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0例临床观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是一种快速型心率失常,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女性多见,通常40岁前发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悸、焦虑、乏力,甚至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休克,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有无基础心脏病.
-
毛花甙C和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毛花甙C与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2例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用毛花甙C和胺碘酮.结果 毛花甙C组和胺碘酮组复律及控制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4.2%和93.5%;两组无明显QT间期延长,校正QT间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胺碘酮组所有复律成功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无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效果好于静脉注射毛花甙C,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吞咽诱发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
吞咽动作诱发房性心律失常比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吞咽诱发心房颤动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复习,探讨吞咽诱发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发作四例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心律失常十分常见,常见的表现是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颤)等;甲亢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则十分少见,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而甲亢导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发作更为罕见.现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4例甲亢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发作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
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疾病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予以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方式急救治疗,研究组均联合予以胺碘酮治疗,将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改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疾病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可以产生明显的疗效,对于确保患者健康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观察治疗冠心病(CHD)快速型心律失常中使用胺碘酮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5月~2014年12月治疗的CHD并发快速型心率失常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奎尼丁组与胺碘酮组,分别给予两种药物。结果奎尼丁组中有效48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6.19%;胺碘酮组中有效5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0.48%,胺碘酮组的有效率高于奎尼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CHD并发心律失常时应用胺碘酮可改善疗效。
-
异搏定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的观察及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异位心律失常,属儿科急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supraventricular tarchycardia,SVT)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常见的并发症.
-
尖端扭转型室速20例临床分析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是一种高度恶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可终恶化成室颤,少数或可转化为室速.2000年以来我们共收治20例TdP,现报告如下.
-
沐舒坦出现快速型不良反应1例
患者男,89岁,因"发热3 d"于2009年8月5日入住本院高干病房.既往有冠心病、心功能Ⅱ级,高血压2级,脑供血不足病史,无青霉素等任何药品不良反应记录,无哮喘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73次/分,呼吸18次/min,血压138/64 mm Hg,咽不红,气管居中,胸廓正常,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73次/min.
-
异丙肾上腺素合用利多卡因治疗心动过缓致尖端扭转型室速6例报告
尖端扭转型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形形态多变,主波方向沿等电位线上下扭转,其临床表现凶险,可致猝死,需及时发现及治疗,现将本院救治成功的6例报道如下:
-
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胺碘酮的应用效果探析
目的:对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03—2013-03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效44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7.1%;共发生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结论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效果满意。
-
静脉注射西地兰、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控制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诊, 主要包括房颤、房扑、房速及阵发性室上速,如何安全而有效地控制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即刻心室率, 是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低血压状态、心源性休克及急性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而合理、有效地选择药物是控制其即刻心室率的关键措施[1].
-
浅论温阳药物在缓慢性心律失常上的应用
一引言心律失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两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常见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交界性心律、心室自主心律、心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上性和室性逸搏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在传统医学理论中归属于"心悸、怔忡、胸痹、眩晕"等范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心悸隐痛、头昏乏力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优势,且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疗效肯定.<内经>虽无"心悸"之病名,但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并早记载了脉律不齐是本病的表现.如<素问·举痛论篇>指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人的护理体会
人工心脏起搏术是治疗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由于该治疗方法的护理专业性较强,尤其是病人对自我护理的方法、起搏器的性能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担心出院后发生意外.因此,对此类病人进行针对性专业护理和健康教育,甚为重要,现将1996年以来我院3例患者成功地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清热为法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患者83例,随机双盲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治疗4周天后主要症状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42例,其中显效18例(42.9%),好转19例(45.2%),无效5例(11.9%),总有效率88.1%.对照组41例,显效14例(34.1%),好转13例(31.7%),无效14例(34.1%),恶化1例(2.4%),总有效率65.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清热为法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00例临床观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是一种快速型心率失常,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女性多见,通常40岁前发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悸、焦虑、乏力,甚至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休克,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有无基础心脏病.
-
先天性无虹膜白内障植入带虹膜人工晶体1例
患者男 29岁自幼双眼视力差,怕光、流泪.左眼视物不见1年余.于1999年6月来我院就诊.父母非近亲结婚,为第三胎足月顺产.其兄、姐无异常.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心肺无异常,智力、身体发育正常.眼右视力0.1,矫正视力0.2,左眼指数/10cm,矫正不能提高.双眼睑裂大小对称,双眼快速型水平震颤,角膜透明,未见虹膜.右眼晶体可见点状混浊,左眼晶体灰白色混浊,下方约1/3部分脱位,可见晶体赤道部及悬韧带.眼底窥不入.眼压指测正常.房角检查可见虹膜残基及部分小梁结构.双侧B超检查未见明显玻璃体异常,未见网\脱.诊断:双眼先天性无虹膜伴发白内障,眼球震颤,双眼弱视.
-
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159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
胺碘酮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胺碘酮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82例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41例则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90%)远远高于对照组(52.38%),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39%)明显高于观察组(7.32%),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