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前后左室心肌速度和位移

    作者:周春蕾;许迪;陆凤翔;施斌斌;江立红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双腔起搏(DDD)前后左室心肌运动速度和位移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DDD起搏患者手术前后均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纵向运动收缩峰值速度和位移,并比较手术前后差异.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前后左室心肌纵向收缩峰值速度与位移均从基底段到心尖段依次递减,不同室壁间以后壁速度及位移高.与术前相比,术后下壁速度显著降低(P<0.01),心尖段的整体速度显著降低(P<0.01);术后基底段与中间段整体位移显著低术术前(P<0.01),术后左室整体以及侧壁、后间隔与下壁位移显著降低(P<0.05).结论 DDD起搏前后左室心肌运动速度和位移明显不同,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起搏前后左室心肌运动.

  • 坐骨神经损伤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李鹏;刘强;张继波;李正伟;马洪顺

    建立坐骨神经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吻合口处应力和位移,为坐骨神经损伤移植提供生物力学实验基础。建立5、10、15、20 mm 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移植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各受力模型施加10 N 拉伸载荷,以有限元软件(PROE5.0)计算吻合口周围各测点的应力和位移值。在相同载荷作用下模拟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5 mm 移植组大应力大于以自体神经移植10、15、20 mm移植组。在10 kf 作用下,模拟坐骨神经损伤以自体神经20 mm 移植模型组大位移大于以自体神经15、10、5 mm 移植组。以三维有限元法对坐骨经损伤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是可行的。

  • 旋转手法中侧屈方向对颈椎间盘位移、内在应力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黄学成;叶林强;江晓兵;王千里;余伟波;梁德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模拟颈椎分别在左、右侧屈位下行旋转手法,探讨该手法在不同方向侧屈体位下对颈椎间盘位移、内在应力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一名25岁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的颈椎进行CT扫描成像,应用Mimics10.01、Geomagic2012、Solidworks2014等软件建立C5/6三维有限元模型,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14.5软件进行有效性验证及手法模拟.分别在颈椎左、右侧屈位下向右旋转,模拟实施旋转手法,将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即时显示旋转手法作用时颈椎间盘的位移和内在应力变化.结果 在左、右侧屈位下向右旋转,C5/6三维有限元模型椎间盘左侧后部均出现向前回缩位移,左侧屈位(0.93 mm)小于右侧屈位(1.12 mm);椎间盘内在应力在左侧屈位时集中于旋转侧后部,右侧屈位时集中于旋转对侧后部,其中左侧屈位的大应力(7.00 MPa)小于右侧屈位(8.19 MPa).结论 颈椎左侧屈位条件下向右旋转时对颈椎间盘位移、内在应力的影响均小于右侧屈位,更有利于保护同侧椎间盘;使用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让患者向健侧旋颈时应向患侧侧屈,可在缓解症状的同时降低患侧椎间盘二次损伤的风险.

  • 超声显示右肺癌手术前后肝短静脉数量变化

    作者:董磊;管一帆;寇仁业;赵晓峰

    目的证实起临床作用的肝短静脉数量可人为地增加.方法应用超声记录右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肝短静脉的数量、内径、血流速度等的变化,观察手术前后肝脏位置及肝脏与下腔静脉间距的变化,所得资料行自身对照统计学分析.结果右肺癌患者手术后肝短静脉的人均数量明显增加(P<0.01)、平均内径和血流无明显差别(P>0.05),肝脏与下腔静脉的间距增大(P<0.05)、肝右后叶下缘明显上移.结论人为增大肝脏与下腔静脉间距可增加发挥临床作用的肝短静脉数量.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位移中诊断价值

    作者:刘芳;拓胜军;岳瑾琢;张军;张展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三维位移及扭转.方法 合并微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33例(糖尿病组)和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采集左心室全容积图像输入TOMTEC软件,计算左心室16节段三维位移,心尖部、基底部及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前间隔、前壁、后壁基底部和中间部,侧壁中间部,下壁基底部、心尖部,后间隔中间部、心尖部三维位移均减低(P<0.05);糖尿病组心尖扭转角度和整体扭转角度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是一种简单、省时、可靠的超声新技术,对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有较高应用价值.

  • 法国孕妈不发胖

    作者:帕梅拉·德鲁克曼

    我是一位移居法国的美国妈妈,我在法国看到的孕妈妈很苗条.她们那篮球般大小的肚子,长在细胳膊、细腿、小屁股的身体上,从后面看根本想象不到是孕妇.当我和她们在街上或超市里擦肩而过时,我总会驻足看几眼.按照美国的孕期体重计算法,怀孕期间我可以增加不多于16千克;但法国的计算法显示我不能增加超过24斤.

  • 总得有一样行

    作者:小煦儿

    一位移居到美国的朋友前不久回国,给我讲了他在美国申请绿卡时所经历的一段故事,我非常惊奇,也加深了我对美国的理解.我这位朋友从部队转业后,在美国边打工边读书呆了整整6年.由于他兴趣广泛,没有一样干得很出色,这样,他在美国移民局申请绿卡总未能如愿.

  • 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作者:李秀彬;王立新;李正祥;王敏;李思斌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及对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该病门诊及住院确诊患者采用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或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症状评分、颈椎动脉痉挛指数(RI)、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ADI)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后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

  • 运动疗法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作用

    作者:张峰;吴毅

    运动是生命的标志,不仅表现为物体的物理性位移,而且也表现为生物体内部结构的动态变化.它是人类常见的生理性刺激,对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调节DNA转录、蛋白质的翻译及酶和激素诱导因子的形成,使机体终适应运动的需要,调整和重塑组织功能[1].

  • 舌骨在吞咽中的作用

    作者:郭鹏飞

  • 比较骨挤压器顶端不同形态对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中窦底提升的影响

    作者:张茹慧;李男男;周延民;高扬

    目的:探讨骨挤压器顶端形态对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当骨挤压器顶端不同形状时,骨挤压器-骨组织界面的应力和位移情况.结果: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凹形时上颌窦底位移、拉应力大.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平形时上颌窦底位移、拉应力、压应力小.结论: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凸形,提升效率高,发生黏膜穿孔的几率较小,与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平形、凹形相比是可取的.

  • 微种植支抗移位的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谢卫江;钟小龙;秦媛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影响微种植支抗位移的因素.方法:选择26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1类正畸病例共52颗微种植钉作为研究对象,男5例,女21例,年龄14~25岁.在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间植入微种植钉作支抗,随机选择加载时机、施力方式和施力的初始力值,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力作用线与(牙合)平面夹角和施力持续时间.分别在施力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种植钉头部在施力前后的位置变化.通过单个样本的t检验比较施力前后种植钉的位移量变化: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施力方式对种植钉的位移量的影响:以种植钉的位移量(D)为应变量,以加载开始时间(W)、施力持续时间(T)、施力的初始力值(F)、力作用线与(牙合)平面夹角(A)、年龄(Y)为自变量,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用以分析各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作用.结果:施力后种植钉的位移量为0.42±0.28 mm (P< 0.05),性别和施力方式对种植钉位移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变量与应变量依存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为:D=0.5467-0.0751W+0.0168T-0.0219Y.结论:施力后微种植支抗可产生位移,位移量的大小与加载开始时间、施力持续时间和年龄有关.

  • 偏唇类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李阳;孙蕾;林臻彦;万林子;徐多玲;林璇;高永波

    目的:通过对3种偏唇解剖类型上颌中切牙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分析不同类型上颌中切牙牙本质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的情况,为行即刻种植时手术位点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符合天然上颌中切牙偏唇类3种不同解剖分型的CBCT数据,利用Mimics等软件建立上颌中切牙及颌骨的三维实体模型及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并模拟咬合力对以上模型施加0°、30°、45°、60°、90°共5种角度的静态载荷力,同时分别计算测定釉牙骨质界-根尖部唇侧、腭侧、近中、远中共4条线上的应力值与位移值及上颌中切牙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值.结果:4条线等效应力、位移及牙周膜等效应力均随着加载力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釉牙骨质界下0.4 mm~2.3 mm的范围内出现4条线等效应力峰值,且总体上各等效应力越到根尖部而越小;由Ⅰ亚类到Ⅲ亚类,等效应力峰值出现位置逐渐向牙颈部方向偏移.Ⅲ亚类上颌中切牙中4线等效应力波动范围广,峰值高.4线位移值在牙颈部高,从颈部至釉牙骨质界下约6 mm~7.5 mm范围内位移下降的趋势大,在秞牙骨质界下8 mm至根尖范围内趋于平缓.其中,Ⅲ亚类上颌中切牙中四线等效应力波动范围广,峰值高;牙周膜等效应力及大主应力也较Ⅰ亚类、Ⅱ亚类大.结论:由Ⅲ亚类到Ⅰ亚类,在相同大小、方向的力作用下,上颌中切牙承受应力呈减小趋势,且应力大区域向根方偏移.

  • 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中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不同距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李男男;张茹慧;周延民

    目的:对比研究当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不同距离时,骨挤压器-骨组织界面及上颌窦底的应力和位移情况.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结果: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的距离为1 mm时,上颌窦底位移、拉应力、压应力大,骨挤压器-骨组织界面位移小;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2.5 mm时,骨挤压器-骨组织界面大位移大于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4 mm,但是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4 mm时上颌窦底的拉应力、压应力和位移均小于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2.5 mm时的效果.结论:骨挤压器顶端距上颌窦底的距离不同,模型所受的应力和位移不同.骨挤压器距上颌窦底1 mm时,提升效率低,发生黏膜穿孔的几率高,临床上需谨慎应用.

  • 对高龄妇女采取双人配合上提阴蒂导尿法的体会

    作者:郭瑛;何金川

    女性尿道短而直,向前下方穿过尿生殖膈,开口于阴道前庭,尿道后面为阴道,两者的壁紧贴在一起[1].但由于衰老,女性外阴的解剖结构发生了一些改变和位移,往往会遇到找尿道口困难的问题,即在阴道前庭、阴蒂后方无尿道口可见.据相关资料报道,给老年妇女导尿一般是采取一手食中2指插入阴道,探及阴道前壁寻找导尿口的方法[2],但由于老年妇女阴道极度萎缩,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舒适感.

  • Carriere Distalizer矫治器牵引力加载高度对尖磨牙的影响

    作者:曾琳;武月霞

    目的 利用有限元分析法,比较Carriere Distalizer矫治器作用时,加载于尖牙不同高度的牵引力对上颌组牙应力分布及位移的影响.方法 构建Carriere Distalizer矫治器作用模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以6个不同牵引高度加载,加载力值均为150 g,分析上颌尖牙和磨牙应力分布及位移的差异.结果 六个载荷点下无论尖牙还是磨牙,其应力和位移变化几近相同,应力及位移曲线表现为完美的重叠线;不同尖牙牵引钩高度,对尖牙牙颈部应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远中侧和颊侧,对磨牙牙颈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近中侧和颊侧.二者对腭侧的影响均为小.结论 CD牵引钩高度的变化对尖牙应力及位移影响趋势和强度趋同;对磨牙的影响趋势一致,但强度不同,呈递进态势.

  • 成人奇静脉左移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江伟;韩金栋;张清;毛庆花;王凤琴;任美峰;魏书国;李鹏泰;李京

    目的 观察成人不同的年龄组,奇静脉主干的分布状况,掌握奇静脉解剖学行程的规律,为奇静脉系、后纵膈、胸腔大血管疾患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胸部经螺旋CT强化扫描的受检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40岁)、B组(41~55岁)、C组(56~70岁)及D组(≥71岁),每组15人.自左肾上端平面至第6胸椎平面,观察并测量奇静脉的左移距离.结果 ①59例奇静脉起自右腰升静脉,1例奇静脉起自左腰升静脉;②56例奇静脉发生左移,即从脊柱前正中线右侧逐渐越过中线至左侧,左移的距离分别是:A组(0.08±0.07)cm;B组(0.73±0.29)cm;C组(1.18±0.31)cm;D组(2.02±0.39)cm.③受检者年龄与奇静脉左移量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r=0.871,P=0.000).结论 成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奇静脉逐渐发生左移,这是机体衰老的表现;了解奇静脉的行程规律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胸部、尤其是后纵膈疾病的诊断.

  • 下胫腓联合损伤模型复位的压力与位移变化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许思亮;陆伟;黄刚;谢卫勇;何玥;许鉴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损伤复位施加压力与位移变化的关系,探索佳复位力度.方法 选取10例新鲜冻融尸体小腿标本,解剖下胫腓联合复合体,依次切断下胫腓联合前方结构(下胫腓前韧带)、后方结构(下胫腓后韧带和下胫腓横韧带),以及下胫腓联合上方10 cm的骨间膜,在同一标本上建立不同程度的下胫腓损伤模型,每个模型分别接受CT扫描,通过Mimics软件测量外踝嵴(A)和内踝表面中心(B)在不同模型中的距离.循AB连线方向复位,记录位移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结果 分别切断下胫腓前联合、前后联合、前后联合及上方10 cm骨间膜后,AB平均距离均有增大,与下胫腓联合完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每组损伤模型间AB距离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生物力学压力测试仪测出下胫腓解剖复位所需压力为40~70 N.下胫腓前后联合断裂复位所用压力与单纯下胫腓前联合断裂复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胫腓前后联合及上方10 cm骨间膜断裂复位所用压力与下胫腓前后联合断裂复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单纯下胫腓联合前韧带断裂复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下胫腓联合不同程度损伤后,下胫腓之间分离的距离较完整时存在显著性差异,需用不同大小的力量进行复位.

  • 有限元分析犬下颌不全截骨牵张时特定标志点位移情况

    作者:李岩峰;范丽娜;胡敏;刘军;徐仑;杨文芳

    目的:利用犬不完全截骨牵张成骨的有限元模型观察牵张过程中下颌骨特定点位移情况.方法: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完全截骨(截骨处剩1 mm舌侧皮质骨),观察下颌骨一些特定标志点在牵张过程中空间三维的位移趋势.结果:在牵张过程中牵张侧下颌骨标志点位移趋势为在内外(左右或x轴)方向上第五臼齿、喙突、髁状突前斜面前缘中点的运动趋势是向外的,而下颌角、髁状突后斜面后缘中点的运动趋势是向内的;在前后(y轴)方向上第五臼齿、喙突的运动趋势是向后的,而下颌角的运动趋势是向前的;在上下(z轴)方向上第五臼齿的运动趋势是向上的.结论:牵张侧下颌骨在矢状平面上有使下颌骨体前端拉高后端压低的倾向,在冠状平面上有使下颌骨体上缘外翻下缘内收的倾向.

  • 犬下颌骨非牵张侧移动状况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王心玲;范丽娜;李岩峰

    目的:分析犬下颌单侧不全截骨牵张成骨有限元模型,计算下颌骨非牵张侧各部分在牵张过程中位移状况.方法:模拟犬下颌单侧不全截骨牵张成骨,当滑动骨块受力未被牵开和被牵开时观察非牵张侧关节、下颌角、喙突及牙齿等6个标志点的位移情况.结果:当滑动骨块未被牵开时,非牵张侧下颌骨各标志点所受Von Mises应力为零,在空间x、y、z三轴位移均为零;当下颌骨滑动骨块被牵开1 mm时,各标志点在空间x、y、z三轴均有位移.结论:在行半侧不全截骨牵张成骨时,从牵张侧观察,非牵张侧下颌骨在矢状平面上有以髁突顶点(横嵴中点)为中心的逆时针旋转趋势,而在冠状平面上则表现为向牵张侧的近似平行的移动.

199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