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颌下腺癌38例临床分析
颌下腺是涎腺中第2对大腺体,颌下腺癌的发生率高于腮腺,良恶性肿瘤约各占50%,或恶性略多于良性.现将我院1999-2005年收治的38例颌下腺癌的临床资料做一总结分析,以提高颌下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
各肿瘤标记物在良恶性腹水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各肿瘤标记物(HE4、CEA、CA125、CA19-9)在良恶性腹水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3例癌性腹水(恶性组)及46例非癌性腹水患者(良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腹水HE4、CEA、CA125、CA19-9水平,比较各肿瘤标记物水平.结果 恶性组腹水中HE4、CEA、CA19-9、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腹水(P<0.05);恶性组血清HE4、CEA、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血清(P<0.05);两组HE4、CEA、CA125、CA19-9在腹水中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中(P<0.05).腹水四个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灵敏度达100.00%,特异度达97.83%,血清四个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灵敏度达92.45%,特异度达97.83%.结论 联合检测腹水、血清HE4、CEA、CA19-9、CA125对鉴别腹水良恶性肿瘤意义巨大.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图像特征以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其中属于甲状腺肿瘤良性病变的有70例,属于甲状腺肿瘤恶性病变的有50例.结果:甲状腺肿瘤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里的病灶的边缘特征、钙化表现、形态特征密切关系着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病变;对于甲状腺肿瘤良性病变的图像,病灶的形态大多具有规则性、无钙化表现、边缘比较光滑;对于甲状腺肿瘤恶性病变的图像,病灶的形态大多不具有规则性、钙化表现微小、边缘比较毛糙.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对诊断甲状腺肿瘤的良性、恶性病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8例甲状腺肿块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同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比较.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瘤、 甲状腺乳头状瘤、 结节性甲状腺肿、 桥本氏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的符合率分别为90.0%、80.0%、83.3%、66.7%、87.5%,总符合率为85.4%;甲状腺瘤的声像图表现主要为边界比较规则、 清晰,内部主要为混合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病变周边存在环状血流包绕,而且病变内存在小分支;病变内部线状或者点状血流增加.甲状腺癌的声像图表现主要为边缘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病灶内固有动静脉内径的宽度显著增加,存在较多分支,而且不规则.结论 在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进行检查诊断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部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价值
目的:探讨并分析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脑部良恶性肿瘤的特点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放射科接诊的158例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均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分析此检查方式的临床特点以及价值.结果:此次研究中的158例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后,良性肿瘤101例,占比63.9%,恶性肿瘤57例,占比36.1%.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其中良性肿瘤109例,恶性肿瘤49例,显示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部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真确率较高,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中诊断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检出真确率较高,并且具有无创性、安全性、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等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值得推广.
-
卵巢良恶性肿瘤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
目的:讨论卵巢良恶性肿瘤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救治的50例卵巢肿瘤的患者,对选取的患者实行MRI检测,分析MRI特征以及卵巢肿瘤的良恶性的情况.结果:经过MRI检测,发现有31例恶性肿瘤,在MRI检测中出现囊实质或者实性肿块,肿块的边界不清,并且边缘不规律,肿块出现明显的强化.19例良性肿瘤,在MRI检测中出现囊性肿块,边界清晰,边缘规律,肿块没有出现明显的强化.卵巢肿瘤的良恶性在肿瘤的成分,形态,增强上的差别显著(P<0.05).结论:对卵巢肿瘤进行MRI检测,卵巢的良恶性肿瘤在MRI中的特征差别显著,可以有效的检测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普通磁共振检查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观察组使用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3.0T磁共振仪进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照组行常规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诊断率、两组对形态及边界现象情况及两组诊断患者中病灶大小.结果:观察组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形态显像清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肿块边界显像清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共振联合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头溢液患者,其能更好的显露微小病灶,并对多个病灶同时诊断,从而提高诊断阳性率.
-
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钙化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钼铑双靶摄影中钙化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2年2月66例经过病理证实的钼铑双靶X线中的钙化,仔细分析其在良恶性肿瘤的特点,记录钙化的形态、数目、大小、密度及分布特征.结果:66例乳腺肿瘤钙化,其中40例乳腺癌,26例良性,分别占60.6%、39.3%.结论:钼铑双靶摄影中良恶性肿瘤的钙化各有特点,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鼻腔良、恶性肿瘤CT的鉴别诊断
鼻腔肿瘤CT检查一是发现病变,主要是区分良、恶性,以及明确肿瘤侵犯部位及范围,对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2006~2010年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鼻腔肿瘤患者45例,探讨鼻腔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其中良性15例,恶性30例.分析良、恶性肿瘤的主要鉴别点,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膨胀性生长,边缘清楚,少有骨质破坏,不侵犯腔外软组织;而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浸润型生长,边缘清楚,骨质破坏明显及侵犯腔外软组织.现总结报告如下.
-
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体会
目的 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甲状腺结节患者128例,其中男58例,女7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诊断鉴别.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5例患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患者为恶性肿瘤;105例患者为良性肿瘤,超声检查总符合率为9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甲状腺检查,对患者无损伤、无痛苦,价格便宜,诊断结果具有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及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甲状腺"冷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及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对甲状腺"冷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显示为冷结节的患者60例,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手术或穿刺取活检确诊.结果 甲状腺断层融合显像提示冷结节病灶呈低密度35例,等或稍低密度25例,病灶边缘清晰33例,边缘模糊27例,有明显粗大钙化15例,未见明显钙化45例,结节直径大于等于2cm 13例,结节直径小于2cm 47例.等或稍低密度、边缘模糊、无明显粗大钙化灶结节为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偏高,低密度结节、边缘清晰、可见粗大钙化灶冷结节为良性结节的可能性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99TcmO-4甲状腺静态显像显示冷结节患者,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对鉴别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有很大提高.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乳腺肿块患者,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与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同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分为良性组患者61例,恶性组患者19例,并分析二维图像表现特点及血流信号的检出率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中,61例患者为良性病变,19例患者为恶性病变,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超声图像鉴别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
超声造影在卵巢及宫体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在卵巢及宫体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卵巢或宫体良恶性肿瘤难诊断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在诊断影像学检查中观察组给予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给予经阴道二维彩超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的良恶性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错误诊断率.结果:观察组良性和恶性错误诊断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卵巢及宫体肿瘤良恶性错误率较低,可作为临床声像检查卵巢及宫体肿瘤良恶性的首选方法.
-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肝胆胰手术52例
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胃肠病研究所应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完成国内首批肝胆胰外科手术52例,男3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7岁(19~87岁).结石性胆囊炎4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7例;胰腺良恶性肿瘤11例;胆道恶性肿瘤13例;肝癌5例;腹腔肿瘤术后胰头后方淋巴结转移3例;胰腺脓肿、肝血管瘤、化脓性胆管炎、直肠癌肝转移、巨脾、胆总管下端囊肿各1例.
-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分析
临床上甲状腺肿瘤大多是原发的上皮肿瘤,传统上称之为腺瘤和癌.早期发现病灶并加以鉴别对临床治疗及手术选择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种影像检查方法中,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肿块的敏感性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17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意义.
-
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病变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超声检查是诊断肝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随着新型超声造影剂及其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超声造影检查鉴别肝良恶性肿瘤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4].本研究应用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61例患者的68个肝脏肿块进行检查,观察注入造影剂后肝脏肿块图像与时相特点,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病变的准确性.
-
实验性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所有类型的急慢性肝损伤如中毒性、营养性、免疫性、胆汁淤积性、酒精性、遗传性及代谢性肝损伤等均可引起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肝坏死、肝硬化、肉芽肿性肝炎、脂肪肝、盯血管损害、胆管炎及肝良恶性肿瘤等一系列后果.对各种肝损伤进行干预是保护肝脏的重要课题.通过建立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对于探讨肝损伤的发生机制,筛选保肝药物,进而对肝硬化和肝癌的预防治疗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实验性肝损伤机制的研究状况.
-
采用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
目的 采用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在患者平静状态下采用三通管在患者手背进行静脉注射,患者仰卧,激光线定位于股骨中上段,往头部静态断层扫描,选择感兴趣区技术,之后使用计算机进行帧对帧对位融合显示,取标准值.结果 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良性67例,恶性17例,误诊2例,准确率为97.6%(P<0.05).结论 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准确率高,对患者没有损伤,在临床上应该推广应用.
-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进展
1987年Philip Mouret完成的世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外科手术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观念得到公认.腹腔镜手术业已成为治疗胆石症、胃食管反流及贲门失弛缓症等手术的金标准;在减肥、脾脏、肾上腺、胃肠、疝等外科手术腹腔镜应用日益增加;在肝、胰腺等实质脏器手术上逐渐开展.1991年,Reich等[1]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肝切除术(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1996年,Azagre等[2]报道了第一例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例数呈增加趋势,至今全球共实施LH手术超过3 000例,包括肝良恶性肿瘤[3]、肝内胆管结石[4]、肝囊肿[5]、活体肝移植供体肝切取等[6],其可行性、安全性以及疗效已逐步得到广泛认可.
-
20例腹腔镜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tumors,PRTs)是一组来源于腹膜后间隙中脂肪、结缔组织、筋膜、血管、神经以及胚胎残留组织的非器官性良恶性肿瘤<'[1]>.临床少见,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1%,其中85%为恶性<'[2]>.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因其发现时往往较大且恶性肿瘤易于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及腹膜后血管,不仅手术操作困难,出血多,有时还需要联合多脏器切除<'[3]>,手术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