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组织因子对SGC-7901 L2亚系胃癌细胞肝转移能力的影响
肝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Okano等[1]报道9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同时性肝转移78例,异时性肝转移12例)中仅19例有条件行肝转移灶切除术,该19例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7%和34%.Hiratsuka等[2]报道胃癌肝转移患者中有40%合并腹膜转移,60%转移灶已累及肝左、右叶,仅10%有条件行B级治愈性切除术.本研究应用组织因子cDNA转染高转移能力的SGC-7901 L2亚系胃癌细胞,建它裸鼠原位种植肝转移动物模型,观察转染组织因子cDNA的SGC-7901 L2亚系细胞肝转移灶形成能力的变化,旨在探讨组织因子对胃癌细胞肝转移能力的影响.
-
未成熟畸胎瘤恶性程度逆转后继发恶变1例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性,15岁,主因发热3个月,发现右下腹肿物2个月于1969年4月23日收入院.入院检查:右下腹可触及实性肿物,上界达剑突下三指.肛查:可扪及肿物下缘,有囊性感,肿物固定,无压痛.入院诊断:卵巢肿物,卵巢囊肿恶性变?于1969年4月30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水(+),左卵巢囊肿,似足月妊娠子宫大小,无明显粘连及破溃,子宫直肠陷凹处有直径10 cm×8 cm×8 cm囊性多房肿物,与周围疏松粘连;腹膜增厚,有粟粒样结节;大网膜及盲肠后处的腹膜及左阔韧带后叶均可见数个直径1~2cm转移结节.术中病冻回报畸胎瘤,但仍考虑恶性可能性大,遂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肿瘤转移灶切除术,术中腹腔内给予5-FU 500 mg及噻替哌40mg.术后病理回报:左卵巢未成熟畸胎瘤Ⅰ级.出院诊断:左卵巢未成熟畸胎瘤Ⅰ级,Ⅲc期.术后15 d噻替哌40mg腹腔化疗1次.
-
食管癌术后肺转移的外科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食管癌术后肺转移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0-2009年食管癌术后出现肺转移的6例患者行肺切除过程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肺楔形切除、段切除.术后全部患者接受了常规化疗.结果 所有患者疾病都得到控制,无病区间14~58个月,中位数21个月.目前5例患者存活,生存期分别为90、24、47、14、20个月.结论 食管癌术后肺转移患者接受肺切除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是受益的,对孤立性肺转移患者预后良好.
-
局部治疗在乳腺癌局限性肝转移中的作用
肝脏是乳腺癌远处转移常见的部位之一。全身治疗是乳腺癌肝转移的标准治疗,但结果并不理想。转移性乳腺癌中存在一类特殊的亚群,即局限性转移。局部治疗,包括转移灶切除术、射频消融、放射治疗等,结合全身治疗可给该部分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现就近年来有关乳腺癌局限性肝转移局部治疗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
结肠直肠癌姑息治疗的改进
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约为50/100?000,占女性肿瘤的第二位和男性肿瘤的第三位.约20?000例病人可以形成同时或异时的转移,常见为肝转移.这类病人是行转移灶切除术的绝对适应证,因为根治手术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25%~38%.如果不能切除的话,应该进行其他的姑息治疗,本文对此综述如下.
-
孤立肺转移瘤伴感染误诊为炎性肿块一例
患者女,58岁.2001年11月行直肠癌根治术、肝小转移灶切除术;2002年4月再次发现肝左叶一转移灶而行肝左叶外侧段切除.2005年4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38℃,伴咳嗽、咳痰,痰为黄色黏痰.实验室检查:WBC 12.3×109/L,N 0.817,癌胚抗原(CEA) 35.1 ng/ml(正常值0~5 ng/ml).
-
规则性肝切除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
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远处转移,其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肝脏.如不进行治疗,合并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仅有6~12个月的中位生存期,而行转移灶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可延长至24 ~46个月[1].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肝切除术可以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肝脏切除手术方式一般有规则性肝(段)切除或不规则性肝切除两种.近年来,随着对肝脏解剖及肝癌生物学特性更深入的研究,应用以肝段或亚肝段为单位的规则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在围手术期管理及肿瘤学方面的优势被更多的肝脏外科医生所认识[2].结直肠癌通常通过门静脉系统血行转移至肝脏,继而通过肝段门静脉进行肝内转移.规则性肝段切除由于切除了荷瘤肝段,减少或避免了肝内肿瘤的播散,可减少术后复发.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规则性肝切除优于其他手术方式[3-5].
-
皮肌炎伴发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
患者,女,5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大便次数减少,于2013年1月10日入院。曾因“四肢酸软乏力2月伴皮疹1周”于2012年8月1日入住我院内科。患者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四肢酸软乏力,近端肌肉对称受累,以上肢带肌受累为甚,上肢活动轻度受限;下肢乏力,步行约10 min需停下休息,下蹲后起身困难。1周前出现皮疹。住院体格检查示:眶周、前额及后发际散在大小不等红斑、右肘伸面Gottron斑,伴痒感、脱屑。肌酸激酶( CK )1101 U/L(正常值110~250 U/L)、肌红蛋白172.9μg/L(正常值10~70μg/L),乳酸脱氢酶( LDH)334 U/L(正常值135.0~215.0 U/L),肌电图示右三角肌可疑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确诊为皮肌炎( DM),予甲泼尼龙片、羟氯喹、来氟米特片及环磷酰胺治疗后四肢乏力症状缓解。住院期间妇科B超提示子宫、双侧附件未见异常,肝胆脾胰双肾超声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双肺尖、右下肺少许纤维灶,CA125189.4 U/L(正常值0~35 U/mL)。此后患者口服甲泼尼龙片和甲氨蝶呤, DM病情控制平稳,定期复查CK、LDH均在正常范围,因在内科随诊,未复查CA125。此次入院B超示大量腹腔积液,盆腔左侧混合回声块83 mm ×60 mm,考虑附件来源恶性肿瘤。盆腹腔CT示盆腔巨大肿块,考虑卵巢癌可能性大;大网膜、腹膜、肝S6段包膜下及镰状韧带裂、胃窦部多发转移瘤;结肠、小肠及子宫表面腹膜多发种植转移瘤;大量腹腔积液;查CA1252086 U/mL。2013年1月5日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淡黄色腹腔积液约3000 mL;子宫直肠窝被菜花样组织物封闭,双侧卵巢及输卵管饼样增厚,结构破坏;子宫前位,不大,前、后壁及直肠凹处为菜花状赘生物浸润;盆腔腹膜增厚,直肠表面增厚变硬,肝表面可及粟粒样结节多个,大网膜饼样增厚,大网膜、阑尾未见肉眼瘤灶。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子宫双附件切除+阑尾切除+大网膜切除+腹腔转移灶切除术。
-
一例骨髓抑制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护理
1病历介绍
患者,女性,64岁,2010年4月因“中上腹饱胀不适3月”,我院查胃镜:胃体癌。查 CT 提示肝转移,于2010年4月26日行根治性胃切除术,食道、空肠吻合+肝脏尾状叶转移灶切除术,病理:溃疡型腺癌。术后恢复可,此次因出现腰背痛,收住入院,入院查肿瘤指标高,肝功能,血常规指标正常,心电图正常,B 超:后腹膜低回声团块,考虑:淋巴结可能,医嘱予口服替吉奥化疗,化疗中出现血色素及血小板降低,予升血小板药物应用,予止痛药物口服后疼痛缓解,但病程中突然出现失语,查头颅 CT:腔隙性脑梗塞,予营养脑神经药物对症治疗。患者既往无高血压,无家族史,无传染病,遗传病史。经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血色素及血小板上升,行语言功能锻炼后患者逐步恢复语言能力。病情好转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