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多重置换扩增及测序技术的胚胎植入前HLA分型方法

    作者:张印峰;罗海宁;张云山

    目的 建立基于多重置换扩增及测序技术的胚胎植入前HLA分型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9对自愿捐献外周血和废弃胚胎的夫妇,取D3废弃的1PN、2PN、3PN受精胚胎,取单个或两个卵裂球细胞,采用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对单个或两个卵裂球的MDA产物采用PCR扩增HLA-DR、DQ第2外显子,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双向测序分型(sequencing based typing,SBT),确定胚胎HLA基因型;提取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同样的方法确定其HLA基因型;然后比较父母与胚胎之间HLA基因型,确定9个家庭成员各自的HLA单倍型及其遗传关系,并在废弃胚胎之间进行HLA配型.结果 76个废弃胚胎被分为两组:单卵裂球组36个胚胎,两个卵裂球组40个胚胎.单卵裂球组扩增成功率为94.1%;两个卵裂球组扩增成功率为100%.共有74个胚胎MDA扩增成功.其产物行PCR-SBT检测,阳性率为100%.单卵裂球组MDA产物测序阳性率为100%,DQ等位基因脱扣率为1.5%,DR等位基因脱扣率为0.两个卵裂球组MDA产物测序阳性率为100%,DQ、DR等位基因脱扣率均为0.胚胎HLA单倍体重新组合率为20.2%(30/148).废弃胚胎之间HLA配型一致的比例为20.3%(15/74).比理论值25%略低,可能与本实验使用分级差、异常受精胚胎有关.结论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HLA分型方法MDA-PCR-SBT为选择与患儿HLA基因型一致且正常的纯合子(不携带致病基因)或者杂合子(携带隐性致病基因)胚胎移植,创造一个救助者同胞,分娩时使用救助者同胞的脐血或者骨髓移植用于治疗现存患儿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 脐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杜全宇;马萍;祝彼得

    脐血干细胞移植(Cord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CBSCT)与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外周血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一样,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中的一个类型.

  • Th17细胞与人类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护君;程海

    Th17细胞是近年发现的一类新型T辅助细胞亚群,由初始T细胞分化而来,分泌IL-17家族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17,IL-17F,IL-17E和IL-21,IL-22,IL-23等.其中以IL-17A为重要,是Th17的标志性细胞因子.Th17细胞与其相关细胞因子被认为是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桥梁,在众多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器官、骨髓移植排斥中发挥着重要生物学作用.笔者对Th17细胞在人类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Th17细胞可塑性进行综述.

  • 无关供者骨髓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张翔;何广胜;吴德沛

    随着HLA的DNA高分辨配型施行;预处理方案的改进,避免大剂量放疗,新型药物,如氟达拉滨(Fludarabine)、Campath的应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的加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菌素(CsA)、甲氨喋呤(MTX)联合预防GVHD,无关供者骨髓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有效率和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印彤

    CML发病是由具有异常增高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所致.当前对CML的治疗存在种种问题,如缓解的持久性、是否延长存活期、能否根除恶性克隆、耐药等,为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降低治疗费用,联合用药成为国外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关键词: CML 骨髓移植 STI571 As2O3
  • 混合嵌合体与移植耐受

    作者:张丽萍;沈柏均

    大量实验已在受者体内成功诱导了混合嵌合体形成,且证实其较完全供者嵌合体具有更强的免疫力.混合嵌合状态下的供者特异性反应细胞的克隆消失,使移植物在受者体内得以长期存活.这一研究结果无疑为临床诱导混合嵌合体所采用的预处理方案提出了新思路,诱导混合嵌合体形成以获得移植耐受将成为临床切实可行的策略.

  • NF-κB信号通路在异基因骨髓移植并发肝静脉闭塞病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吴进燕;刘迷迷;黄玉金;化静;徐开林;曾令宇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在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并发肝静脉闭塞病(H VOD)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50只8~10周龄雄性BALB/c(H-2Kd)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小鼠经致死剂量全身照射(TBI)预处理后,根据移植方案不同,将其分为骨髓移植(BMT)组(n=20)和骨髓联合内皮祖细胞(EPC)移植组(EPC组)(n=20);另设TBI对照组(n=5)和正常对照组(n=5)(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于移植后7d、15d和33 d,检测移植后受鼠肝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受鼠肝脏组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及Masson染色法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免疫印迹法(WB)法检测受鼠肝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 ①移植后,EPC组受鼠与BMT组相比,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移植后第7天,EPC组受鼠TNF-α表达量为(138.73±10.42)pg/mL,显著高于BMT组的(95.31±19.09) pg/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7,P<0.05),而IL-6的表达量为(169.50±10.21) pg/mL,低于BMT组的(215.01±22.13)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2,P<0.05);第15天EPC组受鼠的IL-6水平升高至(201.49±14.97) pg/mL,明显高于BMT组的(151.51±26.43)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P<0.05).③移植后第33天,EPC组受鼠转化生长因子(TGF)-β、CXCL2、CCL2和CCR2水平均较BMT组明显降低,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移植后小鼠肝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IKKβ于移植后第15天达峰值.IKKβ的活化、IκBα的磷酸化及P65的活化水平与IKKβ的表达水平一致.结论 allo-BMT并发HVOD受鼠早期肝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促进损伤肝细胞的修复,但在肝细胞修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持续活化可促进肝纤维化.

  • miHA不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黄欣;翁建宇;吴萍;童嘉琦;杜欣

    目的 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相合,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iHA)不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建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小鼠模型,为cGVHD研究提供活体模型.方法 选择20只BALB/c(H2d)雌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放射对照组、移植对照组和cGVHD实验组,每组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经直线加速器700 cGy的全身照射(TBI).放射对照组照射后,经尾静脉输注RPMI 1640培养液0.2 mL;移植对照组输注miHA不合的B10.D2(Hc1 H2d H2-T18c)雄鼠骨髓细胞8×106个;cGVHD组输注骨髓细胞与脾细胞各8×106个.观察小鼠移植后造血重建、植入及一般状态.小鼠移植14d后每3d进行一次临床评分,50 d后处死,评估靶器官病理变化(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 移植对照组小鼠在移植后7d均获得造血重建,至实验结束(移植后50 d)全部存活,且染色体均为供者型.cGVHD实验组小鼠移植后20 d受累皮肤临床评分均>0.6分;50 d时,皮肤、肝脏、肺的病理改变典型,病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88.02,P<0.05).结论 照射剂量为700 cGy,输注骨髓细胞数为8×106个、脾细胞数为8×106个的小鼠能成功诱导出cGVHD(造模成功),可作为临床研究骨髓移植后cGVHD的理想模型.

  • 内皮祖细胞对BU/CY预处理小鼠骨髓移植后免疫重建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迷迷;房婷;化静;付金玉;黄玉金;吴进燕;徐开林;曾令宇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联合内皮祖细胞(EPC)移植对接受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方案预处理小鼠移植后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 选择周龄为8~10周龄,体重为(22~24)g的健康SPF级雄性BALB/c小鼠58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经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0.2 mL;BU/CY预处理组(n=9):移植前7d至前2d接受BU/CY方案预处理后,经尾静脉注射PBS 0.2 mL;单纯骨髓细胞移植组(BMT组)(n=20):BU/CY方案预处理后,经尾静脉注射供者骨髓细胞;EPC联合移植组(EPC组)(n=20):BU/CY方案预处理后,经尾静脉注射供者骨髓细胞及EPC.于移植后第14,21,28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骨髓中B系祖(ProB)细胞(CD19+ c-kit+ IgM-)数量、胸腺中CD4+,CD8+,双阳性(DP)及双阴性(DN)T淋巴细胞比例及脾脏中CD4+,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比例,并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组织结构的恢复及损伤血管内皮的修复情况.结果 移植后BMT及EPC组小鼠骨髓中ProB细胞数量持续增高,第14天时,EPC组(0.83×106)显著高于BMT组(0.14×106)(x2=7.2,P<0.05);胸腺中DP细胞比例于第21天达峰值,EPC组(0.58%)较BMT组(0.39%)显著增高(x2=6.49,P<0.05);脾脏中CD4+T细胞比例持续增高,第28天时,EPC组(3.64%)较BMT组(2.47%)显著增高(x2=7.2,P<0.05);CD8+T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21天达峰值,EPC组(3.64%)较BMT组(3.21%)显著增高(x2=5.42,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显示EPC组小鼠的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组织结构恢复较BMT组快,组织中实质细胞数量恢复较BMT组快;对脾脏血窦内皮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也显示,EPC组小鼠脾血窦内皮完整性的恢复较BMT组快.结论 BU/CY预处理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中,联合EPC输注可促进移植受鼠免疫器官损伤血管内皮的修复、促进其组织结构的恢复,从而有效促进移植后的免疫重建.

  • B7-CD28/CTLA-4共刺激途径与GVHD

    作者:王吉刚;武贵存;梁后杰

    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则是影响移植效果的主要并发症.移植物中所含有的成熟T细胞是导致GVHD的免疫活性细胞,而T细胞的活化不仅需T细胞上TCR分子识别APC细胞所提呈的MHC-多肽复合物,还必须有辅助分子传递的共刺激信号,否则即可造成T细胞的免疫无反应状态,B7是其中重要的共刺激分子,为此干预B7-CD28共刺激途径诱导抗原特异性的无反应状态,近年来成为GVHD预防策略的研究热点.

  • 催乳素对造血及免疫系统的调控效应及其应用前景

    作者:李爱玲;孙汭;田志刚

    催乳素(PRL)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垂体前叶激素,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主要参与者.催乳素受体(PRL-R)广泛分布于免疫和造血组织,是造血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的一员.体内外研究显示,PRL能促进CD34+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红系、粒系、淋巴系细胞的发育成熟,在癌症放疗、化疗和骨髓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和免疫功能恢复中展现了一定的应用前景.

  • 骨髓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研究

    作者:谢万灼;林茂芳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及器官移植患者危及生命的并发症.CMV相关的间质性肺炎常导致骨髓移植患者死亡.本文简介了CMV的病毒学检测和CMV相关疾病,并就骨髓移植后CM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 混合嵌合体诱导移植耐受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湘凤;李春富

    为了降低器官移植受体长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取得移植耐受是终目标.在不同的动物模型中,通过诱导混合嵌合体可取得长期稳定的供体特异性耐受.本文主要综述近几年在啮齿动物中开展的较缓和的预处理方案的进展,以及和把这些方案扩展到大动物时所取得混合嵌合体和持久耐受的进展.另外,对通过混合嵌合体诱导异种耐受的进展也将论述.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骨髓移植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魏永强;冯茹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中的大量应用,骨髓移植(BMT)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的差异性逐渐显现出来;为了更好地解释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合理地加以解决,研究人员从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对动员后外周血与骨髓来源的移植物进行了比较,初步得出了BMT与PBSCT差异的理论基础.

  • 非血缘脐血移植与非血缘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疗效的研究现状

    作者:童娟;孙自敏

    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allo-HSCT)是有望治愈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相关供者(MRD)来源有限,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与非血缘骨髓移植(UBMT)/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UPBSCT)均为重要的allo-HSCT方式.目前,国内外均无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三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了指导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方案的选择,本文将国内外UCBT与UPBSCT/UBMT疗效比较的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治疗

    作者:王健民;宋献民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HLA配型技术的进步,新型免疫抑制剂的采用,减低移植预处理剂量/非清髓移植等预处理方法的改进,以及对各类感染等并发症防治手段的增加,移植相关并发症和移植相关死亡率(TRM)明显下降,急性白血病缓解期行allo-HSCT后和3~5年生存率达到50%~70%,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移植后的3~5年生存率达到60%~85%,但移植后原发病的复发仍然是影响治疗成功的主要的因素.根据国际外周血和骨髓移植登记研究中心(CIBMTR)的资料,1998年~2002年间所进行的自体移植患者死亡原因中,复发占75%,而HLA相合同胞供体(MSD)移植和非血缘关系供体(MUD)移植后死亡原因中,复发分别占38%和32%[1],均居各类致死因素之首.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移植后的复发,仍然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重要的课题之一.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刘晓帆;郑以州

    再生障碍性贫血(AA)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症状.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AA与其他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存在密切的关联或重叠,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及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症等[1].目前,免疫抑制治疗(IST)与同胞供者骨髓移植(BMT)并列为AA标准疗法.治疗手段的决策应依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年龄、有无匹配的同胞供者等,以及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感染等危险因素[2,3].本文对AA诊断和治疗中的若干问题作一概述.

  • 脐血移植--移植方法、时间和对象

    作者:洪缨

    引言1989年,首次报道1例范可尼(Fanconi's)贫血患儿采用其HLA匹配妹妹的脐血(UCB)移植(UCBT)成功,7年后用于成人,并由此引致成人UCBT数百例.UCBT与骨髓移植(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之间的区别在于实际操作的不同.

  • 集落刺激因子在血液恶性疾病中的应用指南

    作者:Pagliuca A;Carrington PA;Pettengell R;马洪兵

    血液恶性疾病本身或用来治疗这些疾病的强化疗方案常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由此所导致的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感染实际上已成为化疗剂量受限的主要原因.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化疗的强度,患者既往的病史和有无伴发疾患.在过去十多年中,许多临床试验对集落刺激因子作为辅助治疗的潜在益处进行了研究,这其中包括改善或预防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其可能危及生命的后果,提高外周血干祖细胞(PBPC)移植和骨髓移植(BMT)的效果.这些治疗研究的具体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若干新进展——第49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和第34届欧洲骨髓移植会议(EBMT)综述

    作者:胡晓霞;王健民

    2007年12月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49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以及2008年4月在意大利弗罗伦萨举行的第34届欧洲骨髓移植会议(EBMT),汇集了本年度血液学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各骨髓登记处和工作组更新了近一年临床研究的现状.

1148 条记录 52/58 页 « 12...49505152535455...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