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于卫生部出凝血时间操作规程《通知》的理解

    作者:丛玉隆

    为了标准化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检测,特别是解决手术前有关病人出血倾向筛查问题,卫生部颁发了(2000)412号文件,即《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下是我们对文件的理解和体会。 一、《通知》主要内容 1. 停止使用测定出血时间项目中的Duke法,但出血时间的检验项目不废除。若临床怀疑血管壁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时(如血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法检测出血时间。 2. 停止使用测定凝血时间的玻片法和毛细管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进行替代。 3. 停止使用一般外科手术前的常规出血时间检测,用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PLT)联合检测取代,如临床有出血史时另加出血时间测定器法进行出血时间检测。

  • 运动与凝血

    作者:李冰晓;俞旗

    凝血是由凝血系统被激活而产生的缓慢的生理过程,纤溶蛋白酶原系统则防御异常凝血块的形成,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研究显示,无论是在健康者还是在病人中运动训练都对他们的凝血系统产生明显影响.剧烈运动后会产生血液高凝固性,这可能是由于VIII因子的升高.运动导致全血凝固时间以及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缩短已获证实.然而,对于运动在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上产生的结果,报道多不一致.

  • 人参总皂苷与丹参总酚酸配伍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改善作用

    作者:张可;马旭;韩淑燕;马治中;屠鹏飞

    目的 观察人参总皂苷(EPG)和丹参总酚酸(ESM)配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大鼠按分组分别ig给予EPG 200 mg·kg-1,ESM 200 mg· kg-1,EPG 200 mg· kg-1+ESM 200 mg· kg-1和阿司匹林100 mg·kg-1(阳性对照),每天早晚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大鼠再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血小板大聚集率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用EPG和ESM均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显著降低Fib含量,显著延长APTT,其中EPG还能明显延长PT和TT,ESM还能显著降低血小板大聚集率.与单独应用EPG或ESM相比,EPG与ESM配伍组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降低血小板大聚集率方面显著优于单用EPG(P<0.05),在延长TT方面显著优于单用ESM(P<0.05),在降低Fib含量方面显著优于单用EPG或ESM(P <0.05).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相比,单用EPG或ESM对血液流变性的改善作用不及阿司匹林,但EPG与ESM配伍对血液流变的改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PG和ESM单用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的异常,且二者配伍后能进一步增强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的改善作用.

  • 黄芪提取物与红花总黄酮配伍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作者:马旭;张可;韩淑燕;马治中;屠鹏飞

    目的 观察黄芪提取物(EAM)与红花总黄酮(ECT)配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急性血瘀模型、阳性对照阿司匹林100 mg·kg-1,EAM400 mg·kg-1,ECT 200mg·kg-1,EAM 400 mg·kg-1+ECT 200 mg·kg-1组.每天早晚各给药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大鼠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制备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血细胞比容(Hct);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大聚集率显著增加,Hct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用EAM和ECT均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大聚集率,其中EAM还能显著降低Fib含量,延长APTT和TT;ECT还能显著延长PT.与单独应用EAM或ECT相比,EAM与ECT配伍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延长Tr上优于单用ECT(P<0.05),对血小板大聚集率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用EAM或ECT(P<0.05).与阿司匹林相比,单用EAM或ECT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及阿司匹林,但EAM降低Fib的作用较好,ECT延长PT的作用较好;EAM与ECT配伍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结论 EAM和ECT单用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数,且二者配伍后能增强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 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作者:韩淑燕;李海霞;文宗曜;屠鹏飞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 (PNS) 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100 mg·kg-1阳性对照组、PNS 50和100 mg·kg-1组,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在切变率200~1 s-1范围内采用锥板法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 (ADP) 诱导的血小板凝聚和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 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凝聚率增加,红细胞压积升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缩短.而与模型组相比,大鼠ig给予PNS 50和100 mg·kg-1均能显著降低全血粘度[200 s-1:(4.5± 0.4) vs (4.1±0.4),(4.0±0.3)mPa·s;100 s-1:(5.0±0.4) vs (4.4±0.5),(4.4±0.4) mPa·s;50 s-1:(5.6±0.5) vs (4.9±0.6),(4.9±0.4)mPa·s;1 s-1:(27.1± 3.0) vs (22.2±4.6),(22.0±3.5)mPa·s]及血浆粘度[50 s-1:(1.51±0.14) vs (1.33±0.10), (1.32±0.08)mPa·s], 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0.49±0.02 vs 0.45±0.03, 0.44±0.03]、红细胞聚集指数[(5.5±0.4) vs (5.0±0.5), (5.0±0.6)]和血小板凝聚率[(32±3)% vs (26±3)%, (24±4)%];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4.8±0.3) vs (4.2±0.4), (4.1±0.3)g·L-1],以及延长凝血酶时间[(25.2±2.7) vs(30.5±4.7), (31.2±3.9)s]和凝血酶原时间[(14.5±1.1) vs (15.7±1.1), (15.8±1.0)s].结论 PNS能显著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

  • 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抗凝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吴琦;陈光瑾;钟殿胜;王燕

    肺栓塞是常见病、多发病。美国的发病率在心血管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占第3位[1]。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因此,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是十分关键的,1年来我科诊治肺栓塞12例,分别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我科住院患者12例,按照全国急性肺栓塞尿激酶溶栓治疗多中心临床研究工作手册的规定,将其分为溶栓+抗凝组和单纯抗凝组。其中溶栓+抗凝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7.80岁。单纯抗凝组7例,男3例,女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60.14岁。患者具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并行心电图、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和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等检查,均符合肺栓塞诊断,并于溶栓后1天和抗凝7天复查。1.2 方法溶栓+抗凝组采用尿激酶(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100万IU或150万IU溶于0.9%生理盐水,2小时滴完(体重<65kg者给100万IU,体重>65kg给150万IU)。溶栓结束后每4小时检查1次APT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ACT(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待其恢复至基础值的1.5~2倍以内开始给予栓复欣(低分子肝素钠,意大利Alfa Wassermann大药厂生产)0.3ml,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共7天。给栓复欣的后3天同时口服华法令3mg,每日1次,根据PTA(凝血酶原活动度)或INR(国际标准化率)调整华法令剂量,使PTA维持在30%~40%,或凝血酶原时间(PTT)控制在16~20s,或INR2~2.5,持续服用6个月。单纯抗凝组采用栓复欣0.3ml(7 500I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共7天,给栓复欣的后3天同时服华法令3mg,每日1次,其余同溶栓+抗凝组。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小板计数、抗凝血酶-Ⅲ对激活凝固时间的影响

    作者:陈淑霞;齐晓勇;谷剑;杜荣品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血小计数(PLT )、抗凝血酶-Ⅲ( AT-Ⅲ)活性与激活凝固时间(ACT)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PCI患者,根据术前PLT水平将患者分成两组,高PLT组(PLT≥240×109/L)22例,低PLT组(PLT<240×109/L)38例.分别于PCI术前、术中应用肝素10 000 U后5分钟、术后4小时鞘管内抽动脉血,测定AT-Ⅲ活性、ACT值,分析PLT、AT-Ⅲ活性对ACT的影响.结果 ①高PLT组术前、术中及术后AT-Ⅲ活性较低PLT组低,分别为(77.5±8.6)% vs(99.7±9.8)%,P<0.05;(68.0±8.8)% vs(89.2±8.0)%,P<0.05和(73.2±8.1)% vs(81.6±5.0)%,P<0.05.高PLT组术前、术中及术后ACT较低PLT组低,分别为(125.6±17.4) s vs(161.0±11.1) s,P<0.05;(469.1±51.6) s vs(568.1±51.6) s,P<0.05和(189.1±16.6) s vs(204.8±19.4) s,P<0.05.②应用肝素后5分钟ACT与术前AT-Ⅲ活性正相关,r=0.9012,P<0.05,与术前PLT呈负相关,r=-0.4735,P<0.05.结论 PLT偏高、AT-Ⅲ活性差的PCI患者肝素的抗凝效果差,出现肝素抵抗的可能性大.

  • 精纯克栓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与分析

    作者:张洪刚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均为住院患者,病程1个月至2年,男82例,女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①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6)岁;②治疗组60例,精纯克栓酶+常规治疗,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6.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分型标准,并经心电图,心肌酶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1.2 用药方法①常规治疗组:消心痛10mg,每6小时1次,长效心痛治20mg,每12小时1次;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劳力型加用倍他乐克12.5~50mg,每日2次,剂量以心室率控制于休息时每分钟60~70次为标准,自发型加用恬尔心30mg,每6小时1次。②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同常规治疗组外,给予精纯克栓酶(吉林新星制药集团生产)治疗,每次10U加入5%葡萄糖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用5次,若发生出血现象即停用,用药期间不断监测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正常值80~120秒),使ACT延长到用药前的1.5~2倍,若下次用药前测得ACT大于用药前的2倍,则待ACT恢复到小于用药前的1.5倍时再续用。

  • 低分子肝素的抗血栓作用

    作者:安宁飞;刘玉兰;匡荣;马涛

    研究了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er weight heparin, LMWH)的抗血栓作用.研究表明,静脉注射LMWH (400、200 IU/kg)能明显降低家兔高、中、低切比粘度(P<0.01),并显著降低家兔体内实验性血栓湿重及干重(P<0.001);静脉注射LMWH 400、200 IU/kg及300、150 IU/kg能分别抑制家兔及小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P<0.001).实验证明,相对分子质量为6 400的低分子肝素有抗血栓作用.

  • 荨麻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

    作者:秦元满;全洪吉;孙良鹏;刘永镇;魏恩科

    为了观察荨麻有无抗凝作用,用荨麻水煎液给小鼠灌胃10天后,测定了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结果.用玻片法测得的凝血时间,生理盐水组为1.97±0.51min,而荨麻6g/kg组为3.25±0.54min(P<0.001),3g/kg组为2.94±0.61min(P<0.01),1.5g/kg组为2.78±0.65min(P<0.01);用毛细玻管法测得的凝血时间,生理盐水组为1.71±0.52min.荨麻组分别为2.59±0.72min(P<0.01)、2.43±0.45min(P<0.01)和2.25±0.40min(P<0.05);用断尾法测得的出血时间,生理盐水组为12.80±4.23min,荨麻组分别为20.37±4.37min(P<0.001)、18.42±3.85min(P<0.01)和16.85±4.36min(P<0.05).结果提示荨麻有明显的抗凝作用.

  • 纤维蛋白胶在猪心脏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薛毅;张卫;王庆才

    目的:评价从正常健康献血员血浆来源的自制的SD病毒灭活型人纤维蛋白胶,对猪心脏移植过程中各吻合口的止血效果及封闭作用.方法:在肝素化低凝状态下行猪心脏移植手术,在心脏和血管缝合处的外部的渗血部位,以常规的压迫止血和使用经病毒灭活处理的人血纤维蛋白胶作比较,观察缝合后伤口的渗血量和止血时间.结果:2组对比,纤维蛋白胶在吻合口起到立即止血、封闭伤口和减少心包渗出的效果,止血时间和渗血量较压迫止血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人纤维蛋白胶对于缝合后的猪心脏、血管和伤口有明显的止血,封闭伤口和减少渗出的作用,为在心血管手术应用提供了可能.

  • 肾小球肾炎病人凝血系统对肝素的耐受性

    作者:崔世维;邵亚男;蒋季杰;钱桐荪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类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凝血系统对大剂量肝素的耐受性.方法:27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分成Ⅰ型肾病综合征组(Ia组)6例,Ⅱ型肾病综合征组(Ib组)7例,慢性肾炎普通型组(Ⅱ组)7例,肾病综合征缓解组(Ⅲ组)7例.给予肝素12500 IU加于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iv, gtt.观察初次使用肝素前后全血凝血时间的变化,同时测定尿蛋白、血清清蛋白及血清总蛋白.结果:(1)使用肝素后,在Ia组和Ib组PCT显著延长,但其延长的程度[(PCT-BCT)÷TCT×100%, △CT]显著低于Ⅱ组和Ⅲ组,△CT在Ia组和Ib组之间、Ⅱ组和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CT与尿蛋白量有显著负相关,与清蛋白及总蛋白有显著正相关.结论:Ⅰ型和Ⅱ型肾病综合征,血液凝血机能对肝素的耐受性比慢性肾炎普通型及缓解期肾病综合征病人强;有效治疗后,随着尿蛋白量的下降,血液凝血机能对肝素的耐受性也下降.

  • 荨麻甲醇提取物的抗凝血作用研究

    作者:秦元满;魏恩科

    目的探讨荨麻甲醇提取物的抗凝血作用.方法用荨麻甲醇提取液给小鼠灌胃10 d后,测定了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结果用毛细玻管法测得的凝血时间,生理盐水组为(1.28±0.43) min,而荨麻20 g/kg组为(2.68±0.82 ) min(P<0.001),10 g/kg组为(1.98±0.58) min(P<0.01), 5 g/kg组为(1.80±0.52) min (P<0.01);用载玻片法测得的凝血时间, 生理盐水组为(1.33±0.56) min,荨麻组分别为(3.50±0.86) min (P<0.001)、(2.65±0.55) min (P<0.01)和 (2.18±0.72) min (P<0.05);用断尾法测得的出血时间,生理盐水组为(32.77±8.09) min,荨麻组分别为(56.98±10.10) min (P<0.001),(50.02±10.93) min (P<0.01)和(44.43±7.74) min (P<0.05).结论荨麻甲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

  • ACT肝素反应斜率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作者:毛鑫城

    心脏外科的广泛开展,使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常遇见具有不同凝血状态的复杂患者,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监测已广泛用于体外循环指导肝素抗凝及鱼精蛋白对抗.本文就本院近两年来68例体外循环在ACT肝素反应斜率指导下使用肝素的总剂量及鱼精蛋白拮抗量作一总结并报道如下.

  • 利用全血凝固时间测定组织因子活性的研究

    作者:齐金海;陶智;魏文宁

    目的 应用内毒素(LPS)刺激后全血复钙时间检测全血中细胞组织因子(TF)的促凝血活性(TF-PCA),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LPS刺激的全血复钙时间检测全血TF活性(tissue factor clotting time,Ti-FaCT),即在抗凝全血中加入或不加LPS于37℃温育一定时间,然后复钙检查全血凝固时间,根据全血凝固时间缩短的程度(△s)来判断TF-PCA的强弱.结果 实验显示,LPS刺激全血中TF-PCA能为TF途径抑制物(TFPI)部分抑制.组织凝血活酶浓度-凝固时间反应曲线显示良好的相关性(r=0.916,P=0.029),表明该试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LPS刺激适浓度为5.0~10μg/ml,佳刺激时间为4 h.初步临床应用显示正常组试验管(LPS刺激)和对照管全血复钙时间差值为30.4±25.1 △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例组差值为95.2±68.86△S,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结论 本实验研究示方法简单、适用,并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为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信息.

  • 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试验及全血凝固时间试验方法用于评价心血管系统外部接入器械凝血性能的研究

    作者:袁暾;单晶;郑利萍;朱蔚精;梁洁

    以GB/T16886.4-2003标准为基础,采用部分凝血激活酶时间(PTT)试验和全血凝固时间(CT)试验对5种以金属与高分子为主要材质的心血管系统外部接入器械的凝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PTT试验能够较好地反映材料对凝血系统的激活,可以应用于医疗器械凝血性能评价.在GB/T16886.4-2003标准中PTT试验被作为外部接入器械凝血性能评价的推荐方法之一.CT试验受凝血过程的各个相关因素影响较多,试验还受到动物个体差异的影响,在操作上不容易标准化.与PTT试验相比,按照GB/T14233.2-2005标准附录中试管法(Lee-White法)进行的CT试验数据变异度更大.因为其较多的影响因素,怎样确定合适的阴性对照来进行CT试验的器械材料凝血评价也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系统性红斑狼疮凝血象的变化

    作者:何爱丽;陈银霞;刘捷;柏春梅;曹春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凝象改变及免疫吸附治疗对SLE凝血象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ACL2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及纤溶,用发色底物法测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t-PA)和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PAI-1).结果:SLE患者FIB、PT、APTT、TT、AT-Ⅲ出现多种组合形式异常;t-PA及PAI-1活性均增强,治疗后SLE患者部分APTT恢复正常,AT-Ⅲ活性升高.结论:综合检测SLE血凝指标,可指导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