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环孢霉素A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体外研究

    作者:赵小钊;万光明

    目的 观察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CsA)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增生的影响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人RPE细胞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实验组按所加CsA浓度的不同分为0.20 mg·L-1、0.40 mg·L-1、0.80 mg·L-1、1.60 mg·L-1、3.20 mg·L-1、6.40 mg·L-1.时间效应关系分别于CsA作用24 h、48 h、72 h后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用MTT比色法测吸光度A值.结果 CsA浓度为0.20 mg·L-1时,作用72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浓度≥0.40 mg·L-1时,作用24 h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RPE细胞的生长,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剂量时间效应.

  •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

    作者:姜熔光;吴雅臻

    目的 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增生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及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SP法,检测PVR增生膜和正常尸眼神经视网膜标本中MMP-2、MMP-9和TIMP-1的表达,光镜观察染色结果.结果 41例PVR增生膜标本HE染色切片光镜下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成分,它们被大量细胞外基质所包绕.视网膜前膜中以RPE细胞为主要增生细胞,视网膜下膜中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要增生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25例PVR增生膜标本表达MMP-2,11例PVR增生膜标本表达MMP-9,14例PVR增生膜标本表达TIMP-1;(2)22例视网膜前膜标本表达MMP-2,3例视网膜下膜标本表达MMP-2,差异有显著性(P<0.05);(3)正常尸眼神经视网膜标本中未检测到MMP-2、MMP-9及TIMP-1的表达.结论 细胞外基质与PVR增生膜的形成关系密切,MMP-2、MMP-9及TIMP-1在PVR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合理地调控MMP和TIMP的平衡,为预防和治疗PVR提供可能性理论依据.

  • 阿霉素与地塞米松巩膜塞植入体联合防治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作者:程娟;徐国庆;张琦;胡毅倩;王于蓝;祝肇荣

    目的 探讨可生物降解的阿霉素(adriamycin,ADM)、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巩膜塞植入体对兔眼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玻璃体中生长因子浓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法 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5只50眼,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用药组各10只20眼,另外设空白组5只兔10眼.所有兔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并向玻璃体腔注入兔结膜成纤维细胞悬液0.1 mL(2×109个/LPBS).用药组植入ADM、DEX巩膜塞各一枚.连续28 d观察眼底PVR分级情况,检测玻璃体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浓度.结果模型组和用药组术后第28天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分别为75%和30%,模型组与用药组之间有显著差异(χ2=8.120,P=0.004).用药组中bFGF和PDGF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DM、DEX巩膜塞植入体能够明显降低玻璃体中bFGF和PDGF的浓度,抑制细胞过度增生,降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从而防治PVR的形成和发展.

  • 表皮生长因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及移行的影响

    作者:闫峰;惠延年;王雨生;郭长梅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增生及移行的影响.方法对培养的人3~6代RPE细胞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EGF(0.1、1、10、50、100μg·L-1)及血清对人RPE细胞增生的影响;应用RPE细胞损伤模型,计数进入缺损区的细胞,定量观察EGF及血清对RPE细胞移行的影响.结果在细胞增生的实验中:无血清组,10~100μg·L-1 EGF达到佳刺激浓度,其增生率为81.8%;50mL·L-1血清组,1~10μg·L-1EGF的刺激作用强达到122.7%;无血清组与50mL·L-1血清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50mL·L-1血清可明显促进人RPE细胞的增生(P<0.001).在细胞的移行实验中:无血清组,1~100μg·L-1EGF可促进RPE细胞移行,但作用较弱;100mL·L-1血清组中1~10μg·L-1EGF促移行作用强达438.9%;1~100μg·L-1EGF的促进基础RPE细胞移行能力(强为36%)低于100mL·L-1血清诱导的RPE细胞的移行能力(强度为147%);无血清组与100mL·L-1血清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EGF对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促增生和移行的作用;血清自身也具有此作用并可加强EGF的这种作用.

  • 兔眼外伤性前部PVR睫状体Na+,K+-ATP酶和碳酸酐酶活性改变

    作者:肖建和;张卯年

    目的研究外伤性前部PVR睫状体Na+,K+-ATP酶和碳酸酐酶活性变化,进一步探讨外伤性前部PVR导致慢性低眼压的机制.方法制作外伤性前部PVR导致慢性低眼压兔眼模型,伤后分别于2、4、8、16周测量眼压后取眼球,部分睫状体做普通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部分睫状体做Na+,K+-ATP酶活性测定和碳酸酐酶组织化学观察.结果伤后实验组Na+,K+-ATP酶活性下降,而对照组变化不很明显,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眼睫状体上皮碳酸酐酶组织化学显色部分区域为浓棕黑色,表明这部分上皮碳酸酐酶活性接近正常水平,而上皮破坏区域,酶组织化学显色比较弱,接近于阴性对照睫状体上皮的颜色,为淡黄褐色,表明这部分上皮碳酸酐酶活性较低.结论外伤性前部PVR睫状体Na+,K+-ATP酶和碳酸酐酶活性降低,是导致房水分泌减少及慢性低眼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和β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作者:权彦龙;王峰;郑玉萍;孙乃学;生野恭司;田野保雄

    目的评价特异性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α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96和β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95对兔PVR的治疗作用.方法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结膜成纤维细胞培养,用MTT法检测PDGF-AA 和-BB 以及AG1295和AG1296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状况的影响.建立PVR动物模型,玻璃体腔内分别给予AG1295和AG1296,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TRD)的发生率评价药物的体内疗效.眼视网膜电图检查和HE染色分析药物的毒性.结果体外10μmol*L-1的AG1295和AG1296均可显著抑制由PDGF-AA和-BB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体内100μmol*L-1 AG1295和AG1296均减缓了兔TRD的发生,但AG1295的作用仅持续至14d.相同浓度的AG1296和AG1295相比,作用更持久.在2个治疗组中,均未发现明显的网膜毒性.结论特异性的PDGF-α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96可显著抑制兔TRD的发生,其作用明显强于PDGF-β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95,提示PDGF对PVR的促进作用主要由α受体介导,这一通路的阻断可能成为治疗PVR的一种方法.

  • 金雀异黄素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海燕;惠延年;王雨生;马吉献;韩泉洪;杜红俊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素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比色法和核仁嗜银蛋白染色分析,观察金雀异黄素对hRPE增生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金雀异黄素可以抑制hRPE增生,在25~100mg·L-1的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率为12.0%~64.6%(P<0.05);并随时间的延长,抑制效应增强.嗜银蛋白染色结果:50mg·L-1金雀异黄素作用12h即有胞核内AgNORs的减少,平均数为2.7(P=0.034),25mg·L-1金雀异黄素作用24h后,其胞核内AgNORs的数量平均为3.9(P=0.023).并随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胞核内AgNORs的数量减少.结论不同浓度的金雀异黄素作用于培养hRPE细胞,抑制hRPE细胞的增生,有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随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提示金雀异黄素可以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机理和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中的表达

    作者:贾洪真;韩泉洪;惠延年;王琳;杜红俊;崔志利;马吉献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方法玻璃体手术取出的PVR增生膜24例,其中C级膜11例,D级膜1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P-1和MMP-2的表达.结果在全部24例增生膜中,MCP-1和MMP-2均有表达,MCP-1阳性表达8例,强阳性表达16例;MMP-2阳性表达7例,强阳性表达17例.结论MCP-1和MMP-2均存在于PVR增生膜中,提示2者在PVR增生膜的形成和PVR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苏拉明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宋秀胜;邢怡桥;余建洪;彭坤;艾明

    目的观察苏拉明(suramin)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以300mg*L-1苏拉明作用于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于不同的时间点行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台盼蓝染色判定细胞的活性;将不同浓度的苏拉明(0、100、200、300、400 mg*L-1)加入RPE细胞培养液,72h后用四甲基唑盐(MTT)比色法测吸光值A,并计算不同浓度条件下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苏拉明在所设浓度内均抑制RPE细胞增殖,并存在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关系,大增殖抑制率约78%,72h时IC50为272mg*L-1.FCM示suramin使G2/M期细胞增加了14.2%.结论苏拉明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可作为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的候选药物作进一步研究.

  • 外伤后前部PVR导致慢性低眼压的动物模型

    作者:肖建和;张卯年

    目的设计一种外伤后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导致慢性低眼压的动物模型.方法色素兔44只,实验组22只,右眼做外伤后前部PVR导致慢性低眼压的模型,对照组22只,右眼仅做晶状体囊外摘除术,术后分别于1d、1、2、4、8周测量眼压,术后1、2、4、8周各取眼球做病理切片,观察睫状体及其周围区域的变化.结果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眼压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睫状突表面有纤维样增殖物,睫状上皮许多区域结构紊乱,部分区域上皮可见萎缩,甚至上皮结构消失,对照组睫状突的表面有个别纤维样条索状物,睫状体上皮完好.结论本模型形成慢性低眼压的效果比较理想,而且比较接近于实际外伤,是研究外伤后前部PVR导致慢性低眼压比较好的动物模型.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周膜中的表达

    作者:阎峰;惠延年;马吉献;韩泉洪;郭长梅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 增生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玻璃体手术中取出的PVR增生膜43例,按病程分为早期膜(<2个月),中期膜(2~6个月)和晚期膜(>6个月),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从蛋白质及mRNA水平检测EGFR的表达.结果 EGFR蛋白分子在早期膜中呈强阳性表达,中期膜中呈弱表达,晚期膜中呈阴性.EGFR基因仅在早期膜中呈阳性表达.结论 EGFR主要存在于PVR的早期膜中,可能介导有丝分裂信号对PVR的发生发展所起的重要调控作用.

  • IL-1β在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胶原沉积中的作用

    作者:冯学峰;惠延年;石一宁

    目的检测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玻璃体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Ⅲ,PCⅢ)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同种巨噬细胞诱发兔眼PVR,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玻璃体液,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IL-1β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量PCⅢ含量.做相关分析.结果 IL-1β的基线含量为4ng*L-1,7d时明显增加,在14~28d呈一较高水平(171~175ng*L-1);21d达高峰值234ng*L-1.PCⅢ在对照眼中未能检出,在7d时含量上升(264.73μg*L-1),14d以后明显升高(816.29~941.48μg*L-1);21d达高峰,28d仍维持高水平.相关分析显示IL-1β与PCⅢ有高度相关性(r=0.908,P=0.046),并与PVR病程的炎症期、增生期和瘢痕期相吻合.结论实验性PVR玻璃体中IL-1β和PCⅢ含量随病程明显增加.IL-1β与PCⅢ的含量变化明显相关,提示IL-1β在PVR胶原沉积中有调控作用.

  • PDGF受体、TGF-β1及其受体在视网膜下液中的表达

    作者:许迅;王方;胡宏慧;王裕发;张皙;何志平

    目的了解视网膜下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受体的表达及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对37例和33例伴有PVR患者的视网膜下液进行检测.结果 37例患者的视网膜下液TGF-β1水平为846.7ng*L-1±322.6ng*L-1,显著高于正常玻璃体(377.78ng*L-1±87.29 ng*L-1),33例中的大多数标本可见PDGF α(n=27)和β(n=20)受体、TGF-β1受体Ⅰ(n=23)阳性表达细胞.结论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视网膜下液的PDGF、TGF-β1高表达提示2个生长因子在PVR发生中的作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节细胞可能是这2个生长因子的靶细胞.

  • 上皮间充质转化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

    作者:张利民;包秀丽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一种以纤维化为特点具有潜在致盲性的眼科并发症,其病理改变是产生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s, ERMs).ERMs是一种纤维增殖膜,在视网膜前后表面及玻璃体内形成,当其收缩后导致PVR的发生,终形成视网膜皱褶和牵引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TRD).多种细胞类型在ERMs中已被确定,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在PVR的病理生理学中至关重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据研究表明,RPE细胞采用了成纤维细胞表型发生了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并且还涉及大量的细胞因子、转录因子. EMT的特点是细胞间黏附和顶面-底侧细胞极性的缺失,这增加了细胞的移行性.由此产生的细胞能够通过细胞外基质迁移和转移.细胞间黏附由连接复合体维系着,它们在维护RPE细胞表型方面起重要作用,其通过激活一些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破坏这些连接复合体并导致EMT的发生.经过EMT过程后,转化生长因子-β使RPE细胞进一步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源自RPE细胞的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迁移、增殖,导致ERMs的形成,这在PVR的病程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与视网膜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琬璐;杨庆华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一种内源性非抑制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具有营养和保护神经、抗血管生成、抗炎、促进凋亡等多种生物活性,其在维持视网膜正常的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升高和/或抑制血管形成因子水平降低均有利于新生血管生成.PEDF作为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PEDF与视网膜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吴岩;于靖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主要的原因.目前,与PVR相关蛋白质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蛋白质酶类三方面.本文综述了与PVR有关蛋白质研究进展,为PVR机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眼科活血利水法的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彭俊;曾志成;谭涵宇;彭清华

    本文对近10a来眼科活血利水法的基础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活血利水法对高眼压等眼科实验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用益气活血利水之青光安颗粒剂对实验性急慢性高眼压、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复明片对实验性视网膜脱离、用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之散血明目片对实验性玻璃体积血、用活血利水法对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和实验性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俸视网膜病变等,均有明显的干预作用.现对眼科活血利水法的基础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作者:孙蕾;吴雅臻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PVR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试图探索出一条新的防治PVR的途径.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于PVR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作者:王辉;徐丽;刘哲丽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在稳定细胞外基质、细胞凋亡、细胞粘附、细胞信号转导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参与了一些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病理过程.我们对此进行综述,以期对揭示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制定治疗方案有所帮助.

  •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药物防治进展

    作者:程娟;祝肇荣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由于PVR的手术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许多学者已经研究了多种药物防治PVR , 包括抗代谢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维生素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以及基因治疗等.本文就近几年来PVR药物防治的新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236 条记录 6/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