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环腺苷酸研究进展与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

    作者:窦爱霞;童建华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诱导分化治疗是目前血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环腺苷酸(cAMP)在诱导分化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围绕白血病的诱导分化治疗对cAMP作用机制及其抑制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周期、诱导分化的能力等几方面加以综述.

  • 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研究

    作者:陈瑜;孙关林

    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是目前血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其他类型白血病方面的临床诱导分化治疗研究及一些新诱导分化化合物的体外研究进展.

  • 全反式维甲酸对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及c-myc基因表达的抑制

    作者:袁晓军;罗春华;廖清奎;李丰益;李钦伯;杨先军

    目的观察ATRA对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探讨c-myc基因表达与诱导分化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及RT-PCR方法,检测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特征及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ATRA诱导K562细胞向粒系分化的同时,伴有c-myc基因mRNA水平表达下降.结论ATRA可通过下调c-myc基因表达而诱导K562细胞向粒系成熟方向分化.

  • 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大规模定向诱导分化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冯凯;裴雪涛

    体外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和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可将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等细胞成分,利用这一特性可望在体外开发可应用于临床的造血细胞工程产品.本文就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细胞产品及其临床应用的前景进行综述.

  • 丹参酮ⅡA乳剂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

    作者:李慧;张晋琳;王晓冬;王春森;石华月;储婷;毛声俊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乳剂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方法 将丹参酮ⅡA乳剂与NB4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5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NBT还原能力,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B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及CD33和CD11b的表达.结果 6 μg/ml丹参酮ⅡA对NB4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生长抑制率为(73.9±3.2)%;丹参酮ⅡA乳剂对NB4细胞生长有明显诱导分化作用,诱导分化率为(92.4±1.2)%;NBT还原能力增强;CD33表达下降,CD11b表达升高.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NB4细胞经丹参酮ⅡA乳剂作用后,S期细胞数显著降低.结论 丹参酮ⅡA乳剂能抑制NB4细胞生长,诱导NB4细胞向终末分化;丹参酮ⅡA以乳剂形式给药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作用显著优于文献报道常用的丹参酮ⅡA二甲基亚砜溶液.丹参酮ⅡA乳剂有望用于人早幼粒白血病的临床治疗.

  • 诱导分化在恶性肿瘤及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马军;邱林

    诱导分化是指在分化诱导剂的存在下,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生物学或生物化学方面的诸多标志均向正常细胞的方向分化,甚至完全转变成正常细胞.本文重点介绍目前主要的诱导分化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 体外诱导生成血小板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俊

    血小板在机体的出凝血和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输注可以及时止血,并有效减少红细胞和血浆的输注[1].随着血小板成分输血的开展,临床血小板输注越来越普及,但由于其生理结构导致无法长期保存,且临床用量较大,医院常会出现血小板不足的情况,特别是稀有血型的紧缺问题[2].这些临床血小板紧缺问题,迫使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制造血小板的方法.利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生成血小板成为众多研究学者的研究热点,试图通过这种方法体外生成血小板产品,克服其来源不足和传播疾病的危险,为血小板相关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1个新的途径.本文将体外诱导生成血小板的研究方法简要综述如下.

  • 人胚胎干细胞高效诱导产生巨噬细胞方法的建立

    作者:郁金凤;孙文翠;路旭琳;边国慧;潘旭;毛斌;黄淑;赖默温;周涯

    目的 利用人胚胎干细胞(bESCs)建立高效巨噬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体系,并与人脐带血CD34+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将hESCs与小鼠主动脉-性腺-中肾(mAGM)来源的基质细胞共培养产生CD34+ CD45+造血干祖细胞,在多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下悬浮培养14 d,利用May-Grünwald Giemsa染色、流式表面抗原及功能检测等方法对我们培养的巨噬细胞和人脐带血CD34+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进行比较鉴定.结果 该方法可产生大量高纯度的巨噬细胞,成功的建立了体外高效诱导的巨噬细胞分化体系,并且该体系获得的巨噬细胞与人脐带血CD34+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具有相似的表型和功能.结论 建立高效巨噬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体系,为进一步研究人类巨噬细胞的早期发育和建立相关疾病模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 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李忠俊;相丽欣;叶兴德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1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许多不同的组织,如骨、软骨、脂肪、内皮、肌肉、神经和上皮组织等.MSCs可以从成体多种组织获得,分离方法简便,体外培养方便,便于自体移植、外源基因转染及表达调控等,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及组织再生及修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承良;刘厚东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诱导分化治疗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6例胃癌患者进行诱导分化治疗,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结果根治性手术组: CD3、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sIL-2R水平明显降低;经ATRA治疗后,上述指标接近正常对照组;未手术或未根治性手术组:经ATRA治疗后,CD3、CD4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也明显增高,sIL-2R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ATRA诱导分化治疗能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 成年山羊皮肤干细胞体外克隆与诱导分化

    作者:杨学义;曹斌云;冯秀亮;马勇江;窦忠英

    目的探索山羊皮肤干细胞的分离方法与培养体系,为进一步研究皮肤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 方法从成年关中奶山羊耳尖获取皮肤,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皮肤干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体外分化实验鉴定,用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因子相结合行皮肤干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 结果山羊耳尖皮肤分离得到类干细胞集落并传5代,细胞集落具有典型鸟巢状结构,ALP染色阳性,体外分化能形成类胚体.在细胞因子(IGF-1)及条件培养基的诱导下,所分离获取的皮肤干细胞能分化形成类毛囊,类星形胶质细胞及类成骨细胞. 结论用组织块培养法可以获得多能性皮肤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仅能进行定向分化,还能进行横向分化.

  •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雪旺细胞样细胞移植在皮瓣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作者:龚飞宇;魏在荣;金文虎;李海;邓呈亮;吴必华;聂开瑜

    目的 通过将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mbra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雪旺细胞样细胞(Schwann cells-like cells,SCs-like cells),分别观察两种细胞移植对皮瓣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二步消化法分离提取hAMSCs并传代,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鉴定hAMSCs.取第3代培养6d的hA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SCs-like cells,诱导分化19d后,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SCs-like cells和第3代培养6d的hAMSCs中S-100、p75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ELISA检测第3代培养6d的hAMSCs以及加入诱导液1、2、3诱导后19d内上清液中BDNF和NGF表达量.另取SD雌性大鼠75只,建立大鼠腹壁失神经支配穿支皮瓣模型,分为3组(n=25),A、B、C组分别于大鼠皮瓣标记处皮下多点注射培养6d处于增殖期的第3代hAMSCs 1×106个、SCs-like cells 1×106个和等体积PBS,分别于移植后2、5、7、9、14d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丝重链多肽抗体(neurofilament heavy polypeptide antibody,NF-01)阳性表达的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经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鉴定提示培养的细胞为hAMSCs.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结果显示,SCs-like cells的S-100、p75和GFAP阳性细胞百分比、蛋白表达量及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AMS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示:第3代培养6d的hAMSCs中加入诱导液1后,BDNF和NGF表达量明显降低,随着诱导液2及诱导液3的依次添加,BDNF和NGF表达量逐渐升高,且浓度明显高于第3代培养6d的hAMSCs,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法观察示,移植后5~14dB组再生神经纤维数高于A组和C组.结论 hAMSCs在体外经适当的化学因子调节后可诱导分化为SCs-like cells,在诱导分化过程中释放了大量促进神经生长的因子;且SCs-like cells移植后通过释放大量BDNF和NGF,在神经再生数量方面高于hAMSCs移植.

  • 软骨前体细胞的分离鉴定及IL-1β对其成软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周建新;杨晓斐;李阳;丁朋;蒋逸秋;桂鉴超

    目的 对正常软骨中的软骨前体细胞进行分离、鉴定,并对不同浓度IL-1β对软骨前体细胞的成软骨分化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取正常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软骨细胞,通过纤连蛋白粘连分离出软骨前体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表型进行鉴定,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克隆增殖,并行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观察.培养软骨前体细胞团并分为4组,分别加入普通H-DMEM培养基(A组)、成软骨诱导分化培养基(B组)、成软骨诱导分化培养基+0.1 ng/mL IL-1β(C组)、成软骨诱导分化培养基+1.0 ng/mL IL-1β(D组),培养3周行组织学、生物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检测,观察IL-1β的影响.结果 在正常软骨细胞中存在软骨前体细胞,经鉴定有干细胞表型阳性表达,有与干细胞相似的克隆增殖能力及分化能力.HE染色示,C、D组中细胞团块较B组明显减小,细胞呈肥大样改变.番红O、Ⅱ型胶原及X型胶原染色示,B组较A组染色深,C、D组均浅于B组,D组浅于C组.生物化学成分测定示,C、D组的总胶原、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相对含量及GAG/DNA比值均显著低于B组,D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DNA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B组(P<0.05),但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C、D组Ⅱ型胶原、X型胶原、Sox-9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B组,D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组Runx-2和MMP-13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B组,D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常软骨组织中存在一种有干细胞特性的软骨前体细胞,其有克隆和潜在分化的能力.IL-1β对软骨前体细胞成软骨分化有抑制作用,并有促进成骨分化的可能.

  • 兔坐骨神经匀浆上清液对脂肪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赵斌;马信龙;孙晓雷;李秀兰;张杨;郭悦;杨强

    目的 探讨兔坐骨神经匀浆上清液对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取4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2.5 kg)体外分离、培养ADSCs并传至第3代;用bFGF预诱导后,加入正常坐骨神经匀浆上清液(B组)及损伤3、7、14 d的坐骨神经匀浆上清液(分别为C、D、E组)对其进行诱导,空白对照组(A组)仅加入D-Hank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神经组织蛋白(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巢蛋白(Nestin)基因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S-100蛋白表达.结果 C、D、E组细胞经诱导后逐渐出现雪旺细胞或神经细胞样形态改变,以D组变化为明显;A、B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仍以梭形为主.S-1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C、D、E组染色均为阳性,以D组阳性细胞多;A、B组细胞无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S-100基因表达量随损伤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C、D组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C、D组表达量显著高于A、B、E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基因表达量呈相同趋势,D组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D、E组表达量显著高于A、B、C组(P<0.05),D、E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Nestin基因表达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兔损伤坐骨神经匀浆上清液在体外能够有效诱导ADSCs分化为雪旺细胞和神经细胞,伤后早期(3~7 d)可作为细胞移植的佳时间.

  • 与雪旺细胞共培养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振辉;李东;孙凯;李瑞欣;朱祥;陈旭义;徐云强

    目的 探讨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大鼠SCs对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诱导分化效应,为神经组织工程寻找理想种子细胞提供参考.方法 取新生1 ~ 2d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Cs,并行S-100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取成年雄性SD大鼠腹股沟和腹膜后脂肪组织,差速贴壁法纯化获得ADSCs并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型CD29、CD34、CD45、CD73、CD90和CD105.取原代SCs和第3代ADSCs按2∶1比例于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实验组),以单纯培养ADSCs作为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培养14 d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神经元核蛋白(neuronal nuclei protein,NeuN)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表达情况,并计算阳性细胞率.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ADSCs并能连续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其高表达CD29、CD90、CD73和CD105,低表达CD34和CD45.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实验组共培养后原本呈梭形的ADSCs以胞核为中心收缩,胞体折光性增强,胞体伸出多个长而粗的突起;对照组ADSCs形态无显著变化.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染色示,共培养后14d实验组均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SE、MAP2、NeuN、GFAP,且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SCs与ADSCs非接触共培养,两者不仅能够共生,且SCs能显著促进AD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 Pax6基因转染对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

    作者:刘卫华;刘漪沦;刘海荣;罗永慧;徐金眉

    目的 探讨应用Pax6基因转染诱导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 取健康5~6周龄C57BL/6小鼠双侧腹股沟脂肪,分离、培养AD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基因转染.设未转染组(A组)、pcDNA3.1空质粒组(B组)和pcDNA3.1-Pax6重组质粒组(C组),转染48 h后取B、C组进行G418筛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ax6蛋白以及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分子——细胞角蛋白12 (cytokeratin 12,CK-12)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CK-12mRNA表达. 结果 A、B组细胞形态无改变;C组筛选出两类不同形状的细胞克隆,一类呈“铺路石”状,形态类似角膜上皮细胞,命名为筛选克隆1;另一类呈网状,有3~7个细胞突起,命名为筛选克隆2.Western blot检测示,A、B组Pax6蛋白表达均为阴性,C组两类细胞克隆均有Pax6蛋白表达;仅C组筛选克隆1CK-12蛋白表达为阳性,其余3组均为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C组筛选克隆1的CK-12 mRNA相对表达量为8.64±0.73,高于筛选克隆2(0.55±0.42)、B组(1.36±0.40)和A组(1.00±0.00)(P<0.05);A、B组以及C组筛选克隆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ax6基因转染能够诱导小鼠ADMSCs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同时促进CK-12表达,为组织工程角膜构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上皮细胞来源.

  • 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研究

    作者:费筠;谢洪彬;王云帅;齐晖;邓春艳;任莉莉;李富荣

    目的 探讨大鼠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对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nsulin producing cells,IPCs)的效果和机制. 方法 取6周龄SD大鼠80只,将其中40只大鼠胰腺切除60%,48 h后取残存胰腺组织制备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余40只大鼠用于制备正常胰腺组织提取液.取4周龄SD大鼠的胫骨及股骨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细胞分为实验组、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正常胰腺组织提取液和普通细胞培养液诱导培养.培养14 d过程中,观测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胰腺发育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14d时,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细胞C肽表达阳性率,葡萄糖刺激实验评价分化细胞释放胰岛素的水平. 结果 损伤胰腺组织提取液可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IPCs,在分化过程中表达与胰腺发育相关的基因:胰岛素促进因子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1,PDX-1)、胰岛因子1、葡萄糖转运蛋白2、前蛋白转化酶2、神经元素3、Nkx6.1、生长抑素;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示其表达成熟胰腺β细胞标志性蛋白PDX-1、胰岛素、C肽、Nkx6.1.而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未能检测到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实验组C肽表达阳性率为13.8%±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1.6%±0.4%(P<0.05).实验组在高、低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但仅为天然胰岛的1/40和1/47(P<0.05). 结论 胰腺损伤后,损伤胰腺组织将分泌与胰腺修复和发育分化相关的转录蛋白,这些蛋白可诱导大鼠BMSCs向IPCs分化.

  • 嗅鞘细胞无血清上清液诱导C17.2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及分化后细胞活力检测

    作者:王磊;段答;赵振宇;滕晓华;刘波;葛丽特;卢明

    目的 探讨体外采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无血清上清液诱导小鼠C17.2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向神经元定向分化及分化后的细胞活力. 方法 采用新生3d昆明小鼠嗅球,分离培养OECs,并制备无血清上清液.C17.2 NSCs置于含15%FBS的H-DMEM/F 12培养基培养,传至第3代,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分别加入OECs无血清上清液(实验组)、H-DMEM/F 12培养基(对照组)诱导培养;以未诱导的C17.2NSCs作为空白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生长情况,于诱导5d后收集细胞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及β-微管蛋白Ⅲ (β-tubulin-Ⅲ)免疫荧光染色鉴定,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巢蛋白(Nestin)、β-tubulin-Ⅲ、MAP-2蛋白表达情况,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并行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结果 实验组:诱导后24 h细胞胞体开始收缩,3d后分化的细胞明显增多,突触增长;对照组:诱导后24 h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3d后细胞胞体皱缩,细胞核质浓缩,并发生细胞裂解、破碎.诱导后5d,免疫荧光染色示实验组分化后细胞 β-tubulin-Ⅲ和MAP-2表达均呈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均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中NSCs标志物Nest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神经元标志物β-tubulin-Ⅲ和MAP-2表达增加,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LDH漏出率为130.60%±6.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20%±5.44%;细胞活力为62.20%±3.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00%±3.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00% (P< 0.05). 结论 含有OECs分泌蛋白的OECs无血清上清液不仅能诱导NSCs向神经元分化,还能维持分化后细胞活力.

  • 细胞共培养法诱导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海委;徐宝山;杨强;李秀兰;张杨;张春秋;伍耀宏;崔丽

    目的 利用软骨细胞与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共培养,观察ADSCs是否能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 方法 4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8只,雌雄不限,体重2.2~2.7 kg,分离、培养兔软骨细胞和ADSCs,取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将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各取将1 mL细胞密度为2×104个/mL的软骨细胞和ADSCs分别接种至Transwell小室6孔板上、下层共同培养,对照组单独培养AD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组ADSCs形态变化;培养14d后行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ADSCs 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mRNA表达. 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实验组ADSCs逐渐变为软骨样细胞形态,呈圆形;对照组ADSCs仍以梭形为主,呈束状或漩涡状生长.培养14d,实验组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实验组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3±0.07、2.13±0.08、1.08±0.08,显著高于对照组(0.04±0.03、0.13±0.04、0.1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与软骨细胞共同培养,ADSCs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

  • 膀胱平滑肌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脐带MSCs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员海超;柳良仁;郑硕;刘振华;杨璐;蒲春晓;李金洪;龙丹;魏强

    目的 探讨膀胱平滑肌细胞(bladder smooth muscle cells,BSMCs)条件培养液能否诱导脐带MSCs(umbilical cord MSCs,UCMSCs)向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SMCs)分化,为组织工程技术应用于泌尿系统修复重建寻找可供选择的种子细胞. 方法 取足月新生儿脐带和行膀胱全切术患者捐赠的正常膀胱组织,分别分离培养UCMSCs和BSMCs.收集第1~~5代BSMCs的培养液,与完全培养基以1∶1比例配制成BSMCs条件培养液.取第3代UCMSCs作为诱导细胞,使用BSMCs条件培养液培养为诱导组(A组),完全培养基培养为对照组(B组),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形态变化;另设单纯BSMCs为阳性对照组(C组).培养7、14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Calponin、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ooth 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SM-MHC)的表达情况. 结果 诱导培养后,A组细胞逐渐变长,由短棒状、多个突起逐渐转变为长梭形,与BSMCs形状相似;B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示,C组BSMCs中α-SMA、Calponin和SM-MHC均呈阳性表达.培养7d,A、B组可见α-SMA呈阳性表达;14d时,A组α-SMA阳性表达逐渐增多,B组无明显变化.培养7d,A组可见Calponin阳性表达,14d时阳性表达明显增多;B组各时间点均未见Calponin阳性表达.各时间点A、B组均未见SM-MHC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示各组细胞α-SMA、Calponin和SM-MHC蛋白表达情况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 BSMCs条件培养液能诱导UCMSCs向SMCs分化,UCMSCs有望成为泌尿系统修复重建可供选择的种子细胞之一.

998 条记录 44/50 页 « 12...41424344454647...495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