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36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视网膜脱离是由于高度近视、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玻璃体积血、眼外伤等引起的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表现为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眼前固定黑影、闪光感等,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病,比较常见的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该病是一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眼病,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术后的护理有着密切关系。我科于2012~2013年1~8月新开展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外加压+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围手术期采取周密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和预后十分重要,可提高治愈率。现对我科2012~2013年1~8月36例视网膜脱离的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
253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对侧眼的临床观察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一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时,对侧眼常同时存在周边部的视网膜病变,我们对253例视网膜脱离病例的对侧眼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牵牛花综合征影像学诊断四例
牵牛花综合征[1]的特征是视乳头漏斗样凹陷,周边倾斜扩大,其外环绕一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带,形似牵牛花.视乳头中央可见胶质组织,视网膜血管异常,无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根据眼底特征性改变不难诊断,但在屈光间质不清时则诊断困难.现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4例牵牛花综合征患者的B超及CT检查特异性影像学改变报告如下.
-
多发性视网膜裂孔
患者男性,61岁.因右眼视力下降3个月,于2012年2月18日来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1,左眼为0.8;眼压右眼为1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为17 mm Hg;右眼角膜透明,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透明;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颜色可,颞侧赤道部视网膜可见相邻的圆形和纵向条形4个裂孔,裂孔周围视网膜脱离、增厚、机化(精粹图片1);左眼正常.临床诊断:右眼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
第1例--视网膜血管炎可否导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病历摘要患者女,21岁,于2000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下降,伴上方眼前黑影及闪光感,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给予"巩膜环扎、硅胶垫压、冷凝、放液术",术后黑影消失,但视力无提高.2001年1月起自觉视力下降明显,伴眼前黑影,遂于2月16日收入本院.既往史:双眼高度近视约10年,视力可矫正至0.6~0.7.体检未见异常.
-
高度近视并视网膜脱离病人出院后的视力维护
眼科临床把屈光度大于-6 D(-600度)以上的近视眼划分为高度近视眼[1].高度近视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后视力恢复受视网膜脱离时间长短的影响,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大、中、小学学生的近视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要争取得到家庭、学校、单位的配合.因为高度近视多为双眼发病,双眼底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2],特别是一眼已发生视网膜脱离的病人.做好病人的出院健康教育对预防术眼视网膜脱离的再发生及预防对侧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和保存现有的视力至关重要.现重点介绍高度近视眼并视网膜脱离病人出院后视力的维护措施.
-
气囊巩膜外顶压治疗近后极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护理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一种严重而预后欠佳、治疗困难的特殊类型,手术难度较大,而对于近后极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缝线固定性巩膜外垫压,使手术操作难度更大.我们采用乳胶气囊导尿管插管法进行球外非固定性巩膜外顶压治疗和护理视网膜脱离病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急性视网膜坏死一例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简称ARN)是由1978Young和Bird首次命名,它是由于潜伏的疱疹病毒感染再度重新活化所致的视网膜炎,本病的特征为:视网膜、脉络膜的动、静脉炎,好发于周边部视网膜全层融合性坏死性视网膜炎,中度至高度玻璃体炎,晚期周边多发裂孔,继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本病罕见,病情进展迅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65%的患者双眼发病,80%~85%的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短期可导致失明.ARN主要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erus1 HSV1)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erus VZV)感染所致,愈后不好,容易误诊,现将我院于2005年确诊的一例ARN患者的详细情况报告如下[1,2].
-
眼内C3F8填充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疗效观察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约占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2%~8.6%.该类型视网膜脱离由于脉络膜脱离的因素,易导致术后视网膜贴复不佳,为此我们在视网膜复位手术中使用惰性气体C3F8填充玻璃体腔的治疗方法,现总结如下.
-
未联合扣带的单纯玻璃体手术治疗较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初步报告)
目的:探讨首选不联合巩膜扣带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未伴明显PVR的较复杂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住院病人合适病例31人(31眼)。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经原裂孔视网膜下液内引流,复位后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封孔,酌情予C_3F_8眼内充填的手术方案。结果:1.术中内探查出并治疗术前漏诊裂孔15个。2.一次性手术视网膜复位率达96.8%(30只眼),1例为术前合并脉络膜脱离者,术后葡萄膜炎影响复位,2周后再行眼内补充注气及环扎术。终解剖成功率达100%。3.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明显提高,其中0.3以上达14例(45.2%),佳视力达1.0。4.术后早期晶体后囊混浊16例(51.6%),均于1月内消退。3~6个月随访期内未见明显并发症。 ·结论:对于裂孔大小、形态、数量、分布、位置稍特殊或屈光介质混浊影响眼底检查等未伴明显PVR的较复杂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首选不联合巩膜扣带的玻璃体手术,有利于提高一次性手术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
-
气囊巩膜外顶压治疗近后极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对近后极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缝线固定性巩膜外垫压,手术操作非常困难.我们采用胶乳气囊导尿管,插管法进行球外非固定性巩膜外顶压治疗这类视网膜脱离病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82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常规复位术的成败总结
本文就我院自1 993年3月至1 999年12月近7年中应用简单设备开展常规视网膜复位术治疗82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总结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供基层医院的同道参考:如何在全国各中、基层医院更好地完善基本设施,积极开展单纯性网脱的常规手术治疗,以解决90%网脱患者的需要,应是十分值得重视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男57例,女25例.右眼50例,左眼32例.年龄14~82岁,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56%.病程半个月以内50例,半个月至3个月26例,超过3个月6例(其中1例为17个月).脱离面积:未波及黄斑区20例,波及黄斑区62例,其中全脱离18例.裂孔数:1~2个孔62例,多孔18例,未找到裂孔 2例.裂孔形态:马蹄孔36例,似圆孔16例,不规则孔7例.黄斑裂孔9例(其中白孔 2例).锯齿缘截离3例,大裂孔后唇卷边9例(其中巨大裂孔3例).伴随情况:高度近视19例,无晶体眼2例,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1例,视网膜襞裂症1例,色素膜炎4例,陈旧眼外伤2例.PVRA级11例,B级33例,C级28例,D1级6例.
-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直肌牵引制动的临床观察
1996年元月至1999年12月,对68例(68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进行了直肌缝线牵引制动.患者年龄为10岁至74岁(平均39.5岁),男性43例,女性25例,右眼46例,左眼22例.
-
外路显微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间在宜昌市中心医院眼科行外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3例(23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视网膜脱离的原因、视网膜复位的效果、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后随访3至12个月,平均(4.57±1.70)个月;一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20例,手术成功率86.96% (20/23);其它3例需再次行内路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视力提高13只眼(56.52%),不变7只眼(30.43%),下降3只眼(13.05%).术后发生黄斑前膜1例(1只眼),并发性白内障2例(2只眼),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PVR≤C1、裂孔位于赤道附近或赤道前的玻璃体切除术后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同样可采用外路显微手术使视网膜复位,且具有操作方便、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减少再次玻璃体切除术的机会.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术的手术配合
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进展,硅油作为一种长期有效的眼内填充物,已广泛应用于玻璃体手术,用以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或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等,硅油对于维持视网膜复位、恢复患者部分视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
马蹄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一次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巩膜外手术对马蹄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102只眼)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外手术,包括环扎加压、巩膜外加压术或加用眼内注气.176例(176只眼)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光凝、放液,分别对比两者的初次解剖复位率(3个月内)、复发率(3个月以上)、视力、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初次解剖复位率大致相同,但巩膜外手术组网脱复发率高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视力提高幅度大,黄斑皱襞发生率低,屈光乱视发生少,但白内障发生率较高.两者上述项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牵拉性质不伴有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马蹄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从视功能恢复角度出发,对熟练的玻璃体手术经验者可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作为首要选择.
-
先天性下直肌缺如1例
患者男,14岁.左眼视物不清2年、加重2月,于2001年2月13日人院治疗.患者出生时右眶无眼球,但左眼视力尚好,已读完小学六年级.2年前左眼视力下降,视物不清,近2月症状加剧,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父母为非近亲结婚,母亲妊娠早期无流感、风热等病史,家族中无遗族病史.检查:右眼先天性无眼球.左眼视力:眼前手动.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KP(一),水平径8mm,垂直径9mm,前房(一),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虹膜下方缺如,部分虹膜后粘,瞳孔4mm,晶状体全混,眼底看不进.眼位轻度上转,向下运动受限.B超提示左眼视网膜脱离.入院诊断:左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先天性小角膜、先天性虹膜缺损,右眼先天性无眼球.
-
玻璃体切割术中过氟化碳液残留的原因及处理
自20世纪20年代由Gonin开创了视网膜脱离手术到1968年Kasner首次进行玻璃体次全切手术及1970年玻璃体切割器的诞生,Machemer等开始应用经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以来,自这以后开始了玻璃体切割手术[1]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但是,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多种多样,病情千变万化,玻璃体切割显微操作也较复杂,对手术装备和术者经验均要求很高.过氟化碳液体(以下简称LPFC)是一种高碳液态氟化物,因其具有比重大、黏度低、无色透明等特点,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严重PVR及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药治愈一例报告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之间的分离,它包括裂孔性、牵引性和渗出性三大类.其临床表现通常起始为视物遮挡(黑幕)、视物变形及视力下降等,日久可导致视力丧失.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目前均须通过手术治疗.我院于1999年收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用中药治愈一例,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42例
1999年3月~2001年3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4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