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减压引流26例术后护理

    作者:楼秋月;许秀丽

    总结 2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减压引流的术后护理.术后做好一般护理和病情观察,加强引流管护理,密切观察胆漏、出血等并发症.26例术后平均住院7.6 d,随访3~6月,经B超检查无残留结石.

  •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后护理

    作者:杨金丽;徐玲芬;吕小英

    总结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后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一般护理、引流管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重视出院指导.80例患者均放置内外引流管,单支架置入60例,双支架置入20例,经治疗,显效68例,微效10例,无效2例.

  • 胆道成形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茹利新;纪鹏天;许建伟;郑少俊;张海兵

    目的 探讨胆道成形术(经皮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在DSA下对8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以及胆道内支架置入,观察临床症状和黄疸的改善情况.结果 80例患者穿刺置管引流术均置管成功,其中60例单支架置入,20例双支架置入.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00.67±48)μmol/L,术后1周、2周及3周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40.2 ± 42.8)μmol/L、(90.3±26.5)μmol/L及(60.6±36.5)μmol/L.其中32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后行化疗以及放射治疗.结论 胆道成形术可明显改善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 胆总管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与T管引流的对比分析

    作者:管辉球;丁明金;毛须平;吴卫东;蒋华;徐锁青;徐云霞

    目的 对比分析胆总管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9月丹阳市人民医院112例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组(A组,59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组(B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T管引流组比,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组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明显缩短[(7.25±1.27)d vs(46.47±3.86)d,P<0.05],但手术时间[(133.75±14.51)min vs(132.21±12.71)min]、术后住院时间[(7.15±1.23)d vs(6.94±0.95)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流量前2 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d后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引流量较T管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2~29个月,平均10个月,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肝功能均正常.结论 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较T管引流简易、微创,并有利于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值得临床推广.

  • 输尿管导管胆道引流在胆总管探查及胆管Ⅰ期缝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丁明金;张俊华;赵国栋;潘红英

    目的:评价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道引流在胆总管探查、胆管Ⅰ期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道引流应用于完成开腹胆总管探查、胆管Ⅰ期缝合术18 6例病例. 结果:全组186例均手术成功,术后无胆漏、胆管狭窄等并发症.术后5~7 d拔管183例,术后10 d 拔管3例,无拔管并发症发生.术中结石取净率为99.5%(185/186).术后住院时间为(6 .5±3)d.随访186例,时间1~5年,平均3年,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 结论: 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道引流在开腹胆总管探查、胆道Ⅰ期缝合术中的应用,对预防术后胆漏、胆总管狭窄以及对术后遗留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方法安全、可靠、有效.

  • 梗阻性黄疸行胆道引流前后肝脏的病理生理变化

    作者:刘元进;张永杰

    梗阻性黄疸会对肝脏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胆道引流是缓解这些影响的有效手段.肝脏在梗黄后和引流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引流手术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异.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梗阻性黄疸胆道引流前后肝脏的病理生理变化做一综述.

  • 急性重症胆管炎56例诊治体会

    作者:金来法;孙伟军;孙玲国;胡德扬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患者的手术时机和原则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56例手术治疗ACST病例资料. 结果 56例中合并中毒性休克32例,入院6小时内手术48例,死亡2例.6小时后手术8例,死亡2例,其中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4例,缓解后手术无死亡. 结论 ACST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必须争分夺秒地采用胆道减压,胆汁引流手术,术式力求简单有效.高龄、基础疾病,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 34例胰头胆管癌梗阻性黄疸胆道引流后肝细胞凋亡分析

    作者:张爱民;徐德利;徐峰;徐华

    [目的] 探讨胆道引流对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病人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胰头癌、胆管癌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胆道引流后肝细胞增殖、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胆道引流后,bax蛋白表达减弱(27.34%±8.26% vs. 7.24%±2.45%),差异有显著性(P<0.01);bcl-2蛋白表达增强(9.25%±3.23% vs. 24.53%±7.64%),差异有显著性(P<0.01);凋亡指数(AI)迅速下降(53.67%±15.26% vs. 7.57%±3.26%),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引流有利于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细胞凋亡率,bcl-2和bax蛋白均参与了阻塞性黄疸肝细胞凋亡的调节.

  • PTCD与胆肠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敏志;徐阿曼;袁笑;阮怀军;曹伟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比较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14例患者采用经PTCD引流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8.35 ±9.22)岁;胆肠内引流组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8.45±8.57)岁.PTCD组与手术组相比同样有效解除患者胆道梗阻,降低胆红素,改善肝功能,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TCD途径胆道引流可有效解除胆道梗阻、改善全身状况,与胆肠内引流效果相当,特别对于高龄、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更具有优势,故PTCD胆道引流值得临床推广.

  • 术前精确定位指导肝内胆管囊腺瘤的治疗3例

    作者:李强;孙喜太;周建新;丁义涛

    目的 观察肝内胆管囊腺瘤的临床、影像、病理及外科治疗特点,探讨该病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3例肝内胆管囊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诊疗策略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2例男性、1例女性,临床上均表现为上腹痛,黄疸等症状;通过B超、MRCP及ERCP等手段予以肿瘤的精确定位,分别采用肝叶切除及胆道引流,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精确定位对于肝内胆管囊腺瘤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完整切除肿瘤是佳治疗方案,可有效防止其复发及恶变;全肝弥漫性多发囊腺瘤可以通过胆道引流得到较好的短期疗效,是肝移植的良好适应症.

  • 原发性肝癌插管栓塞化疗后胆管癌栓的诊治

    作者:晏建军;黄亮;周飞国;吴孟超;严以群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出现胆管癌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年来收治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于介入治疗后3~5天突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8例B超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内絮状回声.全部患者均行ERCP检查确诊,7例内镜下胆总管内癌栓完全取净,未放置胆道引流,另5例放置胆道引流管,全部患者均恢复出院,4例患者随访1.5年仍带瘤生存.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胆管癌栓脱落引起梗阻性黄疸不少见,诊断应与肝功能衰竭鉴别,治疗首选内镜下胆管取癌栓和/或胆道置管引流.

  • 细导管胆道引流和T管引流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国栋;丁明金;张俊华

    我们在1998年7月至2005年7月间,对396例胆总管探查,应用经胆囊管残端细导管胆道引流和传统的T管引流的方法,结果应用经胆囊管残端细导管胆道引流有效地预防了胆管Ⅰ期缝合术后胆漏,减轻了病人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改良PTCD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会春

    目的:评价实用新型PTCD针及改良单针法PTCD操作技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38例梗阻性黄疸,采用自制实用新型PTCD针及改良单针法PTCD技术行术前胆道减压或姑息性引流.结果:38例均顺利置管,操作过程平稳.术后1周患者黄疸减轻,皮肤瘙痒缓解,血清胆红素下降60~150 μmol/L,平均下降110 μmol/L.无1例出现内出血、胆汁性腹膜炎、胆道感染、引流管脱出等并发症.结论:新型PTCD针是胆管穿刺引流的良好器具,改良单针法PTCD操作技术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重症急性胆管炎62例诊治分析

    作者:谢巧俊

    本科从1989年8月~1999年8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62例,现就诊治问题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22~78岁,病程2~7 d。既往有胆道结石42例,其中12例有胆道取石术病史。 2) 临床表现:62例均有不同程度右上腹疼痛、畏寒发热、黄疸。其中有40例脉搏超过120次/min,60例白细胞>15×109/L,52例血压不稳,出现精神症状及中毒性体克。 3) 治疗方法与效果:60例行胆道引流减压术;2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DIC,保守治疗3 d后死亡。治愈56例,占90.3%;6例死亡,占9.7%。6例死亡病人中有2例上述保守治疗死亡患者,其余4人术后2~7d内死亡。手术方法: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造瘘术2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34例。

  • 多侧孔导管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介入操作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焕亮;石荣书;陈卫斌

    目的 探讨多侧孔导管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介入操作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PTCD术治疗的51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成功后,将导丝送过狭窄段,再交换成多侧孔导管,通过多侧孔导管完成胆道造影、保留通路;导丝过狭窄段胆道角度不良者,采用导管侧孔协助导丝调整角度,通过狭窄段胆道;高位胆道梗阻,多支胆道狭窄者,用多侧孔引流管跨越多支狭窄胆管,增加引流量.结果 所有患者经多侧孔导管注入对比剂均一次性完成胆道全程造影,显示胆道情况,并有效保留插管建立的完整胆道通路.其中12例患者,采用导丝经导管侧孔协助过狭窄段胆道,完成通路建立,15例高位胆道梗阻患者使用多侧孔引流管实现多支胆管引流,提高了引流效果.术后1周TB(血清总胆红素)均值由术前(312.3±53.6)umol/l降至(231.1±36.3) umol/l,P<0.01.344例患者黄疸症状得到改善,明显好转116例,53例黄疸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在PTCD术中使用多侧孔导管,可简化操作程序,缩短操作时间;也可以跨胆管引流,提高引流效果.

  • 胆道出血致胆囊内凝血块的超声诊断

    作者:张建顺;王秀芹

    胆道出血致胆囊内凝血块,主要由外伤性胆道出血、感染性胆道出血引起,也可见于肝穿刺活检,经皮胰、肝穿刺胆道引流等,也可由肝细胞肝癌、胆管癌等疾病引起.本文回顾我院自2003年~2005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因胆道出血致胆囊内凝血块的超声表现,旨在探讨胆囊内凝血块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 重症急性胆管炎24例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王立山;年锡亭;苏立强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胆系疾病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胆道结石及胆道感染后造成的胆道狭窄,是造成急性胆管炎的主要原因[1].其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往往非手术治疗较难控制病情,死亡率较高,多需急行胆道引流方可控制临床症状,减少、降低死亡率.我院近6年来共收治ACST病人38例,其中手术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晚期胆管癌姑息胆道引流35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海峰;张德守;李康

    目的:了解晚期胆管癌姑息胆道引流的治疗效果,探讨晚期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经胆道引流术治疗的晚期胆管癌35例的I晦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胆肠吻合术,胆肠置管搭桥引流,U管引流,单纯外引流,或两种术式联用。结果:77.1%术后两周内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以上。22.9%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手术死亡率14.3%。术后随访:胆肠引流术9例,中位生存期11.3个月。U管引流7例存活1年以上。单纯外引流3例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胆道引流术是治疗晚期胆管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获良好的姑息治疗效果。

  • 1例胰头癌并肝内多发转移行PTCD术的护理

    作者:祝美玲

    经皮肝胆道内外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rryit Drainage)是通过内外引流在X线或B超下直接导人胆管使阻塞的胆道通畅,有效的胆道引流可使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为以后的手术和化疗创造条件.操作时只需局部麻醉,用21G千叶针,配有微导丝更方便PTCD的进行,PTCD的套管针包括针芯和外套管,因而更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我们为1例胰头癌肝转移伴阻塞性黄疸的患者成功实施了PTCD治疗,4周后患者黄疸消失,实施EAP方案化疗三个周期,患者治愈出院.现介绍如下: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

    作者:钟立明;彭毅;周汉新;冷希圣;王秋生;谢勇;李秋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内置引流管、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用16F普通硅胶管制作胆道内置引流管,对过去5年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放置T管引流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 自2001年9月至2006年2月共156例术中明确无残余结石、无肝内胆管结石及胆道狭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其中107例患者放置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其余49例仍按传统方法放置T管引流.2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5.2±26.7 min、127.5±24.2 min(P<0.05),术后住院4.8±0.92 d、8.4±1.48 d(P<0.05),术后平均输液量7 278.5±1 381、11 270.2±2 026 ml(P>0.05),平均住院费用8 932.7±1 553.6元、10 242.9±1 594.5元(P<0.05),恢复日常工作时间14.44±1.89 d、31.93±3.52 d(P>0.05).2组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2组病人随访1~51月,平均28月,均未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及其它胆道相关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后放置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胆道引流方法.

120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