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患儿男,8岁.因皮肤粘膜苍白,全身淋巴结肿大2个月于2000年4月入院.体检:体温:36 .5℃ ,慢性病容,精神差,皮肤苍白,无明显出血点.颈部、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约2 cm× 2 cm,活动可,无压痛.心音有力,心率84次/min,律齐,无杂音;两肺听诊无异常.腹部隆起,肝在右肋锁骨中线下3 cm,质中,无结节;脾肿大脐下5 cm,甲丙线2 cm,丁戊线3 cm,表面光滑,右侧边缘可触及切迹.四肢无畸形.血常规:Hb 56 g/L,RBC 2.76×10 12/L,WBC 4.7×109/L,分类 L 0.34,N 0.46,M 0.18(原单 0.10).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0.51,红系0.15,单核细胞增生明显为0.20,其中原单0. 15,幼单0.05,红系各阶段细胞均可见巨幼样变,粒系分叶核多见Pelger huet畸形.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少见,PAS(+);核型46XY.拟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DS-CMMoL),予以全反顺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剂量30 mg/d.1个月后复诊,皮肤散在出血点,肝、脾淋巴结肿大同前.血象:Hb 54 g/L,RBC 1.89×1 012/L,PLT 29×109/L,WBC 3.7×109/L,分类:N 0.42,L 0.39;原、幼淋 0.18、0.01.骨髓象:粒系 0.35,中幼至杆状核阶段0.24,红系占0.08,部分巨幼样变,淋巴细胞比例为0.66,其中原、幼淋占0.38,胞体大小不一致,核染质呈颗粒状 ,胞浆嗜碱性,偶见空泡;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组织化学染色:POX阴性,氯乙酸酯酶染色(CE)阴性,酸性酯酶(ANA E)阴性.遂更正诊断为ALL,给予DA(柔红霉素即DNR;阿糖胞苷即Ara-C)方案化疗,DNR 20 mg/d,Ara-C 150 mg/d,期间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经2疗程强化治疗,骨髓象完全缓解,但外周血持续可见幼稚细胞,血常规不能恢复正常,临 床评判为部分缓解(PR).
-
氯乙酸萘酚AS-D酯酶染色阳性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患者,男,67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二十余天后出现乏力、活动后呼吸急促、双下肢痛于2003年6月30日在外院就诊.患者无发热及出血.血常规:Hb 72g/L,WBC 1.3×109/L,BPC62×109/L.胸骨穿刺显示异常浆细胞占0.450,X线显示髋关节、颅骨、胸椎多发散在骨密度减低.拟诊多发性骨髓瘤(MM),给予反应停和GM-CSF治疗.为进一步诊治于7月28日来我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正常,肝剑突下4 cm,脾左肋缘下8.0 cm,双下肢无水肿.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染色体8四倍体异常——附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8号染色体四倍体(8四体)异常很罕见,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报告28例,多见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8四体少见,我院遇治1例,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因头昏、乏力3个月于1999年11月4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曾在外院就诊,当时查血常规:WBC 1.6×109/L,Hb 25 g/L,BPC 50×109/L.两次骨髓形态学检查,一次示增生减低,无巨核细胞;另一次呈稀释象,未发现原始细胞.骨髓活检以脂肪髓为主,未见原始细胞及巨核细胞.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予康力龙、Epo、输血、rhGM-CSF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血常规:WBC 3.5×109/L,Hb 50 g/L,BPC 60×109/L,患者出院.患者既往体健,无慢性疾病史,无服药史,无化学物质接触史.此次症状加重来我院.入院时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肝、脾不肿大,血常规:WBC 2.8×109/L,Hb 38 g/L,BPC 52×109/L.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系0.280,红系0.050,原始细胞0.232,全片见巨核细胞3个.原始细胞分为两群,一种胞体偏大,核不规则,染色质较疏松,核仁大、明显;另一种细胞较小,染色质细致,核仁小,2~3个.细胞组化染色示:POX染色弱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氟化钠抑制试验示部分抑制,PAS染色弱阳性.骨髓活检示:骨髓增生减退,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之比为3∶10.红系、粒系、巨核细胞系细胞均减少,未见未成熟前体细胞异位(ALIP),可见小巨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D13+细胞82.7%,HLA-DR+细胞 9.7%,淋系标志CD7、CD8、CD10、CD9均为阴性.
-
黄芪注射液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病人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免疫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非特异性酸性酯酶染色法测定研究人群的 T淋巴细胞在用药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 使用黄芪注射液后,患者血中白细胞总数明显上升, T细胞的酯酶活性增加.结论黄芪有促进和保护消化道肿瘤晚期患者细胞免疫的功效.
-
黄芪注射液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非特异性酸性酯酶染色法测定研究人群的T淋巴细胞在用药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使用黄芪注射液后,患者血中白细胞总数明显上升,T细胞的酯酶活性增加.结论黄芪有促进机体免疫的功效.
-
急性多颗粒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t(15;17)(q22;q21)伴8号4倍体1例
患者男,41岁.2001年8月因肛周脓肿检查外周血象,发现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Hb)50 g/L,红细胞(RBC)1.4×1012/L,白细胞(WBC)3.6×109/L,血小板27×109/L.行骨穿显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占0.83,红系增生受抑,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极少见.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强阳性,乙酸AS-D奈酚酯酶染色加氟化钠抑制试验阳性.
-
固蓝BB盐的浓度对特异性酯酶染色灵敏度的影响
氯醋酸AS-D萘酚酯酶(SE)染色对确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重要价值.固蓝RR盐的浓度可对SE染色灵敏度产生大的影响[1].
-
固蓝RR盐的浓度对特异性酯酶染色灵敏度的影响
氯醋酸AS-D萘酚酯酶(SE)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但SE染色的灵敏度不如过氧化物酶染色的灵敏度高,故影响SE染色的多种因素很值得细致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常用偶联剂固蓝RR盐的不同浓度对SE染色灵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