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杂交手术室为中心”的主动脉疾病个体化治疗(附247例病例分析)

    作者:郑智;伯志祥;周翔;王海灝;刘纯;周雁荣;魏翔;潘友民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室在主动脉疾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杂交手术室2013-01至2014-12进行主动脉疾病手术247例,其中主动脉夹层或穿透性溃疡合并壁内血肿216例(Stanford A型病变35例,复杂B型病变88例,简单B型病变93例),主动脉瘤28例,复合病变3例。

  • 地尔硫(卓)对主动脉夹层合并重度高血压的急诊内科处理23例分析

    作者:崔健

    目的 评价静脉使用地尔硫(卓)对主动脉夹层合并重度高血压的急诊处理效果.方法 对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给予静脉使用地尔硫(卓),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5、10、20、30、60、120 min、6h的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 患者在用药后,血压明显下降,心率明显减慢,原有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7%.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地尔硫(卓)不良反应少,能快速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可用于主动脉夹层急诊处理.

  • 主动脉夹层危险因素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杨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致死性主动脉疾病常见的原因之一.据估计,其自然发病率为(5~30)/10万,男女比例约为(2~5):1.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且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若不及时诊治,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目前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文献报道其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1,2].现综述如下:

  • 老年高血压伴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李晖;蒋朝旭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 选择15例老年高血压伴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夹层组,同期选择高血压未伴主动脉夹层15例患者为对照组,取入选患者的尸体解剖病理切片,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夹层组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理特点为夹层壁内平滑肌细胞明显退行性变,弹力纤维减少或断裂,胶原纤维增生,夹层壁内血管第八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增强,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高血压伴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一种并发症.严格控制血压,是预防老年人主动脉夹层发生的重要手段.

  • 主动脉夹层伴血栓形成患者的磁共振诊断

    作者:杨家斐;余新光;马林;胡淼淼;张毅军;程流泉;赵建秀;刘宁;盛春美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伴血栓形成患者的MRI影像特点.方法 12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伴血栓形成的患者,行快速小角度梯度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心电门控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及半傅立叶转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扫描,观察主动脉夹层伴血栓形成在各序列的信号特点.结果 急性期血栓在各序列为低信号或等信号;亚急性期血栓在各序列均为高信号;慢性期血栓在各序列为低信号或等信号.结论 主动脉夹层伴血栓形成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特殊类型,应用MRI的多种序列组合可以增强我们对主动脉夹层伴血栓形成作出正确的诊断.

  • 老年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谵妄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沈菲;苏晞;刘成伟;吴明祥

    目的 探讨老年DebakeyⅢ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围术期谵妄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经大血管双源增强CT诊断为DebakeyⅢ型急性AD、行全麻下介入大血管腔内隔绝术的22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35例,女性86例.根据是否存在谵妄症状分为谵妄组46例和对照组175例.根据谵妄发生时段分为术前谵妄组15例和术后谵妄组31例.记录并统计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入选者中,谵妄发生率20.8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夹层累及范围(OR=3.32,95%CI:1.68~6.94,P=0.001)、低氧血症(OR=1.62,95%CI:1.02~2.84,P=0.029)、住院时间(OR=1.66,95%CI:1.36~1.78,P=0.022)是围术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DebakeyⅢ型AD患者围术期并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很多,积极纠正低氧血症、缩短监护病房留置时间,可降低其发生率.

  • 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神经系统表现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贵方;毕齐;曹莉

    目的 总结老年主动脉夹层(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特点.方法 选择189例老年AD患者,其中A型105例,B型8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中,54例(28.57%)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症状为头晕16例,占8.47%,其次晕厥14例,占7.41%,昏迷7例,占3.70%,一侧下肢感觉障碍6例,占3.17%,截瘫3例,占1.59%.12例诊断为脑梗死.与B型AD比较,A型AD患者更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40.95% vs 13.10%,P<0.01),晕厥的发生显著高于B型患者(13.33% vs 0%,P<0.01).结论 神经系统症状常见于老年AD患者,尤其是A型患者,可能与脑缺血有关.

  • 老年人胸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作者:吴智勇;毛志福;王志维;程邦昌;丁良儒;郑晓勇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胸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按DeBakey法分类,Ⅰ型5例,Ⅱ型16例,Ⅲ型25例.其中24例行主动脉置换术(置换组),17例行腔内隔绝术(隔绝组),5例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死亡2例(8.3%).随访9~21个月,术后近期死亡3例(6.8%),余康复良好,移植物通畅,无扭曲及移位.结论 对于老年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这一高危人群,需根据其小同情况,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 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1562C/T多态性

    作者:宋卫华;党爱民;朱俊明;吕纳强;刘国仗;惠汝太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1562C/T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及高血压病患者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确定MMP-9基因-1562C/T基因型.结果(1)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中,MMP-9基因-1562T等位基因频率(17.6%)显著高于高血压病患者(11.2%,P<0.05),两组之间3种基因型(-1562CC、-1562CT、-1562TT)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1562CC基因型相比,基因型为-1562CT/TT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累及升主动脉更多见(OR=2.063,95%CI=0.998~4.264,P=0.049).结论MMP-9基因-1562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病并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可能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病并发主动脉夹层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携带MMP-9基因-1562T等位基因的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更多累及升主动脉,影响预后.

  • 急诊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创伤性胸主动脉疾病的效果

    作者:濮欣;黄小勇;宁一;吴文辉;蒲俊舟;黄连军

    目的 探讨急诊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创伤性胸主动脉疾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就诊并行急诊腔内修复术的急性创伤性胸主动脉疾病患者3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经急诊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确诊为胸主动脉损伤,明确诊断后在局部麻醉下行急诊预置血管缝合器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二期转入相关科室治疗复合伤.术后1、6和12个月复查主动脉CTA,其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 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42(34,55)岁,男性31例.胸主动脉离断5例,假性动脉瘤13例,主动脉夹层7例,壁间血肿伴胸腔积液10例.合并脑挫裂伤3例(占8.6%),合并肺挫裂伤并肋骨骨折31例(占88.5%),合并肢体长骨骨折7例(占22.5%),合并内脏实质脏器挫裂伤3例(占8.6%).除1例急性创伤性胸主动脉疾病患者在转运途中因主动脉破裂而死亡外,其余34例(占97.1%)患者均成功完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就诊至进入手术室时间为(88.6±26.6)min,手术时间为(52.0±9.4)min.术中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69套,2例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现血肿和假性动脉瘤,行二次手术于直视下缝合.受累胸主动脉病变长度为(44.5±7.4)mm.置入主动脉覆膜支架共46枚,置入支架长度为(164.3±15.2)mm,支架近端直径扩大率为(22.3±8.6)%.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4(12,24)个月,无内漏和截瘫等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胸主动脉完全重塑14例,支架段血栓化7例,假性动脉瘤血栓化13例.1例患者因封闭左锁骨下动脉且未行血管重建,术后左上肢乏力.结论 急诊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创伤性胸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

  • 床旁超声心动图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院内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王豪俊;肖子亚;顾国嵘;薛渊;邵勉;邓至;陶振刚;姚晨玲;童朝阳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院内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CT血管成像确诊的22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91例)和死亡组(38例).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床旁超声心动图表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死亡组接受手术治疗的比率小于存活组[60.52%(23/38)比85.34%(163/191),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的年龄、性别、Debakey分型、合并高血压病史和马凡综合征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床旁超声心动图显示,死亡组主动脉瓣受累和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比率均高于存活组[分别为65.79%(25/38)比34.03%(65/191)和44.74%(17/38)比14.14%(27/191),P均<0.01];死亡组的主动脉根部直径大于存活组[(55.5 ±6.4)mm比(42.3±7.8)mm,P<0.01];心包积液、主动脉窦部扩张比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瓣受累(OR=3.275,95%CI 1.290 ~ 8.313,P<0.05)、主动脉根部直径(OR=1.202,95%CI 1.134 ~1.275,P<0.01)和接受手术(OR=0.224,95% CI0.079 ~0.629,P<0.01)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床旁超声心动图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有重要诊断价值;主动脉瓣受累、主动脉根部直径增大和未接受手术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 三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

    作者:申运华;严中亚;章庆春;卢中;朱正艳;程光存;孙云;郑理;吴一军

    目的 探讨三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并与传统的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进行疗效的比较.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对2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患者以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治疗(Ⅰ组),8例患者以三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Ⅱ组).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术后1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和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死亡病例.Ⅰ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停循环或选择性脑灌注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输血量和住院费用均多于Ⅱ组(P均<0.05).术后1个月,Ⅰ组胸主动脉大内径小于术前[ (30.2 ±3.1)mm比(42.5±6.5) mm,p<0.05],Ⅱ组胸主动脉大内径也小于术前[(31.5±2.5) mm比(44.1±7.3)mm,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和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前者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费用.

  • 主动脉夹层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及其与院内死亡的关系

    作者:肖子亚;王豪俊;姚晨玲;顾国嵘;薛渊;尹俊;陈杰;张晨;童朝阳;宋振举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表现,并探讨其与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的429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D患者分为2组,手术组接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370例),非手术组接受内科保守治疗(59例).分析患者的主动脉多层螺旋CTA影像学表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AD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结果 手术组AD患者院内死亡12例(3.24%),非手术组AD患者院内死亡28例(47.46%),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AD病变累及不同的分支血管,多层螺旋CTA可以清楚地显示AD的真假腔,363例(84.62%)患者可见内膜破口,63例(14.69%)患者可见外壁钙化,227例(52.91%)患者可见血栓形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累分支血管数(OR=1.374,95% CI1.081 ~1.745,P=0.009)和假腔范围(OR=2.059,95% CI1.252 ~3.385,P =0.004)是AD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手术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受累分支血管数(OR=1.600,95%CI 1.062 ~2.411,P=0.025),非手术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假腔范围(OR =2.315,95%CI1.019 ~5.262,P=0.045).结论 多层螺旋CTA能够显示AD全程、真假腔、内膜破口、外壁钙化和血栓形成等情况.分支血管累及数量和假腔范围是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

    作者:黄连军;孙立忠;朱俊明;张岩;杨剑;俞飞成;程卫平;蒋世良

    目的总结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经验.方法胸主动脉夹层49例,男44例,女5例,平均年龄(51.6±1.8)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切开右或左侧股动脉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入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电子束CT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40例无内漏,9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因支架置入位置过高,行外科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术后随访: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术后造影9例有内漏者,无加重,4例患者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余者夹层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结论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置人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高雷;杨一峰;吴勤;唐浩;徐新华

    目的 创建应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置入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新方法,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例经CT证实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术前应用超声心动图判断病变,并根据测量参数选择覆膜支架型号.术中以超声心动图(包括经食管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动态地引导和监测,精确定位后置人覆膜支架封闭主动脉夹层破口.术后以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评估置入覆膜支架的疗效.结果 5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置入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均成功置入真腔.1例患者主动脉夹层的远端有一小破口未覆盖.术后随访3个月,未发现覆膜支架移位及新生内漏,未发现主动脉管壁穿孔、肾功能衰竭、截瘫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2d比较,术后1个月和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中位数分别为59.9%、67.4%、68.1%)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中位数分别为31.4%、33.7%、39.1%)均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创建了临床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新方法.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置入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满意,中、远期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 “两段式”覆膜支架置入术个性化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

    作者:黄小勇;黄连军;郭曦;薛玉国;李鹏;吴文辉;刘光锐;李铁铮;彭明亮

    目的 探讨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置入术个性化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期11例(19.5%),亚急性期37例(66.1%),慢性期8例(14.4%);病变累及范围在肾动脉水平以近22例(39.3%),在肾动脉水平以远34例(60.7%);病变长度为(226±13) mm.术中常规胸、腹主动脉造影,测量近端锚定区主动脉直径、远端锚定区真腔直径及两者之间的长度;“第1段”以近端锚定区为标准,常规置入支架;“第2段”以选定的远端锚定区为标准,顺序置入自主研发的大锥度覆膜支架,两枚支架重叠不少于30 mm.术中和术后观察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患者均完成手术,置入支架长度为(197.6 ±20.3)mm,锥形跨度为(7.5 ± 1.8)mm,近端扩大率为(12.8±3.4)%,远端扩大率为(11.2±4.1)%,支架远端与主动脉走行的夹角为(2.3±1.3)°.随访(10.0±4.0)个月,主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支架近、远端主动脉直径及支架远端与主动脉走行的夹角与术中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体假腔血栓形成比例为98.2%(55/56),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比例为82.1%(46/56).发生并发症2例(3.6%),其中截瘫1例,远端支架贴附不良1例.结论 “两段式”覆膜支架置入术能够针对不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变特点,以远端锚定区为标准,制定个性化腔内修复治疗方案,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 血流储备分数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肾动脉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郭曦;李彭;刘光锐;黄小勇;勇强;王国勤;黄连军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主动脉夹层累及肾动脉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1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导致单侧肾动脉受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主动脉造影显示肾动脉受累的患者在进行肾动脉FFR检查后,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再次行肾动脉FFR检查,FFR>0.90的患者终止手术;FFR≤0.90或肾动脉狭窄近端与远端的平均压压差>20 mmHg(1 mmHg =0.133 kPa)的患者则进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1个月检查肾功能;术后1和3个月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前,1例患者的受累肾动脉FFR值为0.90,其余11例患者的受累肾动脉FFR<0.90.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示8例患者的两侧肾动脉血流畅通,FFR>0.90;4例患者的受累肾动脉FFR<0.90,完成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FFR>0.90.术后1个月,血尿素[(8.84±3.99) mmol/L比(5.18±1.69)mmol/L,P=0.011]和尿酸[(359.3±77.3) μmol/L比(276.9±108.3) μmol/L,P=0.008]均较术前降低,血肌酐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60).术后1和3个月,超声造影示患者肾动脉血流均通畅.结论 对肾动脉受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FFR检查,可数据化评估靶器官的血流灌注,并指导介入治疗.

  • 主动脉夹层发病时间特点分析

    作者:王德;丘俊涛;于存涛;罗新锦;高伟;吴进林;张良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发病时间的特点.方法 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阜外医院治疗的来自河北省的所有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 12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时段(包括1:00至6:00、7:00至12:00、13:00至18:00和19:00至24:00)、星期、月份和季节主动脉夹层的发病规律,并比较不同特征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星期和季节的差异.结果 1 12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年龄为(51.4±12.0)岁,男性占77.88%(873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占69.05%(774例).一天当中发病数量多的时间段为13:00至18:00,共401例(35.77%);发病数量少的时间段为1:00至6:00,共196例(17.48%).周一发病数量多,共173例(15.43%);周五发病数量少,共153例(13.65%).1月份发病数量多,共135例(12.04%);7月份发病数量少,共54例(4.82%).冬天发病数量多,共349例(31.13%);夏天发病数量少,共184例(16.41%).≥65岁与<65岁、高血压与无高血压、马方综合征与无马方综合征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星期和季节的发病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发病时间具有冬季发病多而夏季发病少、下午发病多而上午发病少的规律.

  • 主动脉根部扩张导致封堵器脱落1例

    作者:成革胜;杜亚娟;张玉顺

    1病例报告
      患者男,16岁,以“发现心脏杂音1个月”为主诉于2013年10月15日住院。查体:血压96/62 mm Hg,脉搏75次/min。呼吸平稳,口唇无发绀。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率75次/min,心音有力,律齐, P2稍亢进伴固定分裂,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2/6级柔和收缩期杂音,无传导,不伴震颤。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杵状指趾。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经胸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损(中央型),肺动脉高压(41 mm Hg );右心房右心室大,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房间隔缺损大小:大血管短轴切面直径27 mm,胸骨旁四腔切面直径23 mm,剑下双房切面直径25 mm;主动脉侧无缘,其余残缘长度均>7 mm;升主动脉直径40 mm(见图1)。患者于2013年10月17日于局麻下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中测肺动脉收缩压为36 mm Hg。置入34 mm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后行牵拉试验,主动脉侧欠牢靠。回收封堵器,更换36 mm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再次行牵拉试验,经胸超声心动图下见封堵器位置固定,形态良好(见图2)。完全释放封堵器(见图3)。行超声心动图再次确定封堵器位置,患者体位变动后封堵器脱落至右心房(见图4)。心电监护示偶发房性期前收缩。考虑到封堵器较大,急诊转心脏外科,全麻下行封堵器取出术并修补房间隔缺损。术中见主动脉根部明显扩张(见图5),封堵器滞留于三尖瓣口,顺利取出封堵器,心腔及封堵器表面未见血栓形成(见图6),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术后第7天出院,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房水平未见残余分流,无二尖瓣及三尖瓣反流,无心包积液。肺动脉收缩压为28 mm Hg。术后一个月门诊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房水平未见残余分流,右心房右心室不大,无二尖瓣及三尖瓣反流,无心包积液;肺动脉收缩压为22 mm Hg。目前继续随访中。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封堵器
  • 累及内脏动脉的腹主动脉瘤杂交手术肯定比开放手术获益大吗?

    作者:戈小虎

    累及内脏动脉的腹主动脉瘤解剖形态与Crawford法分型的Ⅳ型胸腹主动脉瘤相似,是指病变累及全部腹主动脉,从膈肌处主动脉至腹主动脉分叉处,传统手术方法与Ⅳ型胸腹主动脉瘤相同。1991年,Parodi等[1]应用覆膜支架成功地修复了肾下腹主动脉瘤,从此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血管腔内微创方式在肾下腹主动脉瘤治疗上逐渐替代了传统手术。然而,累及内脏动脉的腹主动脉瘤由于需要重建内脏动脉,其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及开放手术死亡率高,是血管外科治疗困难的疾病之一,因此血管外科医师们也在探索应用腔内技术治疗此病。

413 条记录 3/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