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芳香化酶p450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子宫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子宫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子宫肌腺瘤标本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正常增殖期宫内膜60例标本作为对照组,2组都进行芳香化酶p450和Survivin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Survivin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浆,阳性物质呈淡黄色或黄色颗粒状;芳香化酶P450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的细胞质,阳性细胞质呈棕黄色颗粒。观察组的芳香化酶p450和Surviv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7%和61.7%,而对照组的表达阳性率都为0.0%,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芳香化酶p450和Survivin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子宫肌腺瘤发生发展、预后的良好指标之一,对于早期预测子宫肌腺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芳香化酶P450 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 子宫肌腺瘤 -
射频热凝固微创治疗子宫肌腺瘤和腺肌病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微创治疗子宫肌腺瘤和腺肌病的疗效和临床特点.方法应用热凝固器,将射频定点介入到子宫病灶内,使病变组织热凝固坏死吸收,治疗直径小于5.0 cm的子宫肌腺瘤122例、子宫腺肌病56例.结果经妇科检查和B超诊断,本组子宫肌腺瘤平均直径3.9 cm、子宫腺肌病病变肌层平均厚度为4.0 cm, 2~3个月后病灶直径不同程度的缩小,痛经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18个月,对子宫肌腺瘤总有效率为93.3%,子宫腺肌病为96.4%.结论 B超介入射频热凝固器微创治疗肌腺瘤和腺肌病等子宫良性疾病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切除子宫带来的痛苦,对月经无明显不良影响.与其他非手术方法比较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疗效高、住院时间短和费用低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
病灶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疼痛73例分析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向子宫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如果侵入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周围的肌纤维聚合成结节称为子宫肌腺瘤,其特征是子宫肌层中出现了异位的内膜和腺体,伴有其周围的肌层细胞肥大和增生,有子宫内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早在1908年已经描述过此病,但至今仍缺乏好的治疗方法 .我院在2005年5月~2006年8月共为73例患者行子宫腺肌病病灶部分切除,术后进行随访,以探讨这种手术能否改善该病的症状.
-
子宫肌腺病保守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腺病保守手术在改善症状、增加妊娠几率方面的效果.方法为26例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腺病患者施行子宫肌腺瘤剔除术或子宫肌腺病部分病灶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35.8岁,以痛经、经血过多为主要症状.已婚患者中,原发不孕7例(31.8%),继发不孕10例(45.5%),习惯性流产3例(13.6%).结果子宫肌腺瘤组10例,病灶均挖除干净.弥漫性子宫肌腺病组16例,均仅作大部病灶切除,未能切净.术前22例有痛经的患者,术后痛经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后重度痛经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前(P<0.001).术前17例经血过多患者,术后仅4例仍有经血过多症状(P<0.001).术后子宫肌腺瘤组7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5例共妊娠9次,5次足月生产;弥漫性子宫肌腺病组14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3例妊娠3次,1例足月生产,子宫肌腺瘤组术后妊娠及足月生产率明显高于弥漫性子宫肌腺病组(P=0.03,P=0.02).26例患者中3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49.6个月.结论子宫肌腺瘤保守手术可以明显地改善症状、增加妊娠几率,故能够被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所接受.弥漫性子宫肌腺病保守手术妊娠率较低,然仍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
子宫肌腺瘤保留生育能力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子宫肌腺瘤保留生育能力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1例子宫肌腺瘤保留生育能力的保守性手术治疗的的治疗效果.结果 21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45.4±21.8个月;10例病人(47.6%)受孕12次,其中8例(38.1%)足月产;术后妊娠平均间隔15.1±7.1个月;挖除腺肌瘤数目与妊娠结局相关.结论 手术治疗子宫肌腺瘤,同时保留生育能力是可行的.
-
子宫肌腺病保守性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子宫肌腺病在实施保守手术治疗后,对于病人症状的改善以及妊娠几率增加的情况。方法:收集子宫肌腺病患者共1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例。观察组实行子宫肌腺瘤剔除术;对照组使用子宫肌腺病部分病灶切除术。2例原发不孕,1例继发不孕,3例习惯性流产。结果:有4例子宫肌腺瘤病灶全部挖除干净。2例弥漫性子宫肌腺病,尚未完全切除干净,只能使用大部病灶切除。手术前痛经的患者有1例,痛经情况在术后明显好转或完全消失,重度痛经发生率远远低于术前痛经(P<0.05)。原来有术前痛经患者3例,手术过后经血过多的患者降至1例(P<0.05)。在5例接受过子宫肌腺瘤剔除术的患者中,有2例复发。结论:对于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腺瘤患者而言,建议使用保守手术进行治疗,因为保守手术能够有效增加妊娠概率,很好的改善病症。而弥漫性子宫肌腺病保守手术的妊娠率相对较低,可还是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妊娠合并子宫肌腺瘤剖宫产术中处理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腺瘤剖宫产同时行剔除术的可行性和术中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妊娠合并子宫肌腺瘤患者15例,剖宫产同时行剔除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普通剖宫产术50例进行研究对比.结果:剖宫产同时子宫肌腺瘤剔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产后感染、产后出血、排气时间等较普通剖宫产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仅手术时间有所增加(P<0.05).另外,行子宫肌腺瘤剔除后,月经恢复后痛经情况明显缓解,缓解率达86.67%.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腺瘤在正确术中处理的前提下,剖宫产同时行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和肌腺瘤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肌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北京源德公司生产的BY-01型高能聚焦肿瘤治疗机对15例子宫肌腺瘤、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于治疗后的1、3、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症状、瘤体大小、B超图像及病灶血供丰富程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个月时瘤体开始缩小,平均约1~1.5 cm,12个月时缩小平均为3 cm;声像图改变为1个月病灶回声稍增强,血流消失,大小无明显改变,3~6个月病灶回声增强,血流消失,瘤体缩小约1-2 cm左右.结论:HIFU治疗时无创伤、无副作用,是治疗子宫肌瘤、肌腺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
子宫切除术时宫颈去留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
既往认为子宫次全切除后宫颈残端发生癌的概率大于未切子宫的宫颈,但近代研究证实,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及其在宫颈癌中所占的比例都很低[1,2],相反,有的医生认为若切除宫颈则会影响今后的性功能,使不少学者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作用与价值作了重新评价。我们随机调查了68例子宫全切除与次全切除患者术后的性功能,大小便等情况并进行比较,旨在为子宫切除时选择术式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1995年1月至1998年9月在我院因子宫良性疾患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中, 剔除有并发症和附件切除者,从中随机抽样调查68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肌腺瘤患者,其中子宫全切35例,次全切33例。术时年龄全切组与次全切组分别为40~54(45.69±1.49)岁,36~53(44.82±1.51)岁。术后随访年限为6个月~4年。两组在文化程度、年龄、术后病理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
子宫肌腺瘤全子宫切除术损伤膀胱及双侧输尿管
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2001年5月4日因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痛经1年余,发现子宫如孕2个月大小,疑诊为子宫肌腺瘤,收住某院.住院前宫颈巴氏涂片1级.既往史:1985年行剖宫产术,曾患脊椎灰白质炎,行矫正术已30年.
-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和)子宫肌腺瘤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和)子宫肌腺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收治的16例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和)子宫肌腺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 16例患者平均年龄53.93岁(45~80岁),其中围绝经期妇女8例(50.00%),绝经期妇女8例(50.00%).13例(81.25%)有异常阴道流血并术前确诊;3例合并子宫肌腺瘤患者无异常阴道流血,仅表现下腹部疼痛性质改变,术前漏诊子宫内膜癌.结论 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子宫肌瘤或(和)子宫肌腺瘤患者有异常阴道流血者首先要除外子宫内膜癌,对合并子宫肌腺瘤患者即使没有异常阴道流血,但若下腹部疼痛性质改变,要高度警觉发生子宫内膜癌可能.
-
CA125、CA199、CEA在五种妇科良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肿瘤抗原125(CA125)是目前临床上用来诊断和监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但是CA125在许多良性和恶性病变中均显示水平升高,具有非特异性[1],在生殖系统炎症、卵巢良性肿瘤和子宫肌瘤时血清浓度亦会增高.CA199在一些妇科良性疾病中也有一定表达.CEA在判断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否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2].笔者回顾性分析195例子宫肌腺瘤、子宫肌瘤、卵巢畸胎瘤、卵巢巧克力囊肿和卵巢单纯性囊肿等妇科良性肿瘤的血清CA125、CA199和CEA水平,以探讨CA125、CA199和CEA在这5种妇科良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B超误诊右侧输卵管葡萄胎1例
患者女,35岁,原有左侧输卵管妊娠切除史,此次因阴道不则流血60+d,突然右腹胀痛伴晕厥1次急诊入院.临床化验尿HCG(+),血HCG1668IU/ML,B超显示:子宫中位,大小7.0cm×4.1 cm×5.4 cm,宫内未见胚囊回声,内膜厚0.2 cm,子宫右后方见7.7 cm×4.0 cm混合包块(图1),内见1.0 cm小暗区,左附件区未见异常包块,B超提示:①子宫右后方混合包块(考虑宫外孕不能排除);②子宫,左附件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异位妊娠.立即行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探查:子宫稍大,子宫后壁近右侧宫角处凸起约3.5 cm×3.5 cm,右侧输卵管壶腹部膨大形成约7 cm×3.5 cm包块,伞端见血块,与卵巢粘连,左侧输卵管已切除,左卵巢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阑尾充血,长约10 cm.术中诊断:①右侧输卵管陈旧性宫外孕,②子宫肌腺瘤,③慢性阑尾炎.经家属同意后,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子宫肌腺瘤剔除术;阑尾切除术.(经两次手术:两侧输卵管均已被切除)送检后病理诊断:①右侧输卵管部分性葡萄胎;②子宫肌腺瘤;③慢性阑尾炎.
-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术式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5年1月~2006年9月在我院有全子宫切除指征患者73例.既往经阴道分娩平均1.5次(0~4次).子宫肌瘤51例,子宫肌腺瘤22例.年龄37~68岁,平均51.6岁,随机分组,39例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改良组),34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两组手术原因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均采用硬膜外麻联合腰麻.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起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鉴别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的118例子宫肌瘤病人和36例子宫腺肌瘤病人进行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确诊子宫肌瘤的112例,准确率为94.9%,确诊子宫腺肌瘤的32例,准确率为88.9%.结论: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36例患者中,年龄40~65岁,根据病史、体征、超声检测及诊断性刮宫,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等病变,无手术禁忌证,其中子宫肌腺瘤1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24例,手术时间平均为(89.5±2.5)min,患者的出血量为65~85ml,平均为(73.5±1.5)ml。手术后第3d时,患者已经基本恢复正常活动,本组患者均不存在腹膜刺激等术后并发症,手术后第7d时,患者均康复出院。
-
子宫肌腺瘤并宫内宫外妊娠胚胎停育1例
子宫肌腺瘤,是子宫肌腺瘤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存在于子宫肌肉层内的病症,属于良性疾病.临床上的诊断主要靠症状、内诊、肿瘤指数CA-125及超音波.患者通常有痛经的病史,常常在月经来前1~2d就开始痛,持续整个经期,月经结束后几天都还会痛.可以采用药物或手术来治疗.
-
子宫大部切除96例临床分析
对于子宫肌瘤及子宫肌腺瘤以往的手术方法是,子宫全切或单纯的肌瘤剔除,前者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导致更年症状提前,后者术后可出现复发,甚至二次手术行子宫全切.本院于2001年9月开展子宫大部分切除术,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
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在对阴道超声的检查中联合腹部超声检查来对子宫腺肌病进行诊断,看这两种方法对诊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的资料中选取2013~2014年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98例并进行随机分配,将49例患者单纯进行腹部超声检测,然后进行诊断,剩下的49例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测和阴道超声检测,然后进行诊断,在两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期间,对其进行观察,并且分析其效果。结果在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和引导超声检查联合的患者中,其中有子宫腺肌症27例,确诊率达84%,准确率比另一组更好,具有相对比较明显的优势。结论在进行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中,将腹部超声检查和阴道超声检查结合起来诊断,效果是更好的,确诊率是比较高的,这种方法可以推广使用。
-
子宫肌腺瘤保留生育能力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子宫肌腺瘤保留生育能力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例子宫肌腺瘤保留生育能力的保守性手术治疗的的治疗效果.结果:11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55.4±33.8个月;7例病人(63.6%)受孕8次,其中5例(45.5%)足月产;术后妊娠平均间隔16.3±5.1个月;挖除腺肌瘤数目与妊娠结局相关.结论手术治疗子宫肌腺瘤,同时保留生育能力,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