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安彦军;杜兴龙;赵兵善

    目的 研究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的止痛效果、活动能力改善效果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止痛有效率为88.46%(46/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5%(37/52),P<0.05;观察组的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为86.54%(45/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36/52),P<0.05;两组治疗后的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值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对于脊柱转移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有助于改善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 增强MRI技术在脊柱转移瘤早期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探析

    作者:李喆

    目的对增强MRI技术在脊柱转移瘤早期诊断中的运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院经确诊的60例早期脊柱转移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增强MRI技术诊断,检查结束后,分析其临床诊断结果及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另将平扫MRI检查的诊断结果作为对照。结果与增强MRI技术诊断前相较,60例早期脊柱转移瘤患者增强MRI技术诊断后的病椎形态异常率、椎管狭窄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MRI技术在脊柱转移瘤早期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减少其漏诊和误诊现象,进一步减少了医疗纠纷,为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临床依据。

  • 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技术治疗脊柱转移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敖霜;卞洪谅;姚学伟;冷辉

    目的通过分析微波诱导高温灭活治疗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功能状态及病情转归情况,评价微波高温诱导原位灭活技术治疗后患者的预后,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数据支持。方法分析自2008~2013年间入住我院的脊柱转移肿瘤临床病例,记录每例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w、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进行相应指标的监测。所有病例按治疗手段不同分为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实验组)、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2个治疗组。并根据Tokuhashi外科修正评分得分归为5~8、9~11、12~15分3个分数段,分别进行比较两治疗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结果①9~11分、12~15分术中出血量实验组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0.05)。12~15分病例中实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0.05)。②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显示两治疗组Tokuhashi修正评分5~8分病例术后1个月,9~11分术后0.5个月、6个月,12~15分段术后0.5个月时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③Frankle脊髓损伤分级比较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两治疗组间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可以明显减少肿瘤切除过程中的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瘤灶灭活较彻底等优点。在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的MRI评价

    作者:李杰兵

    目的探讨MRI检查结果是否能为脊柱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评价指标。方法分析我院35例患者74节椎体转移瘤并采用PVP治疗的临床医学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疼痛模拟评分(VAS)。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A组病灶完全消失并连续12w为完全缓解;B组病灶出现骨化或肿瘤体积缩小,无新转移灶出现并连续保持12w为部分缓解;C组通过测量肿瘤体积反映病灶扩大,表示无效。然后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2w疼痛缓解程度。结果三组间术前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C组疼痛缓解不明显,A组比B组疼痛缓解程度大。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VP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方法,MRI检查能为临床脊柱转移瘤患者PVP术后疗效提供可靠的客观评价。

  • 脊柱转移瘤的研究

    作者:薛超;王岩

    在肿瘤患者中,脊柱转移瘤发病率较高,脊柱转移瘤的研究也不断发展。虽然有报道说脊柱en-bloc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很多情况下,对于已经发生脊柱转移的患者,治疗目的是控制疼痛,保留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在评价脊柱肿瘤的预后指标中,建立系统的完善的术前术后评估系统非常重要,评分系统多参照其他骨肿瘤疾病。尚未建立适合脊柱外科的手术评估系统。脊柱肿瘤的治疗是多学科的,但同时大部分的治疗又都是姑息性的。对于没有症状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必须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减轻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对于脊柱有功能改变的症状的患者,采取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伴随着放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会延长,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不断提高。

  • MRI在脊柱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伍星;李少波

    脊柱压缩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按病因可分为良性骨折和恶性骨折.良性骨折包括骨质疏松,脊柱外伤,脊柱结核;恶性骨折包括原发性肿瘤和脊柱转移瘤.普通X线平片、CT鉴别脊柱良、恶性骨折比较困难,而MRI对骨髓早期病理改变非常敏感[1],能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是诊断脊柱压缩骨折的主要影像学手段.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研究分析

    作者:王孝林;罗小辑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目前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常用的方法,包括脊柱转移性肿瘤,血管瘤等,两者均有具有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还具有改善后凸畸形的作用。本文就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相关背景、适应症及禁忌症、治疗效果、骨水泥的量与疼痛缓解关系、椎体高度恢复、并发症、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

    作者:汪志超;胡可明;张毅;陈康海

    目的 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4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分别采用SE序列T1﹑T2及STIR序列.结果 44例中,单椎体受累18例,多椎体受累26例,单纯附件受累8例,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结论 MRI是脊柱转移瘤的高敏感性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MRI
  • 犬脊柱适形调强放疗后MBP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梁冰;锡林宝勒日;白靖平

    目的:研究犬脊柱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后脊髓损伤的程度以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选用雄性比格犬10只随机分成3组,A组(4只,每只放射总剂量均为70 GR),B组(4只.每只放射总剂量均为50 GR),C组2只为正常对照组.对比格犬胸9、胸10椎体进行适型调强放疗,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个月抽取静脉血4 ml.用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法(ELISA法)测定MBP浓度值.结果:本研究通过对比格犬胸9、胸10椎体适形调强放疗后用ELISA法测定MBP浓度值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实验各组在放疗前血清MBP浓度值非常低,可以看作为正常临界值,实验各组放疗前到放疗结束后3 d血清MBP浓度值均有明显增高,从放疗结束后第3天到3个月血清MBP浓度值实验各组均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放疗前血清MBP浓度值.放疗前A组与B组间血清MBP浓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后各时间段A组血清MBP浓度值均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课题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浓度来判定脊柱适形调强放疗后对脊髓损伤的程度,方法可靠,检测简单,能动态的、准确的反映放疗对脊髓损伤的程度.

  • 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蒋海清;钟俊远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升高及人均寿命的延长,转移性肿瘤的病人越来越多.转移瘤可出现在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其中以肺转移瘤、肝转移瘤和骨转移瘤为多见.

  • 微波消融结合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作者:李鹏飞;刘剑锋

    目的 探索微波消融术结合椎板减压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术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脊柱外科开展了20例微波消融结合椎板减压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手术,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3~72岁,平均62.5岁.原发肿瘤肺癌2例,肝癌1例,肾癌6例,结肠癌2例,食道癌1例,甲状腺癌4例,前列腺癌4例.转移位置T42例,T61例,T71例,T82例,T102例,T113例,L14例,L22例,L32例,L41例.术前给予全身骨扫描、脊柱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进行诊断,使用Tomita评分进行脊柱肿瘤评估,2~3分4例,4~5分9例,6~7分7例.神经功能使用Frinkle评分,E级8例,D级7例,C级5例.结果 本组20例均行手术,时间180~270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330~650 mL,平均出血量456 mL;术后引流量450~800mL,平均650mL.术后出现1例食道破裂,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随访23.3个月.8例患者因为肿瘤晚期合并其他并发症死亡;原位肿瘤复发6例,占总患者数30%;其他脊柱节段复发(包括原位复发)10例,占总患者数50%.术前及术后2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8.65±1.02)分,术后2周降至(2.38±1.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神经功能使用Frinkle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患者Frinkle评分中D级及C级均改善1~2级.结论 微波消融结合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及神经功能.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性及疗效

    作者:曾志超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75例157椎,术后1周观察骨水泥分布及有无渗漏情况,记录手术前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的疼痛程度、活动能力、脊髓功能及病椎高度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期间失访1例,共74例患者完成随访,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5.39±1.17)分、(3.28±1.41)分、(2.87±0.76)分、(2.91±0.68)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8.19±1.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活动能力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经X线复查发现共有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2.70%;PKP总有效率为97.30%,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脊髓压迫、骨水泥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KP能够迅速缓解脊柱转移瘤引起的疼痛,且能同时微创治疗多个病灶,增强病椎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 骨水泥注射微创治疗椎体病理性骨折的治疗体会

    作者:李伟民;林志雄;张健荣

    目的:研究骨水泥注射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中的作用,分析两者疗效的优劣、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自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确诊为脊柱转移瘤致病理性骨折的患者43例(共127个椎体),其中28例(共68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15例(共59个椎体)行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2~24个月),记录患者术前1 d、术后2 d、2周、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quality of life,QOL),术后椎体后凸矫正率及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率,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图。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分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2周PVP组平均下降6.5分(4~7分),PKP组平均下降7分(5~8)分;术后1年PVP组平均下降4.5分(3~6分),PKP组平均下降5分(4~6分)。两组术前及术后对比,疼痛缓解率有统计学差异( P﹤0.01),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后凸畸形矫正率PKP组和PVP组分别为(68.72±3.23)%和(66.72±4.73)%,术后1年椎体高度再丢失率为(19.23±1.47)%和(21.32±2.68)%,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PVP组术后发现骨水泥渗漏11例,渗漏率39.2%,PKP组术后发现骨水泥渗漏2例,渗漏率13.3%,均无临床症状。PVP、PKP组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2~24个月)和16个月(3~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相邻椎体肿瘤转移情况。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型术同为骨水泥微创注射技术,近远期疗效及生存预后无明显差异,PVP价格低廉且操作简单,但骨水泥渗漏率发生较高,PKP经改良后大大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对骨皮质不完整者建议行PKP治疗。椎体骨折较新鲜时(小于2个月),PKP恢复椎体高度可能性大,建议采用,而骨折时间较长者建议行PVP治疗。

  • 环形减压结合骨水泥填充隔离治疗脊柱转移瘤

    作者:王亚楠;李青松;谢梦琦;王琪

    目的 探讨脊柱360°环形减压结合骨水泥填充隔离、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行脊柱360°环形减压结合骨水泥填充隔离、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4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卡氏评分(KPS)评估功能状态,应用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损伤.结果 42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显示,未再次出现原节段神经症状,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0.57±0.79)分,KPS评分为(72.61±19.12)分,两项评分相较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改善率为(91.09±13.73)%,Frankel分级改善率为80%.结论 环形减压结合骨水泥填充隔离治疗脊柱转移瘤可以有效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及神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术后于原节段再次出现神经症状.

  • 射波刀在脊柱转移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张新红;康静波;聂青;徐云科;闫晓梅;展晓宇

    目的:评价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脊柱转移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射波刀治疗的9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病灶123个,其中颈椎25个,胸椎51个,腰椎42个,骶椎5个;有常规放射治疗史患者11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定期随访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5.5个月,有85例(占93.41%)患者疼痛在治疗结束后1周内得到有效缓解,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恶心及呕吐,治疗及随访期间未见3~4级以上不良反应及放射性脊髓病的发生.结论: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疗程短、起效快,能很快减轻患者症状,安全性高,并能提高患者依从性.

  • 分析脊柱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

    作者:熊颖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33例脊椎转移瘤患者,为所有患者实施CT检查,且结合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判断CT诊断检出率.结果:CT诊断溶骨型16例,成骨型14例,混合型3例,检出率为93.94%,与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无显著区别,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受累椎体共82个,其中18例患者累及腰椎,16例患者累及胸肌,4例患者累及颈椎,3例患者累及骶尾椎.结论:脊柱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突出,临床检出率较高,有助于脊柱转移瘤的临床鉴别,建议推广应用.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景成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胸腰背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或消失,无神经根损伤、血管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VAS评分比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胸腰背疼痛,增加病变椎体的强度,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方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方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3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联合组(n=43).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放疗治疗,联合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SF-36量表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JOA评分为(14.3±2.5)分,明显高于常规组(11.2±2.1)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SF-36评分为(59.8±7.3)分,明显低于联合组的(73.3±7.6)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脊柱转移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MRI与CT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价值对比研究

    作者:王鹏

    目的:探讨MRI与CT在检查脊柱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脊柱转移瘤,且分别使用MRI与CT进行检查,按不同检查方法分为MRI组与CT组,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MRI组检出椎骨受累节数142节,椎旁及椎管部位肿块数23块;且MRI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敏感性为96.67%,均显著高于CT组(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来说,MRI检查用于诊断脊柱转移瘤具有更高准确率和敏感性.

  • 探析核磁共振在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学凌

    目的 :探析核磁共振在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脊柱转移瘤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与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 .结果:22例患者涉及病变共79例次,其中椎骨病变53例次,椎管受累11例次,病理性骨折4例次,椎旁软组织肿块11例次;CT共检出45例次,占比59.96%,核磁共振共检出78例次,占比98.73%,CT病变显示率低于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的准确率95.45%明显高于CT检出准确率72.7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脊柱转移瘤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264 条记录 13/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