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波谱在脑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志永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 MRS)在脑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内肿瘤患者54例,按照检查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T检查,研究组患者采用MRS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磁共振波谱检查在脑内肿瘤患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

  • 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效果评价

    作者:陈允志

    目的 研究探讨分析在诊断脑内肿瘤时应用核磁共振波谱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内肿瘤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诊断,与后期的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核磁共振波谱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时不同脑内肿瘤的检出效率.结果 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准确率为97.30%,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无差别,对于脑淋巴瘤、颅内肿瘤、脑膜瘤以及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对于脑胶质瘤和脉络丛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5%和66.67%,也与手术病理结果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准确率高,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 术中视觉诱发电位监测对视觉通路保护的研究

    作者:刘文;乔慧;刘淑玲;刘佰运;张俊廷;胡文瀚

    目的 对累及视路的肿瘤,术中应用视觉诱发电位(VEP)监测技术,监测视路的传导功能,为保护术后视觉功能提供实时的电生理传导依据.方法 对16例累及视路的颅内肿瘤及颅骨病变,术中监测视觉诱发电位,比较术中视觉诱发电位变化和术后视力改变的关系.结果 (1)12例引出稳定、可重复的VEP电位.其中3例术中VEP波幅上升50%以上,潜伏期缩短10%,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5例术中VEP波幅下降小于50%,潜伏期延长10%以内,术后视力轻度下降3例,明显下降1例,基本同前1例;4例VEP波幅下降大于50%,潜伏期延长10%以上,术后视力明显下降3例,轻度下降1例.(2)4例术中未引出VEP,术后视力均明显下降.(3)术中VEP波幅下降大于和小于50%的两组,术后视力明显下降率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视觉诱发电位监测可以术中及时发现视路的传导功能,为术者判断视觉功能提供了客观、实时的电生理传导依据.VEP波幅下降50%可以作为视路传导功能严重受损、术后视力可能严重下降的警戒参考点.

  • 缺氧诱导胶质瘤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振涛;孟庆海;粟世方;姚维成;金澎;宫安静;隋爱华;施双廷;万虹

    胶质瘤占脑内肿瘤的40% ~ 45%,具有高侵袭性、高度增殖性,传统手术加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主要针对的是肿瘤细胞,疗效不佳[1-3].根据肿瘤的生长、侵袭有赖于肿瘤血管生成的理论产生了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策略,但目前常规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4 ],说明可能存在其他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或其他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的因素.缺氧可上调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的表达,而VEGF是刺激肿瘤血管生成关键的生长因子,本研究在缺氧条件下培养脑胶质瘤干细胞,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为改进抗肿瘤血管生成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 颅内畸胎瘤的CT和MRI诊断

    作者:林黎明;蓝俊;叶叔文;陈旭高;吕春娇;吴建超

    颅内畸胎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肿瘤,约占脑内肿瘤的0.5%~([1]),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现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畸胎瘤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 核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东巍山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2月~2016年8月,医院神经外科接待的脑内肿瘤患者84例,纳入肿瘤组,同期诊断为良性病灶的疾病42例,非肿瘤组,另外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纳入对照组.结果:脑内肿瘤组Cho/Crgap与对照组、低于非肿瘤组,脑内肿瘤组NAA/Cho高于非肿瘤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颅内肿瘤以及恶性肿瘤患者NAA/Cr、Cho/Cr与低级别颅内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谱成像辅助诊断符合率(142/146),高于单纯的MRI诊断(130/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核磁共振波谱,可进行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肿瘤分级.

  • 核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永红;吴景强;赖发明

    目的 探究脑内肿瘤采用核磁共振波谱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脑内肿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PET诊断,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比较2组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诊断敏感性为65.00%、特异性为80.00%,均高于对照组的40.00%、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脑内肿瘤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准确率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磁共振成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及进展

    作者:李岩;韩晓东;牛广明

    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is)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至颅内.据统计成人脑内肿瘤中约40%为转移瘤,25%的肿瘤患者会出现脑转移.而癌症患者一旦出现脑转移,如果不加临床干预,其自然病程仅有1~3个月1],因此能否早期发现病灶就显得尤为重要.1 脑转移瘤的发生机制颅脑是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常见的器官之一,其转移途径有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直接侵犯等,其中以血行转移常见.由于脑的血供量大,因此脑部得到癌栓的概率较大,常容易停留在3支主要脑动脉(大脑中、后、前动脉)的终末支.

  • MicroRNA-203及其与胶质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张仕涛;郭世文;梁晨

    神经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1-2],也几乎是死亡率高的脑内肿瘤。microRNA-203(miRNA-203)是新近发现的与胶质瘤密切相关的一类表达于真核生物的非编码蛋白质的短链RNA,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miRNA-203在胶质瘤中的异常表达与胶质瘤发病的关系密切。其通过与靶基因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调节 mRNA 的降解和翻译,负向调节基因的表达,参与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作用。现对 microRNA-203的特性及其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颅底和脑深部肿瘤锁孔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万金中;蔡岳

    目的探究锁孔手术治疗颅底和脑深部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症.方法对30例颅底和脑深部肿瘤行锁孔显微手术治疗,其中部分用脑内窥镜及超声辅助.结果 26例实质性肿瘤中23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其它4例囊性肿瘤全切除,无手术死亡、致残和并发症.结论锁孔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底和脑深部肿瘤的微创技术,适当选择适应症和设计手术方案尤其重要,辅以脑内窥镜及超声的应用可提高手术疗效.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诊断分析

    作者:李军;杜龙庭;朱襄民;陈辉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WHO(1999)分类中被列为Ⅰ级星形细胞瘤.占脑内肿瘤的3%~6%,占星形细胞肿瘤的5%~10%,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1].本组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其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

  • 后颅窝肿瘤41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斗;关心;姜洪;杨志忠

    后颅窝肿瘤是指生长在小脑幕下包括小脑、脑干、四脑室的脑内肿瘤及桥脑小脑角、斜坡上的脑外肿瘤.我院自1993年5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41例后颅窝肿瘤、占同期颅内肿瘤的32.2%.现总结如下.

  • 谈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贵胜

    [目的]浅谈磁共振波谱(MRS)在脑内肿瘤的鉴另4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07年5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MRS上表现为脑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例影像学上的诊断证实的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核磁共振(MRS)提示98例脑内肿瘤,病理证实96例;脑膜瘤的MRS临床表现为氨-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消失或降低趋势显著,胆碱复合物(Cho)升高,肌酸(Cr)信号减弱,有Ala峰出现,肿瘤周围的脑组织均正常;淋巴瘤的MRS表现为NAA在肿瘤区域有所降低,Cho升高,同时出现脂质(Lip)峰;胶质瘤的MRS临床表现为NAA降低或显著降低,Cho升高,肿瘤区域的脑组织呈现类似改变;转移瘤的MRS表现NAA显著降低,Cho显著升高,而肿瘤旁脑组织的MRS波形基本正常.[结论]通过患者资料的综合分析,磁共振波谱(MRS)在对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较大的研究参考价值.

  • 硬膜下血肿貌似肿瘤1例报告

    作者:邱胜春;高伯元;何泽友

    病例男性,26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后头痛伴肢体无力9d入院.外院头颅CT示:"脑内肿瘤",入院时视乳头水肿,腹壁反射迟钝,左下肢肌力IV级,双侧肱二、三头肌健反射(+),我院CT:左额颞顶枕多个环形分隔混杂密度阴影,中线右移0.8cm,左侧脑室受压.

  • 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黄荣慧;邓利猛

    目的探讨在对脑内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磁共振波谱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8例经过病理诊断为脑内肿瘤的患者,对于所有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波谱的诊断,比较所有患者在经过磁共振波谱检查后的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68例脑内肿瘤患者经过磁共振波谱诊断完成后我们能够发现,患者的磁共振波谱的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的吻合度为97%。结论在临床对于脑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磁共振波谱的诊断方法的准确度较高,磁共振波谱的诊断方法效果较好。

  • 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丽雁

    目的:浅析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脑内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对比发现NMR和病理结果比较可知,NMR检测的结果和患者的病理诊断吻合度为97.9%,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在实际的脑内肿瘤的诊断中具有准确度高的优势,对于脑内肿瘤诊断的诊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锁孔手术治疗颅底和脑深部肿瘤(附25例报告)

    作者:周迩;麦洁文;梁艺湖;李林繁;邓岳桥;古奕冕;钟桂年

    背景与目的:微创手术是神经外科的基本理念.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探讨锁孔手术治疗颅底及脑深部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症.方法:对 25例颅底及脑深部肿瘤行锁孔开颅显微切除术,其中部分使用内窥镜及术中超声辅助技术.结果:22例实体瘤中 19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其余 3例囊实性肿瘤全切除,无手术死亡、致残及相关并发症.结论:锁孔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底和脑深部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恰当选择适应症、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尤其重要,神经内窥镜及术中超声的应用可帮助提高手术疗效.

  • 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游继平

    目的 探讨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脑内肿瘤患者,共41例,对患者的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病例证实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出胶质瘤、淋巴瘤、脑膜肿瘤和转移瘤的分别为20例、10例、5例和4例,和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准确率为95.12%结论: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 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游继平

    目的 探讨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脑内肿瘤患者,共41例,对患者的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病例证实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出胶质瘤、淋巴瘤、脑膜肿瘤和转移瘤的分别为20例、10例、5例和4例,和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准确率为95.12%.结论 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