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文拉法辛缓释剂与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
为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拟以西酞普兰为对照,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文拉法辛缓释剂与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
为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拟以西酞普兰为对照,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后抑郁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情感障碍,发生率高,但患者接受治疗率极低,没有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我们通过对5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采用西酞普兰及联合心理疗法取得的显著疗效,旨在共同探讨并积极推广对PSD患者的治疗,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
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
西酞普兰属选择性5-羟色胺(HT)再摄取抑制剂中的一种,其5-HT再摄取选择性高,不会干扰肾上腺素、胆碱、组胺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不良反应少.不抑制GYP450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少,不影响血压和引起心律失常,故临床上多用于老年性抑郁及与各类躯体疾病共病的抑郁障碍[1].丁螺环酮的抗焦虑作用,疗效确切,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文献[2]报道,丁螺环酮还有轻度的抗抑郁作用,是抗抑郁剂的增效剂.本研究采用二药合用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旨在对二药联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做一评价.
-
西酞普兰治疗青少年抑郁症70例临床观察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是以快感兴趣丧失为核心的情感疾病,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的持久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意志消沉,严重者伴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1].目前抑郁症发生年龄越来越偏向于年轻化,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在国内约有10%,在重点中学中发生率可达40.2%.青少年抑郁症的高发会导致社会功能损害,出现较高物质滥用,甚至出现自杀或危害社会等行为.西酞普兰(citalopram)是一种很强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临床常用抗抑郁药,且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耐受.我们观察了西酞普兰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
三种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患者血糖影响的对比
近年来,随着抗抑郁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增加,药物对患者的代谢是否存在影响,成为一个临床所关注的问题,由于抑郁症患者的代谢障碍较健康人群多见[1],服用抗抑郁药除了改善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是否会像抗精神药物一样出现代谢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检测了服用艾司西酞普兰、氟丙汀、阿米替林单一用药对抑郁症患者的血糖,以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失眠带来的危害不仅体现在失眠本身,随之而来的焦虑情绪和由此引发的血压升高、血糖变化均可导致再次脑卒中。我院研究了90例慢性失眠患者,给予3种不同的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卒中后失眠取得了良好效果。
-
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后抑郁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情感障碍,发生率高,但患者接受治疗率极低,没有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我们通过对5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采用西酞普兰及联合心理疗法取得的显著疗效,旨在共同探讨并积极推广对PSD患者的治疗,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
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为了解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帕罗西汀作对照,现将临床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
癫痫合并抑郁患者采用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癫痫合并抑郁患者采用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4例癫痫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仅采用抗癫痫药物行常规抗癫痫治疗,治疗组加用西酞普兰治疗.结果 既定治疗周期结束后,治疗组患者HAMA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下降不明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与40.4%,以治疗组显著更优,与对照组比较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示西酞普兰可显著改善癫痫合并抑郁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状态,值得在此类疾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
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急性期老年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各类抑郁急性发作的老年患者,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单盲对照治疗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2周时西酞普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较高,且不良反应明显较少.结论:西酞普兰治疗组见效较快,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急性期治疗.
-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西酞普兰对抑郁性情感障碍的临床治疗情况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9月共收治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分别在第1、2、3个疗程后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表(TESS)对结果进行客观评定[1].对照实验所得数据.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治疗前HAMD评分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西酞普兰临床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的有效率为87.4%,明显高于阿米替林临床治疗有效率71.3%,且不良反应较小,相对安全有效.结论:西酞普兰对于抑郁性情感障碍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安全性较高,应进一步临床推广.
-
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我院64例抑郁症精神病性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奇数、偶数的分配原则,将64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用西酞普兰,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经颅磁刺激,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D、SIOS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HAMD、SIO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显著,稳定了情绪,加快了康复速度,值得应用.
-
抑郁症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抑郁症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口服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后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艾司西酞普兰的见效时间较西酞普兰快,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具优势.
-
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氯硝西泮治疗老年焦虑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氯硝西泮对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服小剂量氯硝西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总体治疗效果与药物副作用.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与CGI-SI评分分别为(11.25±2.97)分和(1.85±0.6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4.42±3.21)分和(2.49±0.96)分(P<0.01);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氯硝西泮治疗老年焦虑症,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价值.
-
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2014年期间收治的12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疗程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TESS不良反应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HAMD、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TESS评分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
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观察分析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精神卫生中心(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搜集的47例抑郁障碍患者,所有抑郁障碍患者均应用西酞普兰药物加以治疗(连续治疗8w).采用统计学分析47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加以评定).结果 :(1)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44/47),无效率为6.38%(3/47);(2)治疗前47抑郁障碍患者的HAMD分数为(26.22±9.05)分,治疗后第一周HAMD分数为(15.25±7.14)分,治疗后第二周HAMD分数为(8.44±7.02)分,治疗后第四周HAMD分数为(5.32±2.44)分,治疗后第六周HAMD分数为(4.00±1.78)分,治疗后第八周HAMD分数为(2.72±0.85)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抑郁障碍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4例,占8.51%)、 头昏(5例,占10.64%)、 口干(4例,占8.51%)等.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高.
-
西酞普兰联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效果观察
目的:评估西酞普兰联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应用西酞普兰联用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疗效评定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不良反应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西酞普兰联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结论西酞普兰联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明显,而且起效较快,患者依从性好,适合临床使用。
-
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西酞普兰和米氮平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间收入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0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分两组后,每组中均纳入52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酞普兰作为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用米氮平治疗,分析两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9(94.23%),较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36(69.23%)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的HAMD评分为(12.51±1.69)分,与对照组的(19.23±1.84)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抑郁症失眠障碍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在进行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病症进程对药物进行选择,以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
利培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利培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符合CCMD-3临床诊断标准且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西酞普兰医治,而对照组则只采用利培酮医治,两个组的疗程皆为24周,使用PANSS分析法评定临床疗效,在治疗中的第4、8、12、24周采用TESS分析法对患者分别进行一次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PANSS总分以及各因子分和治疗前相比呈显著降低趋势.其中对照组阴性因子分在治疗的第24周出现低值,研究组阴性因子分在治疗的第8、12、24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TESS评分值在疗程内无明显差异.结论:利培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比单一只用利培酮的疗效更佳,并且不良反应无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