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在人工二尖瓣瓣周漏诊治中的作用

    作者:吴卫华;潘欣;陈晖;黄艳;陆静;马兰

    目的: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RT3D-TEE)技术在人工二尖瓣瓣周漏(PVL)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10例中度及以上的二尖瓣PVL患者接受治疗,在内科介入术前、后择期及外科术前、后即刻均行二维经食管超声(2D-TEE)及RT3D-TEE检查,明确PVL的病理解剖改变,并了解纠治的效果;镶嵌介入封堵术则全程在2D-TEE及RT3D-TEE并配合X-射线的监护与引导下完成.结果:7例PVL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其中6例成功,1例需要做第2次封堵术;另3例行外科手术.在所有患者中,RT3D-TEE均能准确地显示漏口的位置、形态、数目并测量漏口大径及面积,1例还能清晰地显示出导致PVL的原因.2例外科手术患者因为RT3D-TEE的干预,使外科医生于术前进一步修正了手术方案.介入封堵术中RT3D-TEE能准确地鉴别导引钢丝是通过瓣周缺损还是瓣叶对合处.1例在介入术后复查显示封堵器部分阻碍了人工瓣叶的启闭活动.结论:RT3D-TEE所提供的二尖瓣PVL解剖及功能等的诊断信息,能大限度帮助临床医生于术前选择并制定佳的治疗手段及具体的方案,对二尖瓣PVL介入封堵术而言,RT3D-TEE的作用不可或缺.

  • 房间隔缺损并病窦综合征介入封堵同时起搏器植入一例

    作者:雷晓亭;商鸿;洪志斌

    患者,46岁,房间隔缺损合并病窦综合征.对房间隔缺损封堵并同时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随访半年,心脏结构恢复正常大小,心脏节律为全程起搏心律.

  • 浅谈房间隔缺损介人封堵术的护理

    作者:楚娜莎

    房间隔缺损(简称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对本病的治疗已从外科手术修补方法逐步转为采用介入封堵ASD.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经过严密监护,精心的护理,介入封堵ASD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近年来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ASD病人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 1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介入封堵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涂静

    总结了左冠状动脉右房瘘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按介入常规准备,术中协助医生行介入封堵,密切观察心电图有无心肌缺血表现,术后监测心电图T波及ST波有无变化,观察有无心肌梗死,同时监测有无残余漏、封堵器脱落、冠状动脉痉挛和夹层等并发症.认为做好对左冠状动脉右房瘘介入封堵术患者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介入封堵30例报道

    作者:李博宁;刘琮;孟祥春;刘麟;张智伟

    目的 探讨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介入封堵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幼儿进行介入封堵,年龄小4个月,大27个月,平均(10.0±3.5)个月.体质量小3.5 kg,大12 kg,平均(7.0±2.5)kg.动脉导管未闭窄处直径小3.5 mm,大12 mm,平均(5.5±2.3)mm.肺动脉收缩压大98 mm Hg(1 mm Hg=0.133 kPa),小40 mm Hg,平均(65.0±5.7)mmHg.结果 30例中29例封堵成功(96.7%),无死亡患者.结论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需尽早治疗,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作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326例经验总结及随访分析

    作者:刘浪;陈凯明;赖锋华;朱伯卫;姚祝飞;钟瑞平

    目的 总结经皮导管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经验,并对326例患者的中期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32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均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排除干下型室间隔缺损,采取经皮导管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疗效,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观察.结果 经皮导管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成功率为98.3%(320/326),失败原因为室间隔缺损过大或过小、位置特殊、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及反流、损伤三尖瓣或主动脉瓣、房室传导阻滞等.术后并发症:1例术后1d封堵器移位,急诊心脏外科手术处理;2例8 kg患儿术后股动脉血栓形成,尿激酶溶栓后治愈;12例新出现三尖瓣轻度反流或原有三尖瓣反流增多;1例损伤主动脉瓣致中度反流,急诊外科手术处理;56例出现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经激素、人体白蛋白、营养心肌等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17例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术后10个月出现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后恢复至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8d出现脑出血,开颅发现脑血管畸形,外科处理后治愈.术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胸比例较术前改善.结论 经皮导管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无需体外循环、成功率高等特点,值得推广,但应规范选择患者和长期随访.

  • 应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婴幼儿PDA合并重度PH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松跃;任跃;荣星;吴蓉洲

    目的 应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SPH),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16例PDA合并SPH患儿为研究对象.男6例,女10例,月龄6~47个月,中位月龄16.3个月;体质量(7.6±2.2) kg.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大小,PDA窄处直径为(4.7±1.5)mm.选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治疗,封堵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24 h及1、3、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疗效.结果 所有患儿均封堵成功,成功率达100%.术后即刻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1例可见极少量残余分流,15 min后重复造影见分流消失.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复查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皆无残余分流、PDA再通,降主动脉无缩窄.16例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由(72.9±4.3)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48.4±12.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平均压由(48.8±5.6)mm Hg降至(30.4±10.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术后24h,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上述指标呈减少趋势;左心室射血分数于封堵术后24 h较术前升高,随访期间呈上升趋势.结论 经导管治疗PDA合并SP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观察

    作者:潘港;蒲晓群;徐细平;郑昭芬;李传昶;陈晓彬;莫龙;邓金华;孟霜媛

    目的 观察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 16例、VSD 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EUSA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结果 (1)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浆GMP-140浓度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4天血浆GMP-140浓度亦有所下降(P<0.05),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GMP-140浓度升高较ASD患者更明显(P<0.01);(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1)ASD、VSD封堵术后均存在血小板活化状态,二者相比VSD封堵术后血小板活化更明显;(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

  •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3岁以内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6例

    作者:肖泽曦;马桂霞;陈业增;林广裕

    目的:验证经皮导管介入治疗3岁以内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总结我院6例行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患儿VSD平均直径为(3.5±0.3)mm,其中2例选用先健小腰大边型VSD封堵器,4例选用先健对称型VSD封堵器.结果:6例均成功封堵,术后即刻复查超声心动图无残余分流,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0.5~1年,均无不良并发症.结论:3岁以内膜周部VSD患儿行经皮导管介入治疗确实可行,安全可靠.

  • 室间隔缺损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

    作者:胡振奎;吴伟敏;王强;师干伟

    目的:对经右心室穿刺封堵、导管介入封堵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辅助心脏直视修补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种手术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分析不同方式的特点.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我院分别采用经右心室穿刺封堵术、导管介入封堵术及CPB辅助心脏直视缺损修补术治疗VSD患者共87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对比不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血及输血总量等情况.结果:A组15例,15例均封堵成,未出现近期并发症;B组15例,13例封堵成功,并发室性早搏1例;C组57例,57例修补成功,并发死亡2例、肺炎2例、胸腔积液3例.C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出血及输血总量明显多于A组和B组(P<0.05);后两者差异无显著(P>0.05).C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B组无需呼吸机辅助呼吸.C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VSD.经右心室穿刺封堵术操作简便,全身组织损伤小;导管介入封堵术美观性佳,无需呼吸机辅助呼吸;CPB辅助心脏直视缺损修补术费用低廉,适应证广(尤其VSD合并复杂畸形者).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作者:岳峰;刘晓桥;张萍;续自灵

    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并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 PDA封堵术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12例病例资料,分析术后并发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分析血小板减少与PDA大小、封堵器大小、突入主动脉部分的多少及有无残余分流的关系。结果:249例患者中,并发血小板减少12例,发生率为4.82%。血小板减少发生于封堵术后1~3 d内,其中鼻出血6例,皮肤淤血1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内脏出血,无1例嗜酸粒细胞升高。11例为巨大PDA,7例术后造影显示降主动脉伞面突入降主动脉内,占据降主动脉内径的1/4。8例术后即刻造影有明显残余分流。输血小板等治疗后1周~1个月血小板几乎恢复正常,均康复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巨大PDA且封堵伞突入降主动脉部分较多或(和)合并残余分流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血小板过多消耗和机械性破坏有关。该并发症可以防治,预后好。

  • 内科介入封堵瓦氏窦瘤破裂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琰;何建新;阮云军;邱健;戴波;黎丝;李叶阔

    目的:探讨瓦氏窦瘤破裂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例瓦氏窦瘤破裂患者,经心脏彩超及造影明确诊断.建立动静脉轨道后选择形状、大小合适的封堵器给予封堵,1~2个月后观察心脏彩超的变化.结果:3例瓦氏窦瘤破口直径6~ 12mm,主动脉造影证实均封堵成功,术后未发现并发症.术后1~2个月心脏彩超显示扩大心脏较前缩小,收缩功能较前改善,封堵器未脱离,心内未见残余漏、血栓形成.结论:介入封堵治疗瓦氏窦瘤破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失败后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晓慧;韩宏光;王辉山;方敏华;李波;徐莉莹;孟庆涛;刘宇

    目的 分析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治疗失败原因,以期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方法 15例ASD介入封堵失败患者,均采用全麻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取出封堵器、矫治心内畸形,术后入ICU进行监护.结果 15例患者术中探查ASD直径(30.6±6.7)mm,大于术前的(24.6±5.4)mm.ASD部位为中央型6例,下腔型9例,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40.0% (6/15).15例患者均成功取出封堵器,心内畸形修复完善,外科手术中开放升主动脉全部自动复跳,顺利脱机.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ASD介入封堵失败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 微创伤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6例

    作者:卢昌超;林辉;温昭科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手术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手术疤痕大,影响美观;另一种治疗方法是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创伤小,但设备要求较高,技术操作复杂,费用高,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处理困难.2006年1月至7月,我们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采用国产封堵器经胸壁微创非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封堵6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 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房间隔缺损30例研究

    作者:韩冬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10%-20%左右[1],既往多在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修补及导管介入封堵,但存在手术创伤大,介入封堵手术适应症窄等不足,为弥补这些不足,在两者的基础上产生了外科封堵技术,2005-2006年我科对30例房缺患者采用该技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术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娟;林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68例先天性心脏病介人封堵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封堵成功165例,技术成功率98.2%;无死亡病例.共发生并发症8例(4.8%),术中发生并发症5例(空气栓塞1例、封堵器变形回收困难1例、封堵器脱落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造影剂过敏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加速性交界性自主心律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假性动脉瘤1例).通过细心的监护,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与医生配合,术后24h、1个月、3个月的随访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胸片示封堵器位置准确固定,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残余分流等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创伤小、住院时间较短、疗效较肯定但具有一定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因此,护士应熟悉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诱因,掌握有效的护理对策,促进患者的康复.

  • 应用不同封堵装置封堵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评价

    作者:李鹏飞;高伟;赵鹏军;余志庆;李奋;黄美蓉;傅立军;郭颖;刘廷亮

    目的:评价应用不同封堵装置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间确诊为PDA并接受介入治疗的患儿共443例,男218例,女225例,平均年龄7.8岁(0.6~13岁),平均体重17.5 kg(5.3~48 kg),合并其他畸形者均排除.根据PDA大小分别选择弹簧圈、PDA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治疗.根据PDA的形态和大小分别采用经股动脉逆行或经股静脉顺行释放.结果:431例(97.3%)成功封堵. 4例因释放前存在主动脉缩窄,3例存在左肺动脉狭窄而放弃,5例大PDA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封堵试验阳性而放弃.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平均压32.5 mmHg(23~67 mmHg),Qp/Qs:1.62(1.4~3.2).其中45例采用弹簧圈封堵,53例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Ⅱ(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12例为膜部VSD封堵器,其余均采用ADO进行封堵.25例(5.8%)术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18例1月随访时消失,3月随访时全部消失.6例(1.3%)术后出现主动脉轻度狭窄,压差<10 mmHg,无需处理,随访无进展.2例(0.46%)术后出现血小板降低,对症治疗2周后出院,随访无异常发现.1例出现术后溶血.1例随访出现三尖瓣中度返流.结论:对不同类型和大小的PDA可应用不同装置进行封堵,术中操作仔细,避免损失三尖瓣,部分大PDA封堵后可存在残余分流、主动脉狭窄和血小板变化,随访时需密切观察.

  • 房间隔缺损封堵后远期心室重构及运动耐量的变化

    作者:巫文丽;唐炯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的几何形态发生重塑,相应地心功能会发生变化,探索上述改变与时间、年龄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 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预防脑卒中的再认识

    作者:张云;曾智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一直倍受大家关注,围绕这个问题的众多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而该问题的争议直接影响到不明原因脑卒中伴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二级预防策略.卵圆孔未闭的封堵治疗预防缺血性卒中应用于临床二十余年,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证明其比药物预防更为有效.现就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预防脑卒中涉及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综述,期望业内学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更多有效的研究.

  •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介入与外科治疗

    作者:丁盛;刘宝玉;俞永康;毛玉琦;刘小燕;罗静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与介入封堵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08年5月我科收治的30例PD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4~41岁,平均年龄25.8岁.1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2例行介入封堵治疗.结果 经外科手术和介入封堵治疗患者术后即刻的肺动脉收缩压(60.8±12.0 mm Hg vs.100.2±14.2 mm Hg;60.3±11.6 mm Hg vs.108.4±17.6 mm Hg)和平均肺动脉压(40.1±9.8 mm Hg vs.76.1±11.3 mm Hg;40.2±10.5 mm Hg vs.79.5±13.6 mm H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4例手术患者中有2例出现声音嘶哑,2例残余分流;介入封堵治疗患者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随访29例,随访时间3个月~2年;1例失访.随访期间患者无明显胸闷、气促等,超声心动图检查大动脉水平未探及残余分流,1例术前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在封堵术后2个月时猝死,死亡原因不明.28例患者术后90 d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收缩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封堵治疗PDA合并重度PH的患者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较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尤其是介入封堵治疗可行试验性封堵,对鉴别动力性和阻力性PH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一些特殊类型的PDA患者仍需外科手术治疗.

159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