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脊柱转移肿瘤疗效观察

    作者:代燎原;朱慧锋;张浩

    笔者2013年7月—2015年7月采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研究

    作者:唐一帆;陈伟君

    平片椎弓根征-椎弓根骨皮质破坏、轮廓消失,多见于脊柱转移瘤,曾被认为脊柱转移瘤的早期X线表现,有早期诊断意义[1].但作者在工作中发现,脊椎转移瘤集中侵犯椎体,椎弓根破坏均发生在椎体破坏基础上.因此,有必要对脊椎转移瘤的椎弓根征重新认识.本研究在通过对脊椎转移瘤椎弓根平片、MRI表现对照分析,阐明平片椎弓根的实质和意义,探讨对脊椎转移瘤MRI诊断有益的征象.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椎体转移瘤中疼痛效果的临床意义

    作者:薛建喜;刘新黎;毕大卫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结合病灶组织活检在脊柱椎体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对25例脊柱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进行PVP,且术中取病灶组织活检。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随访时疼痛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18例完全缓解(VAS平均2分),6例部分缓解(VAS平均4分),1例轻度缓解(VAS平均6分)。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术后所有患者根据病灶组织活检报告,均进行了放化疗,效果满意。结论 PVP具有缓解疼痛,预防椎体进一步骨折、塌陷及截瘫,且患者可早期下地,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脊柱转移瘤剧烈疼痛的有效方法。且术中取病灶组织活检,明确转移瘤细胞性质,为进一步放化疗奠定基础。

  • 椎体增强术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现状

    作者:张曙光;于胜吉

    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使得脊柱转移瘤发病率增加,椎体增强术(VA)及其联合应用因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效果好等优点成为脊柱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新亮点.该文综合了近10年的文献,重点分析VA以及其与射频消融、125I联合应用的微创治疗现状及疗效,希望为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微创治疗提供参考.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脊柱转移瘤放疗疗效的评估

    作者:余德洪;韩国平;赵永华;赵建江;张梅花;方寿君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脊柱转移瘤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放疗前、后2个月的磁共振图像,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及DWI序列.比较常规MRI序列与DWI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同时对照分析30例患者放疗前、后的DWI信号、ADC值.[结果]放疗前常规MRI扫描共发现病灶48个,累及42个椎体.DWI序列发现病灶56个,累及48个椎体.放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MRI,SE T1WI上脊柱转移瘤信号不变或略有下降.FSE T2WI上20例信号轻度下降,10例不变.而在临床症状有改善的26例病例中,相对于放疗前,转移瘤DWI信号明显降低.在b=650s/mm2的DWI中,脊柱转移瘤放疗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0.72±0.21)×10-3mm2/s,放疗后ADC值升高到(1.32±0.22)×10-3mm2/s;相邻正常椎体骨髓的ADC值较转移瘤低,且放疗前后没有变化.[结论] DWI序列既可以提高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也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脊柱转移瘤的放疗疗效.

  • 脊柱转移瘤82例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戴晓华;沈宁江;王书成

    回顾分析1991年至2003年间收治的87例脊柱转移瘤的误诊原因.全组院外误诊率高达94.3%,院内首次门诊误诊率为11.5%.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其中X线、疼痛性质、原发病灶隐蔽与否的误诊率分别高达34.7%、31.7%和22.0%,而CT、MRI和ECT判断失误仅占6.9%.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仔细查体,多元性的选择影像学检查后作出综合性分析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误诊
  • 不同术式治疗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疼痛、生存质量及3年存活时间比较

    作者:陈会平

    脊柱是恶性肿瘤常见骨转移部位,约占全部骨转移瘤的5%~10%[1].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则为脊柱转移瘤治疗新型微创术式,其通过穿刺针经皮穿刺自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可快速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程度,恢复椎体强度,提升椎体稳定性,避免椎体塌陷,且创伤小,止痛效果显著[2].目前对PVP与传统钉棒系统联合骨水泥成形术对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尚少见报道.因此,为探讨上述两种术式在脊柱转移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对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射频消融联合外科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临床报道

    作者:谢延平;崔树北;李艳宝;李建伟;刘炳智;贾晓川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外科病灶刮除术在治疗脊柱转移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32个病变椎体采用RFA联合外科后路椎体病灶刮除减压内固定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的JOA、VAS及Oswestry疼痛评分(2.0版本),对患者手术前后病灶磁共振成像的扫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术中未出现死亡者,且术后未出现瘫痪的加重患者.术后随访中(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前腰背部疼痛程度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磁共振成像检查总显效率为72.9%.结论 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外科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复发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内固定联合PVP手术在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冰;安娟;李慧;李志桦;王宁;陈火明

    目的 探讨内固定联合PVP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03-2015-03,采用PVP技术联合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治疗2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男13例,女8例;患者年龄为37-68岁,平均54.7岁;其中胸椎10例,腰椎11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但未造成神经损伤.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除1例于术后8个月、2例术后10个月死亡外,其余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患者手术后7 d、6个月和1年的V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Cobb角均有显著减少,伤椎前缘、中间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直视下PVP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可有效、持久地缓解腰背部癌痛,患椎高度和后凸畸形可获得良好的矫正,是可靠的姑息性手术方案之一.

  • 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鹏;王专;周际

    目的 分析脊柱转移肿瘤造成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术前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及受损程度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将52例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按术前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分为<2周、2~4周、>4周组3组;按神经受损程度(ASIA分级)分为A、B、C、D级 4组.观察神经功能恢复等级.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2个月.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2周组和2~4周组神经提高等级均高于>4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2周组与2~4周组比较神经提高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损程度为A级组神经提高等级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损程度为B、C、D级3组组间比较神经提高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与神经功能恢复密切相关,在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4周手术神经功能仍能得到较大的恢复;神经受损的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相关但并不密切;对具有手术指针并且能耐受手术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仍需积极手术治疗.

  • MRI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付秀信;胡云洲;王大有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见部位,其诊断尤其早期诊断仍是临床的难题之一,MRI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MRI不仅可早期发现脊柱转移瘤,而且可以较确切反应转移瘤的范围及软组织被浸润的情况。

  • 脊椎转移瘤11例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马宜传;孙景秋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共累及22节椎体;累及椎弓根5例,累及棘突及横突7例;22节病椎T1WI均呈低信号,T2WI中19节椎体呈混杂信号、3节椎体为低信号,T2WI/STIR病椎均呈高信号改变;12节椎体病理性骨折,11节椎体前后缘隆突;椎旁肿块5例;跳跃征5例.结论: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可早期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及程度.

  • 核素骨显像联合磁共振成像对脊柱转移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丁正强;袁超;殷锴;张将

    目的 研究核素骨显像(bone seintigraphy,BS)联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对脊柱转移瘤的鉴别及确诊价值,并探讨两者检查的优劣势,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对5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BS与脊柱MRI检查,分别阅读各自发现的病灶,再两者对比阅读发现的病灶,随访直至确诊,验证两者结合检查对提高诊断率的可行性.结果 54例患者,BS阳性44例(81.5%),MRI检查阳性43例(79.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BS检出病灶数130个(89.0%),MRI检出病灶数127个(87.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89).BS联合MRI检查发现骨转移病例52例(96.3%),与任一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4、0.008);BS联合MRI检查发现骨转移病灶数145个(99.3%).结论 BS较MRI能更有效地检出全身转移病灶,是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首选方法;MRI检查特异性更高,解剖定位明确,并能显示软组织病灶;两者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大大增强了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提高了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

  • 图像融合技术在骨科的应用进展

    作者:谢加兵;徐祝军;汪正宇;杨民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临床上弥补解剖结构图像和功能图像的不足,尤其对临床骨科中的相关影像学检查,如骨肿瘤、脊柱转移瘤、骨折、骨不愈合、骨坏死、关节炎等方面有已取得重要进展.该文对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临床骨科的应用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 脊柱转移瘤的CT诊断

    作者:杜莉;顾元凯

    现就我院1997年9月至2000年10月应用CT检查所发现的脊柱转移瘤22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脊柱转移瘤病例,男15例,女7例,男女比例2.14∶1;年龄31~86岁,平均57.5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病理证实.2例未找到原发灶,其余20例均找到原发灶,其中肺癌9例,乳癌3例,肝癌2例,肾癌2例,鼻咽癌、甲状腺癌、食管癌、胃癌各1例.

  • 在C型臂X线机下经皮椎体成形术51例手术配合体会

    作者:黄春琴;金云英;王春玲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近年发展的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该技术通过球囊扩张,在椎体内形成一空腔,使手术者能在低压力下注入黏稠度较高的骨水泥,恢复椎体高度,纠正病椎的后凸畸形,即刻稳定病椎,有效解决由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脊柱转移瘤、脊柱多发性骨髓瘤等椎体病变引起的剧烈疼痛.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1],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 骨水泥椎体成形在42例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李宏九;张志勇;张晓辉

    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07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42例,均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2.1±0.4)分,明显低于术前(7.3±1.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9.0%,主要发生在椎旁或静脉,其次为椎间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推广.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脊柱转移瘤和脊柱感染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光纪;陈首名;罗鹰;马方伟;何志兵

    目的 比较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不同特点,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和24例脊柱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为脊柱转移瘤组和脊柱感染组,2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脊柱转移瘤病变和感染病变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30例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全部为高信号.24例脊柱感染疾病组患者的弥散加权图像中,18例患者为低信号,4例为等信号,2例患者为高信号.以DWI高信号作为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30/30),特异性为91.67%(22/24),准确性为96.30%(52/54).以DWI低信号作为脊柱感染病变的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性为75.05%(18/24),特异性为0.0%(0/30),准确性为33.33%(18/54).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ADC值为(0.72 ±0.12)×10-3mm2/s,明显低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43 ±0.14)×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P<0.05).脊柱转移瘤组患者病灶平均CNR值为(27.46 ±4.35),明显高于脊柱感染组患者的(13.58 ±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P<0.05).结论 脊柱转移瘤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以高信号为主,而感染性疾病以低信号为主,而且脊柱感染性疾病的ADC值明显高于脊柱转移瘤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于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脊柱转移瘤的DR、CT、MRI影像学方法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胡晓云;庄振燕;周和平;李小民

    目的 探讨DR、CT、MRI在诊断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分别采用DR、CT、MRI 3种方法进行检查.对比3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各种病变例数、受累椎骨节数、压缩椎骨节数、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等指标,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①MRI检查临床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DR、CT,且DR检查诊断敏感性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检查受累骨节数和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均高于CT及DR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T、MRI检查压缩椎骨节数均高于DR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T和MRI检查在诊断压缩椎骨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成像速度快但早期极易漏诊,可作为脊柱转移瘤的初步筛查工具;CT对骨密度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清楚显示椎体内部及附件的细微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范围、碎骨片移位及椎管受累情况,但对脊柱整体的检查较为受限,误诊率较高;MRI能够对骨髓早期变化做出诊断,且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疑似脊柱转移瘤时可首选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 椎体成形结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景山;柯文坤;胡静君;何秀琴

    脊柱为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多预后不良,生存时间平均5~6个月[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延长,晚期骨转移患者日益增多,尤其是脊柱转移瘤.目前,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外科手术、微创椎体成形等.2007年2月至2012年5月,我们在CT引导下行椎体成形结合放射性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86例,现报告如下.

264 条记录 8/14 页 « 12...567891011...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