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与T细胞亚群相关性

    作者:战润庆;马在启;沈晓丽;张文峰;梁军;李时捷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病理检查确诊的NSCLC病人78例为病例组,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7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外周血中25(OH)D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CD3+、CD3+ CD4+、CD3+ CD8+T细胞亚群表达,并分析25 (OH) D3水平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外周血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2.82,P<0.01).病例组CD3+、CD3+ 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CD3+ 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t=15.72~32.81,P<0.05).病例组血浆25(OH)D3与CD3+、CD3+ CD4+T淋巴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s=0.725、0.683,P<0.001);与CD3+ CD8+T淋巴细胞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s=-0.575,P<0.001).结论 NSCLC病人外周血中25(OH)D3缺乏,而且外周血25(OH)D3与T细胞亚群水平有关.

  • 妊娠期维生素D水平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

    作者:张玮;魏建涛;陈小兰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VD)水平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行产检的中晚期妊娠孕妇100例(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女性(非妊娠)6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 水平,观察组根据25(OH)D3水平将其分为缺乏组、不足组与正常组,比较各组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血清平均25(OH)D3水平为(42.58±11.34)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36±10.8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VD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胎儿窘迫(3.85% vs 11.67% vs 35.71%)、流产(3.85% vs 10.00% vs 35.71%)、细菌性阴道病(0.00% vs 10.00% vs 28.57%)、分娩孕周[(39.50±1.42)vs(38.10±2.00)vs(37.28±0.50)周]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贫血、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及头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妇女血清VD不足或缺乏会增加胎儿窘迫、流产及细菌性阴道病发生风险,明显缩短分娩孕周,但妊娠期VD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格生长无关.

  • 妊娠晚期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徐进芳;冯鑫;徐艺;赵芸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糖尿病(GDM)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住院的妊娠晚期GDM孕妇4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妊娠晚期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25-(OH)D3、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骨钙素(BG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Ⅰ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的水平,并分析25-(OH)D3与胰岛素抵抗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DM组血清中25-(OH)D3水平为(15.35±4.5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9.52±3.75)ng/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GDM患者25-(OH)D3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GP和PINP呈负相关(P<0.05),与β-CTx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5-(OH)D3和妊娠晚期GDM患者有密切相关,可通过检测25-(OH)D3水平来监测GDM患者的病情及骨质代谢的状态.

  • 补充钙加维生素D3对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健;代永红;江志辉;孟秀瑾

    目的观察补充钙加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补钙组、维生素D3组,钙+维生素D3组4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降糖、调脂、降压等治疗,其他三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钙剂、维生素D3、钙+维生素D3,四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空腹血糖(FPG )、餐后2 h血糖(2hPG )、血清25‐(O H )D3、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的差异。方法治疗6个月后,维生素D3组、钙+D3组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升高(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补钙组FPG、2hPG、TC、LDL‐C、HDL‐C、TG均无明显变化( P >0.05),维生素D组2hPG、TG明显下降( P <0.05)。钙+D3组,FPG、2hPG、TG均明显下降。与补钙组比较,维生素D3组2hPG、TG明显下降( P <0.05),与维生素D3组比较,钙+D3组FPG明显下降( P<0.05)。结论单独补钙对血糖及血脂水平影响不大,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2hPG、TG下降,联合补钙+维生素D3有助于FPG、2hPG、TG的下降。

  • 低水平维生素D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孟苹花;魏芳;王喆;卢志;贾岚;毕学青;于海波;姜埃利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低水平维生素D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患者143例,记录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化学发光仪检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根据25(OH)D3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充足组(>30 μg/L)、不足组(15~ 30μg/L)和缺乏组(<15 μg/L),分析各组MHD患者的25(OH)D3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各项代谢异常的关系,代谢异常包括中心性肥胖、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空腹血糖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及25(OH)D3对各项代谢异常的影响.结果 143例MHD患者血清25(OH)D3中位数为24.30(12.90,29.50) μg/L,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45.45%(65例).3组患者代谢综合征比例、腹围、血清三酰甘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25(OH)D3缺乏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均P<0.05);25(OH)D3缺乏及不足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均高于充足组(均P< 0.05);缺乏组患者收缩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均高于充足组及不足组患者,HDL-C低于充足组及不足组患者(均P<0.05).患者代谢异常项目越多,25(OH)D3浓度越低(H=61.316,P< 0.001).患者血清25(OH)D3浓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呈负相关(OR=0.889,95%CI:0.846~ 0.934,P<0.001),同时也与中心性肥胖的发生(OR=0.913,95% CI:0.874~ 0.953,P<0.001)、三酰甘油升高(OR=0.932,95%CI:0.894~0.971,P=0.001)、HDL-C降低(OR=0.901,95% CI:0.845~0.959,P=0.001)、收缩压升高(OR=0.898,95%CI:0.847~ 0.953,P<0.001)及空腹血糖升高(0R=0.956,95%CI:0.920~ 0.994,P=0.024)呈负相关.结论 MHD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低水平的25(OH)D3可能是MHD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及多项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 25-羟胆钙化醇缺乏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农凤伟;马云华;李晓华;彭熙;卢晶晶;廖蕴华

    目的 探讨25-羟胆钙化醇[25(OH)D3]缺乏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发生风险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来自2013年5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并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收集患者置管前的基线临床资料,连续随访观察至2016年7月31日.根据患者置管前基线血清25(OH)D3水平,分为25(OH)D3缺乏组[血25(OH)D3< 15 ng/ml]和非25(OH)D3缺乏组[25(OH)D3≥15 ng/ml].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首次透析至腹膜炎发生时间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25(OH)D3缺乏与PDAP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置管前血清25(OH)D3对PDAP发生风险的预测意义.结果 与非25(OH)D3缺乏组相比,25(OH)D3缺乏组患者发生腹膜炎例数较多,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高,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非25(OH)D3缺乏组相比,25(OH)D3缺乏组患者首次透析至腹膜炎发生的时间缩短(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经校正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总尿素清除指数(Kt/V)、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后,25(OH)D3缺乏仍是PD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5.247,95%CI为1.180 ~ 23.340,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5(OH)D3缺乏预测PDAP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14,其佳截点为11.35 ng/ml,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63%.结论 25(OH)D3缺乏的腹膜透析患者较早发生PDAP,且是PD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PDAP发生的因素之一.

  • 狼疮肾炎患者血维生素D3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铭聿;孙彬;张波;毛慧娟;王宁宁;张承宁;黄智敏;邢昌赢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患者血中25羟-维生素D3[25(OH) D3]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和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狼疮肾炎患者(154例,狼疮组)的临床资料,63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狼疮肾炎患者血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狼疮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25羟-维生素D3与24 h尿蛋白量(r=-0.18,P=0.02)、抗核抗体滴度(r=-0.20,P=0.01)、整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r=-0.20,P<0.01)呈负相关;与血清补体C3(r=0.32,P < 0.01)呈正相关.肾脏病理"满堂亮"组患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非"满堂亮"组患者(P<0.05).结论 狼疮肾炎患者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下提示疾病活动.

  • 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对糖皮质激素致糖代谢异常的影响

    作者:许贺文;傅淑霞;张丽萍;靳敬伟

    目的:探讨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及其对糖皮质激素治疗致糖代谢异常的影响。方法临床及肾活检确诊,首次应用泼尼松治疗的肾小球疾病患者61例,激素治疗前均做OGTT试验[糖耐量正常(NGR组,43例),糖代谢受损(IGR组,18例)],ELISA法测血清25(OH)D浓度,化学发光法测血清胰岛素浓度,同期健康体检者16人为对照组。激素治疗后随访6周,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激素治疗前血清25(OH)D水平对照组[(64.09±13.53)nmol/L]高于NGR组[(50.81±12.44)nmol/L],NGR组高于IGR组[(42.71±8.09) nmol/L ,均P<0.05]。患者血清25(OH)D不足和缺乏分别为18例(29.5%)和39例(63.9%)。肾炎患者25(OH)D水平高于肾病患者[(56.94±10.41) nmol/L比(45.88±11.55) nmol/L ,P<0.05]。(2)激素治疗6周时基线IGR组患者类固醇糖尿病(SDM)发生率显著高于NGR组(61.11%比20.93%,P<0.05)。25(OH)D基线水平NGR组[(55.68±13.09) nmol/L]、IGR组[(48.97±9.91) nmol/L]均显著高于SDM组[(40.91±7.82)nmol/L,均P<0.05]。(3)血清25(OH)D水平与Alb、校正血钙浓度呈正相关(r=0.455、0.317,均P<0.05),与BMI、TC、餐后2 h血糖及尿蛋白排泄量呈负相关(r=-0.302、-0.27、-0.361、-0.339,均P<0.05)。(4)Logistic回归示:基线血清25(OH)D<50 nmol/L、HbA1c>5.6%发生SDM的风险分别为>50 nmol/L、<5.6%者的5.6、5.2倍;年龄每增加10岁,胰岛素抵抗指数每增加1,发生SDM的风险分别增加2.4、2.8倍。结论绝大多数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25(OH)D不足或缺乏;低血清25(OH)D水平是糖皮质激素致类固醇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GINA 联合阿法骨化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25-(OH)D3、IL-4、IL-12、IgE 的影响

    作者:黄仁勇;刘运广;林娜

    目的:探讨 GINA 联合阿法骨化醇对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3[25-(OH)D3]与 IL-4、IL-12、IgE 的影响及其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GINA 方案治疗+维生素 D 组(GINA+D 组)和 GINA 方案治疗组(GINA 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为对照组,前两组均按 GINA 方案规范化治疗,GINA+D 组另给予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对所有哮喘儿童追踪、观察、随访1年,评价疗效,并检测三组不同时期血清25-(OH)D3、IgE、IL-4、IL-12水平。结果①GINA+D 组哮喘发作总控制率与 GIN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GINA 组及 GINA+D 组血清 IgE、IL-4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而 IL -1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③GINA+D 组予25-(OH)D3治疗3个月后与加 D 治疗前、GINA 组 GINA 治疗后比较,血清 IgE、IL-4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25-(OH)D3、IL-12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结论哮喘儿童血清存在低水平状态,25-(OH)D3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在哮喘的免疫应答、气道高反应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在治疗哮喘儿童时按 GINA 方案规范化治疗外,同时给予25-(OH)D3辅助治疗,将有助于极大改善患儿病情,减少复发,提高哮喘儿童的生活质量。

  • LIAISON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测定25-羟基维生素D分析性能评估

    作者:单咏梅;杨凡;万海英

    目的 对LIAISON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测定25-羟基维生素D的检测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估,以确定是否满足临床检测要求.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文件评价精密度,依据EP17-A文件验证分析灵敏度和功能灵敏度,依据EP6-A文件评估线性范围和临床可报告范围,依据C28-A2文件验证参考区间.结果 精密度实验结果表明批内精密度为5.23%,总精密度为6.57%,在厂家提供的数据(批内精密度5.50%、总精密度12.90%)范围内,可以接受.灵敏度实验证实化学发光法测定25-羟基维生素D的分析灵敏度为2.5 ng/mL,功能灵敏度为3.0 ng/mL,与厂家提供的数据(仅提供功能灵敏度4.0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满足临床需要.线性实验结果表明线性范围为6~131 ng/mL,临床可报告范围为3~262 ng/mL,涵盖了健康者和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满足临床需要.结论 LIAISON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测定25-羟基维生素D在精密度、分析灵敏度、功能灵敏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等性能参数上均符合要求,可以应用于临床检测.

  • 维生素D(骨化醇)缺乏症(佝偻病)与补充维生素D

    作者:孙定人;张石革

    1 维生素 D的由来 维生素 D是几种具有固醇结构的化合物的总称,为脂溶性维生素,可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的生长,临床用于对抗软骨病和佝偻病.常见的维生素 D有 2种,包括维生素 D2(钙化醇 )和维生素 D3(胆骨化醇 ),两者结构十分相似,前者仅比后者多 1个甲基和双键.吸收进入体内后,维生素 D经肝、肾脏代谢,生成的代谢物有骨化二醇 (25-羟胆骨化醇 )、骨化三醇 (1, 25- 双羟骨化醇 )等.

  • 血清25-羟维生素D3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海涵;刘德云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表达水平与婴幼儿喘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诊断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患儿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组)5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50例],诊断为普通肺炎(普通肺炎组)患儿50例,选取同期在该院常规体检婴幼儿50例(对照组),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100例喘息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维生素D治疗组,各50例.测量体重分布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25-(OH)D3水平,比较常规治疗组和维生素D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随访远期复发次数,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组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中血清25-(OH)D3缺乏的患儿比例均高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体重分布在大于+1SD~+2SD和大于+2SD的患儿比例与普通肺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维生素D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维生素D治疗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咳嗽气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治疗组患儿半年内喘息再发次数少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喘息与25-(OH)D3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补充维生素D对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治疗起着积极作用.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霍亭竹;陈静;杨尧;吴康敏

    [目的]探讨血25-(OH)D3、骨碱性磷酸酶等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 190名0~4岁儿童进行临床体检,随机选取部分儿童抽取静脉血测定骨碱性磷酸酶、血25-(OH)D3、钙、磷、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左手腕骨X片.比较其检测佝偻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通过ROC曲线对25-(OH)D3、骨密度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结果]佝偻病患儿血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25-(OH) D3的ROC线下面积为0.633(95%CI:0.581~0.684),具有中度诊断性.针对西昌人群,维生素D不足诊断浓度合适诊断点为72.86 nmol/L.利用该界值点诊断佝偻病的灵敏度为65.35%,特异度56.02%.骨密度、钙、磷、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多种检查指标可做为佝偻病的辅助检查手段,诊断性稍差,联合25-(OH)D3和骨碱性磷酸酶诊断早期、活动期佝偻病灵敏度提高至76.67%,特异度90.91%. [结论]血25-(OH)D3浓度为诊断佝偻病的良好指标.骨碱性磷酸酶灵敏度、特异度相比优于其他指标,可用于人群筛查.骨碱性磷酸酶和25-(OH)D3项目的条件下联合辅助诊断,提高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识别性.

  • 哮喘病儿血清25-(OH)D3与DBP水平变化

    作者:尹相府;林荣军;胡素娟

    目的 探讨哮喘病儿血清25-(OH)D3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哮喘病儿(哮喘组)78例和健康查体儿童(对照组)30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和DBP水平.结果 哮喘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9.00,P<0.01),两组血清DB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清25-(OH)D3和DBP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r=0.21、0.49,P>0.05).结论 25-(OH)D3在哮喘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监测其水平对协助评估儿童哮喘病情具有临床价值;DBP是否与哮喘发病有关仍不明确.

54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