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冲电磁场疗法及其在防治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磁疗是利用磁场的生物效应来治疗人类疾病的一种方法.合理地、科学地利用外加磁场,对人体生长和健康、防治疾病都是有利的.近年来,磁疗法尤其是脉冲电磁场(puls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发展迅速,并且随着对脉冲电磁场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国相继有南京天马高科、天津希统、上海威格等公司都研制生产了各自的脉冲电磁场骨质疏松治疗仪,投放市场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中低频交变磁场的生物学效应
生物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磁场环境中,如宇宙磁场、地磁场和人为环境磁场,特别是近此年来工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已经越来越注意到这些环境磁场对人体的危害[1,2];同时也可利用外加磁场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这也让人们看到磁场的两面性,即如何利用磁场的治疗功能并避免磁场危害已成为人类极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中低频交变磁场(3000 kHz以下)生物学效应研究中的一些结果[3,4]进行综述,表1为近年研究结果的概况.
-
磁共振波谱在胶质瘤诊治中的应用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利用化学位移原理测定人体内化合物的一种非损伤技术.可以测定脑组织或肿瘤组织能量代谢、神经元损坏、细胞膜增殖及坏死转换等不同的信息,实现对病变的定性甚至定量诊断,是胶质瘤诊治的有力工具[1].一、MRS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处于不同分子中的同一种磁性原子核,因分子结构差异,磁性原子核受到电子云的屏蔽作用不同,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原子核会表现出迸动频率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现象.MRS利用化学位移的微小变化采集信息,通过放大增益并经傅立叶变换转为MRS.不同化合物中原子核的进动频率在MRS中的位置以百万分几(parts per million,ppm)为单位来描述.其含量和代表该化合物波谱的曲线下面积呈正比.化合物浓度可用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表示.
-
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应注意什么
一、MRI的特点优势及机房环境磁共振成像是将人体置于一个外加磁场中,使质子产生共振,从而得到信号并经强大的计算机处理得出图像.它可以进行任意平面的成像或多种序列扫描而得出信息相当丰富的影像图像,形态近乎于人体的解剖结构.一般在10~30分钟内可以完成人体一个部位的检查.
-
磁共振质子波谱与癫痫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的影像检查技术,它通过一个外加磁场激发活体组织内的原子核,产生磁共振信号,后再转换成波谱.近来已逐渐应用于癫痫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
-
舰艇磁场对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
舰艇磁场是舰艇上强磁场设备所产生的强磁场环境,其强度可高于地(球)磁场数百倍至数千倍。所谓强磁场,是指远高于地磁场的外加磁场,而地磁的强度一般平均约为0.05mT(毫特斯拉)。随着舰艇装备的不断发展,各种强磁场设备在舰艇上应用逐渐增多。长期接触舰艇磁场环境,可对舰员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必须加强舰员对磁场的卫生防护措施。磁场的来源舰艇磁场来源于舰艇上各种强磁场设备,致使各舱室产生一定强度的磁场环境。目前舰艇磁场的来源如下:
-
超顺磁性纳米粒在靶向显像和药物释放中的应用
超顺磁性纳米微粒(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NPs)是铁磁材料的一类.在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由于每个原子保持其相对有序状态,在快速变换磁性状态的过程中没有剩磁,因此,整体的NPs的磁矩不会随着热能的变化自由波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NPs有一个饱和磁化强度,受到热能波动的影响,饱和磁化强度会随着粒径的变化而变化[1].NPs在外加磁场强度下能使局部磁场去极化,明显缩短质子弛豫,通过磁共振成像能检测到信号改变;当NPs粒径小于50 nm时,连接上靶向介质后,NPs可以作为生物分子特异性识别的纳米载体[2].
-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从20世纪70年代Freeman等第1个提出药物可在磁场下使用后[1],大量的研究争相改造和修饰磁性纳米颗粒,使其能更好地作为药物载体应用。近几十年研究发现,纳米技术联合药物对退行性疾病,如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预防以及治疗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超顺磁性纳米颗粒(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SPIONs)具有纳米级直径、良好的磁效应以及被各种材料修饰的性能而更适合用作药物载体[3]。目前针对SPIONs作为药物载体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使其在外加磁场下能够与靶细胞有效反应,增加其在靶细胞的浓度,减缓其在体内的清除和其本身对体内环境的不良影响等[4]。本文就SPIONs在药物载体方面的优势以及不足进行综述,以期促进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更好地发展和应用。
-
外加磁场对SPIO-shRNA分子探针用于活体荷瘤裸鼠卵巢癌肿瘤MR成像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加磁场对SPIO-shRNA分子探针用于活体荷瘤裸鼠卵巢癌肿瘤MR成像的影响.方法:设定探针注射浓度为含铁18 mg/kg,扫描时间为探针注射后27 h;将30只BALB/c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即磁转染组(实验组),探针转染组(阴性对照组),荷瘤裸鼠组(空白对照组),每组样本量分别为10只荷瘤裸鼠,并在扫描前对磁转染组行外加磁场处理.采用磁共振MR扫描检测裸鼠体内肿瘤组织及邻近肌肉组织信号强度变化;每次检查完成后立即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及肌肉组织行HE、普鲁士蓝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T1WI序列各组间肿瘤组织信号强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2.623,P=0.091),各组间肌肉组织信号强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434,P=0.652);T2WI及T2*序列磁转染组及探针转染组肿瘤组织信号强度较荷瘤裸鼠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磁转染组较探针转染组差异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T2*序列磁转染组肌肉组织信号强度较其余组信号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HE染色显示各组肿瘤组织结构紊乱,细胞核异型性增多;普鲁士蓝染色表明在磁转染组和探针转染组中均存在蓝染铁颗粒,且磁转染组蓝染颗粒更为丰富.结论:外加磁场能够诱导SHO-shRNA分子探针靶向作用于卵巢癌肿瘤组织并提高肿瘤组织摄取的有效浓度.
-
磁性微粒--一种有效的靶向给药系统
目前治疗恶性肿瘤,除外科手术外,主要使用化学药物、生物毒素及放射性核素等,但药物治疗存在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大、抗肿瘤药物很快从作用部位消失等缺陷.高分子包覆磁性微粒用作活体治疗成为一种药物定点释放新技术[1].该技术将抗癌药物包覆或修饰于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磁性微粒上,并通过一个外加磁场将药物定位于病变部位,使化疗或放射性治疗制剂集中于靶(如肿瘤)部位附近,而对周围其它正常组织无毒副作用.目前人们已经可根据需要定向合成出表面具有亲水性、生物相容性、无毒及无免疫原性的磁性微粒[2]并用于癌症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