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移植诱导临床耐受的策略
临床器官移植的成功是医学史上重大成果之一,这种成功得益于移植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及越来越多有效且低毒副作用的免疫抑制方法的涌现.但感染、自发性肿瘤、代谢紊乱、药物毒副作用及无法长期有效控制排斥反应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目前所有的免疫抑制方案.我们就如何应用小量的免疫抑制剂来诱导受体特异性低应答,而终寻求诱导受体对供体特异性抗原无反应的耐受策略作一综述.
-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析
纳络酮作为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目前已逐渐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1].为探讨纳络酮对HIE的治疗效果,我们将9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
纳洛酮对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本身无激动活性,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能竞争性地阻断或取代阿片样物质及内源性阿片肽与受体结合,解除吗啡类药物中毒,拮抗呼吸中枢的抑制,并有催醒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纳洛酮对各型呼吸衰竭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
应用纳络酮治疗中度及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纳络酮作为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目前己逐渐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我们近3年应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纳洛酮对32例窒息新生儿复苏后应用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0年4—11月共收治32例窒息新生儿,入院后均予纳洛酮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8例,女14例;早产儿9例,足月儿19例,过期产儿4例;低出生体重儿11例,巨大儿4例;羊水混浊:Ⅲ度15例;Ⅱ度5例,Ⅰ度2例;自然产19例,剖宫产13例;1分钟阿氏评分0-3分8例,4-7分24例;5分钟阿氏评分≤6分3例,>6分29例;予CT检查者18例,17例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并发脑室内出血。 1.2 处理:入院后均予纳洛酮治疗,剂量0.2-0.8mg/d(0.1-0.2mg/kd/d)加入5%-10%葡萄糖液30-50ml中静滴,疗程3天,余按镇静,降颅压,防治出血,抗感染,营养脑细胞,支持等治疗。 1.3 结果:从患儿觉醒时间、脑干症、并发症来观察疗效。24小时内觉醒21例(占65.9%),48小时内觉醒29例(占90.6%),72小时内觉醒31例(占96.9%,1例放弃治疗);脑干症状:呼吸节律改变1例(占3.1%,为超级低出生体重儿),心率减慢达90次/分以下2例(占6.3%,1例有家族性窦性心动过缓);并发症:肺、消化道出血1例(占3.1%,为低出生体重儿)。上述可见,患儿觉醒时间早,脑干症状、并发症少,且均见于低出生体重儿。 2、讨论 缺氧致大量氧自由基产生增多,使细胞膜发生过氧化反应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脑水肿。同时,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包括β-内啡肽释放增加,使血浆、脑组织中β-内啡肽增加。β-内啡肽对细胞代谢,前列腺、儿茶酚胺的血管效应均有抑制作用,从而出现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抑制状态,进一步加重缺氧,全身各脏器损伤。纳络酮为阿片样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能迅速翻转吗啡作用,同时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从而使受损的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消除呼吸抑制,增加呼吸频率,使通气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减轻或避免缺氧再继续损伤,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本品在应用过程中尚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
鞘内镇痛药与神经毒性
脊髓具有伤害感受的传入功能,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系统以不同受体传递和抑制伤害感受,包括u-阿片受体、a2-肾上腺素能受体、m-乙酰胆碱受体、NMDA受体、GABA受体等.应用受体特异性药物直接作用于脊髓,能有效中断疼痛通路而减少全身副作用.鞘内用药见效快、镇痛确切、剂量小、全身副作用小.随着临床应用增多,其可能引起的神经毒性也日益引起人们重视.
-
纳洛酮的临床新应用
纳洛酮(naloxone, NLX)是一种合成的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在体内吸收迅速,易通过血脑屏障,与阿片受体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能竞争性地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从而解除中枢抑制作用.临床初用于解救阿片类中毒、成瘾诊断、吗啡类复合麻醉药术后的解除呼吸抑制及催醒、急性酒精中毒、地西泮中毒等.本文介绍该药的一些临床新应用.
-
H1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研究进展
H1受体阻滞剂是一类能竞争性拮抗组胺与特异性的H1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药物.从1937年第一个抗组胺药开发至今,已有50余种H1受体拮抗剂供临床使用.80年代以前的第一代药物包括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等,受体特异性差,中枢神经活性较强,可引致明显的镇静和抗胆碱作用,所以被称为镇静性抗组胺药;80年代以后开发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H1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少,故称为非镇静抗组胺药(Nonsedating antagonist,NSA).它们主要应用于抗变态反应性疾病.经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药理研究发现,H1受体阻滞剂除具有上述作用外,还表现出较强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新生儿疾病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是一种内源性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磷脂介质.分子结构为1-O-烧基2-乙酰基-Sn-甘油-3-磷脂酰胆碱,分子量为1 100,具有立体特异性,只有L型才有生物活性.已证明体内许多细胞,如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乳腺细胞等均可在受体特异性原抗刺激下(如凝血酶、内毒素、钙离子等)合成并释放PAF(1)PAF在人类各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
-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价值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能迅速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解除呼吸抑制并使血压回升,主要用于阿片类及其他镇静药的急性中毒,解除呼吸抑制症状.近年来救治乙醇中毒、药物中毒、休克、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小儿复杂性高热惊厥等效果较好,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的重视.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对阿片受体有拮抗作用.其本身并无明显的药理效应及毒性,能通过血脑屏障,经肝代谢,由尿排出,血浆半衰期短.近期许多学者研究表明,急性药物中毒、休克、昏迷、脑血管意外等应急状态下,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增多,参与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内源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就成为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