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冷燕奎;侯力强;王浩敏;曹智强;俞静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影像和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患者,其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CT及MRI提示椎管占位压迫脊髓,临床伴有神经功能损害,予以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减压病灶切除+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并与传统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减压肿瘤姑息切除的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肌酸激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较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更轻,更适合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

    作者:白云鹤;刘宏建;皮国富;寇宏伟;张伟涛;夏跃冲;尚国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8例62节椎体转移瘤患者,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入椎体内并注入骨水泥,并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38例患者62节椎体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操作成功率为100%.椎体注射骨水泥3~5 ml,平均3.7ml,术后随访7 d~12个月,平均6.2个月;疼痛完全缓解l6例,占42.1%,部分缓解20例,占52.6%,总有效率为93.7%.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止痛效果显著,手术简单,对患者机体干扰小,相时安全,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手段.

  •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附33例分析)

    作者:于连水;理欣然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33例明确诊断为脊柱转移瘤病例中,均有同期的MRI及X线平片,其中10例有CT片,对其进行对照分析,着重观察分析其MRI诊断学特点及优势.结果:33例脊柱转移瘤发病部位:颈椎2例,胸椎22例,腰椎¨例,骶尾椎4例.MRI表现:病变可呈斑片状或侵犯整个椎体及部分附件,或侵犯椎管,或伴有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可伴有病理性骨折及曲度改变,多个椎骨受累多呈跳跃式表现.信号强度:T1WI呈不均匀或较有均匀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准T2WI则多呈高亮信号,诊断符合率97%(32/33),X线平片阳性者仅12例,误诊2例,10例CT检查发现异常者7例,误诊1例.结论:对脊柱转移瘤的综合影像诊断,MRI具有独特优势,X线平片或核素骨扫描+MRI则为诊断该病的较好影像学检查组合.

  • PKP治疗椎体转移瘤11例临床报道

    作者:赵聚峰;梁雄勇

    目的:观察C臂机引导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C臂机引导(PKP)治疗椎体转移瘤患者11例,术中于椎体溶骨区注入骨水泥,术后行X线等影像学检查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11例手术顺利,颈、胸、腰、骶椎分别为1,7,12及1个,术后疼痛均即刻减轻,VAS评分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臂机引导PKP治疗椎体转移瘤安全、微创,是晚期椎体转移瘤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

  • 脊柱转移瘤在磁共振常规序列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艾琪勇;罗越;蔡林

    目的 分析和探讨脊柱转移瘤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常规序列的特征表现以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病区2011年1月~2014年2月的符合病例收集纳入标准113份病例.其中脊柱转移瘤组有42例,非脊柱转移瘤组有71例.平均年龄(63±13)岁.对所有病例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病史及初次检查MRI特征进行诊断脊柱转移瘤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性别和神经障碍的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肿瘤病史和发热在组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RI特征差异有病变累及颈椎(28.6%,93%)、椎旁肿物(57.1%,94.4%)、脊椎附件破坏(73.8%,83.1%)、STIR序列病变累及椎体后部(61.9%,85.9%).结论 在引起脊柱病变的多种疾病诊断中,MRI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特征差异有病变累及颈椎、椎旁肿物、脊椎附件破坏、STIR序列病变累及椎体后部是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标志.通过脊柱转移瘤在MRI常规序列上的特征来诊断脊柱转移瘤具有重要意义.

  •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

    作者:王勇平;郑安梅;尹自飞;陈根元;蒋垚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56例),单纯放疗组(40例),单纯唑来膦酸组(28例)进行治疗,并观察比较各组止痛及改善活动能力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时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与单纯唑来膦酸组止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止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2个月后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止痛效果及活动能力改善均较单纯放疗组及单纯唑来膦酸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或单纯唑来膦酸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疼痛缓解率,延长疼痛缓解时间,显著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理想方案.

  • 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

    作者:高波;杨志平;杨强;李建民

    脊柱转移瘤是常见的骨转移瘤,约40%的癌症患者死亡时已发生脊柱转移,其中多见于胸椎(70%),其次是腰椎(20%),再次为颈椎(10%).由于椎体内松质骨血供丰富.血流较慢,脊柱转移瘤85%位于椎体,并且首先发生在椎体后半部分[1],因此脊柱转移瘤常常引起椎体骨折、脊柱不稳、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等合并症.

  • 脊柱转移瘤的微创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进展

    作者:郭旭;王丽国;郭启;彭宁宁

    近年来关于微创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Sky、Jack、Spine Jack、Osseofix、Kiva、Vessel-X等新型后凸成型器的发明应用,明显降低了脊柱转移瘤患者术中骨水泥的渗漏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拓展了骨水泥成形术的应用范围.我们主要就近年来与脊柱转移瘤相关的微创骨水泥成形术进行简要综述.

  •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附42例分析)

    作者:黄源义;杜新华;刘四斌;胡久益

    脊柱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国内文献报道脊椎转移瘤约占58.4%[1.2].MRI能早期地显示骨转移,无假阳性|3|.笔者搜集了42例脊柱转移瘤病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归纳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 IVIM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武小鹏;高阳;吴慧;乔鹏飞;赵鹏飞;牛广明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定量指标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或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IVIM扫描,分析常规MRI对三种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与IVIM进行对比分析.测得病变大层面的定量指标慢速扩散系数(D)、快速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分析比较三种疾病IVIM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IVIM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三种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80%;86%、83.3%;93.3%、86.7%.常规MRI对三种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7%、73.3%、70%,IVIM对三种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0%、86%、93.3%,高于常规MR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1,4.32,5.45,P均<0.05).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转移瘤的D值比较,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87.5%;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D值比较,AUC为0.82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88.9%: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转移瘤的f值比较,AUC为0.778,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87.5%.结论 IVIM对于三种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MRI;通过IVIM定量多参数分析,D值及f值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 脊柱转移瘤的CT诊断(附41例分析)

    作者:田新芳;吴平路

    脊柱转移瘤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现主要靠X线检查,有关其CT报道不多.我们回顾我院2002~2007年间经临床病理证实的41例脊柱转移瘤的X线、CT检查结果,分析脊柱转移瘤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

  • 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作者:王斌;牛奔

    目的:观察并分析和探讨开放性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方面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脊柱转移瘤患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39例,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全部完整,对其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术前和术后均进行了CT检查和X射线检查,对比和分析了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腰背部疼痛情况、伤椎椎体高度变化情况、Cobb角尤其是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了为期6~25个月(平均12.4个月)的术后随访,其中21例在随访过程中死亡;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未发生术后神经功能、脊髓功能加重情况;23例患者合并有病理性骨折,术前病椎前缘高度由原先的(12.6±2.2)mm提升为术后的(19.6±4.0)mm,术前病椎后缘高度由原先的(14.2±1.9)mm提升为术后的(21.4±2.4)mm,术前Cobb角由原先的(26.1±8.8)°减低为术后的(6.1±1.1)°;术前腰背部疼痛程度VAS法(即视觉疼痛评分表)评分由原先的(8.77±0.44)分降低为术后的(2.24±0.35)分;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术前;所有的统计指标术前和术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身体健康情况不乐观、预期寿命比较短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而言,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在椎管后路减压内固定的前提下行开放性椎体成形术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并且手术的创伤相对较小,该手术能够对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进行重新建构,减轻患者术后的腰背部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术中射频消融后病灶刮除治疗19例脊柱转移瘤疗效分析

    作者:牛奔;王斌

    目的:观察且分析探讨行术中射频消融术(RFA)之后再行病灶刮除术在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脊柱转移瘤患者19例,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全部完整,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进行了为期6个月至2年(平均11.6个月)的术后随访,对比分析术前术后的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结果:相对于消融之前,术中射频消融后的瘤体出现显著的固缩,术中出血400~3 750mL,平均出血量为1 033.5mL;术中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没有出现瘫痪等加重病例.术后随访中,术前腰背部疼痛程度VAS法(即视觉疼痛评分表)评分由原先的5.6分降低为术后6个月的1.8分,疼痛程度显著缓解(P<0.01).随访期间18例患者均复发,其中1例在术后7个月复发,为乳腺癌转移患者;2例甲状腺癌患者和1例前列腺癌患者因为原发灶控制较差在随访的第7~9个月期间死亡.结论:行术中射频消融术(RFA)之后再行病灶刮除术在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方面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不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脊柱转移瘤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蒋志康

    目的:探讨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2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经过治疗,22例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显著(t=15.180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82%.结论: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快速、微创以及痛苦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且高效的治疗方法,应当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国华;段圣武;李亚军

    目的:探讨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31例,包括混合型转移19例,溶骨型转移9例,硬化型转移3例,共涉及117个椎体及103个椎体附件.结果:通过分析其STIR像上的信号表现与常规FSE序列T,WI,T,WI 及增强 MRI 像对比,所有117个椎体及103个椎体附件的转移灶在STIR像上均有明显的信号改变.结论: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对脊柱转移瘤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显示率高.但在鉴别诊断方面还需结合T,WI、T.WT 像及增强MRI扫描.

  • 脊柱转移瘤切除植骨术后护理体会

    作者:蒋业晖;吴晓军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在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收治的脊柱转移瘤病人6例,采用手术治疗后进行心理护理和指导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及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对提高脊柱转移瘤病人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癌性疼痛的护理

    作者:韩蓓明;吴承鼎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癌性疼痛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5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8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整体护理。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所需服用止疼药的剂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h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17±0.7)分降至(4.5±0.9)分,术后1个月降至(3.2±1.02)分;术后3个月,平均(2.5±0.92)分;术后6个月,平均(2.6±0.78)分,术后12个月,平均(2.8±0.96)分。疼痛缓解改善显著(P<0.01)。7例患者完全停止使用止疼药物,13例止疼药用量减少,5例维持原剂量。结论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明显提高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

  •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经皮网袋成形技术治疗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的脊柱转移瘤

    作者:刘国萍;曹奇;陈小明

    目的 评估经皮椎间孔镜联合经皮网袋成形技术(PMCP)治疗腰椎单节段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的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6年12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PMCP治疗腰椎单节段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9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05.52±14.25)min、术中出血量(35.58±6.76)ml、住院时间(8.25±2.14)d,术后第3天VAS评分(3.18±1.96)分、术后第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相比[(1.67±1.05)和(8.45±1.3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为84.21%.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PMC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是治疗腰椎单节段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的脊柱转移瘤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曾钊;周春芳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方法:7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0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 VAS 评分及有效率。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10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 VA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术后1d、术后10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 VAS 评分治疗后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d、术后10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有效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姑息减压手术治疗老年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文忠;袁涛

    目的:探讨姑息减压手术治疗老年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2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姑息减压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肿瘤切除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使用Kaplan-Meier法评估生存率.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且出血量也比对照组少,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和生存比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实施股息减压手术治疗可以大大减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治疗风险,但必须根据老年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才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64 条记录 10/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