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b/E2F1调控途径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马莉莉;李卉;王洪江;陈艳;郭琼;尹娜;李惠武

    目的:探讨Rb基因与转录因子E2F1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对48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Rb和E2F1表达检测,分析Rb/E2F1通路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中Rb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4.6%,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录因子E2F1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70.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E2F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Rb阳性表达强度与E2F1的阳性表达强度之间呈正相关(r=0.867,P<0.05).结论:Rb的高表达伴随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发生,E2F1可能作用于食管癌发生的早期阶段,二者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拮抗作用.

  •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VSMC增殖及E2F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青青;董果雄;张社华;朱秀兰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内膜增牛、E2F1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9组(n=6):假手术组(A、B、C),对照组(A、B、C)及atRA治疗组(A、B、C).各组均高脂饮食两周后,对照组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atRA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每大给予atRA灌胃,其余操作同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但不损伤内膜.术后分别于7d、14d、28 d处死A、B、C组动物.采取颈动脉标本,对血管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粥样硬化病灶中E2F1、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术后7 d内膜开始增生,14d及28 d时增生明显,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E2F1、PCNA阳性表达明显.治疗组内膜增生较轻,14d、28 d时,内膜面积及斑块厚度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P<0.01、P<0.01),E2F1、PCNA阳性表达指数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1,P<0.01、P<0.05).结论 atRA抑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E2F1、PCNA的表达,抑制VSMC增殖,减轻新生内膜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 E2F1对前列腺癌的细胞周期与凋亡的调控

    作者:陈佳鸿;梁宇翔;李茂章;周晓波;吴永定;方树敏

    目的 探讨E2F1转录因子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芯片结果中获得前列腺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E2F1,进一步通过E2F1抑制及过表达质粒转染前列腺癌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DU 145/LNCaP转染质粒后,对照于空白组,转染siE2F1的细胞株,E2F1表达量明显下降(DU145:抑制率=77.30%,P<0.01;LNCaP:抑制率=79.89%,P<0.01);转染了Hi-E2F1的细胞株,E2F1表达量明显升高(DU145:倍数=8681,P<0.01;LNCaP:倍数=14424,P<0.01).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对比,抑制E2F1表达后的DU145及LNCaP细胞株细胞周期明显被抑制(P<0.05);高表达E2F1的LNCaP细胞株的细胞周期缩短(P<0.05),而在DU145细胞株中无明显差异.细胞凋亡实验发现,抑制E2F1表达后的DU145和LNCaP细胞株细胞凋亡明显增加(DU145 P<0.01;LNCaPP<0.05);相反,高表达E2F1后,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结论 E2F1可使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凋亡,这说明E2F1在前列腺中确实起着促癌的作用.

  • 卵巢浆液性癌发生过程中ARHI STAT3和E2F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军;李月红;崔爱荣;王俊灵;程建新;王士杰

    目的 研究卵巢浆液性癌由增生到癌变过程中,ARHI、STAT3和E2F1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3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8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56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石蜡包埋组织中,ARHI、STAT3和E2F1蛋白的表达,分析3种蛋白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25例正常卵巢上皮和35例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中,分别有22例和30例ARHI蛋白阳性表达,而在18例交界性囊腺瘤和56例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只有10例和22例阳性表达,ARHI在浆液性癌和交界性囊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39.3%和55.6%)明显低于其在正常卵巢和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P<0.05).浆液性囊腺癌和交界性囊腺瘤组织中,STAl3蛋白的表达增强,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49/56)和77.8%(14/18),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卵巢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率(P<0.05).与正常卵巢、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交界性囊腺瘤比较,卵巢浆液性癌中E2F1蛋白表达升高,阳性表达率为82.1%(46/56),明显高于前三者(P<0.05).统计分析显示,ARHI与STAT3和E2F1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蛋白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抑癌印迹基因ARHI的蛋白表达在卵巢浆液性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或缺失,而STAT3和E2F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三者可能相互协同,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 转录因子E2F1调控KIR3DL1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作者:高晓宁;于力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E2F1对KIR3DL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明确其调控KIR3DL1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PCR方法 从K562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突变型KIR3DL1基因启动子序列,将产物连接到pGL3-Basic荧光素酶载体,构建报告重组子;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 检测E2F1与KIR3DL1启动子在细胞内的结合;采用阳离子脂质体SuperFect包裹突变型和野生型KIR3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然后转染K562细胞,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 检测E2F1与重组子在细胞内的结合,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将E2F1真核表达载体与野生型KIR3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共转染K562细胞,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突变型KIR3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测序证实,在K562细胞KIR3DL1启动子区1个潜在的转录因子E2F1结合位点有1个自然发生的点突变(TTTGGCGC→TTCGGCGC);E2F1完全不能与K562细胞中突变型KIR3DL1启动子结合,但能与NK-92MI细胞中没有突变的野生型KIR3DL1启动子结合;突变型KIR3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保留了部分与E2F1的结合能力,但其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较野生型降低了50%;共转染E2F1真核表达载体使野生型KIR3DL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增加为对照组的2倍以上.结论 转录因子E2F1参与调控KIR3DL1基因转录激活,E2F1结合位点上CpG二核苷酸的数量和甲基化模式可能影响转录因子E2F1与靶序列的结合.

  • SIRT1和E2F1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云霄;赵静雅

    随着人类对肿瘤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加深,人类对肿瘤的基因方面的研究应运而生.SIRT是一种具有烟碱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的蛋白脱乙酰化酶,参与细胞增殖、衰老、凋亡、分化等生理活动.迄今为止,人类细胞内发现了7种不同类型的SIRT蛋白,分别命名为SIRT1~7.其中SIRT1是目前关于肿瘤相关性研究较多的一个,在抑制凋亡、延缓衰老、延长寿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2F家族是一组能够编码转录调节因子的基因,是细胞周期进程的重要调控因子.其中E2F1是细胞周期的重要正向调控因子,在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即促进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增多.众多研究表明,转录因子SIRT1和E2F1在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对这两个基因研究的日益深入,其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肿瘤的关系将逐渐明确,必定会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思路.

  • 组织芯片研究胃肠道间质瘤中E2F1、MDM2及P53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红霞;梁建芳;郑绘霞;王宏坤;肖虹;李宁;程彩霞;赵玉泽

    目的 探讨E2F1、MDM2及P53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及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23例GIST中E2F1、MDM2及P53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三者与GIST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3例GIST中108例有三种蛋白均可评估,108例中E2F1、MDM2及P53蛋白三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43.5%和57.4%.三者表达均与NI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在不同发生部位、是否坏死及有无转移复发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且三者表达在肠道发生的GIST明显高于胃和肠道外部位(P<0.05),胃和肠道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发生年龄及不同细胞类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2F1、MDM2及P53表达与GIST预后有关,三者对评价GIST预后是非常有意义的标记物.

  • 胃肠道间质瘤中E2F1和p16INK4α蛋白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宏坤;梁建芳;郑绘霞;程彩霞;李宁

    目的 探讨E2F1和p16INK4α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为GISTs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病理学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2例GISTs中p16INK4α和E2F1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与Fletcher分级、进行性疾病(progressive disease,PD)及CD117和PKC-θ表达之间的关系,并对二者与GISTs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2F1蛋白阳性率73.1%,与Fletcher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01);E2F1阳性表达与CD117阳性表达之间有显著性差别(P<0.05);E2F1阳性细胞数大于75%的病例与小于75%的三组(<10%,10%-50%,50%-75%)之间PD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INK4α在52例GISTs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与Fletcher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01);p16INK4α阳性细胞数小于50%的病例与大于50%的两组(50%-75%,>75%)PD发生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2F1、p16INK4α表达与GISTs预后有关,可作为GISTs预后的标记物.

  • E2F1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玉霞

    目的 探讨E2F1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E2F1和P53蛋白在21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10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E2F1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表达与肿瘤分级、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分级无关(P>0.05),E2F1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 结论 E2F1和P53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协同作用,二者过度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联合检测对判断患者预后是非常有用的指标.

  • 转录因子E2F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黄雪艳;李福琴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E2F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技术对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原发上皮性卵巢癌中E2F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情况,以及其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及与原发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交界性卵巢肿瘤及原发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1/6)、40%(4/10)、60%(6/10)、81.3%(26/32),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 2F1的表达在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上皮性卵巢癌中E2F1属于癌基因,其超袁达和反常表达与原发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有关.

  • 卵巢癌中E2F1通过影响miR-106b-5P调节RhoC的表达

    作者:关雪;刘瑶;王丽丽;宗志红;陈说;赵杨

    目的 探讨卵巢癌中E2F1、miR-106b-5P以及RhoC三者的表达的关系.方法 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卵巢癌组织中E2F1和miR-106b-5P表达水平的相关关系;OVCAR3和A2780细胞中转染或沉默E2F1,通过RT-PCR检测miR-106b-5P和RhoC的表达,转染miR-106b-5P后检测RhoC的表达.结果 经分析发现卵巢癌组织中E2F1和miR-106b-5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卵巢癌细胞转染E2F1后miR-106b-5P表达水平下降,RhoC的表达水平上升;转染si-E2F1后结果相反;而在卵巢癌细胞中转染miR-106b-5P后发现RhoC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E2F1负调控miR-106b-5P表达调控RhoC的表达.

  • E2F1蛋白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张怀军;邢新;王大为;李蠡

    目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以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及合成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为特征,其形成机理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基因失调是其中的关键.E2F基因是细胞周期G1向S期过渡的重要调控因子,在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和调节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E2F1基因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以正常皮肤组织做对照,初步探讨E2F1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E2F1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E2F1蛋白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E2F1蛋白表达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增高,促进瘢痕组织中细胞的增生,对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转录因子E2F1在子痫前期胎盘中表达及意义研究

    作者:杨秀华;孟涛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E2F1在子痫前期(PE)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PE患者30例和正常妊娠足月产妇30例胎盘组织中的E2F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PE组胎盘组织中E2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0.71±0.04、0.74±0.06)均低于正常妊娠组(0.92±0.03、0.9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PE组胎盘中E2F1的阳性表达率(43.33%)低于正常妊娠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胎盘组织中E2F1降低可能与PE的发生发展有关,E2F1可能成为新的PE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β-淀粉样肽(25-35)对PC12细胞Cyclin D1、CDK4、pRb、E2F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朝阳;祝其锋;丁航

    目的 观察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 peptide (25-35),Aβ25-35]对体外血清饥饿培养PC12细胞的Cyclin D1、CDK4、pRb、E2F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终浓度为25 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通过RT-PCR检测Cyclin D1、CDK4、E2F1基因mRNA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Cyclin D1、CDK4、pR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血清饥饿培养24 h可使约90%PC12细胞停滞于G0/G1期,25 μmol/L Aβ25-35诱导组8、16、24 h与对照组比较,S期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16 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可见明显的亚二倍体峰(Ap峰);Aβ25-35浓度诱导血清饥饿培养的PC12细胞0~20 h,Cyclin D1、CDK4、pRb 、E2F1 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结论 Aβ25-35诱导同步化于G0/G1的PC12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并阻滞于S期,同时出现凋亡,可能与增加Cyclin D1、CDK4、pRb 、E2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 细胞周期负反馈调控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晓华;张焕铃;刘福英

    1 P16INK4A-CDKs-RB和P19ARF-MDM2-P53的相互制约关系鼠双微体(MDM2)基因,初由Donna Geroge及其合作者在自发肿瘤鼠Balb/c3T3成纤维细胞系中鉴定出来. MDM2具有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穿梭的功能,人类的MDM2定位于染色体12q13-14,MDM2的(1)区内具有核定位(NLS)与核输出(NES)序列,利用其NLS序列与细胞核内的P53相结合,然后利用其NES信号,将P53运到胞浆,再通过其自身的E3-泛素连接酶活性,使P53蛋白泛素化而降解.

    关键词: ArF INK4A Rb E2F1
  • 树舌多糖GF对肝癌细胞E2F1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于英君;刘佳维;于水澜;宋高臣

    目的:研究树舌多糖GF对肝癌SMMC7721细胞E2F1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树舌多糖GF处理SMMC7721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SMMC7721细胞的增殖;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2F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2.5,10μg/mL树舌多糖GF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效果为显著.树舌多糖干预SMMC7721细胞后,E2F1 mRNA表达下调,E2F1蛋白表达减少.结论:树舌多糖GF可下调E2F1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 转录因子E2F1在非梗阻性无精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李进;刘紫庭

    目的 旨在探讨E2F1核转录因子在人类睾丸组织中的表达与生精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32例人类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石蜡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曲细精管病理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睾丸组织中核转录因子E2F1的表达;对照组选取13例人类正常睾丸组织.通过分析病理组HE染色,比较E2F1阳性染色范围及程度,评价E2F1核转录因子与生精功能的关系.结果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HE染色显示精曲小管中无或仅少量精子,精曲小管的生精上皮脱落、排列紊乱,精曲小管壁部分有玻变、纤维变,生精细胞萎缩.32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E2F1阳性表达8例,阴性表达24例,阳性率25%:13例正常睾丸组织中E2F1的阳性表达9例,阴性表达4例,阳性率69.23%;X2=7.69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1)E2F1核转录因子表达缺失与睾丸生精功能障碍密切相关;(2)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精曲小管的生精上皮脱落、排列紊乱,生精阻滞.

  • E2F1对TFDP3表达的调控及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蕊;马越云;辛艺娟;刁艳君;杨静;岳乔红;郝晓柯

    目的:构建含TFDP3基因启动子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载体pGL3-TFDP3-promoter,观察E2F1对TFDP3转录及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TFDP3对E2F1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系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TFDP3启动子序列并克隆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与E2F1表达载体pCMV-E2F1-HA瞬时单独或共同转染PC3细胞,测定荧光素酶活性以观察E2F1对TFDP3启动子的调控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CMV-E2F1-HA转染对PC3细胞内TFDP3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FDP3与E2F1相互作用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TFDP3基因启动子重组质粒pGL3-TFDP3-promoter,与E2F1表达载体pCMV-E2F1-HA共转染PC3细胞后,TFDP3启动子诱导的荧光素酶活性较单独转染pGL3-TFDP3-promoter显著升高[(1.14 ±0.06)vs(0.61 ±0.05),P<0.05].转染pCMV-E2F1-HA的PC3细胞的TFDP3蛋白表达是未转染细胞的2.7倍[(0.24 ±0.03)vs(0.09 ±0.02),P<0.05].pCMV-E2F1-HA转染后PC3细胞凋亡率较未转染组显著上升[(7.10±0.003)% vs(2.66±0.001)%,P<0.05],而pCMV-E2F1-HA与pcDNA3.1-TFDP3共转染后细胞凋亡率较pCMV-E2F1-HA组显著下降[(4.92±0.002)% vs(7.10±0.003)%,P<0.05].结论:E2F1可增强TFDP3启动子的活性,增加TFDP3蛋白的表达,其可能通过此机制抑制E2F1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 小细胞肺癌中转录因子E2F1调控的靶基因

    作者:李尊岭;焦飞;马颖;岳真;孔丽君

    本研究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转录因子E2F1在大约95%的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而且与其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但是E2F1在小细胞肺癌中调控的靶基因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E2F1在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688中调控的靶基因.染色体免疫共沉淀联合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ChIP-seq)结果显示,在小细胞肺癌H1688细胞中,E2F1能够调控5 326个靶基因的表达,其中4 700个是结构基因,626个基因编码长链非编码RNA.基因功能注释(gene ontology,GO)和基因富集图谱(enrichment map)分析显示,E2F1调控的靶基因功能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细胞周期调控、染色体和组蛋白修饰以及蛋白转运.MEME4.7.0软件分析显示,E2F1通过结合6个序列调控相关靶基因和长链非编码序列的表达.以上结果阐明了E2F1在小细胞肺癌中调控的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E2F1在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浸润与转移、复发和耐药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P14ARF和E2F1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沈勤;陈德滇;高倩;周晓军;王芳

    目的:观察P14ARF、E2F1蛋白在结直肠肿瘤的表达,明确其对肿瘤发生及侵袭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尸检正常结直肠组织6例,结肠腺瘤30例,不伴淋巴结转移(无LNM)结直肠癌3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有LNM)结直肠癌30例,后者再分为手术切缘组织、结直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共6组的P14ARF、E2F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和图像分析定量测定含量.结果:①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腺瘤组织、癌组织P14ARF、E2F1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P14ARF、E2F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癌组织内表达阳性率与不伴转移的癌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14ARF、E2F1蛋白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P14ARF、E2F1具有抑制癌发生作用,蛋白异常仅是结直肠癌癌变早期事件,与淋巴结、远处器官转移等侵袭活动无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②P14ARF、E2F1相互协同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因而可以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新靶点.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