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德红;杨松;徐霖

    目的:探讨等离子刀装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方法及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X线机电视引导下穿刺椎间盘,置入等离子消融电极刀进入髓核,进行射频消融处理.术后随访5-12个月.结果:射频消融作用时间平均3.5min;按照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92例患者,优72例,良9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为88.0%,有效率为96.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用等离子刀装置进行椎间盘髓核消融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而有效的新方法,认真选择适应症,利用适当剂量和积极的手术后处理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 椎体成形术中国产骨水泥配制比例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希胜;王德杭;倪才方;丁乙;孙鸽

    目的:研究国产骨水泥佳的配制比例.材料与方法:(1)用国产骨水泥和造影剂,参照国外骨水泥配制比例(对照组),选取其中一较为理想的配制比例配制水泥(试验组),两组各制成水泥柱10个,进行耐压和应力的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其差异;(2)取5具尸体相邻胸腰段椎体20个,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对照,另一组注射骨水泥,然后分别进行耐压测定,比较有无差异;(3)取健康家犬12只,用两种比例骨水泥进行经皮腰椎椎体成形术,观察所调制的骨水泥注射难易程度、椎体成形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国产骨水泥的佳配制比例为粉剂、单体和造影剂的比例为4:2.6:1(g、ml、ml),术中用该种比例配制骨水泥,操作方便;两种水泥块在生物力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在尸体标本上注射该种骨水泥可明显提高椎体强度和韧性,有显著性效果.结论:粉剂、单体和造影剂的比例为4:2.6:1(g、ml、ml)调制成的骨水泥可以更好地使临床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来治疗椎体疾病.

  • 浅谈介入放射医师的培养

    作者:王义清

    介入放射科学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各家医院对此项诊疗技术相当重视,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但由于介入放射专业医师的来源、组成,各医院不尽相同.因此对其培养造成一定困难,限制了该专业的发展.我院从1988年开展介入诊疗技术,次年设立病房,1994年成立有独立建制的介入专业科室.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 普通外科介入放射的意外与并发症研究

    作者:高顺军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临床上应用Seldinger 技术进行血管造影和接入治疗越来越普遍,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本文主要针对外科介入放射治疗中常见的意外和并发症做出一些探讨.

  •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侧位片分析及临床应用

    作者:吴金平

    自从1963年,由Viamon氏施行第一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以来[1],介入放射已在各个医院普遍开展,我院自1990-02~1999-12开展这一项目以来,已完成390人,800多次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开展这一项目的同时,我们在侧位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方面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目前尚未见类似报道,现将我们的经验报告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 二氧化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作者:卢伟;李彦豪

    使用离子型碘造影剂血管造影的各种副作用(包括过敏、肾毒性、发热、疼痛等)的发生率达12.66%,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率仍达3.13%[1].且其价格昂贵,国内病人使用受到限制.将CO2气体注入血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O2-DSA)可用于除心、脑以外的各种病变的诊断并介导介入放射操作[2,3].笔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国产医用纯CO2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后,将其应用于临床.

  • 自胀式全覆膜可回收金属内支架在良性食道狭窄中的应用

    作者:丁永年;杨仁杰;张宏志;陈辉;刘国长;王丽荣

    目的:探讨自制可回收金属覆膜内支架在缓解良性食道狭窄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在X线监视下,采用经口腔内支架置入回收术.结果:本组15例患者支架均成功回收,吞咽困难缓解率达100%,有2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再次发生食道狭窄,行第二次可回收支架置入术,症状缓解.1例患者在术中行球囊扩张时造成食道纵隔瘘,被迫置入永久性支架.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时,食道均扩张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用可回收全覆膜支架治疗良性食道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13例严重创伤性鼻出血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作者:姜金利;李宝民;周定标;段国升;魏静思

    严重创伤性鼻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我院自1992年7月用介入放射的方法经血管内栓塞治疗13例严重创伤性鼻出血,获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共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4~52岁,平均39岁。病程6 d~3个月。头面部外伤后出血8例,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后出血4例,蝶窦内肿物手术后出血1例。13例大出血后,均行常规鼻腔和咽后部油纱条填塞止血,其中6例及时行脑血管造影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反复大出血4次。鼻腔肿物手术后出血1例在外院行一侧颈内动脉结扎后转来,遗有偏瘫和意识障碍。

  • 放射技师工作方式的逐步改变综述

    作者:相法伟;李伟;张国华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影像设备也日新月异,作为放射科的一名技师,笔者亲历了近20年来医院影像设备的深刻变革,这不仅是医疗设备的变革,更是现代化医疗模式的深刻变革,也为放射科技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体会.

  • 鼻咽纤维血管瘤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焕祥;刘武军;马彦寿;吕峰泉

    目的::探讨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经 CT 和 MRI 诊断,术前全部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 DSA 血管造影,并行导管明胶海绵1 mm×1 mm×1 mm 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或)咽升动脉)后再手术的结果。栓塞后1~4 d 内行手术切除。结果:所有患者颈外动脉供血分支4F 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均获得成功。栓塞后,9例肿瘤染色完全消失,3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12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本组栓塞后1~4天手术。手术全切率92%(12/12),手术平均出血约350ml。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4F 导管术前血管内超选择栓塞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介入放射诊疗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世平;孙秋德;王建平;侯鲁强;王杨;侯伟;马伟海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诊疗技术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经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行血管造影,对肿瘤进行诊断及化疗或栓塞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经血管造影示肿瘤血管增粗、紊乱,实质期瘤体染色明显,有的瘤体有数支血管参与供血.患者分别经1~4次治疗后,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23例化疗栓塞后分别在2~7天内行手术根治术.结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行血管造影及动脉化疗或栓塞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尤其对手术前更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血管性介入术中的并发症及处理

    作者:王吉林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术中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1994年1月~2002年12月,我科对463例患者实施了498次血管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结果术中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以病例数计为1.08%(5/463例),以介入次数计为1.00%(5/498次).其中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1例,导管打结1例,肺栓塞2例,穿刺部位大血肿1例.结论血管介入性治疗术中可出现一些并发症,需引起术者注意,一旦发生,应立即处理.

  •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

    作者:张宏灿;杨运遥;韩东亮

    目的:研究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报告26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血管造影诊断及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剂使用明胶海绵和弹簧圈.结果:26例中23例明确了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7例,下消化道出血6例,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2例,血管性病变13例,非特异性炎症溃疡8例,造影阴性3例.23例中21例栓塞后即刻止血,动脉栓塞成功率为91.3%,无胃肠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造影对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的价值,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

  • 输卵管妊娠的介入治疗和护理

    作者:张庆华;赵莉

    研究介入插管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方法.方法:通过病史,B超及B-HCG测定,对5例临床确诊妊娠病人在DSA下,将5.0Fcobra导管超选择性行患侧子宫动脉插管,经造影证实后,再注入氨甲蝶呤等药物进行治疗.结果:通过血b-HCG测定及B超判定疗效.本组病例一此插管成功率为91%,治愈率为85%,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为一过性腹痛,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介入放射插管治疗输卵管妊娠简单、安全、有效、且无损伤,术后可保留患侧输卵管功能.

  • 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王忠

    目的 探讨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为一门新兴的医学新学科,它真正兴起的时间,在国外于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而在当时较早时间开展介入放射学治疗的国内医疗机构有武汉同济医院,上海中山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由于它的疗效显著,创伤小,可重复性和相对安全性高,治疗范围之广而迅速以燎原之势遍及全国各大小医院.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简单器材获得病理学、细菌学、生理生化学、细胞学和影像资料的一系列诊断方法.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通过导管等器材对各种病变所进行的一系列治疗技术.范畴介入器材和方法学;介入诊断学;介入冶疗学.临床范围肿瘤的介入诊疗学;非肿瘤病变的介入诊疗学;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介入放射学的特点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

    关键词: 介入放射
  •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比较

    作者:徐霖;李小力;周选民;杨守俊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切割术)、等离子刀装置髓核消融(消融术)、臭氧注射溶核术和胶原酶盘外溶核术对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进行205例次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110例次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285例次臭氧注射和50例次胶原酶盘外溶核治疗,术后卧床休息1~3天并对症处理,术后1周和3月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各种介入治疗的时间均不超过45分钟,臭氧注射短,切割术费时长.三个月时的有效率切割术为84.8%,射频消融术为88.8%,臭氧溶核术为90.8%,胶原酶溶核为88%.并发症发生率切割术为2%,射频消融术为1%,臭氧溶核术为1%,胶原酶溶核术为2%.结论 经皮穿刺椎间盘介入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损伤轻微、手术时间短和疗效显著的优点,严格选择适应证、手术前后积极的综合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 介入治疗中X射线的防护

    作者:贾宇;苗金萍;武恒;李风华

    介入治疗是在X射线等影像导向监视下进行的导管操作或穿刺技术.由于该治疗方法创伤小、效果确切、病人痛苦少、费用相对低廉而受到患者的欢迎.因此,临床应用日益扩大.但在介入放射操作中,由于工作人员在X射线照射下,距射线装置近、暴露时间长、防护设施简陋,致使操作人员各部位长时间受到X射线照射,如何在合理应用X射线的同时做好X射线的防护,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非常重要.

  • 动脉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后切口开裂的探讨

    作者:席玮

    目的通过69例动脉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后切口开裂的探讨,提出解决办法,为减轻患者痛苦做出努力.方法采取两种药盒植入位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左胸壁皮下药盒植入术及右股动脉穿刺,右腹壁皮下药盒植入术.结果69例患者中切口延迟愈合或开裂3例.结论术前准备的充分程度、操作技术的水平提高、术后护理的完善是预防动脉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后切口开裂的关键.

178 条记录 9/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