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

    作者:张培训;薛峰;安帅;顾航宇;芦浩;徐小东;付中国;张殿英;姜保国

    目的:对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中及术后显性、隐性失血量进行分析,为临床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30日至2010年9月30日间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16例及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及术后失血、输血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围手术期的显性、隐性失血情况做出评估.结果:采用PFNA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48.9±2.8) 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62.3 ±3.8) 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85.0±6.2) mL.采用DHS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124.9±7.8) 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73.9±4.7) 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43.4±6.3) mL.两组相比,DHS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的显性出血量均多于PFNA(P <0.01),但PFNA术后隐性出血量及PFNA总体出血量均多于DHS(P<0.01).结论: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存在较多的术后隐性失血量,提醒临床医生注意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术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汪小舟;张学红

    目的 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因妇产科术后出血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术后15例,子宫切除术后4例.结果 19例患者均为子宫动脉出血,全部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并进行栓塞治疗,均一次性栓塞止血成功,所有患者均无器官缺血坏死、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在妇产科术后出血的诊断及介入治疗上具有微创性、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恢复快、更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妇产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俞萍;杨菲;徐家兔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切除术4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2例患者中,术后出血12例,男9例,女3例.原发性出血5例,继发性出血7例;1度出血6例,2度出血4例,3度出血1例,4度出血1例.所有出血患者经止血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后出血是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切除术常见的并发症,男性较多见.出现术后出血,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措施.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田佳宁;赵江博;程萌旗;陈德胜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关节疾病保守治疗无效时的重要治疗手段.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失血及术后血红蛋白显著下降给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及康复带来了不良影响,如手术切口愈合延迟、感染率增加、康复时间延长、出院所需时间增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满意度.近些年发现,手术创伤造成的出血进入组织间隙及关节腔和溶血等所引起的隐性失血是术后血红蛋白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止血带、手术入路、抗凝药等与隐形失血量有关.

  • 低温等离子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9例分析

    作者:危高生;李育广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342例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患儿中,9例发生术后出血,分析出血原因,总结预防方法。结果9例发生术后出血患儿中,原发性出血1例,继发性出血8例;扁桃体上极部出血2例,扁桃体下极部出血7例;小量出血7例,中量出血2例。经不同的方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低温等离子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与周围组织损伤过多、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感染及术后饮食不当有关,一旦发生中量出血,须果断采取全身麻醉下手术止血。

  • 可吸收胶原蛋白止血海绵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止血疗效

    作者:鲁瑶

    目的:总结可吸收胶原蛋白止血海绵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止血疗效的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2月~2013年2月,对128例接受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用可吸收胶原蛋白止血海绵,对照组于术后不用任何止血材料,分别于术后12、24、48h观察甲状腺残腔引流管的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48h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吸收胶原蛋白止血海绵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具有安全、有效的止血效果。

  • 立止血致过敏性休克1例护理体会

    作者:马崇会

    1 药物介绍1.1 立止血是由巴西蛇的毒液制备得到的,是经过分离和提纯的血凝酶,绝对不含神经毒素及其他毒素.适用于须减少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手段,如外科、内产、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预防手术前用药,可减少出血倾向,避免手术部位及手术后出血.

  •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宋波;吴沛珊;李鑫;孔广起

    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北京潞河医院应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发生术中/术后出血共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出血2例、术后出血5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30~75岁,平均50.7岁.肾多发结石4例,肾铸型结石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5例术后出血患者肾动脉造影检查示假性动脉瘤,其中下极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3例,中极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2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辅以保守治疗治愈;2例术中出血患者终止手术并即刻行肾动脉造影未发现出血点,后经保守治疗1周后血尿消失.术中操作损伤及损伤后导致的假性动脉瘤是经皮肾镜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PCNL术后迟发性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大量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申聪玉;赵锦宁;钟泰迪

    目的 筛选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简称围术期)发生大量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1079例,根据是否有围术期大量出血,分为2组:大量出血组和非大量出血组,两组分别为120例和959例.可疑的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围术期大量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围术期发生大量出血120例,发生率为1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量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4.533,95% CI 2.624~7.831)、有心脏手术史( OR=2.781,95% CI 1.410~5.486)、术前红细胞压积(Hct)水平(OR=0.896,95% CI0.861~0.932)、CPB时间(OR=2.782,95% CI1.791~4.322)、手术类型(OR=2.292,95% CI1.376~3.817).结论 老年、心脏手术史、术前低Hct水平、CPB时间≥120 min、复杂手术为CPB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作者:徐海峰;朱旭;陈辉;王晓东;曹广;刘鹏;高嵩;郭建海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6月北京肿瘤医院介入科29例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造影表现、介入治疗技术和预后.结果 29例中,6例为消化道出血,21例为腹腔内出血,2例同时有腹腔内及消化道出血,出血时间为术后8 h~72d.血管造影表现为造影剂外渗、假性动脉瘤形成、动脉管壁不光整、局限性狭窄、远端动脉扩张.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93.94%,止血成功率89.66%.3例死亡.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技术,应为胰十二指肠术后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

  • 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叶海丹;曾巧玲;廖培娇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63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术后腹腔内出血53例,发生率为8.3%(53/638).53例腹腔内出血患者死亡1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l例治愈且无并发症发生.与腹腔内出血相关的病死率为22.6%(12/53).结论 OLT术后发生腹腔内出血死亡率较高,临床上须掌握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护理、保持引流通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分析

    作者:王晓辉

    目的::为了减少扁桃体切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对从2001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共620例因不同原因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共有24例出血,出血比率为3.88%。扁桃体术后出血与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无关。年龄大出血比率高。讨论:对出血原因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 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

    作者:冯贵喜;刘军;张福江;刘文彬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关节腔内注射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因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80例(380膝)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74例,女206例;年龄59~72岁,平均(63±4)岁。120例于术中紧密缝合关节囊后局部注射质量浓度30 g/L的氨甲环酸生理盐水溶液50 ml(1.5 g氨甲环酸组),136例局部注射质量浓度10 g/L的氨甲环酸生理盐水溶液50 ml(0.5 g氨甲环酸组),124例未应用氨甲环酸(无药物干预组)。于术后第1~3天连续测量患侧肢体周径,于术中和术后第1天测量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监测三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输血情况。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手术期未出现感染、坏死、脂肪液化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无腹泻、恶心及呕吐等氨甲环酸不良反应。三组病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方式、术后引流量、术中总失血量及术侧肢体周径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1.5 g氨甲环酸组7.5%,0.5 g氨甲环酸组13.2%,无药物干预组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氨甲环酸用药组较无药物干预组降低,1.5 g氨甲环酸组较0.5 g氨甲环酸组更低(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1.5 g氨甲环酸组(693.29±377.91)ml,0.5 g氨甲环酸组(835.41±481.97)ml,无药物干预组(1032.75±322.1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氨甲环酸用药组较无药物干预组减小,1.5 g氨甲环酸组较0.5 g氨甲环酸组更小(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能减少术后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的作用成浓度依赖关系,1.5 g氨甲环酸较0.5 g氨甲环酸更有效。

  • 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性别差异研究

    作者:吴强;王欣;杨旭;陈廖斌

    目的研究性别差异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42例,女66例;年龄32~95岁,平均(75.4±10.8)岁。运用Gross方程,计算所有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perioperative hidden blood loss, PHBL)的绝对值及其所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比为因变量,均以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受伤侧别、骨折Evans分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及麻醉方式为自变量,建立两个多元直线回归方程,研究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比较男性和女性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总血容量、PHBL的绝对值及百分比的差异。结果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受伤侧别、骨折Evans分型、患者ASA分级及麻醉方式与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绝对值和百分比均无线性回归关系;性别与隐性失血的绝对值无线性关系,但与隐性失血的百分比呈线性回归关系。男性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平均(121.8±16.6)g/L,女性平均(99.5±13.1)g/L;红细胞压积均值男性为36.7%±5.0%,女性为30.6%±3.7%。男性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平均(103.4±19.3)g/L,女性平均(79.0±10.4)g/L;红细胞压积均值男性为29.8%±4.2%,女性为23.9%±2.6%。男、女性无论是在入院还是在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的总血容量平均为(4500.6±191.5)ml,女性为(3607.0±235.7)ml;两者总血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PHBL绝对值平均为(647.9±174.1)ml,女性为(694.8±216.5)ml;百分比均值男性为14.4%±4.0%,女性为19.3%±6.1%;男、女性PHBL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患者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比大于男性,因此临床上需更加重视女性患者的隐性失血情况,必要时及时纠正。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手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一宁;闫侠;张素梅

    选择我院2000年4月-2005年4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分别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以及手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

  • 也谈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冯祖荫

    [编者按]本刊2005年第1期发表了"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治疗报道后,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关注的焦点可概括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关于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适应证,本文作者根据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无症状型、一般症状型和显性症状型,据此来选择是否施行手术治疗,并提出治疗的终目标应以恢复或保障神经生理功能为基准,这无疑是大家所应该遵循的.国外对侧裂部位蛛网膜囊肿分为3型.(1)小型:囊肿较小,居颅中窝前部,无占位效应,脑池造影显示囊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2)中型:囊肿多呈四边形,扩延至颅中窝中前部,占位效应轻微,脑池造影可见与蛛网膜下腔部分相通.(3)大型:囊肿巨大,占据整个颅中窝,中线明显移位,造影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结合上述,对于发育中的儿童,大、中型蛛网膜囊肿均需施以手术治疗,小型蛛网膜囊肿由于终生可能不发展可以随访观察.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各有其利弊.其中开颅囊肿壁切除可以减少或消除囊壁细胞的分泌,与脑池打通建立正常循环以及处理桥静脉防止手术后出血,但操作上有一定难度,且创伤及风险较大.分流术创伤小、易行,但需长期带管,并发症并不少见.相比之下,晚近开展的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211-213)既可大部分切除囊肿壁,又可打通脑池,避免了对分流管的依赖,值得提倡与推广.总之,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术者的经验和能力以及设备条件而定,不宜强求一致.重要的是不断积累治疗病例,加强随访,从长期结果中判定不同术式的疗效,以期达到共识.

  • 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控制PICC扩皮出血的效果评价

    作者:居晨霞;庄美华;王晓雯;潘雪芬

    目的 评价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对控制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出血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10月在我院住院的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下进行纵向扩皮,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纵向扩皮,比较2组患者扩皮后即刻、第2天、第7天出血差异.结果 试验组即刻出血量和第2天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第7天穿刺点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30度角扩皮潜行固定器下行纵向扩皮,可使扩皮角度及深度精确化,缩小穿刺点伤口范围及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6-氨基己酸不能减少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出血

    作者:简锴陶;魏民新;郭志刚;寇党培;边卫;谷月茹;于景丽

    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手术(OPCAB)技术现已非常成熟,与体外循环手术相比可以减轻由此造成的炎症反应及血小板(PLT)数目减少、功能损害和纤溶亢进等问题[1].但由于外科创伤和手术操作的特点,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手术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出血和需要输血[2].6-氨基己酸(EACA)作为赖氨酸类似物可以减少外科术后出血和输血,但EACA在OPCAB中的应用研究尚少见报道,为此,笔者观察OPCAB术后D-dimer及引流量的变化,探讨EACA对OPCAB术后出血的影响.

  • 经阴道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晓兰;王欣;高玉东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施行的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和逐步完善,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正逐渐引起国内外妇科界医师的重视.但经阴道切除子宫,手术视野窄,暴露欠佳,使该手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其改良手术的目的是探讨简化手术步骤,避免损伤,尽力维持支撑盆底组织的正常结构及阴道长度,提高妇女术后的生活质量.

  •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作者:亓建华

    创伤失血性休克多见于严重的创伤失血、挤压伤以及大手术后出血、大面积烧伤等。各种创伤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降低,造成全身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的生命。所以,高效、快速、细心、周到的护理,对于及时发现和掌握病情变化,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265 条记录 5/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