秦红卫;李均洪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小儿寰枢椎损伤的CT扫描资料.结果 齿状突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脱位15例,颈2/3椎体右侧椎小关节半脱位1例,寰枕关节半脱位1例.CT全部诊断正确;X线平片诊断正确1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地显示小儿寰枢椎骨折和脱位的情况,能准确确定损伤的类型.多层螺旋CT是小儿寰枢椎损伤好的检查方法,应该常规应用.

  • 寰枢椎脱位后路螺钉固定方法的临床选择

    作者:马向阳;杨进城;尹庆水;夏虹;吴增晖;章凯;艾福志;王建华;刘景发

    目的 探讨寰枢椎脱位后路钉棒固定术中寰椎螺钉和枢椎螺钉固定方法 的临床选择.方法 对2002 年11 月至2011 年12 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228 例可复性和23 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术前进行置钉可行性和复位可能性评估,针对性地选择寰椎和枢椎的后路螺钉固定方法,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治疗.结果 251 例患者均行钉棒固定并获得满意复位.寰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403 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77 枚、侧块螺钉22 枚;枢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437 枚、椎板螺钉56 枚、侧块螺钉9 枚.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237 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8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 个月.230 例患者获骨性融合;6例为纤维愈合,动力位片(均随访2 年以上)未见复发脱位;另1 例为假关节未融合并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松动,行后路翻修手术治愈.结论 根据寰枢椎脱位的复位难易程度和个体解剖特点灵活选择寰椎和枢椎不同的后路螺钉固定方法,扩大了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 多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的临床组合应用

    作者:马向阳;尹庆水;吴增晖;夏虹;章凯;王建华;艾福志;杨进城;麦小红;刘景发

    目的 评价3种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方法和2种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方法构成的钉棒组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132例患者施行了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寰椎进行椎弓根螺钉、部分经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枢椎进行椎弓根螺钉或交叉椎板螺钉固定.结果 全组病例获钉棒固定,其中寰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224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36枚,侧块螺钉4枚;枢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240枚,椎板螺钉24枚.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120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3~22个月,平均8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片、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6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 寰椎和枢椎螺钉可进行多重组合,为上颈椎后路提供灵活多变的短节段固定,增加了钉棒固定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

417 条记录 16/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