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胡荣鑫;张贺;王政琨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水岭脑梗死观察.[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住院分水岭脑梗死病人,采用西医对该病进行临床诊断与分析,并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分水岭脑梗塞的主要病因多由体循环低血压,动脉狭窄或闲塞,微栓子栓塞及不同的发病机制共同作用所致,而治疗效果及愈后与脑灌注压的及时恢复和梗塞血管供血区域大小有关,治疗后治疗组(生脉注射液)总有效率91.30%和对照组总有效率69.56%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疗效满意.

  • 脑分水岭梗死研究进展

    作者:王建芳

    脑分水岭梗死,英文简称CWI,又可将其称之为边缘带梗死或低血流梗死等,其致病原因主要是由相邻脑动脉末梢交接区的局限性缺血而造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影响因素的增多,近年来发生脑分水岭梗死的情况有明显的增多,同时,随着相关医疗技术的发展,在面对脑分水岭梗死时,也有了更多的研究进展,为此,本文就从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病原因、类型以及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临床分析.

  • 中国人脑分水岭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分析

    作者:董美学;胡玲;黄远军;贺维;王啸;魏有东;李琦;谢鹏

    目的 分析中国人脑分水岭梗死相关危险因素,讨论其病理机制,为制定合理的诊疗及二级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578例脑梗死患者,将脑分水岭梗死分为内侧型、外侧型和混合型3组,比较各组与非脑分水岭梗死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及脑血管影像资料之间的统计差异.结果 各组资料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体循环病变(栓塞)、卒中史、饮酒史、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椎基底动脉狭窄、大脑后动脉狭窄等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在内侧型、混合型组中发病率增高,外侧型组高脂血症和混合型组吸烟史、体循环病变(低血容量)发生率增高,而混合型组HDL-c有所下降;脑分水岭梗死平均动脉狭窄数明显增多,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高达56.7%,外侧型组大脑前动脉及内侧型组颈动脉狭窄率均明显增高.结论 中国人脑分水岭梗死主要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有关,各型发病机制均有所不同.

  • 脑分水岭梗死的中医病因病机

    作者:曹学乾

    脑分水岭梗死的形成与津亏及气虚有关,津亏不足以载血运行致血行不畅,甚则瘀塞不通而发生瘀血,津亏亦可导致气随津脱而发生气虚;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迟缓而致瘀血形成.终导致瘀血阻滞脑梗而发生脑分水岭梗死.

  • 脑分水岭梗死50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丽;姜红;陆冰梅;付嫔

    脑分水岭梗死(CWI)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它是脑内相邻较大血管供应区即边缘带局限性缺血,占全部脑梗死的10%左右.我科近5年来共收治住院脑梗死568例,其中CWI5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W illis 环开放形式对脑分水岭梗死短期预后影响的研究

    作者:高秀丽;贾红娟;崔志堂;张修莉;李雪娟

    目的:探讨Willis环血流代偿与脑分水岭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2—2014年在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头部CT血管成像检查( CTA),分析Willis环血流代偿情况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在9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25.3%(24/95)前交通开放、24.2%(23/95)后交通开放、33.7%(32/95)前后交通均开放、16.8%(16/95)前后交通均不开放。71.6%(68/95)脑分水岭梗死病例预后良好、28.4%(27/95)预后不良。 Willis环开放组与不开放组间预后不同(P<0.05)。结论 Willis环开放不良的脑分水岭梗死短期预后不佳,应多加关注。

  • 脑分水岭梗死与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

    作者:罗秋云;刘涓涓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65例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分水岭脑梗塞的患者行CTA或DSA检查颅内外血管的病变情况.结果:6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颅内外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达90.8%(59/65),在皮质前型病灶中47.3%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9/19),36.8%为大脑中动脉病变所致(7/19),皮质下型中颈内动脉病变为38.5%(10/26),大脑中动脉病变为69.2%(18/26),皮质后型颈内动脉病变为33.3%(4/12),大脑中动脉病变为25%(3/12),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病变为41.7%(5/12).结论: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是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

  • 脑分水岭梗死57例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分析

    作者:曹国军

    脑分水岭梗死(CWI)又称边缘带梗死,是指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了解并掌握CWI的病因、机理及临床表现,将有助于对CWI的诊断和防治.

  • 关注脑分水岭梗死

    作者:聂志余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也称脑交接区梗死(Cerebral Borderzone Infarction,CBI),是指发生在2条或3条脑主要动脉末梢交接区的脑梗死.过去仅能在患者死后通过病理解剖方可诊断,自从CT和MRI应用于临床后才有了临床诊断.其发病率大约占缺血性卒中的10%[1].

  • 脑分水岭梗死的CT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项美玲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是指脑内相邻动脉交界区发生的脑梗死.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对CWI的认识日益深入.CT检查具有快速、适应证广、无禁忌证等特点,在脑分水岭梗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探讨其分型、机制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护理特点

    作者:陶海燕;傅蔚

    脑分水岭梗死(CWI), 又称边缘带梗死、低血流梗死等,是指相邻脑动脉末梢交接区局限性缺血造成的梗死.本病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主要病因是在颈内动脉或脑内大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的基础上, 发生全身性低血压、低血流量以及高凝状态等导致交界区脑组织低灌流, 终形成脑梗死[1].

  • 老年脑分水岭梗死18例临床分析

    作者:计海峰;孙鑑

    脑分水岭梗死(CWI)系指发生在2支或3支主要脑动脉末梢交界区的脑梗死,临床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现将我院收治的18例老年CWI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脑分水岭梗死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临床研究

    作者:刘娜;惠凯;李和永;王淑荣;伍丽红;张才;周典贵;李春双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l)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脑分水岭梗死与脑血管狭窄的栩关性.方法 分析38例CWI患者的症状和体征,CT、MRI、CTA、DSA改变,临床分型和病因.结果 38例CWI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病因及病变部位有关.CT/MRI证实皮层前型13例,皮层后型17例,皮层下型8例.以腩血管器质性病变为主因者33例,其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1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1例.CWI 多有血液成分的异常(如高脂血证,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结论 CWI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部位及病因;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CWI主要病理基础、血液成分异常(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参与了CWI形成.

  • 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研究

    作者:张威;高岩;毕国荣

    目的 研究脑分水岭梗死(CWI)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状况.方法 对48例幕上CWI患者行头颅MRI和MR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外侧型、内侧型和混合型CWI.梗死灶同侧供血动脉狭窄>50%或中断为病变责任血管.结果 本组CWI患者MRA检查发现责任血管39例(81.3%),大血管病变80处;外侧型、内侧型和混合型CWI患者的责任血管检出率及其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串珠样梗死灶的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比率(95.6%)显著高于无串珠样梗死灶患者(68.0%)(P<0.05).结论 CWI患者颅内责任血管的检出率较高,各类型CWI之间无明显差异;有串珠样梗死灶的CWI患者多为颅内大血管病变所致.

  • 围手术期低灌注并发脑分水岭梗死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爱萍;王红美

    目的:探讨低灌注对围手术期脑分水岭梗死的影响,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围手术期低灌注并发脑分水岭梗死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术前CWI 3例中治愈1例,好转2例;术后CWI 15例中治愈6例,好转4例,无改善3例,加重1例,死亡1例.结论:重视围手术期低灌注的防治,大限度地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 益气活血法联合丁苯酞治疗早期脑分水岭梗死40例

    作者:陈卡玲;骆磊

    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早期脑分水岭梗死(CWI),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研究病例为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80例早期CW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6~86岁,平均71.2 ± 12.1岁;合并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17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3~87岁,平均69.8±13.3岁;合并高血压病27例,糖尿病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拜阿司匹林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章徐挺;周劲建

    目的 探讨拜阿司匹林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10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分别给予拜阿司匹林单用口服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MMSE评分及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4d 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拜阿司匹林与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在减轻脑部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势明显,且安全性符合临床需要.

  • 青光眼并发脑分水岭梗死2例

    作者:陈敏;张辉

    青光眼并发脑水分岭梗死目前报道不多,本文2例因急性青光眼收住院,治疗过程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脑分水岭梗死,现报道如下.

  • 脑分水岭梗死

    作者:杨任民

    一、概念与定义广义的分水岭梗死(watershed infarction,WI)又称边界区梗死(borderzone infarction),是指在脑、心、肾器官内,相邻的、较大的复数(二条或二条以上)动脉由于动脉管腔狭窄、闭塞等多种原因引起其灌流压同时降低,使灌流交界区(arterialbroderzone)发生严重局限性缺血而惹致梗死.尽管心、肾等器官也可发生WI,但以脑易出现,称脑分水岭梗死(CWI),它占全部脑梗死的10%左右,其发病率约2.6%~16.6%.

  • 38例脑分水岭梗死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作者:丁珺云

    脑分水岭梗死(CWI)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限局性缺血,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其发生率占10%,目前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作者对经CT或MRI证实的38例CWI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23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