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旭东;陶富盛;王丹丹;解珂

    从单味中药、复方制剂等方面综述中医药在防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研究情况.参考文献24篇.

  • 兔肾缺血再灌注与肺损伤关系的研究

    作者:邸宝成

    目的探讨肾缺血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36只家兔随机被分为A、B、C三组,每组12只.将A、B两组进行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处理,A组缺血20min,B组缺血50min,C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分别测定肾缺血再灌注前、后血清及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镜下分析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肾缺血再灌注前3组动物的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肾缺血再灌注后3组动物的MDA含量有统计学差异,A组>B组>C组(P<0.05),A组肺组织有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塌陷等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兔肾缺血再灌注可产生肺组织病理损伤,这种损伤与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有关.

    关键词: 家兔 肺损伤 肾缺血
  • CNP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金秀男;丁大植;陈瑛;张有表;崔勋;许东元

    目的 观察C型钠尿肽(CNP)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8只.三组大鼠均摘除左侧肾脏,A、B组用无创性小血管夹夹闭右肾动静脉,45 min后取下血管夹恢复肾脏血供,建立肾脏IR模型.A、B组大鼠夹闭右肾动静脉同时分别持续缓慢输注CNP 0.2 μmol/(kg·min)、生理盐水约2 ml至再灌注2 h.C组不夹闭右肾动静脉.再灌注24 h后采集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取各组肾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结果 A、B组血清Cr、BUN水平及肾组织MDA均高于C组(P均<0.05),肾组织SOD活性低于C组(P<0.05);A组血清Cr、BUN水平及肾组织MDA水平均低于 B组(P均<0.05),肾组织SOD活性则高于B组(P<0.05).结论 CNP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肾组织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 中胸段硬膜外神经阻滞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令华

    肾缺血或肾中毒是肾小管损伤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主要的原因.很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不论是肾缺血还是肾中毒,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为寻找有效、安全防治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方法,2000年10月至2002年12月,我们通过硬膜外麻醉阻滞肾神经干预甘油致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观察其尿渗透压、尿钠浓度、血肌酐浓度、肾脏组织学和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肾功能不全的监测与处理

    作者:李凡东

    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极易发生肾功能不全,文献报告发生率0.1%~39%.主要是在肾缺血的基础上所产生的附加损害,诱发因素为术前心脏病引起的肾功能障碍、CPB过程中低压和低流量灌注、CPB时间过长及术后早期出现的低心排等.

  •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雄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DG)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s/reperfusion,I/R)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60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复制在体大鼠肾I/R损伤的模型,夹闭动脉前30 min静脉注射DG 15 mg/kg或DG 30 mg/kg.检测再灌注1 h和再灌注24 h后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的水平以及再灌注24 h后肾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DG能显著降低I/R导致的血清BUN和Scr的升高,减少TNF-α和IL-1的产生,提高肾组织SOD活性,减少MDA的生成.结论 DG对肾I/R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DG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细胞因子TNF-α和IL-1水平有关.

  • 血管紧张素-(1-7)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叶自林;何作云;袁发焕;于学军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由于肾缺血通过肾动脉压力感受器,致密斑化学感受器及肾交感神经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增强.

  •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作者:梁永会;陈平;韩继媛

    目的:成功建立肾脏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研究缺血后处理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夹闭大鼠左肾动静脉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组(I/R,n=10),缺血后处理组(IPo,n=10),假手术组(S,n=10).检测血肌酐浓度(Cr)、尿素氮(BUN),检测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肾组织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S组血清肌酐水平为(63.83±17.26)μmol/L,血清尿素氮水平为(11.56±2.75)mmo1/L.I/R组分别达到(175.94±64.53)μmol/L、(42.85±14.67)mmol/L,与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o组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分别为(91.51±35.67)μmol/L、(15.91±4.12)mmol/L,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组肾组织中SOD含量为(91.3±2.9)U/mgport,I/R组为(55,3±1.6)U/mgport,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o组SOD含量为(71.6±2.7) U/mgport,SOD活性较I/R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组肾小球、肾小管未发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I/R组病理形态与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IPo组病理形态较I/R组明显减轻,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后处理对肾起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强了肾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有关.

  • 肾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的处理(附4例报告)

    作者:冯振华;丁勇泉;黄伯师;李汉强;黄强;苏寒锦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再灌注处理方法.方法:对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4例,分别采用离断肾动、静脉,离体灌注或切开肾静脉,离断肾动脉,原位灌注和肾动脉再与髂内动脉吻合方法处理.结果:4例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15个月,每天尿量1500~3000 ml,血肌酐均在正常范围,高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在排除超急排斥原因后,原因未明或不能迅速纠正,应果断重新吻合血管,行移植肾再灌注.为防止髂外动脉成角导致移植肾缺血,髂外动脉不宜游离过长,以4 cm左右为宜.

  • p38MAPK、MMP-2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表达及影响

    作者:郑学双;杜孝文;游光云;侯四川

    目的:探讨p38MAPK、MMP-2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早期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24只,缺血再灌注(IR)组24只,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实验大鼠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p38MAPK、MMP-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缺血45分钟再灌注24小时达高峰(P<0.01).MMP-2蛋白在sham组呈少量散在表达或不表达,缺血45分钟再灌注6小时有少量表达,再灌注12小时、24小时及72小时呈阳性表达,以24小时达高峰(P<0.05);p38MAPK蛋白在sham组呈少量散在表达或不表达,缺血45分钟再灌注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呈阳性表达,12小时达高峰(P<0.05).p38MAPK、MMP-2蛋白的表达与血清肌酐水平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肾缺血再灌注可激活p38MAPK,活化的p38MAPK可以上调MMP-2蛋白的表达,可能促进了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 氨基酸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bcl-2和HSP70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詹建飞;谢立平;郑祥毅

    目的:探讨8种L-支链氨基酸合剂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5 min,再灌注24 h制成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氨基酸治疗组(C组),通过检测尿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肾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bcl-2和HSP 70表达检测.结果:3组肾组织中bcl-2和HSP 70均有表达,但免疫反应强度不同.与A组相比,B组尿量增加 ,血BUN、Cr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现缺血性改变,HSP 70表达明显增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bcl-2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B组相比,C组尿量明显增加,血BUN、Cr明显下降,且缺血损伤程度有减轻,bcl-2表达明显增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HSP 70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该氨基酸合剂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它影响bcl-2表达有关.

  • 脾脏远隔缺血预处理对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鹤鹏;李扬;李晓东;田鑫;张广伟;朱朝阳

    目的 探讨脾脏远隔缺血预处理对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6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ham组):仅行开腹,游离双侧肾脏后将左肾切除;缺血再灌注组(I/R组):在Sham组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将右肾动、静脉夹闭60min,恢复血供24h;远隔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先阻断脾静脉15 min后放开,其余操作同I/R组.测定术毕24h血清中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收集部分右肾组织行病理学评分测定,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98.35±19.07) μmol/L、(8.49±1.35) mmol/L]比较,I/R组Cr、BUN[(354.23±27.49) μmol/L、(30.25±5.69) mmol/L]及RIPC组[(286.52±24.61) μmol/L、(19.78±3.81) mmol/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RIPC组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Sham组病理学无明显改变,评分为0~1分,而RIPC组评分中位数(M)为2.0分,四分位间距(IQ)1.5低于I/R组评分(M 3.5,IQ 1.8,P<0.05).TLR4和TNF-α在Sham组(17.21 ±3.65、25.38 ±4.09)、RIPC组(93.51±18.04、98.76±19.14)及I/R组(125.93±20.27、147.81±21.03)的表达量依次升高(P<0.05).结论 脾脏远隔缺血预处理对兔RIR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LR4信号传导通路,减轻RIRI导致的炎性反应有关.

  • 白细胞介素-17A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陈忠军;沈昊;周家杰;王育斌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L-17A抗体预处理组(抗IL-17A+ I/R组),每组20只.采用夹闭双侧肾蒂(30 min)的方法制备肾I/R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6h后处死大鼠,分别收集血清和肾组织样本,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检测血清IL-17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检测肾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肾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并行肾小管损伤评分.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的SCr、BUN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IL-17A+I/R组BUN水平升高(P<0.05)、SCr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及抗IL-17A+I/R组血清IL-17A水平分别为(4.20 ±2.24)、(239.50±18.72)和(17.95±13.61)ng/L,I/R、抗IL-17A+ I/R组水平较S组均显著升高(P<0.05),抗IL-17A+I/R组水平较I/R组显著下降(P<0.05),INF-α、ICAM-1水平及肾组织MPO活性显示了与IL-17A水平相同的变化趋势;S、I/R及抗IL-17A+ I/R组肾小管损伤评分分别为(2.14±1.02)、(16.41±3.71)和(5.83±2.15)分,I/R、抗IL-17A+ I/R组评分较S组升高(P<0.05),抗IL-17A+ I/R组评分较I/R组降低(P<0.05).结论 IL-17A在大鼠肾脏I/R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阻断IL-17A能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和中性粒细胞在肾组织的聚集,减轻肾损伤.

  • 水飞蓟素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谈健;何永辉;胡建鹏;崔飞伦

    目的 探讨水飞蓟素(silymarin)预处理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水飞蓟素+缺血再灌注(silymarin+ I/R)组,每组8只.Sham仅切开腹腔,游离两侧肾蒂,但不阻断任何动脉;silymarin+ I/R组以100 mg/kg剂量silymarin每天灌胃方式给药;I/R组每天生理盐水+0.1%乙醇灌胃,连续7d至手术前.silymarin+ I/R、I/R组用无损伤微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24h后,处死小鼠.应用血生化检测小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高碘酸-无色品红(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损伤,检测各组肾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荧光检测CD68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肾组织炎性因子的分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裂解的(Cleaved)-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结果 silymarin+ I/R、I/R组肌酐及尿素氮均高于Sham[(4.4±0.2)、(291.7±17.7) mg/L,P<0.05],I/R组肌酐及尿素氮[(22.7±1.2)、(1 295.7±64.2)mg/L]明显高于silymarin+ I/R[(14.0±3.9)、(571.7±17.0) mg/L,P<0.05];PAS染色检测肾肾小管细胞损伤Sham、silymarin+ I/R组明显低于I/R组,I/R+ silymarin组小鼠肾小管坏死评分[(1.75±0.16)分]与I/R组[(4.17±0.29)分]比较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lymarin+ I/R组MPO活性(31.8±5.4) U/g与I/R组(52.0±6.3) U/g比较减少(P<0.05);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silymarin+ I/R组CD68表达比I/R组减少(P<0.05);ELISA结果显示炎性因子的分泌silymarin+ I/R组与I/R组比较减少(P<0.05);TUNEL检测细胞凋亡显示Sham、silymarin+I/R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少于I/R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I/R组Cleaved-Caspase-3、bax表达明显高于Sham、silymarin+ I/R组,bcl-2表达量低于silymarin+ I/R组(P<0.05).结论 水飞蓟素通过抑制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免疫细胞的浸润,减少肾脏组织损伤,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达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 右美托嘧啶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桂勇;刘修恒;王磊;宋洪飞

    目的 探讨右美托嘧啶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游离双侧肾脏,切除右肾后缝合腹壁;缺血再灌注组: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静脉45 min后再灌注24 h,余同假手术组.右美托嘧啶组:夹闭左肾动、静脉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嘧啶(100 μg/kg),余同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结果 在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右美托嘧啶组中,血清肌酐(μmol/L)分别为17.55±1.02、138.49±6.20、81.98 ±4.24,血清尿素氮(mmol/L)分别为7.00±2.06、27.38±4.37、13.75±3.54,假手术组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比缺血再灌注组和右美托嘧啶组低(P<0.05),而缺血再灌注组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右美托嘧啶组(P<0.05).HE染色可见缺血再灌注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变性坏死,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右美托嘧啶可以明显减轻损伤.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右美托嘧啶组TNF-α、IL-1β、ICAM-1、TLR4、NF-κB水平均显著升高,而右美托嘧啶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 右美托嘧啶可以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通路的表达有关.

  • 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减轻急性肾损伤后的慢性纤维化病变

    作者:徐鑫梅;梁国标;易清平;杨垒;陈宗平;谭州科;容松

    目的 探讨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轻肾缺血性损伤后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单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成小鼠患侧肾间质纤维化,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剂量EPO给药组,术后28 d处死各组小鼠,取患侧肾做病理学检查,并检测肾组织中层粘连蛋白(LN)、纤维粘连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结果 给药组肾间质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减轻;模型组LN、FN、TGF-β1升高(4.39±0.54、4.99±0.22、4.33±0.29、0.91 ±0.04),EPO给药组明显减低(3.60±0.46、3.85±0.44、3.44±0.52、0.77±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剂量EPO可以通过影响TGF-β1表达、抑制细胞细胞传导过程以减轻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减轻间质纤维化,发挥肾保护作用.

  • 前列地尔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凌燕;胡世雄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前列地尔组,每组10只.检测兔血清肌苷(Cr)、尿素氮(BUN)浓度及肾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肾组织中凋亡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前列地尔组在再灌注后Cr、BUN水平均大幅度上升(P<0.05);但前列地尔组动物在再灌注60min后Cr水平(231.32±17.57)μmol/L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390.61±20.42)μmol/L(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bax、Caspase-3表达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强(P<0.05);前列地尔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表达减弱,但仍强于对照组(P<0.05).前列地尔组、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数增多,前列地尔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凋亡细胞数减少.MDA、SOD与MPO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与前列地尔组明显增强(P<0.05);前列地尔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该两者活性明显减弱(P<0.05).结论 前列地尔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能有效的保护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细胞脂质过氧化,从而降低bcl-2、bax、Caspase-3等凋亡基因的表达.

  • 臭氧氧化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志远;陈晖;刘修恒;詹炳炎;周江桥;祝恒成

    目的 探讨臭氧氧化预处理通过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合成,保护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建立原位大鼠单侧肾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I/R前15 d经直肠吹人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5.0~5.5 ml(臭氧浓度50 mg/L,1 mg/kg体重,每日1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比色法测定血清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Western blot检测HSP70蛋白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SPT0的表达.结果 肾缺血再灌注24 h后,血清中BUN、Cr、MDA明显增高,肾组织内HSP70表达明显增强(P<0.05),经臭氧氧化预处理后,血清中的BUN、Cr、MDA均降低,SOD升高;HSP70表达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 臭氧氧化预处理可以诱导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组织中HSP70表达,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脂氧素A4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内源性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金波;胡建鹏;崔飞伦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LXA4)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诱发肾损伤中的内源性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LXA4预处理组(LXA4组)和脂氧素A4受体(ALXR)抑制剂Boc-2预处理组(Boc-2组).采用切除右肾后短暂夹闭左肾肾动脉的方法建立肾I/R损伤模型.Sham组仅切除右肾;I/R组切除右肾后,短暂夹闭左肾肾动脉再灌注;LXA4组分别在肾I/R前12、24、36 h经尾静脉注射LXA4(200μg/kg);Boc-2组分别在肾I/R前12、24、36 h经尾静脉注射Boc-2(100 mg/kg),6h后再经尾静脉注射LXA4(200 μg/kg).在I/R后24h时检测静脉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活化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以及线粒体损伤相关蛋白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VDACl)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Scr[(57.67±5.43) μmol/L]、BUN[(18.16±2.61)mmol/L]、SOD[(6.06±1.13) U/mgprot]升高(P=0.000),MDA[(50.51±5.91) nmol/mgprot]降低(P =0.000);cleaved Caspase-3(1.80 ±0.19)和cytochrome C(1.55±0.28)表达上调(P =0.000),bcl-2 (0.70±0.07)、Mfn2 (0.82±0.17)和VDAC1 (0.81±0.09)表达下调(P =0.000).与I/R组比较,LXA4组Scr[(39.01±4.81)μmol/L,P=0.000]、BUN[(10.47±2.79) mmol/L,P=0.000]和SOD[(3.65±0.83) U/mgprot,P=0.003]降低,MDA[(70.60±8.46) nmol/mgprot]升高(P=0.000);cleaved Caspase-3(1.08±0.12,P=0.000)和cytochrome C(1.01 ±0.21,P =0.002)表达下调,bcl-2(1.21±0.12,P=0.000)、Mfn2(1.15 ±0.17,P=0.02)和VDAC1(1.09 ±0.13,P=0.001)表达上调.与LXA4组比较,Boc-2组Scr[(48.12±2.72) μmol/L,P=0.003]、BUN[(15.10±2.30) mmol/L,P =0.004]和SOD[(5.30±0.97) U/mgprot,P=0.004]升高,MDA[(54.44±7.22) nmol/mgprot,P=0.04]降低;cleaved Caspase-3(1.64±0.21,P=0.000)和cytochrome C(1.43±0.26,P=0.014)表达上调,bcl-2(0.80±0.07,P=0.000)、Mfn2(0.74±0.11,P =0.003)和VDAC1 (0.79 ±0.09,P=0.001)表达下调.结论 LXA4与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诱发肾损伤时内源性保护机制相关,通过ALXR抑制肾小管细胞凋亡、缓解线粒体损伤而降低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 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亚家族4激动剂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王宁;张燕林;Keshav raj Sigdel;王茵

    目的 观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亚家族4(TRPV4)激动剂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各8只).治疗组大鼠给TRPV4激动剂GSA1016790A(30 μg/kg),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夹闭肾蒂,余处理同缺血再灌注组.各组分别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组织病理检查,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中TRPV4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 GSK1016790A可以改善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的组织损伤.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治疗组中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228.4±32.62) μmol/L比(123.62±21.23) μmol/L、(35.65±13.9) μmol/L比(20.93±9.6)μmol/L,P<0.05],免疫组织化学及Real-time PCR检测显示TRPV4及eNOS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TRPV4激动剂GSA1016790A可通过血管舒张改善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

77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