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与MRI检查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黄琳;王龙

    目的 对CT与MRI检查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疑似脊柱转移瘤患者86例,患者均行病变组织活检行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检查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同时在病变椎体数、压缩性骨折椎体数、椎旁软组织肿块以及椎管内异常病变4个方面对CT和MRI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T检查在脊椎骨转移瘤的诊断中准确度为81.7%,灵敏度为84.9%;MRI检查在脊椎骨转移瘤的诊断中准确度为96.0%,灵敏度为98.39%.CT与MRI检查相比较,在准确度和灵敏度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病变椎体数、椎旁软组织肿块以及椎管内异常病变这三个方面MRI的检查结果分别为289、56和56个,CT检查结果显示分别为151、11和9个.MRT检查结果高于CT检查.结论 CT和MRI检查在脊椎骨转移瘤临床诊断上均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在病变椎体数、椎旁软组织肿块以及椎管内异常病变方面,MRI检查更具优势.

  • 疼痛综合评定表在脊柱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曾宪英

    目的:探讨基于三种疼痛评定方法设计的疼痛综合评定表在脊柱肿瘤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3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C"臂透视下完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应用基于三种疼痛评定方法设计的疼痛综合评定表实施相应护理,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肿瘤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应用疼痛综合评定表指导临床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功能障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经皮椎体成形术50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张晓琳;金萍;王晓明

    2003年3月~2006年6月,我院对50例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32例,女18例,32~85岁,平均59岁.其中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26例,多发性骨髓瘤6例,脊髓血管瘤5例,脊柱转移瘤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局部压痛、站立困难等,并结合影像学确定病变椎体.

  • NSCLC溶骨型脊柱转移瘤21例放疗前后CT影像对比

    作者:沈莲;冯卫华;陈莉;韩斌丽;王洪真

    目的 探讨NSCLC溶骨型脊柱转移瘤放射治疗前后在CT表现的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NSCLC溶骨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放射治疗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溶骨型脊柱转移瘤CT影像特点及其放疗后1月、3月、6月的椎体转移瘤CT值及体积值变化,总结其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及影像学CT检查,溶骨型椎体转移病灶放疗后1个月病灶内未见明显钙化,CT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6个月后病灶同部位CT值与放疗前相比显著升高(P =0.04,P=0.017).本组中所有病灶在放疗6个月后CT检查评价为CR 2例,PR 9例,NR 8例,PD 2例,总有效率52.3%,38.1%的患者病灶表现稳定.结论 在NSCLC溶骨型脊柱转移病灶的治疗中,放射治疗可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促进溶骨性病灶钙化修复,对患者具有相当肯定的疗效;CT检查是一种观察骨转移灶放疗后影像学变化的安全有效的常规检查手段.

  • 多模式影像18 F-FDG符合显影、99m Tc-MDP骨显影及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汪建强;曹春晓;杨琦;周凡;廖杰

    目的:探讨多模式影像18 F-FDG符合显影、99m Tc-MDP骨显影及MRI在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拟诊恶性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患者72例行常规99m Tc-MDP全身骨显像,同期(2周内)行18 F-FDG符合显影和MRI。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或两种以上影像技术( MRI、CT等)结果或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为终结果,比较18 F-FDG符合显影、99m Tc-MDP骨显像与MRI的诊断结果,每两种方法间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自结果。结果72例患者中56人有脊柱转移,共探测到120个椎体转移,18 F-FDG符合显像探测脊柱转移瘤灵敏度为87.5%(49/56),特异性为81.3%(13/16)和准确性为86.1%(62/72);99mTc-MDP骨显像分别为85.7%(48/56),75.0%(12/16)和83.3%(60/72);MRI分别为94.6%(53/56);87.5%(14/16)和93.1%(67/72)。三种方法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三种方法在120个转移瘤椎体的检出率分别是86.7%(104/120)、70.0%(84/120)和93.3%(112/120),99m Tc-MDP骨显像与18 F-FDG符合显像和MRI诊断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18 F-FDG符合显像和MR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99m Tc-MDP骨显像一次成像便于整体评价全身骨病变,在肿瘤脊柱转移的筛查中仍是首选方法,18 F-FDG符合显影与MRI起鉴别诊断和重要补充的作用,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脊柱转移瘤的MR不同序列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付坤玥;纪志英;秦昕东;苑晶

    目的 MR脊柱转移瘤不同序列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脊柱转移瘤在各序列信号及检出数.结果 54例患者平扫(包括714椎体)及强化扫描16例(包括190个椎体),①各序列受累椎体数目的计数资料的x2检验中,T1 WI与T2 WI、T2 WI与STIR、T:WI与增强扫描的分别配对对比的x2检验中,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WI与增强扫描、STIR与增强扫描分别配对对比的x2检验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T1 WI、T2 WI、STIR信号测量的计量资料统计的t检验中,T2 WI的SD、SCR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WI、STIR及增强扫描的SD、SCR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1WI与STIR是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平扫的黄金序列.

  • 肺癌脊柱转移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国文;韩秀鑫;张超;马育林;多健;杨吉龙;廖志超

    [目的] 对比分析肺癌脊柱转移患者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0年12月肺癌脊柱转移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0~ 65岁,平均53.4岁.放射治疗组15例,其中4例联合化疗、2例联合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组9例,均为开放手术且应用脊柱内固定,其中2例患者联合化疗、3例联合靶向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生存分析,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应用Frankel分级对脊髓损伤进行评估,应用卡式(Karnofsky,KPS)评分系统对功能状态进行评分.[结果]随访2~16个月,平均随访8.3个月.放疗组平均生存时间7.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手术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9.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8.4个月,手术治疗组生存时间较放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治疗前、后1、3个月疼痛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治疗组和放疗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手术治疗组治疗后1、3个月疼痛缓解程度均优于放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组术后3个月Frankel分级D、E级比例由术前的77.8%提高到88.9%,放疗组由治疗前的66.7%提高到73.3%;手术治疗组KPS评分80 ~ 100分比例较治疗前提高22.2%,放疗组提高13.3%.手术治疗组脊髓损伤和功能状态缓解程度均优于放疗组.[结论]肺癌脊柱转移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与放射治疗相比,能够延长生存时间,但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应用手术治疗后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 射频消融联合微创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作者:闫峰;杨卫良;徐佳元;陆晓峰

    [目的]探讨经皮多电极射频消融联合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5例患者共62个椎体行经皮多电极射频消融及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主要原发瘤包括肺癌10例,肾癌5例,乳腺癌5例,其他肿瘤5例,全部患者均有腰背痛症状,不伴有脊髓压迫症状.术后平均随访通过VAS评分法比较手术前后症状缓解程度.[结果]全部患者于术后48 h内疼痛明显缓解.1例出现骨水泥外漏,但无临床症状.所有病例获得完整随访,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均无椎体进一步压缩、腰椎滑脱改变,优良率为96%.[结论]经皮多电极射频消融联合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创伤小,明显缓解疼痛,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脊柱转移瘤脊柱不稳研究进展

    作者:蒋伟刚;刘耀升;刘蜀彬

    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从解剖部位来看,硬膜外转移瘤发病率远远大于硬膜内转移瘤,前者常常导致脊柱机械稳定性的破坏,大大增加了病理性骨折的风险.此外脊柱转移瘤外科手术不断开展,在肿瘤切除、椎管减压的同时也带来了术后椎体不稳等问题.脊柱的不稳意味着在正常载荷下易出现异常活动和位移.脊柱不稳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作者认为这一概念应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生物力学方面:创伤、感染、肿瘤、退行性变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脊柱运动节段的刚度下降、活动度增加,相同负荷下较正常椎体发生更大的位移;临床表现上,不稳脊柱在正常和(或)过度活动时出现疼痛,存在病理性骨折的风险,可能导致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损伤.如果可以早期识别脊柱不稳,预测病理性骨折风险,即时采取固定术,会大大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医生需要对脊柱不稳和将要发生的病理性骨折有着很好的预见性.本文主要对脊柱转移瘤椎体不稳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蒋伟刚

    随着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延长,肿瘤的脊柱转移日益严重.若不治疗可引起疼痛、脊柱不稳、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脊柱转移瘤确诊后,可通过分级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生存期,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脊柱转移瘤传统的治疗方式多为姑息性治疗.外科技术的突飞猛进提供了神经减压和节段固定等有价值的治疗.近年来,各种微创技术的发展明显地降低了脊柱转移瘤手术的并发症.立体定向放疗的同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 脊柱转移瘤术中出血与原发肿瘤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传利;王德春;侯峰;西永明;陈晓亮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术中出血量多少与原发肿瘤组织来源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5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脊柱转移瘤的标本156例,均经石蜡包埋处理且免疫组化确认肿瘤组织来源.手术方式为胸椎或腰椎后入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出血量统计均由手术者、麻醉师及巡回护士三方判断并准确记录,分低出血量组:出血量<1 000 ml;中出血量组:1 000 ml≤出血量<2 000 ml;高出血量组:出血量≥2000ml.[结果]低出血量组80例,病理类型为:前列腺癌13例,乳腺癌19例,肺鳞癌28例,甲状腺癌16例,食管癌2例,膀胱癌1例,原发灶不明1例;中出血量组60例,病理类型为:胰腺癌2例,小细胞肺癌9例,肺腺癌25例,肝细胞癌24例;高出血量组:16例,病理类型为:肝细胞癌13例,肾癌2例,原发灶不明1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 =0.000.[结论]脊柱转移瘤出血量的多少与原发肿瘤的组织类型有直接相关性,来源于肝细胞癌、肺腺癌、小细胞肺癌、胰腺癌、肾癌等的脊柱转移瘤出血量较大,来源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肺鳞癌、甲状腺癌等的转移瘤出血量相对较少.

  • 脊柱转移瘤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作者:高强;刘勇

    目的 探讨MRI在脊柱转移瘤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4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脊柱转移瘤MRI表现,分别进行SE序列T1WI和T2WI扫描,其中2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40例中,肿瘤侵犯胸椎17例、腰椎10例、颈椎8例、多椎体受肿瘤侵犯5例.原发肿瘤中,肺癌14例,肝癌8例,结肠癌4例,食管癌4例,膀胱癌2例,乳腺癌2例,前列腺癌3例,宫颈癌3例.结论 MRI对评价脊柱转移肿瘤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 SPECT/CT 显像诊断脊柱单发转移瘤效能分析及有效辐射剂量评估

    作者:刘雪辉;李洪均;于鸿煦;周爽;楼明

    目的:评价SPECT/CT显像对脊柱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并估算显像过程中患者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选择有恶性肿瘤病史且经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发现疑似脊柱转移瘤单个椎体病灶的患者67例,对可疑椎体病灶行同机SPECT/CT显像,以病理学或6个月以上影像学( X线、CT、MRI或SPECT/CT )随访确诊结果为诊断标准,分别计算SPECT、CT图像及SPECT/CT图像诊断脊柱转移瘤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评价SPECT、CT和SPECT/CT图像分析方法对脊柱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计算行SPECT/CT检查时注入患者体内的放射性核素活度,记录同机螺旋CT检查时剂量长度乘积,估算SPECT/CT检查时放射性核素与同机CT所致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以下称有效剂量)。结果 SPECT/CT显像诊断脊柱转移瘤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88.5%、92.7%、88.5%、91.0%,均高于SPECT及CT单项检查。 ROC曲线示对脊柱转移瘤诊断效能准确性高的为SPECT/CT显像(AUC=0.950,P<0.01);其次为CT及SPECT。 SPECT/CT检查时患者接受的有效剂量分别为(4.01±0.35)、(2.49±0.97)mSv。结论 SPECT/CT显像对脊柱单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高于SPECT及CT单项检查。同机CT扫描可增加有效剂量。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和骨髓对比率在脊柱转移瘤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应满;陈峰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骨髓对比率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脊柱占位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各40例,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和b值为500s/mm2的DWI,测量ADC值和骨髓对比率.结果 椎体转移瘤病灶的ADC值比正常椎体高(P<0.05),DWI骨髓对比率高于常规MR增强扫描(P<0.05).结论 应用DWI的ADC值和骨髓对比率可提高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 颈椎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作者:李建民;杨强

    颈椎肿瘤是指发生于颈椎以及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脊髓等的原发性与继发性肿瘤及一些瘤样病变,而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相邻组织结构(如神经根、硬脊膜、椎管内脂肪组织及血管等)的肿瘤的总称,可将两者统称为颈椎肿瘤.颈椎原发肿瘤非常少见,常见的有骨髓瘤、淋巴瘤、脊索瘤、软骨肉瘤及骨巨细胞瘤等和椎管内的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等. 颈椎转移瘤占脊柱转移瘤的8%~20%,其原发肿瘤多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

  • CT与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张丽君

    目的:比较 CT 与 MRI 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脊柱转移瘤患者40例,均行 CT 及 MRI 检查,比较其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符合率及受累病灶符合率。结果 MRI 诊断脊柱转移瘤符合率(92.50%)高于 CT 符合率(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 椎骨受累检出率(89.66%)、椎管受累检出率(94.26%)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检出率(96.87%)均高于 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脊柱转移瘤 MRI 诊断准确率高于 CT,对转移瘤类型的判断及对各种微小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可作为脊柱转移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 低场MRI诊断脊柱转移瘤价值

    作者:杨文杰;白民学;李彤

    目的:探讨低场MRI诊断眷柱转移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证实49例眷柱转移瘤患者的MRI影像学费料.结果:溶骨性转移34例(69.4%),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STIR高信号;成骨性转移10例(20.4%),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STIR也呈低信号;混合性转移5例(10.2%),MRI表现为高低不均混杂信号.28例患者行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脊椎转移灶均有轻度不均匀强化,椎旁有软组织肿块,有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MRI是诊断脊柱转移瘤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 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疗效分析

    作者:李想;贺海怿;朱文辉;聂富祥;张鹏飞;张凯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身体一般状况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身体一般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其身体一般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作者:张亚辉;刘鸣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联合射频消融术( RFA)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脊柱转移瘤患者6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所有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引导下先行RFA,再行PVP。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并获得6~12个月的随访,其中55例患者在术后当天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VRS评价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例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的MRⅠ提示肿瘤仍然有进展。结论 DSA引导下PVP联合RFA治疗脊柱转移瘤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分析

    作者:陈永顺;单国用;庆明轩;张大勇;张现军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全身伽玛刀治疗脊柱转移瘤24例,肿瘤组织照射剂量38.2~46.8 Gy,10~13分次,13~17天完成.结果放疗后疼痛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2例,轻微疗效(MR)2例,止痛有效率90.5%.骨转移灶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13例,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止痛效果迅速持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肿瘤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264 条记录 9/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