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作者:焦晨;胡跃林;郭秦炜;江东;谢兴;陈临新;赵峰;皮彦斌

    目的:研究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3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平均年龄26.4±8.7岁,接受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手术.术中证实所有患者的跟腓韧带均缺失,采用距跟外侧韧带距骨止点移位替代法修复跟腓韧带.研究平均随访22.3±4.0个月,术前和术后进行AOFAS评分、Mazur评分、Tegner评分、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满意度评分,调查再伤情况.结果:所有患者AOFAS评分、Mazur评分和Tegner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客观检查(抽屉试验和侧搬应力试验)术后均为阴性,满意度评分平均7.4分,无主观不稳和再伤发生,无距下关节(跗骨窦区)疼痛或/和不稳发生.结论: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对距下关节无明显影响.

  •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跟骨间韧带动物模型

    作者:刘晨;敖英芳;胡跃林;朱敬先;焦晨;郭秦炜

    目的:利用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建立距跟骨间韧带重建的动物模型.方法:将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重建组、切断组和对照组.分别于4周、8周、16周、32周取材,对3个实验组术前术后体重变化,重建韧带的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结果以及术后距下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结果:术后8周以后实验动物体重变化出现差别,韧带切断组较重建组体重多增加0.32 kg(P=O.04);影像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均支持移植韧带成活,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韧带牵拉时出现2个张力屈服点;术后3组距下关节冠状面(P<0.05)和水平面(P<O.001)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距跟骨间韧带可有效恢复距下关节的解剖和功能.移植韧带经过坏死、塑形改建、成熟的过程与骨道形成末端结构愈合.对于研究距下关节稳定性、韧带断裂后关节的继发性改变、韧带移植重建的转归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材料.

  • 距下关节三维运动测量方法学比较

    作者:杨云峰;俞光荣;梅炯;张凯;袁锋;贾永伟;程黎明;王以进

    目的: 探讨测量距下关节三维运动的简便、有效方法,为临床研究距下关节的运动及其损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用青壮年新鲜小腿-足标本8个,以机械方法测量跟骨在笛卡尔坐标系内的三维位移,通过矩阵转换和函数方程,利用位移计算距下关节的三维运动角度.此外,在后足运动的极限位置对标本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分析距下关节各平面活动范围.比较两种测量结果.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距下关节水平面、冠状面运动,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机械测量较简便、经济,且精度较高;而影像学测量存在较大的观察误差,但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 可塑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研究

    作者:徐叙义

    跟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75%骨折涉及距下关节[1],跟骨关节内骨折处理不当,常会引起较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治疗一直存在着争议.

  • 累及距下关节面跟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作者:田孟强;刘军;田峥巍;张宇;曹建刚;王磊;孙云波

    目的 探讨累及距下关节面跟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累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34例38足.按sannlers分型:Ⅱ型6足,Ⅲ型15足,Ⅳ型17足,行切开复位AO跟骨钢板或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 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3个月,按Marvland跟骨骨折评分系统进行术后疗效评定,优9足,良23足,可4足,差2足,优良率84.2%.结论 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面跟骨骨折,可以恢复跟骨的大体解剖形态,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者:陈来;高福明;陈明

    跟骨骨折包括涉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或撬拨复位后石膏固定,并早期功能锻炼.但很多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足踝部肿胀、疼痛、行走不稳等功能障碍,后可能需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我们认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应与其他关节内骨折的处理一样,即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自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3例26侧,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植入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者:张永乐;窦东梅;周静;张世清;王晓;曹鸿恩

    目的探讨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植入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5年4月对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跟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并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充填骨缺损.结果术后4-6周恢复功能锻炼及负重行走,经5~20个月随访,患足外观均无异常,无跟骨外翻,踝关节活动基本恢复,X线片显示BOhler角平均22°,Gissane角平均115.6°.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植入术治疗,可复位距下关节,恢复BOhler角、Gissane角,使其达到解剖复位,病人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 踝关节外侧不稳与韧带损伤

    作者:毛宾尧

    外侧踝关节不稳定较内侧不稳定多,96.5%表现外侧不稳,内侧不稳仅占3.5%,而内、外侧同时不稳者则占总数的7.8%[1].除外踝、内踝、距下关节和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影响踝关节外侧不稳外,更常见的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引起[1,2].

  • 手术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者:高铁军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的骨折,跟骨关节内骨折因波及后关节面,后遗症较多,治疗观点分歧较大.常使足跟变形增宽,跟骨内翻,距下关节正常解剖关系改变.如不能及时正确地治疗矫正,常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患足功能障碍,给患者日后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我院自2005年以来对5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依据常用的临床分类方法,选择性地进行了手术内固定治疗,近期疗效满意.现对其治疗及康复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手术中防治皮肤坏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君哲;王晓桐;杜海山;戚学政

    目的:研究跟骨骨折手术中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操作过程对切口的影响.方法:选掸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性骨折SandersⅢ型45例,全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术中注重操作技巧,术后进行伤口护理.结果:45例经治疗后43例甲级愈合.占95.6%,2例出现局部皮缘坏死,占4.4%.结论:选择佳手术时间,术中避免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通畅伤口引流,严谨术后伤口的处理可以降低皮肤坏死的发生.

  • 距下关节撑开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琅山;陈峰;杨正禄;刘军

    目的 探究距下关节撑开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抽取来我院就医的23例经保守治疗失败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23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均实施距下关节撑开融合术治疗,并对其随访2年,研究对比23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治疗前后的AOFAS评分、距骨跟骨角及距骨第一跖骨角.结果 治疗后23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的足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足力线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23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的距骨跟骨角及距骨第一跖骨角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对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采取距下关节撑开融合术治疗具有较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助于跟骨功能恢复.

  • 跟骨解剖支持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49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生平;李健民;邓先堂

    目的:探讨跟骨解剖支持板恢复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后距下关节稳定性的疗效。方法:采用跟骨解剖支持板治疗49例SandersⅢ型、Ⅳ跟骨骨折。结果:跟骨骨折术后B?hler’s角,Gissane’s角、丘部总高、轴长和体宽明显恢复,功能恢复优良率93.9%。结论:跟骨解剖支持板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恢复距下关节的稳定性。

  • 关节镜辅助下清理融合术治疗晚期距下关节结核

    作者:龚继承;唐康来;谭晓康;徐格;周兵华;陈光兴;郭林;杨柳;许建中

    985年,Parisien与Vangsness[1]首先开始将关节镜技术应用于距下关节.近年来,以关节镜下清理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已有报道,但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距下关节结核还未见相关文献报道[2-4].距下关节结核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大多数病例就诊时已进入晚期.对于晚期距下关节结核,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为开放清理与融合手术,但是这些手术的创伤大、清理不彻底、并发症发生率高、融合率低.我们在总结关节镜技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结核经验的基础上[5,6],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融合术治疗晚期距下关节结核,现报告如下.

  • 同种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作者:桂鉴超;王黎明;曾逸文;王大林;刘灵峰;沈海琦;喻忠;顾湘杰

    踝关节外伤后遗留的不稳定如经保守治疗无效则须行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局部的肌腱转位和移植进行解剖学或非解剖学重建,但已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这会引起距下关节和后足的活动受限,远期随访可能出现踝关节和距下关节的退行性变[1-3].

  • 距下关节融合术后中足功能评价

    作者:杨崇林;徐向阳;李星辰;刘津浩;朱渊;魏宝富

    目的 探讨单纯距下关节融合术后中足关节的活动度改变和退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1年8月行距下关节融合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7例患者资料,男27例,女10例;年龄13~74岁,平均42.6岁.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评价疗效.摄双足负重位X线片,观察中足关节是否有退变.双足在踝关节大跖屈和大背伸时摄侧位X线片,从矢状面测量Meary角,比较患侧与健侧跖跗关节活动度.患者站立于内翻30°和外翻30°斜面并摄踝关节正位X线片,从冠状面测量胫骨长轴与足前跖面所夹锐角(tibio-plantar angle,TPA),比较中足的活动度改变.行足踝部SPECT/CT检查,评估中足关节退变情况.结果 37例患者随访2~17年,平均9.2年.术前SF-36总分评分为(34.26±11.02)分,末次随访时为(77.59±12.57)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前AOFAS中足评分为(86.14±16.79)分,末次随访时为(86.43±16.70)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矢状面,内侧跖跗关节活动度患侧约受限20%.冠状面,内翻时健侧与患侧TPA分别平均为61.32°和64.91°,患侧减小12.5%;外翻时双侧TPA分别平均为76.54°和82.28°,患侧减小约42.6%.SPECT/CT发现13例患者(35.1%,13/37)的距舟关节、21例(56.8%,21/37)的跟骰关节、10例(27.0%,10/37)的跖骰关节、5例(13.5%,5/37)的舟楔关节发生退变,但关节无明显疼痛.结论 距下关节融合可导致中足的矢状面活动受限,冠状面活动代偿性增加,特别是外侧跗中和跖跗关节活动度增加,这使跗中关节更易出现轻度退变.

  • 伴有跟骨塌陷的晚期距下关节炎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路;程才;李书奎;刘广飞;李凌霞

    随着我国建筑业及交通业的发展,跟骨骨折发生率逐渐升高,高能量跟骨骨折常导致粉碎性或关节内骨折,距下关节是全身复杂的承重关节,严重的跟骨骨折不仅可以导致严重的创伤性骨关节炎,还往往因为跟骨骨折复位不良、跟骨后关节面严重压缩、骨折块的移位等因素而致跟骨形态改变,从而对足承重及行走造成极大影响[1]。伴有跟骨塌陷的距下关节炎治疗难度较大,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整复跟骨高度及塌陷的关节面,恢复跟距关节生物力学结构,但术式往往需要破坏或切除距下关节,并取自体髂骨或者腓骨行植骨融合术,或行跟骨截骨以求得到跟骨周围关节融合效果,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早期并发症多[2]。我院于2009年3月-2013年3月应用经皮跟骨空心螺钉内固定法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伴有跟骨塌陷的晚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跟骨后关节面骨折后接触面积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振虎;彭阿钦;宋朝晖;孙辉生;范红旗

    目的 研究载荷条件下跟骨距下后关节面骨折后,接触面积的改变对后距下关节的影响.方法 取6具包括完整足和胫腓骨远端15~20 cm的新鲜标本.剔除皮肤、肌肉和跟腱,保留除外距下关节后方的关节囊部分,保持韧带和关节囊的完整.将压敏片插入距下关节的后关节面,中立位状态下分别在500N载荷下,对6具标本的距下关节进行加载,完成完整足的测试.然后模拟原始骨折线用微型摆动锯将跟骨后关节面分为前内和后外两块,按解剖复位、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5、10 mm等条件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后距下关节接触面积的改变.结果 完整距下后关节面平均接触面积为( 275.67 ± 46.02 )mm 2.跟骨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 mm时,后关节面平均接触面积为( 167.67 ± 25.09 )mm 2,较完整跟骨接触面积显著下降(P< 0.01 ).结论 跟骨距下关节后关节面骨折移位≥2 mm其接触面积显著下降,应手术复位.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距下关节
  • 距骨周围脱位29例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马骁;刘成;李丹;田勇;刘守应

    目的 探讨距骨周围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距骨周围脱位29例,其中内侧型24例,外侧型5例.25例闭合脱位者中20例行闭合手法牵引复位,其余5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开放性脱位4例在硬膜外麻醉下切开复位.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7.5±4.0)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5例,良9例,可5例,优良率为82.76%.发生跗骨窦综合征4例,经局部治疗后缓解.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病2例,足底皮肤感觉减退1例,均未予处理.结论 距骨周围脱位应早期明确诊断,视伤情经闭合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陈旧性骨折导致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贾志刚;勾成果;刘伦;曹丙伦

    目的::探析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进行跟骨陈旧性骨折导致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2008年9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陈旧性骨折引发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人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开放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融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情况;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融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跛行、麻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陈旧性骨折引发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疗法,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人远期预后较佳,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玻璃酸钠后距下关节腔灌注对跟骨骨折术后足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靳云乔;李晓毅;陈红亮

    后距下关节完整性在跟骨骨折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中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对于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的治疗多采用关节融合术,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而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创伤性关节炎被许多临床研究证实确实可行.为了寻找预防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我院2010年至2011年对跟骨骨折采用术中距下关节腔灌注玻璃酸钠注射液预防术后创伤性距下关节炎4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86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