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心平颗粒对金黄地鼠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作者:朱萱萱;李七一;吴旭彤;王海丹

    目的 观察冠心平颗粒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制备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冠心平颗粒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继续饲以高脂饲料并给予相应药物.设普通饲料喂养金黄地鼠为对照组.分别于给药后4和8周末检测金黄地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冠状动脉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金黄地鼠TC、TG、LDL-C明显增高(P<0.01);给予冠心平颗粒干预4和8周后,金黄地鼠TC、TG、LDL-C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病理检查表明,模型组弥漫性肝细胞变性,主动脉管壁弥漫性脂质沉积,管壁全层出现散在针状或泡沫状空隙,弹力纤维断裂,局部内皮细胞缺损.冠心平颗粒高、低剂量组在给予药物8周后,肝细胞变性程度和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但主动脉管壁全层仍可见散在针状或泡沫状空隙,弹力纤维断裂.结论 冠心平颗粒可有效调节血脂代谢,延缓或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

  • 新型降血脂药——氟伐他汀

    作者:高和平

    氟伐他汀为通用名称,英文名称Lescol.1 药理作用氟伐他汀系人工合成催化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一个氟苯吲哚环的甲羟戊酸内酯衍生物,它的吲哚环模拟HMG-CoA的底物,甲羟戊酸内酯链模拟产物(甲羟戊酸).所以氟伐他汀能够同时阻断HMG-CoA的底物和产物,起到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的作用,进而抑制甲羟戊酸生成胆固醇,并刺激肝脏内高亲和力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生成增多,故增加了从血浆摄取LDL.总的效果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同时甲羟戊酸抑制动脉肌细胞的增生和生长从而抑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发展.

  • 通过监测心动周期中颈动脉内径与脉压的比值变化评价血管顺应性

    作者:鲍俊英;程新耀;严斐斐;张银;易芬;王艾丽

    目的:探索更加简易可靠的血管顺应性测量新方法和利用血管顺应性推断动脉血管结构病变的实验依据.方法:利用高频二维超声技术,直接测量87例受检对象的颈动脉内径变化,计算出在逻辑上可能与血管顺应性相关的指标△D、A1、A2、A3及A4,并与基于物理学定义推导的经典顺应性计算公式所得值比较.结果:△D、A1、A2、A3及A4与血管顺应性均呈正相关,相关性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血管顺应性风险因子年龄和脉压呈负相关,P<0.01.按照颈动脉内径变化与脉压(PP)比值,即A3=(Ds- Dd)/PP(单位:mm/mmHg),将研究对象分为高(A3≥0.014),中(A3=0.008-0.014)和低顺应性组(A3<0.008),3组相互之间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单位压力下血管直径的变化A3,能够有效地反映血管顺应性大小,可以作为一种简单可靠的反映血管顺应性的新指标.②颈动脉血管顺应性与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呈负相关,故基于血管顺应性测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风险.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联度分析

    作者:唐骏

    目的:根据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患者脑梗死之间的关联度,并进一步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方法:以湖南某医院脑梗死患者153例为样本(其中非进展性患者128例、进展性患者25例),另选非脑血管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各组混合斑、硬斑及IMT增厚检出率在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软斑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动脉狭窄比例明显不同(P<0.05);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的梗死侧与非梗死侧斑块发生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很大程度上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因素有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进展性缺血脑卒中在很大程度上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质和狭窄程度有关,而粥样硬化的斑块性质及动脉狭窄程度,是脑血管病变是否处于高危状态的重要判断标准.

  • 彩色多普勒与DSA对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一致性分析

    作者:曹骅;李冬梅;李晓斌;赵宏廷;石正洪

    目的:比较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ur-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两种方法诊断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对105例有脑部缺血症状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DSA检查.结果:1例(0.95%)在DSA术后出现脑梗塞症状,105例患者中,在对210条血管进行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检查时,彩色多普勒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有193条(91.9%).彩色多普勒对正常锁骨下动脉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4%、78.0%、92.9%;对轻度狭窄血管分别为80.0%、97.9%、96.2%;对中度狭窄血管分别为80.0%、98.5%、97.6%;对重度狭窄血管分别为55.6%、99.5%、97.6%;对闭塞血管分别为50.0%、100%、99.5%.结论:彩色多普勒在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上与DSA一致性较好,但对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漏诊率较高,必要时还需行DSA检查.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

    作者:欧阳涓涓

    目的 分析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情况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116例各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资料作为对照组,将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总检出率为71.55%,对照组总检出率为21.55%,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总检出率为62.07%,对照组总检出率为18.10%,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塞的作用

    作者:应江鲜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塞的作用和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 晚),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 晚),观察对比两组脑梗塞的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脑梗塞发生率1.43%明显低于低剂量组8.57%(P <0.05),1年内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和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无差异(P > 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及斑块的超声病理分型等方面均无差异,治疗后阿托伐他汀钙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以及软斑和溃疡斑块的发生率则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 <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调控血脂,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的作用,大剂量较小剂量有更低的脑梗塞发生率,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而起到降低脑梗死复发的作用,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 脑梗死的临床病因分析与综合治疗

    作者:刘忠喜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 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琦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具体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0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结果为终标准,检验MRI对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MRI检查的准确性为90.6%,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97.5,MRI检查结果与DSA检车结果的异质性系数Kappa值为0.863.结论:MRI是临床上诊断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种可靠手段,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而且能依据信号反馈分析粥样硬化板块的组成,对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脑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耿红梅;严春华;高雅慧;高娜;李艳

    近年来,脑血栓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常表现为发病急,病情重.主要是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系统发生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血流受阻,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导致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表现,常见偏瘫、失语.死亡率高、后遗症多.因此,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心理变化,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是防止病情恶化,争取早日康复的手段之一.

  • 大面积脑干梗死病人的护理

    作者:谈碧君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性坏死或脑软化[1].脑干梗死主要原因为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或动脉栓塞、痉挛、炎症导致管腔狭窄、缺血而引起的循环障碍.大面积脑干梗死,不仅仅会引起严重的意识障碍、头痛、恶心等,严重时会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停止等,年纪较大的患者会出现多器官脏器功能障碍,后因多器官衰竭死亡.因此,大面积脑干梗死的危重病人要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警惕并发症,如有异常即使发现及时汇报处理.

  • 彩色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东露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粥样硬化,其中软斑31例(38.75%),硬斑16例(20.00%),混合斑18例(22.50%),溃疡斑15例(18.7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地检测颈动脉病变的程度,为积极地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综合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脑梗死200例观察

    作者:邱芝文

    脑梗死是指供应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旧称脑血栓形成.本病中医属"中风"范畴,中医认为中风多由忧思脑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因,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或气虚血瘀,肝肾亏虚所致.祖国医学对中风积累了很丰富的治疗经验,尤其是针刺对中风的治疗,目前己被广泛应用,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笔者对2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综合针刺和常规针刺方法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比较,现报道总结如下:

  • 高脂喂养加干燥气体损伤构建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

    作者:王凯;金凤;王涛;武文元;张占普;苏秀兰;杨丽敏;马庆海

    目的 探讨建立经济实用、稳定可靠的适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外科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的条件.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40只,采用血管内膜气体干燥损伤法在动物的颈总动脉上造成特定条件的损伤(160ml/min×15min),然后以特定高胆固醇饲料(饲料中含2%的胆固醇和6%的花生油)喂养动物不同时间(30天,60天和90天).通过血脂测定、DSA、HE染色方法 评价各组动物血管狭窄程度,再观察其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病理检查证实: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在加重,高脂喂养加干燥气体损伤90天时,血管狭窄率达71.53±3.65%,动脉的粥样硬化病理改变已属十较成熟的粥样斑块期.结论 按本实验方法 ,90天时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病理改变程度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外科治疗之实验研究需要.

  • 老年脑梗死复发与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研究

    作者:张振岭

    目的 研究老年脑梗死复发(Recurreren()of cerebral infarction,RCI)与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Extracrani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ECA)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从该院的神经内科被确诊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中选择439例,根据ECA斑块产生及与RCI的联系,将439例患者分成初发性脑梗死组(327例)以及复发性脑梗死组(112例).根据年龄阶段情况,将112例RCI患者分成青中年组(年龄<65岁,44例)以及老年组(年龄≥65岁,68例).统计并分析不同脑梗死类型及年龄阶段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研究RCI与ECA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RCI的预防措施.结果 复发性脑梗死组发生颈动脉硬化,硬斑形成,软斑形成,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者所占的比例以及整体年龄,均显著高于初发性脑梗死组.老年组RCI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比例,硬斑形成占比,吸烟史占比,高血压史占比,糖尿病史占比,血脂异常史占比,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RCI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应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后发现,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发生RCI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颈动脉硬化、硬斑形成、高血压史以及糖尿病史.结论 老年患者RCI与ECA等因素的联系紧密,对于患者应予以重点预防,从而降低RCI的复发率,值得临床关注.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

    作者:银孟卓;卢建文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及78例健康对照者,测定其血清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及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糖尿病不同狭窄程度的四组组间的TC、TG、LDL-C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的lp(a)值随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成正比关系.结论 lp(a)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血清lp(a)测定可以作为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预测指标之一.

  • 自体静脉血管移植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作者:许云云;石毅;赵小红

    冠脉搭桥是治疗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主要方法.血管组织工程首要任务就是为其提供“桥梁材料”即冠状动脉替代物,包括人工血管、异体血管和自体血管等.临床和实验研究均显示这些替代物各有优劣势.自体静脉血管是三类“桥梁材料”应用为广泛的材料,但移植后粥样硬化发生是目前大的难题.本文对自体血管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以期为深入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 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对照研究

    作者:齐旭红;毕冬梅;李娟;张雪梅;康群凤;周全红;康枫;温智勇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评估能力.方法 回顾分析4 4例患者同期接受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结果 CT检查血管平均狭窄率29%,MRI检查3D TOF法血管平均狭窄率35%;黑血法血管平均狭窄率28%.MRI检查发现钙化45处,CT发现81处;CT检查显示的36处小点状钙化MRI未能显示.结论 CT与MRI均能判断病变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显示,CT优于MR;综合多序列扫描影像特点,可以提高MR诊断准确率.

  • 1-磷酸神经鞘氨醇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作者:周奋;胡申江

    1-磷酸神经鞘氨醇(S1P)是一种有生物活性的脂质代谢产物,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再生、迁移及细胞内钙离子移动、黏附分子表达和激活单核细胞黏附内皮细胞等生物功效,在血管生理性再生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S1P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生理病理作用.

  • 北京社区自然人群冠状动脉钙化的多排螺旋CT初步研究

    作者:陈雄彪;吕滨;鲁锦国;唐翔;侯志辉;孙明利;李莹;陈祚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64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64-MDCT)初步评价北京社区人群的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情况.方法 对北京地区社区人群进行抽样研究,利用64-MDCT(GE,LightSpeed VCT)对1 480例研究对象进行冠状动脉钙化扫描,应用 Agatston积分法分别计算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观察CAC分布特征,以性别及年龄分组比较组间的CAC差别.结果 总样本CAC阳性率为29.9%;男性组的CAC阳性率为37.6%,明显高于女性组的23.1%(P<0.01).同一性别各年龄组的CACS均呈正偏态分布,CAC阳性率和CACS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1);40~、50~岁组的CAC阳性率以及40~、50~、60~岁组的CACS存在性别间的显著性差异.1 480例研究对象有206例(13.9%)为单支钙化,237例(16.0%)为多支钙化;总样本共5 920支冠状动脉中以前降支(26.8%)及右冠状动脉(13.5%)钙化阳性率为高(P<0.01).结论 64-MDCT能够方便、快速地量化检测社区人群的CAC的发病情况,评价人群中的CAC分布特征及规律,从而初步判定人群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

512 条记录 20/26 页 « 12...17181920212223...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