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L-18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罗曼;孙汉英

    IL-18是一种Th1细胞因子,因能诱生IFN-γ,被称为γ干扰素诱生因子.现发现它是一种多功能免疫调节蛋白,能增强多种细胞的免疫功能,调节各种细胞因子的生成,并对血管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它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现已将其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中.

    关键词: IL-18 肿瘤 基因治疗
  • 脂多糖、植物血凝素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18的影响

    作者:齐晖;李富荣;戴勇

    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数量的异常增加或减少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特征.在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不管是肾小球受到损伤还是肾小球细胞过度增生的修复阶段,以及慢性肾小球细胞衰竭及肾小球硬化,都存在细胞凋亡.

  • 血清白介素-18及社会心理因素与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关系

    作者:费鹏鸽;张朝辉;宋景贵;杜爱玲;张留莎

    目的 探讨血清IL-18及社会心理因素与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价31例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抑郁组)及36例无抑郁患者(无抑郁组)的社会心理因素,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结果 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入院时血清IL-1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血清IL-18水平显著升高(t=4.243,P=0.000).抑郁组第2周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入院时(t=-3.169,P=0.004),非抑郁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6,P=0.221).抑郁组SSRS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评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t=-3.342,P=0.001;t =-2.416,P=0.018;t =-3.771,P=0.000).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血清IL-18水平、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可能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抑郁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白介素18及细胞间粘附分子与斑秃关系的研究

    作者:许冰

    为探讨白介素18(IL-18)及细胞间粘附分子与斑秃的关系,我们对斑秃患者血清中IL-18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进行了检测.1材料与方法:61例斑秃患者均为斑片型斑秃,其中男37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4岁(6~66岁).病程2天~2年.活动期斑秃36例,稳定期斑秃25例.正常对照组为44例年龄及性别相配的健康体检者.血清IL-18和sICAM-1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IL18ELISA试剂盒为法国Diaclone公司产品,sICAM-1(CD54)ELISA试剂盒为美国Endogen公司产品,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不配对t或t'检验.2结果:斑秃患者血清IL-18和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活动期斑秃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斑秃(t=3.27,P<0.002),活动期斑秃血清IL-18水平高于稳定期斑秃,但差异无显著性(t=1.85,P>0.05).结果详见表1.

    关键词: IL-18 sICAM-1 斑秃
  • 应用四环素灌胃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初步研究

    作者:禄保平;杨晓娜;许家艳

    目的:探索应用四环素灌胃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初步阐明其发生机制.方法:先以不同剂量四环素灌胃,18h后检测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并进行光镜观察,探索导致明显急性肝损伤的相对合适剂量;再以相对合适剂量四环素灌胃,18、36、54、72 h后分别检测小鼠血清ALT、SOD、MDA、GSH-PX、IL-18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情况,并进行光镜、电镜观察,探索导致明显急性肝损伤的相对合适时间及可能机制.结果:10倍和15倍剂量时,小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肝细胞出现明显病理改变;应用10倍剂量四环素灌胃18h后,小鼠血清ALT和IL-18水平明显升高,肝细胞广泛损伤,细胞超微结构显著变化,肝细胞凋亡程度严重.结论:应用10倍剂量四环素灌胃18h可成功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其发生与IL-18水平升高和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 Ⅰ型心肾综合征模型早期肾损伤生物标记物的评价

    作者:赵月秋;张晓红;管静

    目的:拟通过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CRS的肾保护措施从而指导心肾等重要靶器官的临床保护.方法:52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存活的猪入组,根据后续处理的不同随机分为以下4组:即室温复苏组、室温复苏同时灌注500 mL常温生理盐水组、室温复苏同时灌注500 mL 4℃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各组同时观察了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后1、3、5和10 min开放血流再灌注复苏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指标的变化.收集血液及随机尿液标本进行相关的测定.结果:猪AMI缺血再灌注模型出现肾小管损伤标记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L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白介素18(IL-18)的升高,提示了亚临床AKI的发生,且肾损伤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后迅速发生,而不同于以往文献中报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后数小时出现AKI.在不同的干预措施下提示肾损伤的升高的生物学标志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结论:提示反映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升高可先于肾小球功能的改变,为Ⅰ型CRS进行及时有效肾脏保护措施比如低温再灌注复苏争取宝贵的时机.

  • 清化瘀热方对大鼠卵巢膜细胞增殖与分泌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敏;刘艺;谈勇;王勇;洪艳丽

    目的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常见的伴有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近年来,炎症学说成为其研究热点.方法 本文通过IL-18对卵泡膜细胞雄烯二酮、17羟孕酮的分泌及其合成相关的关键酶、雄激素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用清化瘀热含药血清进行干预,探讨其对该病的干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0pg/mL)相比,IL-18能够促进卵泡膜细胞的增殖,促进雄烯二酮、17羟孕酮的分泌,通过Western blot及PCR结果显示,IL-18能够增加与雄烯二酮、17羟孕酮合成有关的关键酶CYP11A1,CYP17A1的表达;此外IL-18还能够促进雄激素受体蛋白的表达.通过清化瘀热含药血清作用后,卵泡膜细胞雄激素分泌降低,相关合成关键酶的活性降低,雄激素受体AR活性降低.结论 IL-18参与了慢性炎症引起的PCOS.清化瘀热含药血清干预后,能够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 rhIL-18在不同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和活性比较

    作者:张海峰;李丽娥;盛伟华;缪竞诚;谢宇锋;王金志;杨吉成

    目的研究rhIL-18包涵体、可溶性(His融合型)两种形式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从已构建的pBV220-IL-18重组质粒中双酶切获取IL-18基因,回收后重组至pLHis质粒构建重组载体.42℃热诱导pBV220-IL-18表达,产生rhIL-18包涵体,IPTG诱导pLHis-IL-18表达,产生可溶性rhIL-18蛋白.两者分别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LISA法检测上清中IFN-γ的含量.结果两种重组表达载体均表达产生了rhIL-18,且均可刺激人PMBC上清产生IFN-γ,可溶性rhIL-18刺激人外周血产生IFN-γ的能力高于包涵体形式的rhIL-18.结论可溶性rhIL-18具有比包涵体形式的rhIL-18更强的活性,这为IL-18原核表达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 DMN诱导的小鼠慢性中毒性肝炎过程中IL-18、TNF-α mRNA及Fas mRNA的动态变化

    作者:吴建成;柏淑禹;王泽荣;万千红;王爱珍

    目的观察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小鼠慢性中毒性肝炎时肝组织损伤与IL-18、TNF-α mRNA、Fas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取30只小鼠作为模型组,腹腔注射0.1%的DMN14 mg/kg,每隔4 d注射1次,共注射5次.分别在第1、3、5次注射后2 d(即实验第3 d、11 d、19 d)及停止注射14 d(即实验第31 d)眼球取血后分批处死动物(每次处死6只),检测血清IL-18、肝组织TNF-α mRNA及Fas mRNA的表达.对照组6只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隔4 d 1次,共5次,于第31 d处死,检测指标同模型组.结果小鼠第一次注射DMN后肝细胞气球样改变为主,炎症、坏死不明显.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炎症、坏死逐渐加重.停止注射后,肝组织逐渐修复.血清IL-18、肝组织TNF-α mRNA及Fas mRNA水平随着炎症、坏死的加重而升高,且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DMN所致小鼠中毒性慢性肝炎的IL-18、TNF-α mRNA、Fas mRNA的改变与肝组织病理改变同步,呈正相关关系,与人类肝炎时有一定的相似性.

  • DMN所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中血清IL-18和肝脏TNF-α mRNA的表达

    作者:柏淑禹;王爱珍;吴建成;万千红

    目的观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实验性肝损伤模型过程中,小鼠血清IL-18及肝脏TNF-α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0.1%DMN腹腔注射,制备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用ELASA法测定血清IL-18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TNF -α 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肝脏炎症坏死程度的加重,血清IL-18水平及肝脏TNF-α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均于第5次注射DMN后达到高峰(P<0.01),损伤后自行恢复期内明显回落.两者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IL-18、TNF-α均参与了DMN诱导的肝脏毒性反应,具有协同的促炎性.两者皆在肝损伤的自行恢复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 RmIL-18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标记

    作者:谭友文;吴建成

    目的用纯品rmIL-18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予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方法使用免疫佐剂包被rmIL-18分次免疫新西兰兔,得到兔血清,再采用硫酸铵沉淀粗提法和Q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法提纯IL-18抗体,后用HRP简易过碘酸钠法标记IL-18抗体.结果用以上方法标记的IL-18抗体酶标记率为40.29%,酶标抗体的效价为1∶3200,佳工作浓度为1∶1600.结论成功制备出标记HRP的IL-18多克隆抗体,建立了IL-18抗原的酶联免疫检测,以进一步用于实验研究.

  • 多药物联合治疗96例慢性荨麻疹效果及对IL-18、25的影响

    作者:俞杰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及对IL-18、25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比较两组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8、25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28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83.33%,对照组临床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62.50%,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8、IL-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IL-18(102.18±15.09 ng/L)、IL-25(90.13±12.17 ng/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可较好的提高疗效,其干预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清IL-18和IL-25水平有关。

  • 血和尿钙卫蛋白、IL-18及血清肌酐对脓毒症小鼠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徐建如;曹丝雨薇;葛志华;黄海静;罗文明;韩刚;刘春;钱骏;顾春燕

    目的:研究血和尿钙卫蛋白和IL-18等指标对脓毒症小鼠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48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成0h、6h、12h和24h亚组,每亚组12只小鼠.0h组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6只立即取血液样本,6只收集24h尿液;其余3组小鼠均接受尾静脉注射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5mg/kg,分别于6h、12h和24h时间点收集尿液并取血液样本.所有血清标本检测钙卫蛋白、IL-18及肌酐;尿标本检测钙卫蛋白、IL-18.使用SNK检验.结果:血和尿钙卫蛋白、IL-18及血肌酐等指标在注射LPS后6小时开始上升,除血IL-18 P值为0.02外,其余各组均P<0.001.结论:血钙卫蛋白和IL-18指标不能预测脓毒症小鼠并发AKI;而尿钙卫蛋白和IL-18指标可用于脓毒症合并AKI的早期诊断和预测,且尿钙卫蛋白具有更早的预测价值.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金强;蒋道荣;姚登福;周光耀

    目的:探讨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测定107例HBV感染者和20例健康者血清中IL-18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测定44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重型肝炎各组间血清IL-18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19.49,P<0.001);低病毒量组血清IL-18浓度高于高病毒量组(P<0.05).血清IL-18水平与肝功能指标ALT、TBiL呈正相关(P<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乙型肝炎的免疫应答,在清除HBV的同时也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并在一定程度上与肝损害程度相关.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并存睡眠呼吸暂停的子痫前期患者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翀;王智刚;袁佩;冯春来;王艳丽;彭久君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近年大量研究证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是妊娠高血压和PE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1],但其在PE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IL-18作为一种具有多向性效应的促炎性因子,能通过多种机制参与高血压致病.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显示PE与IL-18关系密切[2].因此,本研究拟观察OSA合并PE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并通过治疗前后对比,研究血清IL-18在OSA相关PE发病中的作用.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血浆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及免疫重建的影响

    作者:曾立平;潘能浪;陈伟烈;邓西子;温春燕;兰芸;蔡卫平;胡凤玉

    目的:初步探讨HCV感染对艾滋病患者HAART过程中血浆IL-18水平及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以61例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CD4+T细胞计数<200 cells/滋L),其中31例为HIV单一感染,30例为HIV与HCV合并感染,随访至HAART 96周,以43例未经治疗的HCV单一感染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采集患者HAART前及后4、12、24、48、72、96周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中HIV RNA水平、IL-18的表达量以及CD4+和CD8+T细胞计数。结果 HAART前,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HIV/HCV合并感染者血浆IL-18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574.66、33.77和922.7 p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Z=-5.614、-2.274和-5.709, P均<0.05),且合并感染者高于HIV和HCV单一感染者(Z=-3.232和-6.989,P<0.01)。 HAART开始后,HIV单一感染与HIV/HCV合并感染组的IL-18水平均随治疗明显下降趋势(χ2趋势=18.429和15.314,P均<0.05),合并感染组IL-18水平在各时间节点的中位数分别为689.75、690.25、615.45、625.22、605.65和532.83 pg/mL,均高于HIV单一感染组(Z=-2.190,-4.435,-3.413,-2.335,-3.000,-3.502, P<0.05);随着HAART的进行,HIV/HCV合并感染组与HIV单一感染组的CD4+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1.903和69.485,P均<0.01);HAART治疗12和96周时,HIV单一感染组CD4+T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233.50和334.00个/滋L,高于合并感染组(Z=-1.966和-3.519,P<0.05);在HAART 治疗48和72周时,HIV单一感染组CD4+/CD8+比值分别为0.24和0.31,高于HIV/HCV合并感染组(Z=-2.220和-2.143,P均<0.05)。队列分析显示,除在HAART治疗24周后HIV单一感染组CD4+/CD8+比值与IL-18水平呈弱负相关外,未见IL-18与CD4+/CD8+比值及CD4+T细胞数有相关性。结论 HCV合并感染上调了艾滋病患者HAART前及治疗过程中的血浆IL-18水平,延缓了免疫重建进程,但HCV可能并不是通过上调IL-18水平来延缓免疫重建进程。

  • 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肖萍;杨彦麟;郭振华;陈青锋;余水花;孙永红

    目的 了解人工肝治疗前、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总胆红素、γ-球蛋白水平和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分析人工肝技术清除病理性有害物质效果.方法 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为人工肝治疗组(人工肝+内科综合治疗),血清IL-18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用BeckmanCX4生化仪检测、血清γ-球蛋白分析用Sebia电泳仪,血清HBV 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照组为20例仅进行内科综合治疗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结果 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18含量分别为(501.22±211.35)pg/ml和(302.56±87.33)pg/ml,治疗前、后血清IL-18均值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2,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18含量分别为(485.36±178.21)pg/ml和(381.25±152.65)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P>0.05);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后HBV DNA定量结果分别为5.70×107±1.48×107和5.60×107±1.50×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P>0.05);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均值分别为(562.33±16.25)μmol/L和(302.99±63.5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治疗前、后血清γ-球蛋白均值分别为(24.01±2.05)g/L和(21.98±2.26)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P>0.05).结论 人工肝技术可有效清除重型肝炎患者体内IL-18、总胆红素等病理性物质,可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为肝移植治疗争取时间,但对血清病毒标志物没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 儿童1型糖尿病血清IL-18水平和细胞因子的关系

    作者:张叶群;陈秀琴;梁黎;洪芳;董关萍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儿童1型糖尿病(T1DN)中的作用和抗胰岛素抗体(ICA)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检出率及其诊断价值,了解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108例T1DM和110例正常对照者ICA与GADA水平及48例新发T1DM和40例正常对照者细胞因子(IL-18,IFN-γ,IL-4,IL-10,IL-12)血清水平.结果 T1DM患者中血清IL-18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而两组间IFN-γ,IL-4,IL-10和IL-12水平则无差别.T1DM患者中ICA和GADA的检出率分别为50.9%和49.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均P<0.05).病程1年以内与1年以上T1DM患者GADA的检出率分别为54.9%和37.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ICA阳性率分别为61.9%和29.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自身抗体阳性和IFN-γ,IL-4和IL-10无相关性,而与IL-18正相关,且与抗体出现的数量有关.结论 新发T1DM患者IL-18血清水平明显升高,自身抗体出现数与IL-18的血清浓度正相关.IL-18血清水平可作为诊断T1DM的一种有用的指标.

  • 血清IL-18及其结合蛋白水平对结核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荣;李召东;陈瑜

    结核病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现有研究发现结核病的发生并不是结核杆菌直接侵袭引起,而是与细菌抗原和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有关,细胞因子及其相关蛋白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检测了不同类型的结核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 18,IL-18)和白细胞介素- 18结合蛋白(Interleukin - 18 binding protein,IL - 18BP)的含量,以了解其在结核感染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白介素-12、白介素-18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辛平年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部分患者终可发展为肝硬化.乙型肝炎病程发展机制复杂,目前有许多环节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机体的免疫清除反应和病毒的复制是一对相互对立的基本因素,当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对病毒的复制抑制功能降低,病毒复制加快,进而导致病程的加快,疾病进一步恶化.本研究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白介素-12(IL-12)及白介素-18(IL-18)表达水平检测,比较其表达的差异性,探讨其表达在乙型肝炎病情发展中的作用.

517 条记录 13/26 页 « 12...10111213141516...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