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作者:陶登顺;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张铁铮;姜志明

    移植静脉再狭窄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CABG术后血管桥再狭窄的发生与一氧化氮(NO)的功能异常相关[1-4],2004年7月至9月本研究采用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应用含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eNOS) 基因重组腺病毒(AdCMVeNOS)转染移植静脉的方法,探讨eNOS基因防治静脉移植血管再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移植静脉再狭窄的防治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 胸骨后巨大甲状腺癌并上腔无名静脉癌栓梗阻1例

    作者:苏志勇;邱晓东;郝良玉;张镱镭;魏锋;姜天朔

    病人男,75岁.颜面肿胀,气促1月余.查体:颜面肿胀,颈外静脉迂曲.64排螺旋CT见前上纵隔椭圆形肿块延伸至甲状腺,造影后上腔静脉增粗,其内可见两处充盈缺损(图1),左无名静脉受压充盈缺损,右胸积液,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钙斑.

  • 颈外静脉置管的应用

    作者:李燕

    颈外静脉置管输液可用于外周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长时间,大量输液以及输入刺激性较强的液体,既减少了长时间外周静脉输液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血管损伤,又方便了临床治疗与抢救.

    关键词: 颈外静脉 置管 应用
  • 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

    作者:冷维春;GUO Li-juan;冷馨;HE Gui-juan;冷云鹏

    目的 开展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方法 将224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肉眼观察血管,经验性操作;观察组:将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记录两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及1次置管成功率.结果 两组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组静脉炎及血栓发生率低,1次置管成功率高,静脉炎由18.4%降至0.8%,血栓由5.1%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

  • 颈外静脉及上肢静脉PICC血栓与感染的对比分析

    作者:孙丽芳;冷馨;叶聪;秦瑞;孙延霞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肘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血栓形成及感染的对比分析,探讨二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PICC置管的佳途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医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的604例患者按置管部位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330例选择颈外静脉行PICC ,对照组274例选择肘部静脉行PICC ,置管后比较两组血栓及感染率。结果试验组血栓发生率为5.15%,对照组为22.63%,两组置管患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率为2.1%、对照组为4.0%,两组置管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PICC较肘部静脉PICC血栓发生率低,置管成功率高;两组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无明显差异;颈外静脉P IC C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包含颈外静脉的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

    作者:牙祖蒙;赵运流

    目的 探讨将颈外静脉包含在颈阔肌肌皮瓣内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先形成蒂在颌缘下包含颈外静脉的颈阔肌肌皮瓣,待口腔肿瘤切除后,将肌皮瓣经口底隧道引入口腔修复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17例,肌皮瓣均无血运障碍,100%存活,其中有2例发生口面瘘,经换药后瘘口完全闭合.结论 将颈外静脉包含在颈阔肌肌皮瓣内有助于肌皮瓣血循环的改善和存活率的提高.

  • 耳大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二例

    作者:殷之平;徐贤寅;杨代茂;龚中坚

    2004年2~3月我们应用耳大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成功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2例,效果满意.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51岁.因左颊部溃疡进行性增大1个多月于2004年2月27日入院.检查:左第2、3磨牙相对之颊黏膜4 cm×3 cm菜花状隆起,质地硬,边缘不清(图1).经病理切片后诊断为左颊黏膜鳞状细胞癌(T2N0M0).常规手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病理监控下的左侧颊颌颈联合根治术.选用以左腭大神经血管束为蒂的全腭黏骨膜岛状瓣修复左颊后部软组织缺损,耳大神经营养血管岛状耳后皮瓣修复下颌后区牙龈及颊前部软组织缺损(图2).手术在行颈淋巴清扫术时,先在左耳垂后下方胸锁乳突肌之浅面显示耳大神经,逆行法制备耳大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皮瓣面积5 cm×3.5 cm,蒂长4 cm,基底位于第2、3神经根部,蒂部包含耳大神经主干及两侧宽0.5 cm的浅层颈深筋膜.开始时皮瓣蒂部保留同侧的颈外静脉,因转移皮瓣时发现静脉长度不足,立即切断结扎颈外静脉以增加蒂的长度.术后皮瓣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图3).

  • 氟脲嘧啶持续静脉滴注化疗的护理

    作者:邢红;吴晴;袁文华

    静脉化疗作为一种肿瘤治疗的有效给药途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持续静脉滴注化疗可明显提高血药浓度、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并能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我科自1999年4月起对21例患者(50例次)采用5-氟脲嘧啶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将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 老年肿瘤患者经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王茹;刘阳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66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经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老年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总结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166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2例,女性74例;年龄60 ~ 89岁,平均年龄(74.23 ±2.3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2.34±0.91)年.

  • 改良性颈淋巴清扫术手术要点

    作者:嵇庆海;王宇

    一、改良性颈淋巴清扫术(modified neck dissection,MND)的概念早的颈淋巴清扫术称为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RND),随着人们对颈部解剖的了解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行为的认识[1-2],逐渐对RND术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术式统称为MND.以前国内命名比较混乱,2004年在屠规益教授主持下将名称和范围统一[3],MND的概念为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为主的手术,即"三保留"手术.根据保留的组织,MND分3类:①Ⅰ型,只保留副神经;②Ⅱ型,保留副神经和颈内静脉;③Ⅲ型,保留副神经、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此外,还可保留颈外静脉和肩胛舌骨肌,即"五保留"手术,必要时还可以保留耳大神经和颈丛神经.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较好,转移淋巴结多无包膜外侵犯,越来越多的医生在治疗中选用MND.

  • 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80例

    作者:翟东;李宜淮

    常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主要途径是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1996~1998年,我院经颈外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80例,穿刺方法简化,减少了穿刺时的并发症.

  • 乳腺癌患者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继荣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rt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穿刺技术,因其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避免化疗药物外渗、减少频繁穿刺的痛苦等优点,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常选用的静脉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等.但乳腺癌患者由于术后需要进行上肢的功能锻炼,为了使患者术后双上肢能彻底解放出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4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PICC颈外静脉置管术,用于长期静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应用的探讨

    作者:王秀玲

    颈外静脉是颈部大的浅静脉,其行径表浅,位置恒定,可在直视下进行穿刺置管,安全性大,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我们在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困难.

  • 老年患者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的护理

    作者:姜洋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行颈外静脉PICC置管术老年患者26例,均为肘部静脉穿刺困难或反复穿刺未成功的患者,考虑行颈外静脉PICC置管术前,先根据患者颈外静脉的分型与走向选取恰当的穿刺点,患者置管期间加强导管维护,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6例患者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均一次性置管成功,且置管护理期间未见1例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可有效解决以往行静脉输液方面的护理难题,且颈外静脉PICC置管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 颈外静脉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岳蕾;张月月;李宁;曹宪美;徐岩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对患者血液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透析患者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组、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瘘(PTFE)组、带袖套隧道导管(CTC)组和颈外静脉穿刺(EP)组共4组,EP组以颈外静脉穿刺作为动脉引血端,另选一外周静脉作为回血端行血液透析,比较此通路与另外三种传统血管通路的透析充分性、并发症、营养状况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其他3组比较,E P组血液透析充分性、并发症、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穿刺作为动脉引血端,另选一外周静脉作为回血端行血液透析能保证透析效率,不影响患者营养状况,未增加通路并发症。

  • 两种不同静脉输入奥沙利铂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王粉竹;王彩霞;赵景荣;石元园

    目的 比较周围静脉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入奥沙利铂及5-氟尿嘧啶后,对患者造成静脉炎及末梢神经损伤的观察.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种方法给药后引起患者静脉炎和末梢神经损伤有无差异.结果 颈外静脉留置针输入奥沙利铂,发生静脉炎较周围静脉留置针组明显偏低,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并且未发生一例末梢神经损伤.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输入奥沙利铂,对患者造成静脉炎的影响较轻,避免了末梢神经损伤,使患者易于接受,该方法适用于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

  • 危重新生儿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荭;马玉

    目的:寻求对于头皮静脉、四肢外周静脉损毁严重或显露不清的危重患儿静脉通道建立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例危重新生儿实施经颈外静脉置入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至上腔静脉。结果3例患儿穿刺均成功,治疗过程导管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外周静脉条件差的危重新生儿可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进行长期输液治疗。

  •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在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常萍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在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创伤病区在2011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5例患者分成颈外静脉留置组(n=45)及四肢静脉留置组(n=60),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炎、留置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外静脉留置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1%、静脉炎13.3%、保留≥4 d成功率86.7%,而四肢静脉留置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0.0%、静脉炎36.7%、保留≥4 d成功率56.7%;颈外静脉留置组优于四肢静脉留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液体流速快、液体不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长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

  • 颈外静脉置管在抢救危重患者中的作用

    作者:孙爱敏;刘喜莲;张丽

    目的 观察颈外静脉置管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对68例急性左心衰竭危重患者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其中经左侧颈外静脉置管29例.结果 成功65例,成功率95.6%,未发生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颈外静脉置管率高,多在1~3min内完成操作,可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赢得时间.选择颈外静脉置管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较佳的静脉通路之一.

  • 颈外静脉留置长期深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魏善斋;李佳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颈外静脉入路留置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行经皮颈外静脉入路留置带涤纶套长期深静脉置管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导管置入术的成功率,及血流量不足、血栓形成、导管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4例患者,置管35倒次,导管置入成功率97.1%,血流量达200~300mL/min.随访者无一例出现血流量不足,导管堵塞、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长期颈外静脉留置导管对血管条件差等原因需要留置长期深静脉导管的患者是理想的选择,其并发症可以得到较好的防治.

503 条记录 3/26 页 « 12345678...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