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癌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体会

    作者:曹广通;叶兰萍

    目的:探讨外阴癌扩大切除术后创面皮瓣手术修复的术式.方法:对16例原发外阴癌及2例外阴癌术后复发患者行扩大切除术后,根据缺损面积采用阴股沟带蒂皮瓣及改良后的阴股沟带蒂皮瓣对外阴缺损进行修复.结果:2例阴股沟皮瓣出现右侧皮瓣远端约0.5cm×1.0cm张力性水疱及坏死,经换药后1期愈合,另16例阴股沟带蒂皮瓣均1期愈合;仅2例外阴癌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术后供瓣区需植中厚皮片,其余患者供瓣区可直接缝合;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重建外阴丰满.结论:外阴修复应根据外阴缺损面积大小选取适宜的方法.以小损伤获得外阴解剖外观及功能恢复.

  • 微小RNA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秀华;武昕

    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以完全或非完全互补的方式与其靶mRNA相结合,调节mRNA表达,从而影响其生物学特征,参与许多肿瘤发生过程.近年来,miRNA在肿瘤领域研究较为广泛,差异表达的mi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作用机制是调控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翻译的过程.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通过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肿瘤的分类、药物耐药性和预后.目前的研究热点为癌变过程中miRNA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利用miRNA作为癌症早期诊断指标或新型治疗的靶点.现就miRNA在妇科癌症如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外阴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 外阴癌术中放疗初探

    作者:刘孜;刘文静

    外阴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及放射治疗.近几年,我们将术中放疗技术应用于外阴癌的治疗,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7年4月至1999年4月,我们应用术中放疗治疗了3例外阴癌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表2.

  •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韩雪;宋子璇;欧阳玲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Beclin1蛋白在50例外阴鳞癌、 30例外阴上皮内瘤变及1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RT-PCR的方法检测25例外阴鳞癌、13例外阴上皮内瘤变及1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Beclin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Beclin1蛋白在外阴癌、外阴上皮内瘤变、正常外阴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2.0%、86.6%、90.0%,Beclin1蛋白在外阴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外阴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外阴组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eclin1 mRNA在外阴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18±0.031),显著低于外阴上皮内瘤变(0.634±0.037)及正常外阴组织(0.702±0.042).Beclin1蛋白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Beclin1在外阴鳞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自噬活性的改变可能对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 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在外阴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杜善平;张键;段英梅;齐宗利;唐治国;王鑫;刘佳红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在外阴癌组织和外阴上皮内瘤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手术切除外阴癌组织标本48例,外阴上皮内瘤病变组织14例,正常外阴组织1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在外阴癌中阳性率(58.3%)显著高于正常外阴组织(5.3%)、外阴上皮内瘤变(14.3%),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有淋巴转移组的HIF-1 α阳性率(78.6%)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35.3%),P<0.05.Ⅰ-Ⅱ期组的HIF-1α阳性率(47.6%)显著低于Ⅲ-Ⅳ期组(77.8%),P<0.05.中、低分化外阴癌中HIF-1α阳性率(63.0%)高于高分化癌(28.6%),P <0.05.结论:HIF-1 α表达与外阴癌的淋巴转移、临床分期等显著相关.

  • 3例外阴癌术中放疗的护理

    作者:周俊涛;王乃慧;刘黎敏;刘孜;杜兰;张爱霞

    外阴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及放射治疗.近几年,我们将术中放疗技术应用于外阴癌的治疗中,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 术中放射治疗时术前治疗室消毒的方法与体会

    作者:张龙;张苏源;刘孜;邓怀慈

    本科自1996年~2001年共开展术中放疗(IORT)240例,其中胸部(肺癌)55例,腹部(食管癌、胃癌、胰腺癌)36例,盆腔(子宫颈癌、卵巢癌)146例,皮肤癌(外阴癌)3例,年龄大79岁,小20岁.无一例因术中治疗室空气、器械、设备等消毒不当,引发医院内感染,导致伤口感染延期愈合或合并全身不良反应,手术人员及患者均感满意.现就IORT的术前灭菌消毒工作经验体会概述如下.

  • 外阴黑色素瘤术中放疗初探

    作者:刘孜;高彩霞

    外阴黑色素瘤在外阴癌中属于较少见的一种组织类型,其恶性度高,预后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免疫治疗。近几年,我们已将术中放疗引入妇科肿瘤的盆腔手术治疗中,取得一些经验,现将该技术应用于外阴恶性肿瘤治疗中,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 患者72岁,“外阴肿物1年,增大伴瘙痒3月”于1997年4月入院。活检病理报告为外阴黑色素瘤。患者血压21/14kPa,肥胖,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电轴左偏。妇检:右阴唇见直径2.5cm黑褐色菜花状肿物,中心有破溃,基底可活动,双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外阴癌中应用的手术护理配合与探讨

    作者:祝孟英;白廷莲

    目的 探讨外阴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对12例外阴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总结.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平均115min(80~135min).术中出血平均75mL(30~95mL).其中3例术中腹股沟淋巴结冰冻病理结果阳性转移同时在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患者因外阴部癌区包块大切除范围广,术中施行外阴部皮瓣转移缝合切口,术后转移皮瓣都存活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腹股沟区皮瓣坏死和切口感染.结论 外阴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腹股沟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能有效避免开放手术后常见的腹股沟区皮肤坏死,切口长期愈合不良的问题,是微创治疗外阴癌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术中优秀的护理配合对手术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 4例外阴癌病人的护理记要

    作者:张彩霞;蔡美芹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阴癌病人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4例外阴癌病人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和观察.结果:4例病人均获得满意效果,痊愈出院.治疗期间没有感染等并发症及因患者不配合而造成的治疗中断.结论:认为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疏导病人接受手术造成的身体改变,重新界定自我,以利于配合好手术术后重视综合护理,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可提高手术成功冻率.

    关键词: 外阴癌 手术 护理
  • 1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炎外阴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

    作者:王惠;彭继蓉

    外阴鳞状上皮癌是常见的外阴恶性肿瘤,多见于60岁以上妇女,占外阴恶性肿瘤的80%以上,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3%~5%,其发生率近年有所增加。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与化学药物治疗[1]。经彻底的手术后,其5年生存率可达90%[2],但外阴癌手术创面大,渗血多,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淋巴回流不良,极易发生感染及皮瓣坏死[3],预后较差,尤其合并糖尿病者其治疗与护理的风险倍增。我科于2012年2月29日收治1例外阴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骨关节炎的患者,通过精心治疗与系统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8例外阴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临床体会

    作者:余慧;陈蓉

    目的总结外阴癌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8例外阴癌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结果8例外阴癌手术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结论术前充分评估,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实施全程整体护理,能有效地确保外阴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外阴癌 围术期 护理
  •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在外阴癌中应用的手术护理配合与探讨

    作者:祝孟英;白廷莲

    目的 探讨外阴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对12例外阴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总结.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平均115min(80~135min).术中出血平均75mL(30~95mL).其中3例术中腹股沟淋巴结冰冻病理结果阳性转移同时在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患者因外阴部癌区包块大切除范围广,术中施行外阴部皮瓣转移缝合切口,术后转移皮瓣都存活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腹股沟区皮瓣坏死和切口感染.结论 外阴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腹股沟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能有效避免开放手术后常见的腹股沟区皮肤坏死,切口长期愈合不良的问题,是微创治疗外阴癌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术中优秀的护理配合对手术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 高负压引流在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的1例护理

    作者:陈柳媚;王富兰;张露平;沈馨

    目的 总结1例高负压引流在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例进行外阴广泛切除加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患者做好病情观察,通过特殊体位的维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运用高负压引流技术,并给予患者个性化的疼痛及心理护理指导.结果 经过精心术后护理,患者术后皮瓣愈合良好,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皮肤坏死等情况.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身心、情感及社会支持,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

  • 铱-192组织间治疗老年外阴癌患者的护理

    作者:殷莉萍;魏世华;王希红

    外阴癌是起源于外阴部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官和前庭大腺部位的恶性肿瘤,以绝经后老年人多见[1].我科自2005~2008年收治22例因分期较晚、原发肿瘤巨大、浸润较深不易行手术及术后复发的患者[2],给予体外照射+组织间放疗.在组织间放疗过程中,由于我们加强了心理及病理方面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了放疗期间的反应及并发症.保证了放疗的顺利进行,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外阴癌手术1例护理体会

    作者:徐海娟;于翠凤;周承芬

    我院于2002年12月收治1例外阴癌(Ⅱa)患者,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鞍麻下,行广泛外阴癌根治术、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P53、bcl-2在维吾尔族外阴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夏米西努尔·阿布力米提;阿娜古丽·阿巴白克力;李庭芳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及bcl-2在维吾尔族外阴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7例维吾尔族妇女外阴手术切除存档蜡块(其中外阴癌57例,正常外阴组织10例为对照组、来自于外阴癌手术阴性切缘)进行突变型P53及bcl-2蛋白的检测.结果:(1)P53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3%(30/57)及70.18%(40/57),而两者在10例癌旁组织中表达均阴性.(2)40例bcl-2蛋白阳性的外阴癌组织中有21例突变型P53阳性(52.50%),17例bcl-2阴性的外阴癌组织中有9例突变型P53阳性(52.94%),突变型P53及bcl-2蛋白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r2=-0.04,P=0.976).(3)突变型P53在Ⅰ期、Ⅱ期及Ⅲ~Ⅳ期外阴癌中表达率分别为74.4%、45.0%及70.0%,其表达在各期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2.395);bcl-2在Ⅰ期、Ⅱ期及Ⅲ~Ⅳ期外阴癌中表达率分别为70.18%,75.0%及50.0%,其在各期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302).突变型P53及bcl-2在外阴癌高,中及低分化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474、0.215),bcl-2在外阴鳞癌淋巴结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4),而突变型P53在外阴鳞癌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12).结论:(1)突变型P53、bcl-2的表达与维吾尔族外阴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为外阴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对独立因素.(2)P53突变型和bcl-2的表达可能与外阴癌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bcl-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突变型P5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外阴癌53例临床分析

    作者:葛崇华;李庭芳;刘开江;郭英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外阴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0年12月~2004年8月收治的85例外阴癌患者中53例维吾尔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发病年龄51.5岁;Ⅰ期3例,Ⅱ期 30例,Ⅲ期14 例,Ⅳ期 6例;45例行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病人和非手术病人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平均5年生存率为60.5%,各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生存率高于Ⅲ期.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尤为重要.手术切除是外阴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

  • 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唐杰;阿依西布;夏米西努尔·阿布力米提;李庭芳

    目的:分析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在我院从1993年~10年并有完整资料的60例外阴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淋巴结清扫术的60例外阴癌患者腹股沟淋巴结阴性46例,腹股沟淋巴结阳性者为14例,其淋巴结转移率为23.3%,年龄≤50岁,早期,病灶大小≤2cm,术前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及肿瘤于阴蒂部的外阴癌患者淋巴结阳性率明显高于年龄>50岁,晚期,病灶大小>2cm,术前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及肿瘤于非阴蒂部患者的转移率(P>0.05).结论: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是否触及肿大淋巴结等因素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有关.

  • 腹腔镜下8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报告

    作者:唐杰;王娟;张晶;刘开江

    外阴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肿瘤,淋巴转移是其主要的转移途径之一,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外阴癌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开放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手术切口有多种,但因伤口大,切除组织多,术后易造成术区皮肤坏死,伤口长期愈合不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对于腹腔镜下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2009年6月~2011年9月,我科共收治外阴浸润癌8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均采取腹腔镜下行淋巴结清扫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288 条记录 13/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