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检查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作者:杨舒;邹志建;李媛媛;张丽娜;韩婷婷;范磊;徐卫;李建勇

    目的 研究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I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表达以及与CLL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在CLL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全自动电泳仪及扫描仪分析并记录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定性Ig重链及轻链类型.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Ig表达水平.结果 101例CLL患者中20例(19.8%)存在克隆性Ig,克隆性IgG、IgM和IgA的检出率分别为13例(12.9%)、7例(6.9%)和1例(1.0%),其中1例(1.0%)患者存在克隆性IgG和IgM双克隆,2例(2.0%)患者共表达轻链κ、λ.在Binet晚期和血清胸苷激酶1(TK1)高水平组,血清克隆性IgG发生率明显高于Binet早期组(P =0.032)和TK1正常水平组(P =0.013).同时发现,Binet晚期组、TK1高水平组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 del(11q22.3)阳性组中,血清克隆IgM发生率分别高于Binet早期组(P =0.037)、TK1正常水平组(P =0.017)和FISH del(11q22.3)阴性组(P=0.006).中位随访30(1~ 101)个月,66例患者诊断后接受化疗,统计发现血清克隆性Ig阳性组患者的无治疗生存(TFS)时间(2个月)较阴性组患者(15个月)短(P =0.024),其中血清克隆性IgM阳性组患者的中位TFS时间(1.5个月)较阴性组患者(15个月)短(P=0.013),但Ig和IgM阳性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部分CLL患者血清中存在克隆性Ig,血清克隆性Ig可成为判断CLL患者预后的指标.

  • 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周励;胡炯;陈娟;杜圣红;王爱华;游建华;吴文;沈志祥;李军民

    目的探 讨Ph染色体阳性(Ph+)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Ph+ALL患者资料.比较性别、年龄(以50岁为界)、诊断时高白细胞计数(> 30×109/L)、附加染色体异常、BCR-ABL转录本类型、伊马替尼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治疗1个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等因素对患者疗效和生存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72例Ph+ALL患者均为B系表达,中位年龄40.5(13~68)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1(0.2~96)个月.伊马替尼联合化疗组38例患者的总体CR率达97.4%,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62.3%,P=0.019).初诊时高白细胞计数和合并附加染色体异常对CR率无明显影响(P=0.392和P=0.249);伊马替尼联合化疗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28.9±7.4)%和(25.0±7.4)%,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3.4±3.4)%和(3.4±3.4)%,P=0.000];allo-HSCT组患者4年OS率明显优于化疗组[(61.1±11.5)%对(5.6±3.1)%,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伊马替尼治疗[RP=0.413(95% CI 0.237~0.721),P=0.002]、allo-HSCT[RR=0.175 (95% CI 0.075~0.389),P=0.000]和治疗1个疗程获得CR[RR=0.429(95% CI 0.245~0.750),P=0.003]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allo-HSCT是Ph+ALL患者的佳治疗选择;尽早使用伊马替尼能够使患者及早获得并维持CR,减少复发,为患者接受allo-HSCT提供更多的机会;对无条件进行移植的患者,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能改善预后.

  • 伴T315I突变的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特征及疗效比较

    作者:王娟;张龑莉;祖璎玲;李珍;李梦娟;宋永平

    目的 分析伴T315I突变的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和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特征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ABL激酶区突变检测并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23例Ph+ ALL患者和95例C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显带法进行染色体分析,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TRIzol法提取总RNA,直接测序法检测ABL激酶区突变.结果 ABL激酶区突变发生率在TKI耐药Ph+ ALL和CML中分别为60.9%(14/23)、41.1%(39/95),其中T315I突变发生率分别为34.8%(8/23)和5.3%(5/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586,P< 0.01).CML慢性期患者ABL激酶区突变发生率为38.8%(19/49),加速期、急变期分别为47.1%(8/17) 、41.4%(1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0,P=0.835).Ph+ ALL、CML患者自开始TKI治疗至发生T315I突变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和19个月,T315I突变发生至死亡或随访终止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和3个月,中位血液学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10和1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3和42个月.结论 Ph+ ALL较CML更易出现T315I突变,但两者自开始TKI治疗至发生T315I突变的中位时间相近,在现有方案治疗下,两者血液学缓解持续时间、总生存时间相近.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左英熹;王静波;陆爱东;贾月萍;吴珺;董陆佳;张隆基;张乐萍

    目的 探讨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技术治疗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nL病(B-AL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报道1例CAR-T细胞治疗儿童B-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伴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11岁B-ALL患儿,规律化疗后早期复发,于第2次完全缓解(CR)期给予allo-HSCT.治疗后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反复阳性,化疗以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无明显疗效,故给予供者来源的抗CD19的CAR-T细胞输注.该患儿经输注CAR-T细胞1×106/kg后骨髓MRD转阴,后又反复输注3次CAR-T细胞[(0.83~1.65)×106/kg],患儿持续无病生存达10个月,随后输注CAR-T细胞2次,监测外周血TEL-AML1融合基因拷贝持续升高,终骨髓复发,因脑出血死亡.输注CAR-T细胞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结论 抗CD19的CAR-T细胞技术治疗复发B-ALL安全有效,为复发及难治性B-ALL患儿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 60岁以下成人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分析——单中心BDHALL2000/02方案临床研究结果

    作者:王婷玉;邹德慧;章艳茹;李增军;隋伟薇;傅明伟;赵耀中;王建祥;秘营昌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年轻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 纳入56例于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BDHALL2000/02方案治疗并于CR1期行AHSCT的成人(15~60岁)Ph ALL患者,对其进行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标危、中危和高危者分别为23例(41.1%)、19例(33.9%)和14例(25.0%).中位随访75(7~177)个月.5年总生存(0S)、无事件生存(EFS)、无复发生存(RFS)、复发率分别为(51.8±6.7)%、(51.8±6.7)%、(60.5±6.9)%、(39.1±6.9)%.标、中、高危组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60.9±10.2)%、(52.6±11.5)%和(35.7±12.8)%,EFS率分别为(60.9± 10.2)%、(52.6±11.5)%和(35.7±12.8)%,RFS率分别为(68.3±9.9)%、(62.5± 12.1)%和(44.9± 14.1)%,复发率分别为(31.7±9.9)%、(37.5±12.1)%和(55.1±14.1)%.标危和中危组、中危和高危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危组患者的OS、EFS率高于高危组(P值分别为0.040和0.029),而RFS和复发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年龄≥35岁、完全缓解时间超过5周、初诊白细胞水平、免疫表型(B/T)、伴髓系表达、超二倍体染色体核型、复杂核型、完全缓解至AHSCT间隔时间、预处理方案是否包含TBI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均未显示对预后存在影响(P值均>0.05).结论 年轻成人Ph-ALL患者经BDHALL2000/02方案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缓解率,缓解后给予早期序贯强化/巩固治疗后进行AHSCT疗效显著,是标危、中危组及无合适供者的高危组患者的合适选择.

  • 高危和标危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免疫重建的比较研究

    作者:边志磊;常英军;许兰平;王昱;张晓辉;刘开彦;黄晓军

    目的 比较费城染色体(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第1次完全缓解期(CRl)高危组与标危组患者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型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blood and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tation,HBMT)术后早期免疫重建与预后特征.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HBMT的49例Ph阴性ALL CR1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患者+30 d、+60 d及+90 d外周血CD19+、CD3+、CD4+、CD8+、CD4+CD45RO+、CD4+CD45RA+、CD4+CD28+及CD8+CD28+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重建指标,比较标危组(18例)、成人高危组(16例)及儿童高危组(15例)淋巴细胞亚群早期重建规律、生存状况及预后.结果 三组患者CD3+、CD4+CD28+、CD8+CD28+ 、CD4+CD45RO+和CD4+CD45RA+等早期免疫重建(+30 d、+60 d及+90 d)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标危组、成人高危组及儿童高危组患者2年复发率(27.8%、31.3%、26.7%,P=0.957)、2年非复发死亡率(11.1%、0、13.3%,P=0.185)、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61.1% 、68.8% 、60.0%,P=0.834)及总生存率(77.8%、68.8%、60.0%,P=0.5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移植后100 d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44.4%、12.5%、46.7%,P=0.075)和2年总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61.1%、50.0%、40.0%,P=0.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HBMT模式下,Ph阴性ALL CR1高危组与标危组患者移植后可取得相当的早期免疫重建,这可能是克服移植前高危因素并取得相同移植疗效的免疫机制之一.

  • 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王婧;黄晓军;江滨;贾晋松;杨申淼;鲍立;江浩;路瑾;主鸿鹄

    目的 分析影响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收治的18~65岁Ph-ALL患者353例,以CODP±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方案诱导化疗,采用CODP和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交替或改良Hyper-CVAD方案巩固化疗,178例(50.4%)患者在巩固3~5个疗程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72例(49.6%)患者继续接受巩固和维持化疗.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9.9(2.0~171.0)个月.结果 3例(0.85%)患者早期死亡.350例可评估患者中,1个疗程完全缓解(CR) 271例(77.4%),总CR 325例(92.9%).WBC≥100.0×109/L(P=0.010)、肝/脾/淋巴结肿大(P=0.036)是影响患者总CR的独立预后因素.在325例CR患者中,117例(36.0%)复发,5年累积复发率(CIR)为43.2%,5年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44.7%和45.6%.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时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P值分别为0.004、0.002和<0.001)、诱导治疗未加用L-Asp(P值分别为0.023、0.009、0.004)、4周诱导化疗后未达CR(P值分别为0.034、0.024、0.003)以及未进行allo-HSCT(P值均<0.001)是影响患者复发、DFS及OS率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诊断时高WBC(B-ALL≥30×109/L,T-ALL≥100×109/L)(P=0.044)是降低DFS率的独立因素.以影响CR患者DFS的四个预后因素(诊断时WBC、是否伴随CNSL、诱导治疗是否加用L-Asp及4周诱导化疗后是否达CR)将患者分为低危组(无不良因素)、中危组(1个不良因素)和高危组(至少2个不良因素).低危组非allo-HSCT和allo-HSCT患者D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危组中,相对于非allo-HSCT,allo-HSCT显著改善患者DFS和OS(P值均<0.001).结论 对于成人Ph-ALL患者,诊断时WBC偏高(B-ALL≥30× 109/L,T-ALL≥100×109/L)、诊断时伴随CNSL、诱导治疗未加用L-Asp、诱导治疗4周未达CR及非allo-HSCT是独立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具有前四项中一个或一个以上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采用allo-HSCT更具生存优势.

  • 培门冬酶治疗淋巴系统肿瘤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来自单中心443例次的经验

    作者:丛佳;杨磊;叶进;魏立强;李鑫;王景文

    目的 总结培门冬酶治疗淋巴系统肿瘤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经验.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血液科2011年8月至2015年12月使用培门冬酶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培门冬酶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经验.结果 129例患者使用培门冬酶,累计共使用443例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例(1.6%)患者出现过敏反应;19例(14.7%)患者发生胰腺炎(其中包括6例急性症状性胰腺炎、13例单纯胰酶升高的化学性胰腺炎),15例(1 1.6%)患者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85例(65.9%)患者出现高血糖,7例(5.4%)患者出现低血糖;25例(19.4%)患者出现2级以上的转氨酶增高,21例(15.5%)患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62例(48.1%)患者发生低白蛋白血症;61例(47.3%)患者出现APTT延长,22例(17.1%)患者出现PT延长,15例(11.6%)患者出现TT延长,75例(58.1%)患者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有11例患者(8.5%)出现血栓事件,有3例(2.3%)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以上不良反应,分别经过抗过敏、抑制胰液分泌、降脂、降糖、保肝、补充血浆、止血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好转.部分严重不良反应影响培门冬酶的按计划应用甚至导致停用.结论 培门冬酶的不良反应非常广泛,有些非常严重,需要治疗时密切监测.

  • 成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第14天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的预后意义

    作者:贾晋松;杨申淼;王婧;江浩;赵婷;鲍立;石红霞;路瑾;主鸿鹄

    目的 探讨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诱导治疗第14天(D14)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与获得完全缓解(CR)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66例初治Ph-ALL患者,通过ROC曲线确定影响诱导治疗4周达CR的D14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结果 166例Ph-ALL患者,男94例,女72例,中位年龄32(18~ 64)岁.诱导治疗4周CR率为74.7%,总CR率为93.3%.存活者中位随访32(2~175)个月,5年无病生存(DFS)和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45.6%和47.2%.D14骨髓原始细胞≥0.075组与<0.075组相比,4周CR率(42.7%对85.9%,P<0.001)和总CR率(75.9%对95.6%,P=0.001)显著降低,5年DFS率(29.6%对49.8%,P=0.006)和OS率(32.6%对52.4%,P=0.010)均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高白细胞计数、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DI4骨髓原始细胞≥0.075、诱导治疗4周未达CR、CR后接受化疗而非移植是影响DFS和OS的不利因素.结论 成人Ph-ALL患者诱导化疗D14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是影响获得CR和总体预后的不利因素.

  • 微小残留病在Ph染色体阴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

    作者:刘凯奇;魏辉;林冬;王迎;周春林;刘兵城;赵邢力;李艳;王慧君;李承文;李庆华;宫本法;刘云涛;弓晓媛;秘营昌;王建祥

    目的 探讨微小残留病(MRD)水平在Ph染色体阴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B-ALL)中的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对2010年9月至2017年11月初诊的193例Ph-B-ALL患者在治疗后1、3、6个月进行骨髓MRD监测,并对不同MRD水平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中位随访22(1~92)个月,所有193例患者共行497次MRD检测.1个月时MRD水平<0.1%和≥0.1%患者的3年预期元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74.5%和29.9%,3年预期总生存(OS)率分别为67.5%和30.3%;3个月时MRD水平阴性和阳性患者的3年预期RFS率分别为75.6%和29.7%,3年预期OS率分别为71.6%和27.8%;6个月时MRD水平阴性或阳性患者的3年预期RFS率分别为74.6%和11.6%,3年预期OS率分别为74.0%和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值均<0.001).3个监测点全部达到MRD阴性标准的患者与至少1次未达到MRD阴性标准的患者比较,3年预期RFS、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5%对30.5%,77.1%对29.4%,P值均<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个月时的MRD水平是Ph-B-ALL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之一.结论 治疗后MRD监测对Ph-B-ALL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 改良Hyper-CVAD/MA 方案治疗25例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蒙;杨明珍;夏瑞祥;曾庆曙;夏海龙;王永庆

    目的:评价改良Hyper-CVAD/MA方案治疗国内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11年6月接受改良Hyper-CVAD/MA方案治疗的17例成人ALL和8例NHL共25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共完成40个周期A方案与29个周期B方案化疗,1年总体生存(OS)为(61.3±10.2)%.17例ALL 1年OS为(62.6±12.2)%.接受2~4个周期该方案化疗的患者与仅接受1个周期该方案化疗的患者相比,中位OS时间延长(P=0.046).8例NHL 1年OS为(60.0±18.2)%.接受4~7个周期该方案化疗的患者与接受2个周期该方案化疗的患者相比,中位OS时间延长(P=0.021).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及感染,不良反应可控制,B方案的延长并未减低不良反应.结论:改良Hyper-CVAD/MA方案用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疗效满意,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控制,值得推广.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携带TP53、TET2、DNMT3A 基因突变的急性白血病/MDS的挑战

    作者:张睿;刘代红

    随着二代测序技术临床应用逐渐成熟,在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不断有新的基因突变被发现,并在临床中被证实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携带TP53、TET2、DNMT3A基因突变的此类疾病患者化疗缓解时间短,3年无白血病存活率极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此类疾病的手段,但疗效远差于未携带上述基因突变者.去甲基化药物、新型靶向药物及免疫靶向治疗有可能为此类疾病的综合治疗带来希望.本文就此类基因对于急性白血病/MDS的预后意义、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治疗突破进行综述.

  • 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在中国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荟萃分析

    作者:陈慧;林晓霞;陈燕惠

    目的 进行培门冬酶(PEG-asp)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中国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安全性及药物经济学方面的系统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OVID数据库,收集国内关于PEG-asp和L-asp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RCT,时间截止至2017年3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5篇RCT,共544例患者(PEG-asp组272例,L-asp组272例).①与L-asp组相比,PEG-asp组在诱导缓解治疗中的完全缓解率(OR=0.85,95%CI=0.55~1.34,P>0.05),总有效率(OR=1.35,95%CI=0.63~2.90,P>0.05);两组疗效相当.②PEG-asp组和L-as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PEG-asp组比L-asp组住院时间短(WMD=-6.60,95%CI=-7.99~-5.22).结论 PEG-asp与L-asp在儿童急 性 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PEG-asp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儿童急性白血病误诊二例原因分析

    作者:王衍晶;刘艳;王贞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2013年收治并误诊的儿童急性白血病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例1因间断髋关节疼痛1个月、加重并发热5 d就诊,疼痛可自行缓解并反复出现,于外院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髋关节滑膜炎,予抗感染治疗无好转,我院门诊按儿童类风湿病(多关节型)予抗风湿治疗,热退疼痛缓解,但仍有多关节活动受限。为系统治疗收入我院儿科,入院后诊断为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发现原始及幼稚细胞,行骨髓血细胞形态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例2因发热、盗汗、乏力6 d,其间伴少量鼻出血3 d 就诊,予退热及抗感染治疗好转,后症状反复出现,入院后按上呼吸道感染予对症治疗无效。复查血常规发现原始细胞,经骨髓血细胞形态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对久治不愈的发热、骨痛、感染的患儿要警惕白血病,尽早行骨穿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吴雪梅;林世光;郑译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2017年1—6月收治的采用MTX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47例,进行125例次MTX治疗及血药浓度监测,记录HD-MTX治疗的患儿的血药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和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47例患儿共接受125次MTX治疗,69次出现代谢延迟,四氢叶酸钙(CF)解救时间为4~11 d.研究发现,不同年龄、体质量、体表面积患儿在MTX排泄延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MTX用量、开始化疗后24 h内尿pH值患儿在MTX排泄延迟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MTX用量、开始化疗后24 h内尿pH值是导致MTX排泄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共106例次,胃肠道反应占39.6%,骨髓抑制占33.0%,肝功能异常占15.1%,肾功能异常占8.5%,皮肤黏膜损伤占3.8%.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治疗前应调整好患儿机体内环境,降低HD-MTX排泄延迟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对于MTX用量较高、24 h尿pH值偏低的患儿应提高警惕.

  • 达沙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初诊Ph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作者:祝彪;李成龙;陈姣

    目的探 讨达沙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初诊Ph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初诊Ph阳性成人ALL 3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15例和联合治疗组21例,化疗组给予单纯化疗,联合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达沙替尼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记录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生存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缓解率高于化疗组,缓解时间短于化疗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达沙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初诊Ph阳性成人ALL缓解率高,维持时间长,患者远期生存率高,安全性较高.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李昌;张明;郭智;杜峻峰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7月湖北省中山医院和北京军区总医院行allo-HSCT后合并IE的患者15例.记录患者的移植效果、一般资料、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治疗及转归.结果 15例患者移植后均获重建造血,发生IE的时间为14~45 d,平均31.8 d.发热15例(100%),出现心脏听诊杂音9例(60%),心功能不全9例(60%),心前区疼痛8例(53%),合并肺栓塞2例(13%).15例患者中血培养检出革兰阳性球菌13例(87%),药敏试验万古霉素、青霉素敏感性均为100%;真菌感染2例,药敏试验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性均为100%.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赘生物.10例患者症状未缓解,死亡;5例症状缓解患者随访至2012年10月,其中2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1例),2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复发死亡1例.结论 allo-HSCT后合并IE病死率高,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可以诊断.IE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但可以出现真菌感染.万古霉素和青霉素是治疗IE有效的药物之一,出现血培养真菌阳性时选用抗真菌药物.临床医生应提高对allo-HSCT后合并IE的认识,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控制IE.

  • 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9例

    作者:金正明;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唐晓文

    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一种强有力的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特异性地抑制Ph+白血病克隆增殖.国外报道其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小[1, 2].也有用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加速期(CML-AP)、急变期(CML-BP)及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少数报道[3~6].作者2002年6月~2004年10月共使用该药治疗CML-BP及难治/复发Ph+-ALL患者3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对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存的影响

    作者:李丛池;杨林花;陈剑芳;侯丽虹

    目的 研究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对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的成年人ALL病例,分析诱导治疗结束时ALC(ALC-28)及其与治疗第1、8天ALC(ALC-1、ALC-8)的比值(ALC-28/ALC-1、ALC-28/ALC-8)对成年人ALL生存的影响.结果 ALC-28以675个/μL分成低ALC-28和高ALC-28两组,两组中位无复发生存(RFS)时间(8个月比12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16个月比2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0).ALC-28/ALC-1以43%分组,低比值组RFS、OS时间均短于高比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C-28/ALC-8以86%分组比较,高ALC-28/ALC-8组有更长的RFS、OS时间(均P<0.05).多因素分析中,低ALC-28是RFS独立危险因素;低ALC-28、低ALC-28/ALC-1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治疗结束时ALC及其比值对成年人ALL的生存有影响,数值越高代表着更长的生存时间.

  • 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李丛池;侯丽虹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作为一种简单、低廉的预后指标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关研究显示,诱导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ALC及其比值在评估ALL预后中显示出重要价值,有望为后续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62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