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腹部大手术后危重患者肠外营养期间的应用

    作者:刘刚;朱勇;杨建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腹部大手术后危重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8例腹部大手术后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1周(或以上)的非糖尿病危重患者(血糖≥11.1mmol/L)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TT组,血糖目标值4.4~6.1mmol/L)和传统治疗组(CT组,血糖目标值<11.1mmol/L),分别监测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以及切口感染和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后TT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CT组(P<0.01);TT组的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障碍率均低于CT组;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薏义.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腹部大手术后TPN支持期间危重患者的血糖,与传统治疗相比,低血糖情况的发生并不增多,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障碍等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疗效比较

    作者:王晓书;张维明

    目的 评价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口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方法 将64例口服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给予每天三次诺和锐+睡前一次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和B组(给予诺和锐30每天三次皮下注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的时间、血脂的改善、水肿发生率、体重增加程度、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及医疗费用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高血糖状态,改善脂代谢紊乱.但甘精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更短[(5.28±0.62)d vs(6.02±0.78)d,P<0.05].结论 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使用甘精胰岛素血糖达标更快,但医疗费用偏高.

  •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玉谦;李蓬秋;丁艳;周龙

    目的 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4例存在高血糖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机械通气天数、入住ICU天数、使用抗生素天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应激性高血糖症的治疗价值

    作者:宋慧芳;高福春;乔武;宋爱丽;崔志强;邱方;董晓梅

    目的 观察胰岛索强化治疗能否改善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症(SHG)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将86例收治于综合ICU的符合SHG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传统治疗组(传统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两组,每组各43例.传统组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强化组血糖控制在4.~6.4 mmoL/L.观察每天6AM血糖、肾功能损害(血肌酐>221μmol/L)及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发生例数、住院28天后死亡例数,以及治疗前、治疗72小时后的血清胰岛素(INS)、C肽(C-P)水平,并计算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①传统组发生肾功能损害(10例)多于强化组(3例),传统组病死率(44.18%)高于强化组(20.93%),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两组治疗后HOMA-β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HOMA-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治疗前后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治疗后HOMA-IR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SHG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降低患者病死率.

  •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刚;杨健;鄢世兵;刘炼波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分别监测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1~6天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7天两组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以促进恢复,降低病死率.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脓毒症预后及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作者:罗振中;彭树兰;鲁桂芳

    目的 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配对分成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20)和常规治疗组(n=20).于入院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监测C反应蛋白(CRP)变化.同时记录两组呼吸机使用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ICU住院天数、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呼吸机与抗生素使用天数、ICU住院天数、病死率、MODS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且TNF-α、IL-6、CRPIL-10水平各组均存在时间效应.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脓毒症病情,降低病死率,其机制除降血糖、促进合成代谢作用外还可能与其抗炎效应相关.

  •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海燕;陈平

    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CT2D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新诊断T2DM患者,HbA1c<9%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n=20);HbA1c≥9%的患者予以胰岛素(n=12),均治疗12周.结果 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有效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P<0.05).与治疗前比较,维格列汀组显著增加患者HOMA-β,胰岛素强化组显著增加患者HOMA-β、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水平(P<0.05),维格列汀组治疗后能明显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P<0.05),维格列汀组对BMI无明显影响(P>0.05),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的不良反应较小,未出现低血糖.结论 对于HbA1c<9%的患者来说,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方法;而对于HbA1c≥9%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降糖方案.

  • 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宜东;钟晓卫;李华琦;傅徐泉;严同;陈利鸿;杨梅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对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血清胱抑素C (Cys-c)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择8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强化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在治疗3、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CCA-IMT、Cys-c、HbA1c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CCA-IMT、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Cys-c、HbA1c强化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糖治疗对大血管病变有益处,但胰岛素强化治疗较口服降糖药对其大血管并发症进展的控制无优势.

  • 中青年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作者:任雪莲

    危重病患者即使不伴有糖尿病,应激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而显著的高血糖将使危重患者发生许多并发症,机体高炎症状态和明显的能量代谢障碍,破坏机体内环境稳定,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中青年患者危重病早期血糖的升高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损害更大,进行严格的胰岛素强化治疗(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使HbA1c降低7%左右或以下[1],可以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能有效地减少感染,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危重病早期进行严格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降低感染,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丽华;李国栋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胰岛β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T2DM 患者11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55例。A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B组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FBG、2 h PPG)、HbA1c和血糖达标时间,胰腺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超声仪测定计算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ED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EID)。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 h PPG、HbA1c、Homa IR、ET水平均降低(P<0.05或 P<0.01),Homa-β、NO升高(P<0.05或 P<0.01);B组血糖达标时间、Homa IR、ET少于A组(P<0.05),Homa-β、NO、FMEDD高于A组(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仅有效控制了血糖水平,也保护了胰腺β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控制T2DM 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 老年糖尿病足20例治疗与护理

    作者:胡媛媛

    糖尿病足(Diabetes Foot,DF)是由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合并感染而形成的.老年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者很难愈合,为缩短病程以减轻病人痛苦,我科对20例老年DF病人在一般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胰岛素局部湿敷疗法,结合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理疗等综合治疗及护理,提高了治愈的成功率,收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依达拉奉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健捷;曾连开;罗秀琼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简单完全随机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39例患者,分为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13例、依达拉奉治疗组13例、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13例,观察GC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不同时段血糖、血脂及ECG等;影像学检查包括胸片、头颅CT等;治疗28天后统计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率和死亡率.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28天后,GCS评分较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GCS评分较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改善大面积脑梗死病患者的病情,降低死亡率.

  • 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长期血糖控制30例分析

    作者:段德霞;马海燕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灵R应用胰岛索泵持续皮下输注一周,继之诺和灵30R早晚两次皮下注射5周的强化治疗,观察胰岛素强化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得以良好控制.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血糖得到长期良好的控制.

  • 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恢复磺脲类降糖药敏感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开容;陈石红

    目的:使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磺脲类药物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评价其恢复部份患者对磺脲类药物敏感性的疗效.方法:选择使用常规剂量磺脲类药物,但血糖控制不良的60例患者,三餐前半小时注射诺和灵R,晚睡前注射诺和灵N,血糖控制良好,保持胰岛素治疗达2个月之后停用胰岛素,继续用以前的口服降糖药治疗.测定停用口服降糖药之前、应用胰岛素期间、应用胰岛素达标时、停用胰岛素时、改用原用的口服降糖药治疗1个月时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追踪观察1个月以上,经统计学处理后评价疗效.结果:停用口服降糖药之前3个月内平均空腹血糖为(11.0±3.5)mmol/l,餐后2h血糖为(17.4±5.6)mmol/l;应用胰岛素达标时的平均空腹血糖为(5.8±0.9)mmol/l,餐后2h血糖为(7.1±1.5)mmol/l;应用胰岛素期间的平均空腹血糖为(5.1±0.6)mmol/l,餐后2h血糖为(7.7±1.3)mmol/l;停用胰岛素时的平均空腹血糖为(6.0±0.8)mmol/l,餐后2h血糖为(7.6±1.5)mmol/l;改为用原来口服降糖药后1个月时的平均空腹血糖为(6.3±0.8)mmol/l,餐后2h血糖为(8.5±1.0)mmol/l.与应用胰岛素前相比,血糖降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可恢复部份糖尿病患者对磺脲类降糖药的敏感性.

  • 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徐敏

    低血糖反应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更易发生,白天发生低血糖反应往往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而夜间尤其是在凌晨时出现低血糖则不易观察和护理.低血糖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休克、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而危及生命.有报道低血糖超过6小时即可发生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

  • 早期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伟锦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糖均下降,且控制在理想水平,但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FINS.HOMA-β功能指数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更快速控制血糖达理想目标,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比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更具优势.

  • 胰岛素强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

    作者:李火平;李世亭;茅帅东;黄欢;尹建章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既往有糖尿病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7d胰岛素强化治疗,随后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对照组全程常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控制目标为4.4 ~ 8.3 mmol/L,常规血糖控制目标为4.4~11.1 mmol/L.结果 伤后随访6月按(GOS)评分评价疗效,治疗组恢复良好率较对照组组提高15%,死亡率下降17% (P <0.05),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降低ICU内并发症的发生率.

  • 30例新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护理体会

    作者:姜晓艳;魏红艳;陆奇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日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糖尿病治疗模式,但其影响治疗的因素很多.笔者通过对本院30例新发2 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M SII)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指导,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 初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华栋

    目的: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2月~2015年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0例,对他们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反应情况,同时观察痰结核菌转阴情况和胸部CT结核病灶变化情况。结果通过系统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得到良好控制,痰菌转阴率达到88.3%,病灶吸收满意。结论对于初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不但要进行规律抗结核治疗,而且要尽快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及时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有效改善痰菌转阴及病灶吸收。

  • 不同疗程胰岛素强化治疗对AECOPD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作者:魏萍;陈志斌;王春娥

    目的:通过分析AECOPD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接受不同疗程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血糖、C肽、血气分析、肺功能、抗生素使用等情况,为指导胰岛素强化治疗AECOPD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所需疗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AECOPD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7 d组(对照组)、诺和锐30治疗7 d组(A组)、诺和锐30治疗14 d组(B组)。结果治疗后,A组、B组较对照组血糖显著性下降,C肽显著性升高,PaO2显著性升高,PaCO2显著性下降,且B组优于A组,三组均未见低血糖发生。A组、B组较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EV1/FVC显著性升高,抗生素使用时间显著性缩短,但A组和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好控制AECOPD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血气和肺功能,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且疗程越长,疗效越显著。

631 条记录 29/32 页 « 12...2425262728293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