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毛德文;龙富立;盛庆寿;刘春光;王明刚;石清兰;张荣臻;王秀峰;李东发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内毒素等的变化情况及预后.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的改善率及血清LPS下降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对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对其疗效机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 牛角地黄汤加味治疗慢性重型肝炎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孔莹;凌蔓芝

    目的:观察中药牛角地黄汤加味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同的西医治疗(保肝及间断输入新鲜血浆),治疗组给予口服犀角地黄汤加味,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在1个疗程后肝功总胆红素、转氨酶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牛角地黄汤加味能显著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

  • 毒浊理论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应用浅析

    作者:毛德文;韦艾凌;姚春;龙富立;邱华

    本文从中医对毒浊的认识及其致病特点,慢性重型肝炎毒浊致病的病机特点和常见临床表现,以及现代医学对慢性重型肝炎毒浊致病的认识,进而在慢性重型肝炎中提出相对应的毒浊的治疗法则及方药等方面阐述毒浊理论与慢性重型肝炎的关系.

  • 国内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张洪为;李代渝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文献报道的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 ~ 2010年公开发表的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中文文献,同时通过与同事、专家和厂家联系获得同期未发表的同类中文文献资料(即灰色文献,包括学术报告、会议论文、毕业论文等);2)文献评价: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文献质量;3)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做Meta分析.结果 10篇文献评价均为B或C级,为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显示:10项研究具有同质性[早期:chi2=3.01,df =9(P =0.96),I2=0%;中期:chi2=3.23,df =9(P =0.95),I2=0%;晚期:chi2=2.54,df =9(P =0.98),I2=0%];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固定效应模型的合并比值比分别为:早期OR =4.06,95% CI为(2.60,6.35),Z=6.16(P <0.000 01);中期OR =3.04,95%CI为(2.18,4.24),Z=6.56(P <0.000 01);晚期OR =1.71,95% CI为(0.96,3.03),Z=1.83(P =0.07).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 <0.000 01),晚期不明显(P =0.07 >0.05).结论 与常规内科治疗相比,血浆置换能够有效提高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而对晚期不明显.

  • 不同调整肠道菌群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肠道菌群和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作者:王蜀强;林健梅;黄仁刚;杨兴祥;江南

    目的 研究不同调整肠道菌群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 纳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27例,分为A、B、C 3组,A组63例,B组32例,C组32例.A组患者口服金双歧,B组患者金双歧口服+乳果糖口服,C组患者金双歧口服+乳果糖灌肠.在治疗前和治疗第5、10、15以及20 d,分别检测3组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 治疗10 d时A、B和C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分别为8.58±1.84、8.21±1.82和8.43±1.941gn/g,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20d时3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分别为8.80±1.67、7.82±1.70和7.58±1.851 gn/g,与治疗10 d时比较,A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B组和C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20 d时3组患者肠球菌数量分别为7.83±1.66、8.17± 1.78和8.85±2.03lgn/g,酵母菌数量分别为4.77±1.38、5.38±1.29和5.89±1.45 lgn/g,与治疗前比较,A、B组肠球菌无明显变化,C组患者肠球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 <0.01);A组酵母菌无明显变化,B、C组患者酵母菌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 <0.05,Pc <0.01).A组患者在第15天,B、C组患者在第10天血浆内毒素下降至低值,分别为184.48±69.56、152.71±32.44和122.71±32.61 EU/L,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低值比较,C组明显低于A、B组.治疗20d时3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分别为187.62±80.73、265.62 ±90.55和328.62±101.43 EU/L,与治疗低值比较,A组无明显变化,B组和C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单用金双歧口服可以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但作用轻微.金双歧口服联合乳果糖口服或灌肠可以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但在治疗第5~15 d可能出现新的菌群失调,加重内毒素血症.乳果糖灌肠方式使药物作用更直接,对肠道菌群及内毒素水平影响更明显、迅速.

  •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相关研究

    作者:夏仁兴;邓刚;方清;冯萍

    目的评价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有无肝硬化基础和临床病程分期的差异对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检测对于判断慢性重症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干化学测定胆碱酯酶活性.按入院时患者病程早、中、晚期的不同分为病程早期组(A组)77例、病程中期组(B组)40例、病程晚期组(C组)17例.结果检测了134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平均水平(u/L)由高到低依次为A(2 715±1 015)>B(1 856±766)>C(1 175±434);比较观察各组别内存活者与死亡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表明病程早期和中期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病程分期越晚,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越低;死亡患者较存活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更低;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对于慢性重症肝炎早期和中期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 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周德江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68例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人工肝支持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16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早期患者有效率93.3%,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率分别为60.8%、10.8%.结论 人工肝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表明,对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作用,不良反应轻,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徐开菊;王亚娟;冯萍;孙菡

    目的 观察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与未经人工肝血浆置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选取同期135例仅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终末期肝病计分标准(MELD)评分.结果 与血浆置换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白蛋白无明显变化,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P<0.05), 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 (P<0.05),MELD评分R值降低(P<0.05).出院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除血氨(P0.05)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在住院期间,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病死率为39.00%,135例对照组的总病死率为55.56%;治疗组有效53例(53.00%),对照组有效51例(37.78%),两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有明确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

  • α1胸腺肽治疗15例慢性重型肝炎报告

    作者:王丽春;徐孔文

    慢性重型肝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治疗困难,病死率高.α1胸腺肽为化学合成的28个氨基酸多肽,已用于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近年来开始逐步探讨α1胸腺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我科应用美国赛生公司提供的α1胸腺肽(商品名:日达仙)治疗了慢性重型肝炎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乳果糖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乙型)

    作者:邓刚;王丽春;夏仁兴

    目的:评价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乳果糖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乙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共80例慢性重型肝炎(乙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保肝支持对症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及乳果糖,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腹胀、纳差、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乳果糖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乙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评价

    作者:刘冰;孙红;龙波;许斌;熊凤呜;薛丽蓉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时机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科经过血浆置换(PE)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3例设为治疗组,比较其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未经过血浆装置换(PE)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期的有效率、总有效率和近期存活率.结果 治疗组每次治疗后症状、精神、食欲、体力均有改善,血清ALT、AST、TBil、BDil、PT、PTA均明显好转,外周血细胞和血清电解质无显著变化;治疗组早、中期有效率分别为87.10%、69.70%,总有效率63.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85%、38.71%和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4周)存活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08%和4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肝脏替代疗法,PE治疗能使慢性重症肝炎相应生化指标好转,对早、中期疗效较好.是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

  •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重型肝炎早期的应用评价

    作者:侯丽

    慢性重型肝炎病情复杂危重,病死率高.改善患者肝功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我院自1996~2004年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早期病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 激励式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罗东霞;曾义岚;罗槑

    目的 探究激励式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221例,以2015年11月为节点,将之前收治的患者定为对照组,反之为观察组.对照组11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1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激励式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配合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运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配合度为82.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前者住院时间为(13.26 ± 2.20)d,比后者(16.41 ± 2.32)d 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0.73%)优于对照组(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ESCA、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行激励式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配合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及护理技术推广、采用.

  •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入肝血流变化的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军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门静脉、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根据肝功能受损害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成慢性重型肝炎组(28例)及慢性肝炎组(46例),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运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受检者门静脉主干内径(Dpv)、平均血流速度(Vmin),肝动脉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TA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计算门静脉血流量(Qpv)及充血指数(CI),并分组比较.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门静脉管径,充血指数增大,门静脉流速减慢、流量减少,肝动脉峰值流速及搏动指数增加,与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临床治疗、评价病情有重要价值.

  • 心理干预对人工肝支持治疗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曹燕;季代金

    目的 探讨加强心理干预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过程中血压、呼吸、脉搏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共选择符合条件的40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按治疗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99例和实验组207例.在行首次PE治疗穿刺术前,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实验组除给予常规指导外,还加强了心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中的血压、脉搏、呼吸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PE术前,两组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术中,对照组收缩压和脉搏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或P<0.01),而呼吸和舒张压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PE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行PE时,加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影响操作的不良因素,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值得提倡.

  • 慢性重型肝炎合并重叠综合征1例

    作者:雷飞飞;李芳

    病例女,50岁,因反复乏力、尿黄4年余,再发加重2个月,于2011年2月25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尿黄,皮肤瘙痒,在外院检查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肝功异常,诊断为"肝硬化",多次住院治疗.

  • 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9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文;蒋明德;李小安;沈才飞;何胜;安丽娜;罗超;任娟;高惠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耐药后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危害,以提高对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耐药及其危害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9月我院9例院外口服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耐药后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入院时总胆红素为(372.34±93.87)mmol/L,谷丙转氨酶为(457.54±108.91)IU/L,凝血酶原活动度均<40%,HBV DNA定量升高均>2 log10(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DNA检测低水平比较).给予保肝、退黄、口服无交叉耐药的其它核苷类似物等对症治疗后3个月,6例肝功等指标恢复正常(66.67%),3例死亡(33.33%).结论:口服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致病毒耐药危害严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合理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减少耐药变异的发生机率;通过监测乙肝病毒耐药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乙肝病毒耐药带来的危害.

  • 血浆置换治疗各期慢性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作者:李羽;白雪帆;王军;张岩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各期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治疗组82例,对照组94例,2组病人内科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转换治疗,共211人次.观察2组病人在症状体征、存活率及肝脏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早期及中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脏功能有所恢复,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患者.晚期患者存活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有助于提高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而晚期患者治疗效果欠佳.

  • 再次肝移植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怡

    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迅猛发展,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移植肝功能丧失及各种并发症,使再次肝脏移植成为这些患者的唯一选择.2006~2007年我院肝移植中心共实施了6例再次肝脏移植手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现介绍如下.

  • 思美泰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肝炎33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如坤;张红

    用思美泰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肝炎33例,并设单纯应用思美泰治疗的28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85%,治疗组总有效率46.43%,两组对照P<0.05,肝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

512 条记录 23/26 页 « 12...1819202122232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