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李冰;徐志颖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后与颅内闭塞血管能否及时再通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致力于提高AIS治疗效果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从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动脉及静脉联合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支架成形术、机械碎栓到机械取栓,颅内大血管的再通率显著提高[1-3].特别是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已成为治疗AIS的新方法[4-5].血管内机械取栓术能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肾癌伴膈下型癌栓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建平;朱煜;林宗明;张立;孙立安;郭剑明

    目的 探讨根治性肾切除术加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术前放置下腔静脉临时滤网及术中充分游离肝脏显露下腔静脉,以避免癌栓脱落栓塞的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42例肾癌伴膈下型癌栓患者施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加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术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常规置入腔静脉临时滤网,术中12例癌栓位于肝后的患者均采用充分游离肝脏的手法,游离并向左翻开肝脏,显露下腔静脉,依次阻断血流,完成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后当天取出滤网.常规随访. 结果 42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 ~ 320 min,平均220 min;出血量200 ~2500 ml,平均750 ml;12例输血,输血量400 ~2000 ml,平均800 ml.围手术期未发生有症状的癌栓脱落栓塞.1例术后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4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 ~ 60个月,平均36个月.37例术前未出现转移的患者中,15例出现转移,22例无瘤生存. 结论 根治性肾切除术加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术治疗肾癌伴有膈下型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较为安全、有效.术前放置下腔静脉临时滤网及术中充分游离肝脏显露下腔静脉,能较有效地避免癌栓脱落,提高手术安全性.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及介入治疗

    作者:段鹏飞;李晓强;钱爱民;桑宏飞;戎建杰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31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分别做了坏死小肠切除及肠系膜上静脉切开取栓或经肠系膜上动脉置管间接肠系膜上静脉溶栓治疗,分析2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适应证.结果 外科手术治疗9例,其中6例术后痊愈,3例因消化道出血无法抗凝、溶栓,术后仍有腹胀,造影可见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残留;介入治疗22例中有17例术后72h内症状明显改善,其余症状改善时间为术后5~7d.2例置管溶栓过程中并发少量消化道出血,终止溶栓治疗;1例置管溶栓48 h后腹痛症状加重,中转开腹手术.本组随访25例(81%),随访时间5 ~35个月,平均(19±5)个月.20例无腹胀、腹痛,3例有饱食后腹部胀满感.结论 合理选择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治疗适应证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肠系膜上动脉置管间接肠系膜上静脉溶栓是一种操作简单、风险较小、疗效确切的方法.

  •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取栓装置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海双;杨鹏飞;刘建民

    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形成之前,尽早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供,挽救缺血半暗带, AIS发病4. 5 h内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溶栓治疗有效[1-2]. 但在卒中人群中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比例不及10%,且在静脉溶栓后3~6个月有2/3的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尤其对于合并大血管阻塞的卒中患者,其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仅为13% ~18% [3]. 在静脉溶栓无效或不适宜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中,机械取栓治疗常可取得理想的效果[4]. 因此,本研究主要对血管内机械取栓装置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等进行综述.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联合导管取栓术治疗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

    作者:郝继恒;刘卫东;周光华;林凯;张利勇;邢涛;王继跃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联合应用Fogarty导管(2F)取栓术治疗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8年4月至2013年12月单纯采用CEA或术中联合Fogarty导管(2F)取栓术治疗的12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颈内动脉起始处节段性闭塞.7例患者采用单纯CEA手术,3例行CEA联合Fogarty导管(2F)取栓术,2例再通失败后行颈外动脉CEA+颈内动脉起始处缝扎术.评估其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中,术中颈内动脉即刻通畅10例,再通成功的比例为10/12.术后3例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给予严格控制血压、适当脱水后症状逐步缓解;无脑出血、脑梗死、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术后随访5~ 64个月,无新发脑梗死患者;10例再通成功者均未出现再闭塞,1例出现轻度狭窄;2例偶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但持续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2例开通失败的患者,1例症状缓解,1例仍有TIA.结论 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CEA或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要全面的术前评估及谨慎地选择患者.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87例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贠军;王廷;边杰芳;王岭;凌瑞;姚青;易军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诊断和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7例(89条患肢)诊断为急性肢体动脉栓塞行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条患肢均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多普勒超声确诊,术前均未行肢体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全组治愈78条(87.6%),患肢血供保持良好;好转4条(4.5%),未缺血坏死或截肢;截肢5条(5.6%);2例患者(2.3%)死亡.发病后48h内入院的66例(68条患肢)均治愈(治愈率100%);48h以后入院21例(21条患肢)中,10例(47.6%)治愈,4例(19.0%)好转,5例(23.8%)患肢坏死、截肢,2例(9.6%)患者死亡.结论 为防止误诊,对疑有肢体动脉栓塞者应施行超声多普勒检查;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一经确诊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应尽早手术取栓,以减少肢体坏死的危险.

  • 电击伤患者植皮术后合并肺栓塞栓子清除术一例护理体会

    作者:吴玉玲

    患者男,39岁,因双上臂皮肤烧伤28 d,突发呼吸困难5d于2012年4月25日入院.入院前28 d于工作中遭高压电击,双上臂皮肤大面积Ⅲ°烧伤,于外院经3次植皮(双侧大腿部皮肤移植至双上臂),大部分创面愈合,植皮肿胀不明显.入院前5d排便时突发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心悸,当时测血压为90/52mmHg(1 mm Hg =0.133 kPa),胸部增强CT示双侧肺动脉主干栓塞约50%.临床诊断肺栓塞.予低分子肝素0.6 ml,每12小时1次,同时对症治疗.患者呼吸困难有所好转,仍有咳嗽,血压偏低,遂入我科治疗.

  •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杨于亮

    目的 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术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脑外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开颅术;观察组施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的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脑水肿和1例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出现3例脑水肿、2例消化道出血、2例再出血和1例肺部感染.对照组病死率为16%(4/25),观察组病死率为0.结论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治疗脑出血患者中效果要优于传统开颅术.

  • 围手术期卒中:风险评估、预防和治疗

    作者:班峰;赵静霞

    围手术期卒中是指在手术前、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30 d内出现的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虽然近年来麻醉及外科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率并无明显下降.传统血管危险因素,例如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等,亦是围手术期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此外,围手术期卒中与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等围手术期事件密切相关.有关围手术期卒中的治疗和预防日益受到包括外科、麻醉科、神经内科等多个学科医生的关注.文章对围手术期卒中风险的评估、预防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策略

    作者:张梅娟;徐运

    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唯一批准的卒中治疗药物,但由于治疗时间窗狭窄和存在出血并发症风险等原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量的临床试验开始致力于动脉溶栓、机械溶栓和超声溶栓治疗的研究.

  • 血管再通装置应仅限于临床试验吗?

    作者:苏克江;张伟

    血管再通装置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显著增高了血管再通率,但并未带来临床转归的显著改善.因此,究竟是继续将血管再通装置限于临床试验,还是在缺乏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的情况下直接过渡到临床实践,一直存在争论.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刘昌云;陈龙飞;陈枝挺;熊文婷;林汉斌;黄华品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时间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和动脉斑块活动性的影响. 方法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95例,根据发病后双联抗血小板的持续时间,分为短期双联抗血小板(SD)组(疗程<1月)67例及延长双联抗血小板(PD)组(疗程>3月)28例,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MES、血清MMP-7和hs-CRP水平等基线数据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脑卒中复发、出血并发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微栓子(MES)、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别. 结果(1)随访6月后,SD组的MES阳性率及血清MMP-7、hs-CRP水平分别为(38.8%,26/67),(17.35±0.95)μg/L和(13.74±1.41)mg/L,均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PD组的MES阳性率及血清MMP-7、hs-CRP水平分别为(17.9%,5/28),(16.94±0.62)μg/L和(13.05±1.03)mg/L,均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且均低于SD组(P<0.05).(2)随访1年后,2组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和出血并发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治疗可减少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MES,可能有利于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

  • 院前溶栓与护理干预

    作者:左敏

    目的:探讨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从发病至溶栓迟滞时间的方法.方法:以2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观察组,在施行院前溶栓之前积极开展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接诊前、后时间为1.6±1.2h与0.44±0.09h,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5,P<0.01).结论:通过及早、正确地实施护理干预,缩短了AMI患者从发病至溶栓的迟滞时间,且安全可靠.

  • 尿激酶双重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史跃;孟宪俊;高从敬;陈艳丽;朱丽丽;栾智勇;王振德

    目的 探讨尿激酶双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对发病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例,研究组)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将90万U尿激酶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同时行3D DSA检查确定梗死的脑动脉及血栓部位,采用微导丝机械性碎栓及小剂量尿激酶颅内动脉溶栓;同期治疗的16例(对照组)用120万U尿激酶溶于12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结果 研究组中基本治愈6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3、2、5、6例,31.3%和62.5%.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两组相比,P<0.05.研究组术后欧洲脑卒中评分法(ESS)(77.50±0.71)分,对照组为(62.25±5.95)分(P<0.05). 结论 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双重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能使闭塞的动脉尽快开通,安全有效,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术式.

  • 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术前评估及手术治疗

    作者:戚悠飞;肖占祥;曾昭凡;岳劼;陈浩;刘飒华;张文波;舒畅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术前评价方法。
      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0年1月—2016年3月手术治疗的11例ICA闭塞的患者,2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9例行CEA加取栓术。术前均行头颈联合CTA和颈部血管彩超,部分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观察患者围术期与长期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ICA闭塞均为单侧,其中4例对侧ICA有<50%的狭窄。闭塞主要位于ICA起始端,8例闭塞段延至颅底,闭塞长度16~85 mm。术前颈动脉彩超均在可在颅底探及ICA血流。10例手术再通成功,1例失败。术后10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例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随访期,1例患者ICA在术后3个月闭塞。1例在术后18个月死亡。
      结论:手术治疗ICA闭塞具有满意安全的围手术期效果和较好的中远期效果。术前精确的评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取栓加溶栓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体会

    作者:王仲超;杜海君;崔金鸽;赵现锋;李泽民

    目的探讨取栓加溶栓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1月~2003年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采用手术取栓,溶栓、抗凝、祛聚、支持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2周行患肢深静脉顺行造影,6例(21.4%)主干深静脉完全通畅,其余22例不完全通畅,5例大隐静脉-股静脉吻合口通畅.23例(82.1%)临床症状消失.25例获得随访(占89.3%),平均随访时间18.6(4~28)个月,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5例(17.9%).结论取栓加溶栓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效果满意,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病率.

  •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作者:李粉根;刘大军;那士杰;周银才;丁绪元;申杰;王宝华;钱中琪;杨咏波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初诊并进入绿色通道的急性MCA闭塞病例资料.行急诊头颅CTA或MRA检查,证实MCA闭塞后,经DSA评估,将微导管超选至闭塞部位,以尿激酶溶栓后血管未开通,立即在全身肝素化后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比较入院时,治疗后1、7、14 d,以及出院时NIHSS评分.结果 MCA闭塞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8例;合并出血3例.病人临床症状改善18例,死亡2例.入院时与出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0.79±5.84和7.26±5.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救治急性MCA闭塞,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方法安全且有效.

  • 脑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李生;李宝民;余新光;张远征;王君;曹向宇;李翀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3例脑静脉血栓单独或联合采用经颈动脉溶栓、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连续溶栓、静脉窦成形(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辅以全身抗凝治疗.结果治疗后颅内压均明显下降,除1例ICP降至350 mmH2O者失明,1例行静脉窦球囊扩张成形者(拒绝接受静脉窦支架置入)由术前760 mmH2O降至450 mmH2O外,其余病人ICP基本稳定在200~260mmH2O.颅内出血严重致脑疝死亡2例.溶栓后发生脑出血3例,均经手术治愈.结论同时应用血管内溶栓和全身抗凝是治疗脑静脉血栓较为可靠和安全的方法;血栓部位不同者治疗方案应个性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