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四肢低毒力感染性骨缺损

    作者:杨新明;张磊;张瑛;王耀一;孟宪勇;阴彦林;胡振顺;张军威;张培楠;赵御森

    目的 研究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骨体修复四肢低毒力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本组四肢低毒力感染性骨缺损38例,取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ve absorbing material,OAM)复合成组织工程骨,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18例采用病灶清除加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植入(A组),20例采用病灶清除加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植入(B组),术后3,6,12,18个月时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CRP)监测炎性反应,X线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部分患者作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 结果 A组术后平均6个月时5例出现感染,经细菌学培养阳性且与术前相同,(14.0±0.5)个月时,10例组织学显示原病变区骨断端之间仍有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其中4例病损区为炎性纤维肉芽组织充填且有少许死骨形成及细菌学检查阳性;B组术后无感染出现,16例组织学显示原筋膜瓣形成类似骨膜样组织,原病变区成熟骨结构形成,无炎性细胞浸润,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其余7例外固定架(A组3例,B组4例)(12.2±0.3)个月时骨性连接、结构稳定取出,未作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术后各时相点无论是血常规量化总分还是超敏CRP量化总分以及X线量化评分对比,B组明显大于A组(P<0.05). 结论 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是目前I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切实可行的较好方法,在抗感染的同时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显著提高成骨的质和量.

  •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及弹性束带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作者:梁雨田;张伯勋;陶笙;刘郑生;张群;刘芙进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及弹性束带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本组19例,均为男性;年龄14~27岁,平均22岁。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16号骨穿针穿入舟骨骨不连部位,并轻轻剥离骨不连部位瘢痕组织,保留该针,在髂嵴部位用另一骨穿针抽取红骨髓5~10 ml,平均7 ml,即刻由腕部的骨穿针注入骨不连部位,腕部用弹性束带固定于中立位。平时鼓励患者做各指伸屈、握、捏等活动,但避免腕部活动。每周可解开束带1~2次,并用温水浸泡腕部15~20 min。结果 16例骨不连愈合,愈合时间5~13个月,平均6.5个月。治疗期间未出现任何并发症。3例不愈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及腕部束带外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其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明显。

  •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不连接的应用

    作者:曹建中;曹建云;曹建国;曹建林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不连接部位具有成骨作用,不需任何载体。

    关键词: 骨折 骨髓移植 自体
  • 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治国;解增友;甄广永;陈爱民;刘树胜

    目的 探讨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 将30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制动、定期观察等传统治疗.结果 观察组15例治疗后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8个月.对照组15例,14例愈合,愈合时间为7~18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演变为骨不连,予手术内固定植骨而愈.结论 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在骨折延迟愈合部位有成骨作用,对四肢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病例可选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因其操作简便,确有一定效果,易于推广.

  • 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研究进展

    作者:刘建强;刘波;段德臣

    骨肿瘤、骨创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骨缺损、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的发展概况、可能愈合机制、影响手术成功的诸多因素以及今后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等,为该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思路.

  • 用带蒂骨瓣加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作者:陈学明;周忠

    目的观察带蒂骨瓣加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效果.方法从1994年1月~2001年12月,对37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采用带缝匠肌蒂髂骨瓣结合红骨髓移植治疗,同时应用2根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2~5年,34例在术后6个月~1年全部骨折愈合,未发现股骨头坏死,优良率达91.9% .3例因过早弃拐负重,导致股骨头坏死.结论采用内固定及带血运皮质骨块植骨与植入红骨髓的方法,可以促进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早期愈合,防止股骨头坏死.

  •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行全骨髓照射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解传滨;徐寿平;俞伟;曲宝林;鞠忠建;葛瑞刚;巩汉顺;徐伟;丛小虎

    目的:探讨RapidArc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MAT)行全骨髓照射(TMI)的可行性及其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8例已行全身扫描的患者,照射靶区包括除前臂和手以外的全身骨髓,采用Eclipse 10.0计划系统自动勾画模块进行靶区勾画并外放3 mm生成PTV,处方剂量为12 Gy/10 F,采用单弧多中心衔接的方法设计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治疗计划的剂量验证采用ArcCHECK验证系统,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和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并评估治疗计划的总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通过分析各部位剂量验证的通过率评估其临床实施的安全性及准确性。结果:容积旋转调强全骨髓照射计划的靶区平均Dmean、Dmax分别为12.85 Gy和14.85 Gy,平均D1、D99分别为11.25 Gy和13.77 Gy,除脑、眼球、口腔及腮腺等头颈部器官外,其他器官Dmean均<6 Gy,平均机器跳数和计划实施时间为2608 MU、30 min,头颈、胸腹及盆腔3部分的计划验证通过率分别为(98.9±1.9)%、(98.4±1.8)%及(97.4±2.1)%。结论:RapidArc技术能较好地实现全骨髓照射且实现射野间的无缝衔接,具有较高的射线利用率,可以应用于全骨髓的临床照射。

  • 不同途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糖尿病效果

    作者:贾跃伟;刘晓萍;于业军;郭菲菲

    目的 研究不同途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小鼠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 分离骨髓,贴壁培养并纯化和扩增BMSCs.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小鼠糖尿病动物模型.取2×105个第3代BMSCs,对模型鼠分别进行胰腺内多点注射、尾静脉移植以及肾被膜移植.动态观察移植后小鼠的血糖、体质量及行为的变化.结果 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胰腺移植组、尾静脉移植组和肾被膜移植组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有所改善,血糖明显降低(F=32.58~48.35,q=10.06~14.98,P<0.05),以胰腺移植组血糖下降更为显著.结论 3种途径BMSCs移植对小鼠糖尿病均有治疗作用.

  • ABMT与APBSCT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初步效果

    作者:赵洪国;孟繁军;刘金兰;刘竹珍;李光伦;崔中光

    ①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ABMT)、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效果.②方法应用ABMT和APBSCT治疗6例急性白血病和4例恶性淋巴瘤,全部病人随访1. 0~4.3年.③结果 10例病人移植后全部造血功能重建,无1例病人发生移植相关死亡,ABMT和APBSCT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时间分别为12(9~15)和10(9~12)d,血小板恢复至>20×109/L时间分别为16(13~22)和13(8~41)d;移植后无病存活期为1.4(0.3~4.3)年,4例病人至今已无病生存1.3,1.4,3.8,4.3年,6例病人在移植后0.3~3.3年复发.④结论 ABMT和APBSCT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 混合性嵌合体作为移植耐受诱导物进行临床复合组织移植的潜在可能性

    作者:朱瑾;田文

    混合性造血嵌合体作为移植耐受诱导物的研究已开展了40余年,在啮齿类及灵长类模型上均存在几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混合性嵌合体诱导的耐受性的许多特征,包括其可信度及强度,均使之成为临床器官移植的极具吸引力的选择.而造血细胞巨大的诱导耐受能力在临床病例中已得到证实,临床上接受骨髓移植的病人接受同一捐献者的肾脏移植后,在未经任何免疫抑制治疗情况下即表现出对捐献者的肾脏及皮肤移植物的永久耐受.

  • 补肾益脾汤治疗骨折迟缓愈合65例

    作者:罗大万

    骨折迟缓愈合是骨伤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常可见到部分骨折患者尽管断端稳定,但骨痂却长期生长不良,发生延迟愈合,甚或出现断端吸收,发展为骨不连.近年来,虽然临床上应用了植骨加固定、骨移植、骨膜移植、骨髓移植、电刺激等众多疗法,使疗效得以提高,但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有较好疗效.

  • 前外侧和外侧联合入路空心钉内固定自体骨髓植入治疗股骨颈骨折38例

    作者:刘敬旺

    目的:观察前外侧和外侧联合入路空心钉内固定自体骨髓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用前外侧和外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合并局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结果:38例平均随访5年,术后4~11个月骨折愈合,有1例股骨头坏死,余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前外侧和外侧联合入路空心钉内固定自体骨髓植入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能有效保护骨折端血运,可促进骨折愈合、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作者:马明;蒋文涛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肝移植后一种罕见的并发症,但病死率极高。GVHD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皮疹、腹泻以及骨髓抑制等,终常因全身感染或骨髓衰竭而死亡。在器官移植中,骨髓移植后GVHD的发生率非常高。可达25%~65%[1],而肝移植后发生GVHD很罕见,但结果通常是致命的。由于肝移植术后GVHD的发病率极低,医学界目前尚未形成肝移植术后GVHD明确的治疗方案,其病死率依然很高[2]。

  • 白细胞介素-7受体α联合细菌鞭毛蛋白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作用的初步探讨

    作者:卫芬;马梁明;任连生;朱镭;张华屏;郭慧敏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IL)-7受体α(IL-7Rα)、细菌鞭毛蛋白单用及联合作用于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的疗效,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BALB/C(H-2d)雌性小鼠为受鼠,均接受9 Gy 60Co全身照射,取C57BL/6(H-2b)供鼠骨髓细胞1×107个和脾细胞2×107个经尾静脉输注给受鼠.将受鼠分为单纯照射移植组(A组)、IL-7Rα干预组(B组)、细菌鞭毛蛋白干预组(C组)、IL-7Rα联合细菌鞭毛蛋白干预组(D组),每组6只,观察受鼠的症状、体征、生存时间及造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小鼠生存期为(22.5±2.30)d,30d生存率为50.0%(3/6), 、且出现明显的倦怠、食欲缺乏、脱毛、弓背等aGVHD表现;B组小鼠生存期为(25.83±3.49)d,30 d生存率为33.3%(2/6),aGVHD表现较A组轻;C组小鼠生存期为(26.33±3.52)d,30 d生存率为33.3%(2/6),亦出现aGVHD表现,程度同B组;D组小鼠生存期为(30.17±2.86)d,30 d生存率为66.7%(4/6),aGVHD表现较前3组轻.4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于移植后第7天降至低,后逐渐恢复,A组较3组干预组恢复慢,B、C两组移植后第14、21、28、30天外周血恢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D组小鼠外周血较B、C组恢复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4组小鼠移植后第2周CD3+T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第3周开始逐渐上升,与A组比较,B、C、D3组小鼠CD3+T细胞比例上升明显,B、C两组移植后第2、3、4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D组小鼠较B、C组小鼠T细胞亚群CD3+T细胞恢复快(均P<0.05).结论 通过全身照射能成功建立aGVHD小鼠模型;外源性IL-7Rα、细菌鞭毛蛋白均可减轻aGVHD的发生,两者单用无明显差异,二者联合干预aGVHD小鼠模型与单一干预比较,aGVHD发生更轻,造血恢复会更快.

  • 白细胞介素7受体α干预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初步研究

    作者:卫芬;马梁明;龚旭东;任连生;朱镭;郭慧敏;张华屏

    目的 建立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7(IL-7)受体α(IL-7R α)干预小鼠aGVHD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BALB/C(H-2d)雌性小鼠为受鼠,将受鼠分为单纯照射组、照射移植组、IL-7Rα干预组3组,每组10只,均接受9 Gy 60Co进行全身照射,取C57BL/6(H-2b)供鼠骨髓细胞1×107个和脾细胞2×107个经尾静脉输注给受鼠,观察受鼠的体征、造血功能恢复及生存时间的变化,并进行病理学、嵌合体及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结果 单纯照射组小鼠照射后逐渐死亡;照射移植组和IL-7Rα干预组小鼠移植后出现了典型的aGVHD症状,IL-7Rα干预组体征较照射移植组轻,生存时间较长,IL-7R α干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4、+21、+28天造血功能恢复情况与照射移植组比较[(4.53±0.21)×109/L、(3.63±0.06)×109/L、(4.31±0.04) ×109/L与(1.81±0.05)×109/L、(1.32±0.04)×109/L、(1.76±0.0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37、0.108、0.359,均P<0.05);肝、脾、皮肤组织的病理学结果显示,IL-7Rα干预组较照射移植组轻;嵌合体植入成功;移植后+7天血浆IL-7水平显著增高,随时间变化IL-7Rα干预组+14、+21天IL-7浓度与照射移植组比较[(194.32±1.02)、(131.63±1.54) pg/ml与(330.24±8.08)、(184.09±2.0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90、1.285,均P<0.05).结论 建立了稳定的aGVHD小鼠模型;在aGVHD发生早期血浆IL-7水平显著增高;外源性IL-7R α可降低血浆IL-7水平,从而减轻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的发生.

  • 单倍型相合骨髓移植治疗恶性组织细胞病

    作者:华晓莹;曹祥山

    目的探讨单倍型骨髓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的造血重建、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例20岁男性恶组患者进行单倍型骨髓移植,供者为患者之父,HLA2个位点不合.预处理方案:采用白消安加环磷酰胺(Bu/Cy)方案,加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Cs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MTX)和骁悉(MMF)的方案,移植有核细胞数为4.3×108/kg.结果移植后+20天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移植后+25天血小板计数>20×109/L,移植后+46天全血细胞恢复正常.移植后2个月血型由O型转为A型.结论单倍型骨髓移植治疗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可行的.

  •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探讨

    作者:何娟;翟明

    目的 探讨淋巴瘤并发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移植后免疫重建过程.方法 对1例临床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ⅢB、RA患者,诱导治疗反应良好后,行预处理方案BCEA,回输自体骨髓,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综合治疗,术后补行选择性淋巴结放疗,观察移植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审指标的变化及免疫重建的过程.结果 移植后28 d造血功能恢复,2个月后关节肿全部消失,红细胞沉降率正常.CRP、IgMRF均转为阴性.患者出院后3个月恢复正常工作,随访13年NHL及RA无复发.结论 淋巴瘤并发RA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安全性好,中短期疗效显著,为淋巴瘤并发其他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 自体骨髓混合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作者:齐珺;张梅;刘陕西;刘心;王宝燕;郭彩丽;陈谨;蔡瑞波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混合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先实施经液体培养(与IL-2共孵育,1 000 U/ml骨髓血)和微波照射法体外净化的自体骨髓移植,2~5 d后输注一定量HLA半相合同胞兄妹的异基因骨髓.结果 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平均时间为+27 d和+29 d,3例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并死亡,其中1例并发肝静脉闭塞症.另外4例发生Ⅱ度aGVHD,HLA基因检测和(或)性染色体分析均呈混合嵌合现象并持续半年左右,这4例长期无病存活时间分别117,106,101,85个月,5年无病生存4例.结论 混合骨髓移植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患者可获长期生存及相对安全可行等特点,但仍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同/异基因骨髓细胞的比例及植入时机,并采取一定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措施.

  •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4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小亭;郭良耀;李葳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6个月~8个月内的患者行ABMT治疗.结果:治疗后骨髓重建时间为34 d~46 d,平均38 d仍处于完全缓解,生活正常.结论:ABMT是治疗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及部分实体瘤有效手段之一.

  • 骨髓移植前应用丙氧鸟苷预防巨细胞包含体病毒感染

    作者:曹履先

    巨细胞包含体病毒(CMV)病,特别是其引起的间质性肺炎是骨髓移植以后的严重并发症,其治疗比较困难,对事先处理性治疗(pre-emptive therapy)及预防性处理(prophylaxis)均有一定的难度,前者CMV检测方法比较繁杂,后者时间长,费用高。我们采用骨髓移植前应……

1148 条记录 56/58 页 « 12...50515253545556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