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梅毒血清学诊断试剂的临床检测与效果评价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也称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tidum)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强、危害较大的人类性传播性疾病(STD)[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成人每年新发梅毒1200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
-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表面抗原的克隆表达与血清鉴定
梅毒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Tp),俗称梅毒螺旋体.对Tp的诊断目前主要依据病史与临床检查,辅助以一些血清学方法,如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TA-ABS)[1].蛋白分子量17 000与47 000是Tp特异性表面抗原[2,3],患者感染Tp后能够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我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通过大肠埃希菌表达Tp的17 000与47 000特异性抗原,以建立一种Tp血清学诊断方法.
-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控制传染源的角度出发,早期诊断梅毒并及时治疗对有效控制梅毒疫情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梅毒的诊断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梅毒螺旋体核酸检测3类,下面就其各自检测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作以综述.
-
3种方法检测抗苍白密螺旋体的临床评价
梅毒(TP)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感染引起的经典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具有高度传染性.苍白密螺旋体可侵犯全身各脏器,造成多器官病变、功能失常、组织破坏甚至死亡.近年梅毒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我们对2010年6月—2011年5月门诊和住院采集的4150份标本,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苍白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方法进行梅毒检测,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
41482株苍白密螺旋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苍白密螺旋体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金标法作为初筛试验,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作为确诊试验及疗效观察,根据不同检验目的 选用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蛋白印迹技术等作为辅助检测手段,优化组合试验项目.结果:在检测的41482株标本中,有1032例TPPA确诊试验阳性,其阳性检出率为2.5%,其中有484例TRUST试验及TPPA检测均为阳性,其阳性枪出率为1.2%.结论:上述方法能够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同时用于梅毒患者的治疗、复发及再感染进行观察;苍白密螺旋体lgM抗体蛋白印迹试验可作为一种确诊试验应用于新生儿胎传显性梅毒,尤其是胎传潜伏显性梅毒的早期诊断.
-
苍白密螺旋体Tp0751黏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反应性分析
目的 表达苍白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黏附蛋白Tp0751,纯化表达产物并进行免疫反应性分析,为探索Tp0751重组蛋白在梅毒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去除Tp0751信号肽序列,构建原核表达体进行诱导表达;Ni亲合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其免疫反应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PET-28a(+)-0751原核表达载体,经表达、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量约为26×103的融合蛋白,其表达产物占全菌总蛋白的>30%,并且主要可溶性形式存在;Western-印迹检测其能与梅毒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重组表达的Tp0751黏附蛋白为可溶性蛋白,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Tp0751黏附蛋白在梅毒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和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多重PCR同时检测苍白密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及杜氏嗜血菌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多重PCR用于同时检测苍白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和杜氏嗜血菌.方法 根据各病原体特异性基因序列,即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HSV Ⅰ和HSVⅡ)的DNA聚合酶基因、苍白密螺旋体47×103膜蛋白基因及杜氏嗜血菌16S rRNA基因序列,自行设计3对特异寡核苷酸引物,建立同时检测3种病原体DNA的多重PCR.结果 各特异性引物仅扩增相应的病原体DNA,即苍白密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杜氏嗜血菌扩增靶DNA片段分别为202、252、152 bp;各病原体DNA连续10倍稀释,可检测的DNA低量为0.012ng;其他几种生殖道常见菌及人基因组DNA不被上述引物扩增.结论 多重PCR同时检测苍白密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和杜氏嗜血菌DN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将可能为患者提供敏感、快速和准确的检测手段.
-
梅毒苍白密螺旋体多表位抗原基因的构建、表达及免疫反应性的鉴定
目的 为梅毒检测试剂提供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新型多表位重组抗原.方法 PCR扩增Tp17和Tp0453基因的优势抗原表位,连接后插入pQE32质粒中构建多表位嵌合重组体pQE32/Tp0453-17,IPTG诱导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多表位嵌合重组质粒pQE32/Tp0453-17,经酶切、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的基因片段为Tp0453和Tp17基因,片段长约1180 bp,其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发现,融合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Mr约为52×103,表达产物占全菌总蛋白的19.3%,并且在细胞内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该重组蛋白能与梅毒患者的阳性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成功表达了具有良好免疫反应性的多表位嵌合重组抗原,为新型梅毒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
眼科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眼科住院患者血液传染病的感染状况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对眼科住院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和苍白密螺旋体抗体(Anti-TP)4项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并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 16551份住院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携带者为426例阳性率为2.58%,HBsAg+ HBeAb+ HBcAb阳性294例阳性率为1.78%,HBsAg+ HBeAg+ HBcAb阳性60例阳性率为0.36%,HBsAg+HBcAb阳性71例阳性率为0.42%,并同时有43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Anti-HCV阳性60例阳性率为0.36%;Anti-HIV初筛阳性3例阳性率为0.02%,送天津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诊3例;Anti-TP阳性11例阳性率为0.07%.结论 对住院患者进行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可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医源性感染及交叉感染,对医院和患者均具有重要意义.
-
拟输血者感染性指标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拟输血者输血前血清中4项指标的基本状况,探讨相关检查的价值和必要性.方法 对2007年1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治疗有输血可能的住院患者74 212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苍白密螺旋体抗体(Anti-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4 212例拟输血者的HBsAg、抗-HCV、抗-HIV和Anti-TP有6 378例检出阳性,总阳性率为8.59%,2007-2011年分别为8.67%、5.22%、9.01%、9.81%和9.29%,以HBV阳性率高,占6.52%,TP次之,占0.80%,HIV第3位,占0.63%,抗-HCV较少占0.26%,1项以上阳性者也占有较大的比例约占0.34%;年龄以30~39岁和40~49岁阳性数多,分别占总阳性数的22.53%和22.81%.结论 住院患者在拟输血前已有不同程度相关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检测相关传染病感染指标对医务工作者的自我保护、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为处理输血相关医疗纠纷提供证据以及方便患者及时治疗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妇科宫颈癌与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与苍白密螺旋体(T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苍白密螺旋体在宫颈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并病理确诊的323例宫颈癌患者及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情况,以酶联免疫法初筛,明胶颗粒凝聚试验(TPPA)进行确诊检测,TPPA试验确诊为阳性者认为终阳性.结果 宫颈癌患者共有27例TPPA试验确诊TP感染阳性,感染率8.36%,子宫肌瘤患者有1例患者TPPA试验确诊TP感染阳性,感染率1.00%,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69,P<0.05);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率Ⅱ~Ⅳ期患者为6.38%,Ⅰ期患者为8.70%,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患者苍白密螺旋体感染者以31~4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为12.28%,41~50岁、≥51岁年龄段感染率分别为6.28%、7.69%,≤30岁年龄段感染率为0;宫颈癌患者年龄与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率之间具有相关性(r=0.478,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率较子宫肌瘤患者明显高,宫颈癌与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之间具有相关性,是宫颈癌患病后增加了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概率还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导致宫颈癌发病,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梅毒筛查的可行性评价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对梅毒进行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2年9月临床需做梅毒筛查试验的标本2 633份,对试验标本分别作CLI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其中任一方法阳性标本再使用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 CLIA检测阳性120例,阳性率为4.56%,TRUST检测阳性87例,阳性率为3.30%,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TPPA为参比方法,CLIA的敏感性为99.17%,特异性为99.96%,阳性预测值为99.17%,阴性预测值为99.96%;TRUST敏感性为67.50%,特异性为99.76%,阳性预测值为94.18%,阴性预测值为98.47%.结论 TRUST筛查梅毒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而使用CL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梅毒筛查的方法是可行的,特异性、敏感性优于目前使用的TRUST.
-
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的神经梅毒二例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侵犯大脑、脑膜或脊髓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神经梅毒患者中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病例国内罕有报道,临床误诊率很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近3年来收治的2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例1男性,58岁。因“走路慢、记忆力减退半年,口齿不清2周”于2011年1月22日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半年来走路变慢、身体前倾、不摆臂、迈小步、表情少、反应慢伴记忆力减退。近2周来不能自行行走,口齿不清、翻身困难、便秘。门诊以“帕金森病”收入院。诊断梅毒后其承认9年前于外地打工时有冶游史,曾先后患有直肠及生殖器无痛性溃疡及尖锐湿疣。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反应略迟钝,面具脸,流涎。时空定向正常,计算力及近期记忆力减低。构音不清。双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应略迟钝。四肢肌力Ⅳ级,颈部及四肢肌张力增高,双手可见细震颤。双侧巴宾斯基征(-)。感觉和共济运动未见异常。皮肤检查:后背部及双上肢散在红色丘疹,外阴及生殖器可见硬下疳及多处溃疡。入院后血常规、甲状腺功能、风湿抗体等生物化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有广泛轻度异常。头颅MRI增强显示:脑室系统稍扩大,脑池脑沟增宽;双侧基底节腔隙性梗死。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24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检查( UPDRS Ⅱ+Ⅲ)59分。入院后给予左旋多巴口服,逐渐加量至125 mg,1日3次,持续2周无明显好转。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结果1∶32。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脑脊液检查:压力165 mmHg(1 mmHg=0.133 kPa),细胞数8×106/L(单核细胞0.75),蛋白941 mg/L。脑脊液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ELISA;+),TPPA (+)。故确诊为神经梅毒。给予头孢曲松钠1.0 g每日1次静脉点滴,连续14 d,后给予苄星青霉素G 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驱梅治疗。1个月后随访,患者可自行行走,口齿不清及震颤症状较前轻度改善,肌张力恢复正常。 UPDRS (Ⅱ+Ⅲ)评分明显减低,为37分,MMSE评分25分。 -
早期胎传梅毒2例
胎传梅毒又称先天梅毒,是由于胎儿由胎盘从母体获得苍白密螺旋体而感染的.本院性病门诊从1998年6月至1998年8月共发现2例早期胎传梅毒患儿,现报道如下.
-
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及其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
梅毒这种慢性传染病,不仅临床表现复杂,而且病程长,危害性大,长期以来在临床中无法完整的培养好苍白密螺旋体,因而导致在临床中以苍白密螺旋体为基础的抗原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近些年来随着对苍白密螺旋体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苍白密螺旋体基因相关的抗原研究也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临床中对于梅毒的诊断主要以血清学实验为主,掌握与其相关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利于梅毒的早发现、早治疗。本文将对苍白密螺旋体重组抗原以及与其对应的血清学诊断的进展做一个综述。
-
885例门诊性病科病人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梅毒(TP)是由苍白密螺旋体的苍白亚种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其危害和预后仅次于艾滋病。本病全球范围分布、危害性报大,一经感染很快就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和胎传梅毒。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梅毒的防治,经大力整顿,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1964年宣布我国已基本消灭了梅毒。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民工流入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20世纪80年代后,梅毒在我国死灰复燃,且流行趋势日益严重。进入21世纪,我国性病传播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高危人群中性病尤其是梅毒增长速度居8种法定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梅毒的慢延及感染程度。
-
性传播疾病诊疗常规(一)
梅毒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ecies Pallidum),也称梅毒螺旋体.梅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是经典的性病之一.根据传染途径,梅毒可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先天(胎传)梅毒.后天获得性梅毒根据感染后的病期又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包括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以及早期潜伏梅毒(感染期<2年);晚期梅毒包括三期梅毒(树胶肿,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感染期≥2年).先天梅毒根据发病年龄(以2岁为界)和有无临床表现又分为早期先天每毒、晚期先天梅毒和先天潜伏梅毒.
-
妊娠合并梅毒产妇的临床护理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经黏膜擦伤处传播.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孕妇感染梅毒的几率也不断上升.梅毒孕妇通过胎盘将病原体传给胎儿引起晚期流产、早产、死产或娩出先天梅毒儿[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我科2008年3月~2009年4月共收治19例妊娠合并梅毒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8例梅毒感染分娩期的护理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梅毒感染率不断增加,妊娠合并梅毒的病人数及先天梅毒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因此,梅毒感染者分娩期的护理具有很多特殊性.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6月接收8例梅毒孕妇住院分娩,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妊娠合并梅毒48例临床分析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梅毒的感染率也成倍增长,妊娠合并梅毒的患者数及先天梅毒(又叫胎传梅素)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为进一步了解妊娠梅毒对妊娠和围产儿的不良影响,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以及治疗时间与先天梅毒儿发生的关系,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改善围产儿预后,近年来收治的48例妊娠梅毒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