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后前房形态的变化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的常见临床类型之一。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颇为关键。常规传统手术小梁切除术潜在并发症较多(如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虽然可以加深患者术后前房深度,解除晶体因素,利于控制眼压,但是对部分房角已经粘连的患者,手术效果欠佳。本院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对50例(50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后行房角分离术),采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S‐OCT )这一高分辨率的眼前节成像工具采集手术前后患者前房角图像,定量分析和比较前房角形态,以期判断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葡萄膜炎用点必舒继发青光眼5例观察
葡萄膜是营养眼球的重要组织,有分泌房水的作用,如果发炎则影响眼球的营养供给,因虹膜和睫状体靠近前房角,发炎时不但有大量渗出物进入前房、后房或玻璃体内产生混浊使视力减退,同时影响房水的循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视力更严重的受到损害,甚至失明[1].所以葡萄膜炎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皮质类固醇药物的更新发展,我院近年来用点必舒点眼治疗葡萄膜炎,发现继发性青光眼病人5例,现报告如下.
-
青光眼白内障经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青光眼白内障经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4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均为单眼患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联合手术(小梁切除术、人工晶体植入、巩膜瓣下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后,两组视力、前房角、眼压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视力、前房角、眼压、散光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 青光眼白内障经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
外伤性前房积血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外伤性前房积血是眼球挫伤的一种常见表现,是由于角膜缘组织的伸展;赤道部巩膜扩张;晶状体虹膜隔后移和急性眼压升高,撕裂近前房角的血管组织所致[1].本文就近年来的外伤性前房积血的原因及护理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
结膜吸吮线虫病2例
例1 男,17岁,农民。因右眼红痛,视力下降4~5 d,于1996年8月10日来本院就诊。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4,且混合充血,角膜后KP(++),房水混,丁达尔现象(+),前房角下方可见约1 mm积脓。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切术后前房角改变的超声测量
目的:动态地了解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闭青)行YAG激光虹膜周切术(YLI)前、后的前房角定量改变,和虹膜膨隆的形态改变.方法:随机对确诊为慢闭青的门诊患者11人18眼,经房角镜检查按Scheie分类法均为窄2~窄3、4之间,裂隙灯检查前房下角均<1/3CT.眼压>21mmHg,C/D 0.2~0.5,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在行YLI之前和YLI之后,用ACUSON 128XP/10型电脑声像仪各行一次超声房角测量,同时观察虹膜膨隆形态的改变.结果:超声测量显示手术前、后,前房角的平均宽度有明显改变,YLI前为15.22°±5.87°,YLI后为24.44°±5.96°.YLI后周边虹膜不再向前膨隆,前房下角>1/3CT.结论:ACUSON 12XP/10型电脑声像仪可用以定量测量活体前房角宽度,超声测量显示慢闭青施行激光虹膜周切术后,前房角明显增宽,虹膜膨隆变平.
-
房水中微量元素与糖尿病性白内障关系的研究进展
房水为一种从后房到前房持续生成和排出的无色透明液体,由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至后房,通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经前房角小梁网、Schlemm管、集合管和房水静脉,后流入巩膜表层的睫状前静脉而入血液循环,主要功能为营养角膜,使晶状体的形态保持相对稳定性,以保证正常的视觉功能.
-
重视青光眼诊治中房角检查的作用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约有450万人因青光眼而失明,而这一数字在2020年可能上升到1120万[1].由于青光眼所导致的视神经损伤不可逆转,因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防治青光眼盲的重要途径.前房角是眼内房水排出的主要途径,前房角及其邻近组织的病理改变会导致眼压升高,发生青光眼.依据眼压升高与房角开放状态的关系,青光眼可以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房角检查可以了解房角的结构状态,对于青光眼的诊断、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价等有重要意义.
-
前房角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进展
传统的前房角手术包括前房角切开术、外路小梁切开术、睫状体分离术等,此种手术在青光眼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和眼内窥镜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前房角手术出现了:激光巩膜造口术、前房角刮除术、前房角粘连分离术、前房角抽吸术、准分子激光小梁切开术、眼内窥镜引导下的前房角切开术、眼内窥镜引导下的激光小梁切开术等新术式.本文就前房角手术的历史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CE综合征)是一组累及虹膜、角膜、前房角的致盲性疾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Chandler综合征、Cogan-Reese综合征.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无统一结论.本文就其临床和基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前房角切开术治疗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junior open-angle glaucoma,JOAG)较常用的术式,缺点是存在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滤过泡渗漏等潜在并发症的可能.前房角切开术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较常用的术式.作者报告了波士顿市马萨诸塞眼耳医院采用前房角切开这一轻度侵人性手术治疗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的结果.
-
Stratus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检测激光虹膜切开术前后的房角变化
目的 探索Stratus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对闭角型青光眼眼前房角观察的方法.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8例(56眼).方法 利用Stratus OCT对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虹膜切开术前及术后4周的前房角进行形态学观察,用Photoshop软件对前房角开放的角度进行描绘和测量.主要指标房角开放角度,前房深度与角膜厚度比.结果 Stratus OCT可用来显示眼前房角形态,获取清晰的图像.激光虹膜切开术术前、术后的房角开放角度分别为(15.67±5.33)度、(26.56±8.17)度(P=0.000);前房深度与角膜厚度的比值分别为(0.39±0.13)、(0.89±0.32)(P=0.000).结论 Stratus OCT可便捷地用于了解前房角的宽度改变,但对量化手段和标准需进一步完善.(眼科,2007,16:273-275)
-
裂隙灯前节OCT与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度数一致性分析
目的 探讨裂隙灯前节OCT与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度数的一致性.设计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3例(26眼)及正常人8例(16眼).方法 在同一暗室中依次对双眼颞侧、鼻侧、上方、下方4个象限进行裂隙灯前节OCT和房角镜检查,采用Shaffer法与Scheie法结合的分级系统记录前房角度数,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Kappa值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主要指标前房角度数.结果 两种方法检查房角结果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6(P=0.00),Kappa值为0.75(P=0.00),检测可关闭房角(即房角镜检查Shaffer分级≤2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7%和89.4%.结论 裂隙灯前节OCT与房角镜检查一致性好,检测可关闭房角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青光眼辅助诊断的客观检查手段.
-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误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例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irido-comealendothelial syndrome,ICE综合征)是角膜内皮异常、进行性虹膜基质萎缩、广泛周边虹膜前粘连、前房角关闭及继发性青光眼的一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根据虹膜情况,其临床表现又分为三型:Chandler综合征、Cogan-Reese综合征和进行性虹膜萎缩.普遍认为,ICE综合征的特点是进行性的闭角型青光眼.但我们在临床中发现,ICE综合征存在开角型青光眼病例,现报告如下.
-
周边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003年3月~2005年7月应用氪激光虹膜小梁网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手术方法:(1)先行虹膜及小梁网氪激光光凝:在表麻下氪激光绿色光直接光凝周边虹膜表面及小梁网新生血管,能量250~450 mw,光斑大小200 μm,曝光时间0.2 s.上方预定切除的周边虹膜及小梁网处作密集光凝,范围大于所需虹膜切除范围约1 mm,一般为3个钟点.并借助前房角激光镜行小梁网光凝.
-
眼前段分析系统(Pentacam)临床应用的意义
目的 探讨Pentacam综合眼前段三维分析系统在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量化评价方面的意义.方法 60岁以上志愿者25人(25眼),为正常对照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25眼)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25眼),应用Pentacam综合眼前段三维分析系统测量前房形态参数(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并分别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前与术后1d、7d、30 d测量的前房形态参数: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前房形态参数的测量值均大于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两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青光眼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个青光眼组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各时间点前房深度较术前均加深,前房容积较术前均变大,前房角较术前均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ntacam综合眼前段三维分析系统可以用来量化评价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的眼前段形态的变化,为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
-
陈旧性前房角异物双手联合摘出法
目的 探讨双手联合摘出陈旧性前房角异物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双手联合摘出陈旧性前房角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眼的前房角异物均一次手术摘出.术中未发生异物坠落后房或晶状体损害等并发症.术后结膜充血和角膜水肿消退,房水闪光消失,视力提高.随访1~3个月,无一例术后炎症复发.结论 双手联合前房角异物摘出方法具有组织损伤小、摘出成功率高等优点.
-
超声生物显微镜联合前房角镜在前房角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联合前房角镜在前房角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前房角非金属异物10例(10眼).术前进行了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前段照相、彩超、眼眶CT、UBM、前房角镜等检查.UBM检查结合前房角镜检查确诊并定位前房角非金属异物.结果 10例UBM检查确诊并定位后手术摘出非金属异物,其中植物性异物(栗子刺)8例,石屑1例,煤渣1例.术后未出现感染、继发性青光眼、低眼压、睫状体脱离、脉络膜脱离或视网膜脱离.结论 UBM联合前房角镜检查诊断、定位前房角非金属异物有重要临床价值,能及时、尽早发现前房角非金属异物,减少误诊、漏诊及感染发生.它弥补了常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不足.
-
缩瞳后前房角的形态与青光眼手术方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根据缩瞳后前房角形态选择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的意义.方法 37例(37眼)缩瞳后前房角粘连闭合≤180°者,行超声乳化术;前房角粘连闭合>180°者,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3个月.结果 21例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6例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各组均有1例术后眼压高,滴降眼压药物可控制.结论 缩瞳后前房角形态检查有助于选择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
联合激光治疗大范围前房角粘连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 探讨联合激光治疗前房角粘连范围大于18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43例(56只眼)前房角粘连范围大于18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先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2d后再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手术前后的眼压、前房角、视野进行对比观察.术后随访18个月.结果 治疗后前房角粘连范围减小,眼压降低,视野无改变.随访18个月后30只眼(53.6.%)眼压在21 mm Hg以下(1 mm Hg=0.133 kPa),19只眼(33.9%)局部加用1~3种降眼压滴眼液,眼压可以控制;7只眼(12.5%,7/56)加滴2~3种降眼压药物,眼压仍高,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结论 联合激光治疗前房角粘连大于18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降低滤过手术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