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有趣的心理词条
[快乐]"快乐"几乎是我们天天提到的词,但心理学上是如何定义快乐的呢?在心理学上,快乐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原始情绪".指当一个人得到自己喜欢的对象,或满足了愿望时所感到的愉快、满足、幸福的情绪体验.
-
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产后抑郁症(P PD )是一种介于产后忧郁以及产后抑郁精神病之间的精神疾患,是指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产后6周内第1次发病,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动、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是产妇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其发病率为5%~25%,一般在产后2周之内发病,4~6周逐渐加重[1]。产后抑郁症可引起产妇焦虑、抑郁、伤心、易怒以及情绪不稳定等负性情绪体验,将进一步诱发产妇的心理疾患[2]。体内激素水平变化[3]、产妇对分娩知识了解程度、新生儿情况及产妇的社会支持情况[4]均可能导致产妇产生负性情绪。本研究通过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探讨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为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
-
自卑是因为你“跪”着
自卑就是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较,是盲目追求完美造成的自我评价低,自愧无能,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综合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形象地说,自卑情绪是因为你蹲着,蹲着自然比人家矮了一大截;自卑情结或障碍,是因为你惯于卑微地跪着,仰视地看着周围人。
-
浅述PDCA循环法在脑瘫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运用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有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导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障碍及自理能力的缺失.子女患有脑瘫对于家长是一个巨大的应激事件,再加上康复治疗过程中长期负性情绪体验,严重影响家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小儿表达欠缺、久治不愈、生活自理障碍、每日往返医院、家庭意见不统一等加重了家属的焦虑感,常常表现出对医院的不信任,甚至产生医患、护患矛盾.我科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将PDCA法用于家长的心理护理,既有利于患儿的疾病康复,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抑郁症也需"扫盲"
抑郁,可以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比如说考试成绩不好时感到郁闷等,也可以指抑郁症的一个症状,或者指一种疾病--抑郁症.
-
1200例产妇产后抑郁症调查分析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介于产后忧郁以及产后抑郁精神病之间的精神疾患,其发病率为5%~25%,一般在产后2周之内发病,4~6周逐渐加重[1].产后抑郁症可引起产妇焦虑、抑郁、伤心、易怒以及情绪不稳定等负性情绪体验,将进一步诱发产妇的心理疾患[2].为了解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干预,笔者对在本院分娩的1 200例健康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
焦虑从何而来
我们知道,对所有的生物来讲,生存取决于适应变化.焦虑情绪的产生正是源于人对变化的适应和调整,焦虑的情绪体验是莫名其妙的恐惧和紧张.也可以说,焦虑反应源于激素和神经递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主要功能是调动全身的资源,以面对所感受到的威胁--"战斗,或者逃跑".
-
对中国人阻抗问题的认识
研究背景:在中国开展心理治疗,除了需要借鉴西方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技术之外,更需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基于阻抗是心理治疗中的关键问题,不仅代表着心理治疗的危机,更提示心理治疗的契机.正因为中国国情与中国文化赋予阻抗问题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对中国人阻抗问题的研究成为本土化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的代表性议题.弗洛伊德早提出阻抗的概念,将“阻抗”定义为患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是所有精神防御机制的总和[1].罗杰斯将阻抗看作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其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2].一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阻抗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或由于个体对心理治疗心存疑虑;或由于个体缺乏行为变化的环境条件[3].
-
情志病证患者眼神表情研究意义及其可行性探索
情志病证是影响我国公共卫生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中医认为该类病证多与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失常密切相关,从肝论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但面临缺乏情志异常的客观测量方法及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科学内涵不清难题.眼神表情是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新领域及新途径.研究情志病证患者眼神表情有望开创眼神表达内心情绪体验研究新领域及肝主疏泄科学内涵揭示新途径,因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
结直肠癌患者情绪体验、应激后成长和心理弹性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情绪体验、应激后成长和心理弹性的特点及三者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应激后成长量表(PTGI)、特质焦虑量表(SAP)对某医院就诊196名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结直肠癌患者的正性情绪与心理弹性、应激后成长呈显著正相关( r=06.57~07.05,P<00.1),与特质焦虑、负性情绪呈显著负相关( r=‐04.99~‐04.39,P<00.1);结直肠癌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特质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4.72,P<00.1),与心理弹性、应激后成长呈显著负相关(r=‐05.75~‐05.06,P<00.1);结直肠癌患者的心理弹性与应激后成长呈显著正相关(r=06.94,P<00.1),与特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4.51,P<00.5);结直肠癌患者的应激后成长与特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5.37,P<00.1);②负性情绪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应激后成长水平显著低于正性情绪组而特质焦虑则显著高于正性情绪组(t=‐27.47~32.18,P<00.5);③结直肠癌患者的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特质焦虑具有预测应激后成长的可能,解释率为587.%。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正性情绪体验越多,其心理弹性及应激后成长水平越高,焦虑及负性情绪体验越少,更有助于患者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
大学生体育锻炼对正、负性情绪体验的影响
目的:考察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体育锻炼对个体正负性情绪体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和正负性情绪量表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跑步是大学生选择多的锻炼项目(703.%);强身健体是大学生锻炼的主要目的(807.%);制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大学生主要选择与朋友、同学一起锻炼(657.%);以中等以下强度的锻炼为主(503.%);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人数较多(510.%);每月锻炼2~3次的人数多(327.%)。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大学生在正、负性情绪体验上有显著差异(F=89.12,42.54;P<00.1)。不同体育锻炼强度大学生在正、负性情绪体验上无差异。不同锻炼时间大学生在正、负性情绪体验有显著差异( F=116.19,P<00.1;F=29.68,P<00.5)。不同锻炼频率大学生在正性情绪体验上有显著差异(F=72.91,P<00.1),在负性情绪体验上无差异。结论:体育锻炼可以同时提高正性情绪体验和降低负性情绪体验。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体验、表达与调节
愉快情绪体验能力的下降,即快感缺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表现之一.本研究综述从情绪加工(情绪调节与表达)的角度,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快感缺失.分析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期待性愉快体验的缺失与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表达缺损有关.未来的研究需要系统地对比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在情绪体验、表达与调节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为改善快感缺失的临床干预方法,提供参考借鉴意义.
-
计算机焦虑的研究进展
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因此个体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使用计算机的经验.但是计算机并没有使某些人的生活变得简单,相反变得复杂.计算机用户不愿意或不喜欢使用计算机,厌恶使用计算机或回避计算机,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用户的情绪体验或心理反应日益引起了研究者的密切关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综述与上述现象相关的现有计算机焦虑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影响计算机焦虑的重要变量.
-
慢性疼痛患者的记忆功能损伤及其神经心理机制
慢性疼痛(chronic pain)是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患者对此损伤的主观描述有关的难受感觉和情绪体验,是在组织痊愈的正常时间之后仍持续存在的非恶性疼痛,临床上通常以3个月为病程标准,而在研究中则常以6个月为病程标准[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疼痛患病率约在19%-41%之间,已成为普遍和昂贵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2].慢性疼痛对认知功能、情绪、人际交往和躯体活动往往产生不良影响,其中,记忆减退是慢性疼痛患者(以下称患者)经常体验到和抱怨的慢性疼痛的不良影响之一.笔者主要检索了Pubmed、Embase、SpringerLink、PsycInfo等数据库近20年发表的慢性疼痛患者的记忆研究文献,旨在对慢性疼痛患者的记忆功能损伤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评述.
-
青少年癔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癔症也称歇斯底里,是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
-
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幼儿气质测评的必要性探讨
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特征,既涉及人的先天性,又受环境、人际关系、外界刺激和活动条件等影响.儿童福利机构内的孤残儿童由于先天性疾病和残疾、早期经验、生活环境以及照料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及时、准确地了解儿童福利机构内孤残幼儿的气质类型,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选择相适宜的养育方法和环境,进而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有利于儿童社会融合和将来发展.1气质的概念及评价量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
-
176例妇产科住院患者疼痛及控制状况调查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常给患者带来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及情绪体验[1].疼痛是妇产科患者普遍经历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娩疼痛被认为是妇女一生中剧烈难忘的疼痛[2].2010年我国卫生部提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而疼痛控制满意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了解妇产科住院患者疼痛现状及控制状况,提高妇产科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及生存质量,本研究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共176名妇产科住院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
参与疼痛感觉辨别的丘脑皮层结构
国际疼痛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这清晰地表明疼痛是一种既包括感觉辨别又包含情绪动机的多维度的复杂体验(Melzack and Casey,1968).
-
口服吗啡即释片用于中重度骨转移癌痛的滴定治疗
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类似损伤相关联的感觉和情绪体验[1]。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国际疼痛学会已经确定癌痛是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并将癌痛列为继呼吸、血压、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消除疼痛成为了基本人权。疼痛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有1/4初次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伴有疼痛,1/3在治疗中出现疼痛,而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3/4患者并发癌痛[2-5]。疼痛成为了癌症患者为恐惧的症状之一,减轻疼痛成为肿瘤患者、家属以及医务人员面对的大挑战。
-
疼痛的新护理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绪体验,它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安全机制,当出现情况时它能唤起避免损伤的行为,也是一种个人的,主观的,多方面的体验,根据不同的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而变化,不仅可以消耗人的精力使人疲乏,还能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及其对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