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次性吸引器套筒在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变性不稳、滑脱及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经典手术方法。在进行此类手术时,会将患者腰椎椎体进行减压,并将取出的自体骨块修剪成小骨块再植入椎间隙中。以往在做此类手术时,医生使用刮匙将小骨块慢慢植入椎间隙内进行植骨融合。但此方法定位差,骨块浪费多;延长手术时间;也有使用专用漏斗植骨的,但此器械价格昂贵,且在进行多个腰椎间隙植骨融合时,需要两个专用漏斗进行交替,成本高,保养难。为了方便医生操作,我科手术室护士巧用一次性灭菌吸引器套筒进行改良后用于植骨融合,得到医生好评,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经前侧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经前侧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记录2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经前侧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 本组2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64.47±35.65) min,术中出血量(62.47±11.48)ml,术后住院时间(14.17±3.28)d.术后并发症:1例一过性腰大肌无力、1例交感神经连损伤,随访期间无1例切口未愈、椎弓根钉松动或断裂、Cage移位、椎间隙未融合等不良情况;患者手术后腰椎JOA评分、椎间隙前缘高度、椎间隙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前侧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显著.
-
目标性干预护理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目标性干预护理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都采用腰椎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目标性干预护理。结果:术后干预1周后经过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2.0%和64.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性干预护理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能提高治疗优良率,缓解术后疼痛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
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滑脱及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经典手术方法.传统腰椎椎间融合手术需要广泛剥离及长时间牵拉肌肉,容易引起软组织损伤.椎旁肌肉的病理改变是腰椎融合术后腰部力量减弱及慢性腰痛发生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于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应运而生,使脊柱融合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传统的融合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微创腰椎融合技术是在取得优于或不低于开放腰椎融合术效果的同时减少对椎旁软组织的损伤,同时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单枚椎间融合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2004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应用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置入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UF)或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对开展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看法
腰椎椎间融合术已被广泛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不稳及椎间盘源性疾病的治疗.根据入路的不同可分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经横突间腰椎椎间融合(intertransverse lumbar interbodyfusion,ILIF),外侧腰椎椎间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极外侧腰椎椎间融合(extreme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XLIF或direct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DLIF),前路腰椎椎间融合(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和经骶前间隙轴向腰椎椎间融合(axial lumbar interbodyfusion,AxiaLIF).
-
池永龙(温州医学院附二院骨科)
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融合技术,为腰骶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主要适应证为 L5/S1腰椎不稳、严重的椎间盘源性腰痛、小于Ⅱ度腰椎滑脱、传统椎间融合失败的翻修以及成人后路长节段脊柱矫形需要前路L5/S1融合支撑者。由于该术式不能同时对神经进行减压,所以适应证较狭窄。对于合并下肢根性症状或马尾神经症状,需要直接减压的患者,该技术应用价值有限。
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融合技术,为腰骶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主要适应证为 L5/S1腰椎不稳、严重的椎间盘源性腰痛、小于Ⅱ度腰椎滑脱、传统椎间融合失败的翻修以及成人后路长节段脊柱矫形需要前路L5/S1融合支撑者。由于该术式不能同时对神经进行减压,所以适应证较狭窄。对于合并下肢根性症状或马尾神经症状,需要直接减压的患者,该技术应用价值有限。 -
早期康复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8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10 d、1个月、3个月的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81、6.093、8.377,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为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更有助于患者接受治疗、恢复健康,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能力.
-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融合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118例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将其分为DVT组(22例)和非DVT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VT的影响因素.结果DVT组患者血栓均位于小腿远端,其中20例(90.9%)位于肌间静脉,其余2例(9.1%)位于胫后静脉.所有合并DVT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期间均未出现出血事件,末次复查时均未发现血栓,无一例出现肺栓塞、死亡,所有患者均康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越高、术前凝血4项的异常数为2~4项均为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DVT的发生率较高,年龄越大、BMI越高、术前凝血4项异常数为2~4项者DVT的发生风险更高,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综合防控.
-
一体化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在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60例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30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130例采取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认知度.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腰椎术后健康教育有关知识知晓率及认知度有了明显提高.结论 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用于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术期,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术期中应用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大幅缩短患者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术期护理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技术目前已成为腰椎后路减压和重建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取得良好的疗效[1].与其他开放手术一样,由于棘旁肌的剥离和医源性损伤,可能导致术后疼痛和肌肉的缺血、萎缩,影响术后功能[2].Foley等[3]在2002年首先提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MISTLIF)的手术技术,以后这一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的手术治疗.2010年6月—2011年3月我院共完成MISTLIF手术109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该手术的手术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进行在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中开展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的探讨.方法 :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依据就诊时间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包括81例患者,观察组包括82例患者.两组患者全部进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进行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的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0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 :在腰椎椎间融合术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Barthel指数评分,进而促进患者有效康复.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7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进行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腰椎退变性患者90例,将其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10 d、30 d、90 d之后的生活能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
腰椎椎间融合各术式之间的比较
腰椎融合术用于治疗感染、外伤、畸形、退行性变和肿瘤切除术后固定。1930年,Capener等首度介绍腰椎间融合术,虽然当时存在多种椎体融合的路径和术式,但中心原则都是切除椎间盘后融合相邻的椎体。当时通过联合椎体间融合和后侧入融合实现360°融合,也称之为环状融合〔1〕。
-
目标性干预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预后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目标性干预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预后水平的影响。方法:以46例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应用目标性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总有效分别为95.7%和73.9%;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 ODI 综合评分、VAS 疼痛评估分值分别为14.4±3.3、1.7 ±0.2和20.6±4.5、2.6±0.5,经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人群中应用目标性干预护理,提高了患者自觉症状及劳动能力恢复效果,极大改善了患者预后水平,值得应用与推广。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嘉兴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106例行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3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下腰疼痛程度和抑郁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3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观察组干预1个月、3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1个月、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疼痛,改善其躯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对缓解其抑郁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
ALIF与SynFix-LR两种椎间融合固定术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比较
目的 比较单纯的前路腰椎椎间融合(ALIF)和前路自锁定椎间融合器(SynFix-LR)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 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单纯ALIF模型和SynFix-LR固定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两种内固定模型生物力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ALIF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下降(P<0.05),SynFix-LR固定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增加(P<0.05).结论 SynFix-LR是较理想的前路椎间融合固定器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用于临床.
-
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对32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于术前2 d至术后3个月采用渐进式功能锻炼方案实施康复锻炼.结果 出院时直腿抬高、腰椎姿势纠正训练、腹背肌训练等项目的 正确率为100%;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术前(32.09±5.16)分、术后3个月(14.09±3.17)分,其中23例患者评分变化>15分.结论 渐进式功能锻炼可有效促进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
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科治疗16例经椎间孔人路腰椎椎间融合(TLIF)术后感染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5 ~73岁.其中11例合并糖尿病.手术均采用TLIF,其中单节段4例,2节段6例,3节段5例,4节段1例.手术节段均行椎体间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植骨、椎间融合器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4例为术后2周内发生感染,1例为术后15 d发生感染,1例为术后17d发生感染.其中浅表感染5例,深部感染11例.症状与体征:切口渗液13例(发生时间为术后4~17d),体温升高12例,WBC升高11例,中性粒细胞升高9例,切口红肿13例,神经体征1例.细菌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大肠埃希菌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合并人葡萄球菌各1例,3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