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比较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与保守治疗在对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博;艾科热木·吾普尔

    目的:分析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与保守治疗在对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保守治疗,采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能有效改善患者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可塑形跟骨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者:马耀斌;张俊杰;李宗武;张卫;张胜利

    跟骨骨折是跗骨中常见的骨折,其骨折发生率占全身的2%,跟部骨折的80%,其中85-90%为关节内骨折[1].对波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非手术疗效一直不甚理想,常遗留行走、负重时疼痛,足部畸形.晚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足功能.近年来随着对跟骨的生物力学、损伤机制和骨折的病理的深入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已得到越来越多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和认可.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9年2月,采用可塑形跟骨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66例78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撬拨复位中空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吴从俊;朱建明;王志豪

    中空加压螺纹钉是80年代末AO协会和Rob,Mathys公司研制的新型骨折内固定材料.因其具有骨折端加压可靠,内固定坚强,微创及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骨折创伤治疗.

  • 关节外距下关节固定术治疗痉挛性双瘫扁平足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欣;刘宏;肖晟;方科;文捷;唐仲文;曾鸣;曹舒

    目的:介绍应用关节外距下关节固定术治疗痉挛性双肢瘫患儿扁平外翻足畸形的手术指征和方法,对临床疗效及结果作出评价,并讨论其矫正机制和矫形效果。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关节外距下关节固定术技术治疗痉挛性双肢瘫患儿28例(46足),并根据畸形的程度给予相应的软组织重建手术。术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从疼痛、功能、对线三方面评价患儿临床效果,同时观察患儿足外翻的影像学指数的改变,比较前后位片距骨-第一跖骨角和距跟角,正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和跟骨-第一跖骨角(Hibbs’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平均随访2年8个月,所有患儿骨性愈合并且畸形没有复发。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结果,平均得分88分,28足优,18足良。影像学评价测定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足负重前后位的距跟角、正侧位Meary角及Hibbs’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外距下关节固定术治疗痉挛性双肢瘫患儿扁平外翻足畸形疗效确切,后足外翻术后的指数和距下关节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本研究仅为中短期的观察,还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

  • 柔韧性平足及距下关节稳定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程翔宇;宋卫东;李文翠;刘建全

    距下关节连接距骨和跟骨,其三维运动可保持足部的稳定,而距下关节力学结构及接触特性的改变是柔韧性平足的特点,目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式。距下关节稳定术(extraosseous talotarsal stabi?lization, EOTTS)作为距下关节制动术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种治疗柔韧性平足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中长期随访结果良好。虽然EOTTS是行之有效的技术,但目前尚缺乏术后距下关节生物力学改变的研究结果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资料。同时EOTTS的生物力学机制还未被完全了解,未来可建立手术模型深入分析足部生物力学变化。

  • 跟骨骨折46例治疗分析

    作者:余勤武;刘继超;陈先州;曾义高;方丁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中的60%,占全身骨折中的2%.且多为粉碎性,累及距下关节,治疗难度大,预后功能恢复差别大,致残率高.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可塑形跟骨解剖钛板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4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者:齐绪中

    跟骨骨折以是否累及距下关节分为关节外和关节内骨折.关节外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30%~40%,一般有较小暴力引起,常不需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关节内骨折约占跟骨骨折70%,通常其功能恢复较差,主要有两种:一是舌状骨折,二是关节内压缩骨折.

  • 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李志华;王以强;高泓一

    跟骨是足弓的重要组成,对人体的负重及行走至关重要.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的损伤,大部分骨折累及距下关节,因解剖结构特殊,治疗困难.2000年以前,我院均采用闭合撬拔复位石膏外固定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常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001年以后,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跟骨后关节面骨折后接触特征改变

    作者:王振虎;彭阿钦;潘进社;宋朝辉;孙辉生;韩长玲

    我们模拟跟骨后关节面骨折,研究骨折移位对距下关节接触特征的影响,为建立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量化手术指征提供依据.

  • 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儿童柔韧性扁平足的疗效评价

    作者:苏正兵;杨述华;段德宇;梁琳琳;刘冠杰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制动术在治疗儿童柔韧性扁平足中的矫形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接受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的15例柔韧性扁平足患儿的诊治结果,分别测量和分析术前、术后前后位片上距跟角、距-第一跖骨角和侧位片上距-第一跖骨角、距骨倾斜角,并用 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对术前、术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4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0个月。随访病例均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足疼痛及足弓塌陷等症状均明显好转。前后位片上距跟角平均由术前26.6°±2.5°减小到术后20.8°±2.1°(P<0.05),距-第一跖骨角平均由术前13.7°±1.8°减小到术后6.4°±1.3°(P <0.05),侧位片上距骨倾斜角平均由术前27.9°±2.4°减小到术后20.7°±2.2°(P <0.05),距骨-第一跖骨角平均由术前11.4°±1.3°减小到术后3.7°±1.1°(P <0.05)。术前、术后均采用 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平均由术前(58.2±6.7)分提高到术后(86.4±5.6)分(P <0.05)。结论距下关节制动术是治疗儿童柔韧性扁平足的有效方法,具有简单、安全、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此项技术在国内开展的时间不是太长,还需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 关节内跟骨骨折开放复位加钢板内固定

    作者:杨龙振;周瑞江;佟永强

    目的:探讨关节内跟骨骨折开放复位加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跟骨关节内骨折35例(40足)实施开放复位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分[3],优27例,良5例,可3例;术后4例切口裂开,经换药后愈合;并发3例距下关节炎,治疗后逐渐减轻.结论:对关节内跟骨骨折实施开放复位加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全部愈合.

  • 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谢业东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植骨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 1998年1月以来采用距下关节外侧入路,期氏针撬拔复位并用自体髂骨植骨,分别用撕氏针、螺丝钉、钢板固定28例35足,术后石膏固定6周,3月后负重行走.结果随访1.5~4年,平均2年,患足功能满意,优良率91.4%,无感染和内固物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严重的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尤其是跟骨压缩性骨折,应采用开放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既恢复了Bohler角,从而减少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同时恢复跟骨的高度和宽度,其疗效是满意的.

  • 异型钢板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

    作者:林冶;崔海荣;孟令兴

    目的:评价异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48例170足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法分型,Ⅱ型32足,Ⅲ型8 4足,Ⅳ型54足,随访时间2~18月,平均13.4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170足行异型钢板固定者中,优54足,良104足,可11足,优良率91.8%.无感染、皮缘坏死.结论:手术治疗可提高跟骨骨折的疗效,异型钢板是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 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修复重建的应用解剖

    作者:丁晶;徐达传

    目的:为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损伤修复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经防腐固定、8侧冷藏新鲜标本上解剖观测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及小趾趾长伸肌腱、第3腓骨肌腱、腓骨短肌腱、伸肌下支持带,在新鲜标本上摹拟修复术.结果:小趾趾长伸肌腱、第3腓骨肌腱、腓骨短肌腱、伸肌下支持带解剖位置恒定,与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相毗邻,具有一定的长、宽、厚度,可形成移植供体.结论:①陈旧性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的损伤,原位修复较难,用肌腱转位修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②可用腓骨短肌腱修复距腓前和跟腓韧带损伤,小趾趾长伸肌腱和第3腓骨肌腱转位修复距下关节韧带,伸肌下支持带可用作加强缝合,术式经标本摹拟具有可行性.

  • 距下关节在成人足三维运动中的力学研究

    作者:周军杰;俞光荣;曹成福;纪斌;成翔宇

    目的:分析研究成人新鲜足标本距下关节在正常情况下足三维运动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新鲜足标本12例,通过加载使足产生某种形式的运动,用三维数字化坐标仪测量距下关节组成骨在某种运动状态下的相对三维坐标位移,通过矩阵转换和求解非线性函数方程计算其三维旋转角度,确定距下关节的运动范围、规律和在足整体运动中的作用.结果:距下关节在足整体运动中背屈-跖屈、内翻-外翻、内收-外展轴运动范围分别为4.13°±0.86°、8.43°±0.52°、12.77°±1.29°.在足单纯跖屈背屈、内翻外翻、内收外展过程中,对距下关节三维运动度作相关性分析,并对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相关系数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随足跖屈、背屈,内、外翻,内收、外展运动度的增加,距下关节三维运动范围呈线性增加,在各轴上的增加幅度有所不同,三轴方向上的运动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

  • 距下关节韧带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凯;俞光荣

    距下关节是保持足部稳定的枢轴,承受并传导人体体重,转换下肢的旋转应力,协同和辅助踝关节运动,支配跗中关节和前足活动,因此它是后足的力学中心.功能上主要发挥稳定作用,活动度小,属微动关节.距下关节的关节囊菲薄,主要依靠韧带的力量来维持关节稳定,韧带损伤常导致距下关节不稳定,影响足部的功能.因此研究距下关节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将近年来距下关节相关韧带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断层与MRI图像的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沙勇;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

    目的:为临床MRI诊断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低温冰冻技术,当足呈自然放松位时,将踝、距下关节制成3.5 mm厚的薄层断层标本,并与该区的磁共振图像相对照.结果:距腓前韧带在轴位,跟腓韧带在冠状位和斜轴位,距腓后韧带在四个方位,颈韧带在冠状位和矢状位,距跟骨间韧带在冠状位、矢状位和斜轴位,伸肌下支持带浅束在冠状位和矢状位,中束和深束在冠状位,能清楚观察各韧带的形态和毗邻关系.结论:在MRI上能清楚显示踝、距下关节外侧区的各条韧带.

  • 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学敏;张勋梦;唐三元;杨辉;尹景星;王振;唐天华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踝-后足功能恢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增城区人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46例(55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X线平片跟骨解剖形态学参数(跟骨长度、宽度、高度、Gissane角及Bohler角)以及CT冠状面后距下关节面大移位距离,将所得数据与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随访1年时AOFAS足踝功能评分为(82.8±8.2)分,优良率7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与AOFAS评分相关的指标是后距下关节面移位距离和Bohler角,前者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γ=-0.551,P<0.05),后者与AOFAS评分呈正相关(γ=0.357,P<0.05);AOFAS评分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及Gissane角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跟骨后距下关节面平整度和Bohler角对踝-后足功能恢复效果影响较大,尤其是后距下关节面平整度,可作为跟骨骨折预后的判断指标.

  • 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作者:唐荐;魏小华

    目的 探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价末次随访时患者足部功能,记录基线期及末次随访时跟距骨影像学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切口甲级愈合50例,乙级愈合4例.截骨植骨处愈合时间7~11周,平均(8.7±0.5)周.首次负重行走时间7~11周,平均(8.8±0.6)周.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8±0.2)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无皮瓣坏死、螺丝钉松动断裂、跟骨内翻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优31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9%;与基线期比较,末次随访时B?hler角、Gissane角、Peries角、距骨倾斜角及丘部高度明显增加,跟骨宽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在矫正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同时,有效维护了距下关节及其后足的正常功能,近期疗效显著.

  • 胫距跟关节融合术中应用逆行髓内钉或锁定钢板固定的疗效比较

    作者:赵晶晶;谢鸣;潘昊;方真华;黄若昆;刘丰;雷波;任义军

    目的 比较胫距跟关节融合时应用逆行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治疗的47例患者资料,其中行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者28例(髓内钉组)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者19例(钢板组).统计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关节骨性融合率、骨性融合时间、返修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 47例患者的骨性融合率为80.9%(38/47),髓内钉组(71.4%)低于钢板组(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骨性融合时间分别为(5.0 ± 0.9)个月和(5.5 ± 1.1)个月,骨性不融合症状明显需返修率分别为17.8%(5/28)和5.2%(1/19),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0.6 ± 8.4)分和(79.5 ± 5.7)分,SF-36评分分别为(78.9 ± 7.1)分和(88.9 ± 7.7)分,以上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47.4%)较髓内钉组(17.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有伤口愈合不良、内固定激惹、神经损伤并发症存在.结论 在胫距跟关节融合中应用逆行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固定均可获得良好疗效,锁定钢板固定较逆行髓内钉具有更高的融合率,但是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186 条记录 7/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