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盐酸替罗非班经皮动脉导管局部给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临床观察

    作者:张洁;田红燕;马强;张军波;万红梅;孟燕;范粉灵

    目的:观察急性下肢缺血经皮动脉导管局部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加尿激酶溶栓的治疗情况及疗效.方法:58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采用动脉内置管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治愈,1例截肢,1例死亡.结论:盐酸替罗非班经皮动脉导管局部给药结合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 经小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以锋;宋精梅;楼新江

    目的 探讨经小隐静脉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患肢小隐静脉途径置入溶栓导管,持续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43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其中40例患者经溶栓后股、腘静脉血栓基本溶解,2例患者血栓部分溶解,1例患者血栓溶解效果欠佳.治疗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消化道、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小隐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倪乐凤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4例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传统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指导年轻护士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治疗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超声引导下MST在小隐静脉置管溶栓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钟小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小隐静脉置管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小隐静脉置入溶栓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置管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小隐静脉置管溶栓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动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作者:彭凤辉;周梅香

    总结了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溶栓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在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等.认为术后正确的抗炎、溶栓、抗凝治疗和科学的护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康复的保证.

  • 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崔健;周汝航;石亿

    目的:评价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方法:8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n=42)和静脉溶栓组(n=42),联合组采取导管溶栓联合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静脉溶栓组采取经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溶栓效果和治疗前后双侧下肢周径差,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16.9±6.2)h和总溶栓时间(74.8±26.4)h均短于静脉溶栓组(P<0.05),尿激酶用量(312.5±121.7)万U亦少于静脉溶栓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2%,高于静脉溶栓组的73.8%(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大腿周径差(1.5±0.9) cm和小腿周径差(1.3±1.0) cm均小于静脉溶栓组(P<0.05);联合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远低于静脉溶栓组的31.0%(P<0.05).结论: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作用迅速,药物用量少,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以腔内技术为核心治疗Cockett综合征的中远期效果

    作者:周为民;周卫;邱结华;袁庆文;陈锋;熊吉信

    目的:探讨以腔内技术为核心治疗Cockett综合征的中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412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231例(A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181例(B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腔内技术和/或复合手术治疗.结果:A组技术成功率100% (231/231);5例左髂总静脉无狭窄或闭塞,左髂静脉病变率97.8%(226/231);共植入髂静脉支架182枚.B组技术成功率99.4%(180/181);共植入支架151枚;1例患者术中行球囊扩张成形时左髂静脉破裂而致腹膜后巨大血肿、失血性休克,经积极抢救后好转;手术前后病变左髂静脉远心端与近心端压力差由术前(18±4.45) cmH2O降至术后(4±3.02) cmH2O(P<0.01);89例患者合并有左股浅静脉重度瓣膜功能不全,二期行股静脉瓣膜修复术.随访3个月至8年,平均35.6个月,A组15例、B组2例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腔内技术为核心治疗Cockett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中远期效果.对于合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者,联合应用Forgarty导管取栓或导管接触溶栓是腔内治疗一种有益的补充.

  • 临床药师对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行导管溶栓与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

    作者:黄丽云;闫佳佳

    为探讨1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导管溶栓与抗凝治疗的合理性及药学监护过程,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出凝血指标变化、溶栓与抗凝药物作用特点,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溶栓与抗凝治疗方案,并对该病历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显示患者在使用肝素联合尿激酶导管溶栓抗凝后效果不佳,改用比伐卢定导管溶栓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达标,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的溶栓与抗凝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证明比伐卢定导管溶栓有效.

  •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防护下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与足背静脉溶栓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作者:方灿军;胡何节;潘力生

    目的 比较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患肢置管溶栓与经足背溶栓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市立医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共52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置管溶栓组(A组)和经足背溶栓组(B组).其中置管溶栓组28例,术前均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经足背溶栓组24例,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10例.通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测量下肢周径变化、溶栓并发症、远期通畅率及瓣膜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置管溶栓组术后24h患者肢体肿胀开始减轻,3~5d后下肢疼痛、肿胀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溶栓治疗后7d症状基本消退.经足背溶栓组一般48 ~ 72 h后开始起效,7d后症状明显改善.置管溶栓组应用尿激酶总量为(320±100)×104u,总疗程为4~7d;经足背溶栓组应用尿激酶总量为(460±120)× 104u,总疗程为6~10d.置管溶栓组治疗后大、小腿的肢体消肿率分别为(90.12±6.15)%和(86.74±7.24)%,经足背静脉溶栓组治疗后大、小腿的肢体消肿率分别为(85.71±5.54)%和(85.16±6.57)%,置管溶栓组治疗后Ⅲ级血栓溶解率患者达82.1%,经足背静脉溶栓组治疗后Ⅲ级血栓溶解率患者为50%,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具备疗程短、起效快、并发症少及PTS发生率低等优点,置管溶栓治疗方法优于经足背溶栓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5例晚期肺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导管直接溶栓的护理

    作者:钟淑萍;金伟飞;王兴木;董学君

    15例晚期肺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行腔内导管直接溶栓,术后严防滤器移位,做好导管溶栓及患肢护理;监测实验室凝血指标,密切观察出血情况;预防消化道出血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15例患者患肢肿胀消退,疼痛缓解,血栓全部溶解,出现溶栓导管穿刺点出血5例,导管移位1例,消化道出血1例,小隐静脉切开处皮缘发黑1例,经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15例患者随防5~28月无静脉血栓复发。

  • 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中的效果

    作者:李婉;陶兰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式实施护理服务,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下,对进行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改善凝血功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老年性急性脑梗塞的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

    作者:郝建忠;邹立秋;王爱丽;刘宏斌

    目的详细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分类以及神经影像学改变.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超选,应用尿激酶.结果疗效满意,5例患者恢复正常,1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塞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 经小隐静脉入路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兆雷;张喜成;潘广锐

    近年来,导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已成为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治疗的首选方法,研究证明CDT可以显著提高血栓溶解效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 PTS)的发生,提高该类患者的中远期生活质量[1]。 CDT的常用置管途径有:经腘静脉、大隐静脉、对侧股静脉及小隐静脉途径等。本中心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小隐静脉入路CDT治疗下肢DVT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唐新华;张开华

    目的 探讨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该院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足背间断组经足背浅静脉间断溶栓,足背持续组经足背浅静脉持续溶栓,插管溶栓组经小隐静脉置管持续溶栓.分别给予尿激酶60×104 IU/d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尿激酶用量,治疗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大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尿激酶用量、治疗时间、患肢消肿率、患肢静脉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患肢消肿快、静脉通畅率高、静脉通畅评分低、尿激酶用量少、治疗时间短、大小腿周径差小等特点.

  • 导管溶栓与单纯抗凝比较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王浩然;高涌

    目的 系统评价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对比单纯抗凝(anticoagulation,AC)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关于CDT与AC比较治疗DVT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3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RCT,共9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DT组患者的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RR=0.73,95%CI (0.49,1.09),P=0.13]、髂股静脉通畅率[RR=2.57,95%CI (0.59,11.24),P=0.21]、出血事件发生率[RR=2.03,95%CI (0.50,8.28),P=0.32]、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RR=1.77,95%CI (0.91,3.42),P=0.09]、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复发率[RR=1.00,95%CI (0.42,2.36),P=0.99]与A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中重度PTS发生率较AC组更低[RR=0.70,95%CI (0.53,0.92),P=0.01].结论 CDT与AC治疗相比并不能降低患者的PTS发生率和VTE复发率,不能提高患者髂股静脉的远期通畅率,但对于中重度PTS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刘坤;王小凯;陈军;林斌;石鑫;赵东波;侍继东

    目的 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近期疗效.方法 前瞻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9例DVT患者,给予系统溶栓(system thrombolysis,ST)治疗125例(ST组),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placement,IVCF)+导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164例(CDT组),比较ST组和CDT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肢肿胀明显减轻.CDT组有73例患者发生髂静脉受压综合症(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其中43例患者同期行该侧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支架置入.CDT组有1例并发导管移位,10例发生穿刺部位瘀斑,3例发生血尿.ST组有1例发生肺动脉栓塞,14例发生牙龈出血,22例发生血尿,3例出现皮肤黏膜瘀点,2例出现黑便(无需输血治疗).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ST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ST组血栓复发18例,CDT组血栓复发15例,2组的血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此外,ST组和CDT组患者的尿激酶剂量、溶栓时间、治疗后血管通畅评分、治疗后大腿围、治疗后小腿围及治疗后Villalt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ST组患者的尿激酶剂量、溶栓时间、治疗后大腿围、治疗后小腿围及治疗后Villalta评分均高于CDT组,治疗后血管通畅评分低于CDT组;而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结论 CDT治疗急性DVT的近期疗效可靠,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

  • 介入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报道

    作者:徐贵云;蒋厚文;郝立俊;陈闯

    目的 探讨经胭静脉置溶栓导管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急性DVT患者(其中2例合并肺动脉栓塞)在超声引导下经患肢胭静脉穿刺置人溶栓导管至骼、股静脉血栓中进行溶栓治疗,并对溶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1.72±1.23)cm]明显小于溶栓前[(5.47±1.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P<0.01),患肢大腿消肿率为91,58%;溶栓后患、健侧小腿周径差[(1.55±0.77)cm]也明显小于溶栓前[(5.04±1.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P<0.01),患肢小腿消肿率为84.92%.溶栓后静脉通畅评分[(4.34±3.55)分]明显低于溶栓前[(15.23±4.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1),溶栓后静脉平均通畅率为87.43%.2例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中,1例栓子完全溶解,1例大部分溶解.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2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1~12个月(平均7.16个月),无一例出现血栓再发.结论 经胭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经导管接触溶栓与单纯静脉药物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文广;李震;韩新巍;丁鹏绪;王志伟;周朋利;徐鹏;季锋;李治仝;汪忠镐

    目的 探讨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1月期间共437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男184例,女253例;年龄(43±12)岁(19~76岁);左侧355例,右侧54例,双侧28例;混合型211例,中央型147例,外周型79例.对其中358例中央型及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行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经导管接触溶栓组)293例,置管前植入下腔静脉滤器32例;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单纯静脉溶栓组)65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4例.以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差、溶栓并发症、远期通畅率及瓣膜功能情况为指标评价疗效.结果 经导管接触溶栓组治疗前、后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分别为(7.02±2.17) cm和(4.59±2.85) cm,单纯静脉溶栓组分别为(6.34±2.09) cm和(3.87±2.82) cm,经导管接触溶栓组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均明显大于单纯静脉溶栓组(P<0.05).随访(26±6)个月(6~48个月).经导管接触溶栓组出现穿刺处血肿3例,滤器移位1例,牙龈出血或肉眼血尿4例;单纯静脉溶栓组牙龈出血或肉眼血尿5例.经导管接触溶栓组深静脉瓣膜保存率为(78.2±12.6)%,明显低于单纯静脉溶栓组的(91.1±10.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导管接触溶栓组的远期静脉通畅率为(65.2±15.4)%,单纯静脉溶栓组为(63.8±16.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接触溶栓及外周静脉溶栓均能有效减轻症状,经导管接触溶栓可以缩短病程时间,但增加深静脉瓣膜损伤.

  • 尿激酶分别联合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辉;卢辉俊

    目的 对比研究尿激酶分别联合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 将56例LEDVT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胫后静脉导管溶栓治疗(CDT),经导管向血栓处持续匀速泵入尿激酶60~80万/24 h.其中观察组患者经导管额外泵入阿加曲班,第1天用量40 mg,第2~7天用量20 mg;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2次/d,共7d.7d后将导管取出,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分析治疗前后健/患肢周径差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健/患肢周径差在治疗后均显著减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周径差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浆FIB水平在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后7d后开始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在治疗后3d开始降低(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7d开始降低(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CDT的基础上使用尿激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IEDVT,能明显提高疗效和改善相应症状,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出血风险明显减少.

  • 肺栓塞经肺动脉导管溶栓并再灌注损伤1例

    作者:穆琼;陈永红;喻桂琴;梁显泉

    患者男性,57岁,因反复胸闷,胸痛,咳嗽,咳痰半年,加重10天于2002年6月16日急诊入院.既往有40年吸烟史,已戒烟3年.

136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