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穿刺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陈弘;钱爱民;孟庆友;桑宏飞;戎建杰;于小滨;李晓强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下肢DVT患者,先行患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明确诊断后,于患肢小腿中下段胫前区用4F穿刺针直接穿刺胫前静脉,置鞘后放置溶栓管于深静脉血栓段,行尿激酶持续泵入。结果10例DVT患者中,4例患者为中央型,6例为混合型。溶栓后深静脉主干再通,10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膝下小腿中段周径差平均(1.64±0.69)cm,与术前[(4.42±0.84)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0个月,7例肢体肿胀完全消退,2例有活动后轻度肿胀,1例在术后约2个月复发。结论经胫前静脉入路直接溶栓对于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70岁以上患者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治疗

    作者:陈千益;王华;胡晓曼;费哲为;欧敬民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及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植入治疗70岁以上患者Cockett 综合征(CS)合并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无溶栓禁忌的84例70岁以上CS合并急性期下肢DVT患者,经CDT及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植入(髂静脉狭窄>50%时)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1周,84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症状性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5例溶栓时出现轻度出血调整用药后消失;平均通畅率为(78.4±28.5)%;37例行支架植入治疗。8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30.3±11.2)个月,6例深静脉血栓复发,其中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治疗后6个月、1年和2年深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6.1±13.9)%、(74.7±12.5)%和(70.3±14.3)%;随访2年 Villalta 评分为(5.7±2.6)分,无≥15分或出现静脉性溃疡。结论CDT联合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治疗70岁以上的CS合并急性期下肢DVT 患者,微创、安全性高,个体化治疗可能更满意。

  • 腔内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作者:杨建平;慈红波;方青波;管圣;戈小虎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I-F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明确诊断为左IVCS并急性I-FVT的22例患者,均接受导管溶栓(CDT)联合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等腔内治疗.结果 22例均成功实施腔内治疗,患肢肿胀改善有效率为95.5%,溶栓有效率达91%,支架植入有效率100%.治疗期间仅有1例实施再次溶栓治疗,无大出血及症状性肺栓塞发生.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中1例血栓复发堵塞支架,进行干预后痊愈.结论 腔内治疗左IVCS并急性I-FVT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近期随访效果良好.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再闭塞的治疗

    作者:刘洪;栗力;李阳春;王敬强

    目的 评价导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或支架血管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术后再闭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35例治疗后再闭塞的ASO患者先采用溶栓导管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再选择性联合血管形成术治疗.11例患者近膝关节处股浅动脉或胭动脉病变,应用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观察溶栓效果和动脉再通情况.结果 本组溶栓总有效率达92.3%,治疗后皮肤温度回升,静息痛消失,无垃圾脚发生,但有1例轻度脑栓塞.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18±0.07升高至0.82±0.05,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例患者使用VIABAHN覆膜支架,术后3个月复查均通畅,术后6个月1例再闭塞,予支架内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结论 动脉内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能够溶解大部分血栓,暴露真实病变,减少支架数目、缩短支架长度,结合新型覆膜支架VIABAHN动脉成形术,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提高保肢率.

  • 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导管溶栓治疗

    作者:官云彪;陈幸生;洪登科;薛明;周亚东;郑学洵

    目的 探讨经导管溶栓(CDT)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亚急性下肢DVT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在B超引导下经小隐静脉(14例)/腘静脉(22例)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静脉血栓中,术后均局部应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后期应用华法林抗凝6~12个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健肢周径差的变化及静脉通畅评分及随访观察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患者经CDT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溶栓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4.01±2.23)cm、(1.13±1.0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P<0.01);小腿周径差分别为(3.28±1.81)cm、(1.24±1.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P<0.01);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13.36±4.18及4.64±2.5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8,P<0.01),静脉通畅率为(62.97±19.50)%,完成随访30例,失访6例,随访率83.33%,随访时间6~48个月,5例再发血栓,1例重度PTS(无溃疡),3例中度PTS,3例轻度PTS,总PTS发生率23%,其余病例无复发DVT及PTS.结论 亚急性DVT患者部分可采用CDT取得理想的疗效,减少PTS的发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王孝运;李晓强;孟庆友;钱爱民;桑宏飞;姜坤;雷锋锐;李承龙;于小滨

    目的 对比分析导管溶栓(CDT)和系统溶栓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126例DVT患者(126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A组)95例、经患肢足背静脉系统溶栓组(B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溶栓率、消肿率、深静脉通畅率、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CEAP分级的情况.结果 近期疗效(住院期间溶栓后):A组患肢溶栓率平均(71.06±18.56)%,B组平均(63.17±17.71)%;A组患肢大腿中段消肿率平均(69.98±15.44)%,B组平均(60.75±13.16)%;A组患肢小腿中段消肿率平均(76.91±10.89)%,B组平均(65.59±11.81)%;A组溶栓后深静脉通畅率82.10%(78/95),B组51.61%(16/3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7~60个月,平均(17.51±9.86)个月.远期疗效:A组深静脉通畅率63.16%(60/95),B组29.03%(9/31);A组CIVIQ评分平均(92.27±7.30)分,B组(85.74±10.24)分;A组CEAP分级平均(1.52±1.25)级,B组(2.32±1.33)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治疗下肢DVT近、远期疗效均优于系统溶栓.

  • 导管接触性溶栓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相关问题再探讨

    作者:李晓强;于小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临床常见病,病程短于14天者为急性DVT。急性期血栓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
      早期的DVT治疗共识过多的强调抗凝,但抗凝只能起到停止血栓增长和预防血栓复发的作用,无法实现血栓溶解。1994年,Semba等[1]首次报道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技术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及循证资料的逐步积累,导管溶栓逐步成为治疗急性下肢DVT的首选方法。与单纯的抗凝及系统溶栓治疗相比,CDT在清除血栓方面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2]。Vedanthan等[3]在2006年回顾了以CDT治疗急性DVT的19个临床中心共计10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结果显示总的溶栓成功率为88%,其中在急性期行CDT的成功率为92%。此外,CDT还可以减轻肌肉泵功能损害,保护静脉瓣膜,降低PTS的发生率。2010年,Baekgaard等[4]报告了采用CDT技术治疗103例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经过6年随访,82%的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维持良好。2012年,挪威的一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现CDT治疗组PTS发生率(41%)低于单纯抗凝组(55.6%)[5]。

  • 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尿激酶不同给药方式效果比较的临床研究

    作者:姜坤;李晓强;钱爱民;桑宏飞;戎建杰;朱礼炜;张晔青;于小彬;雷锋锐;李承龙

    目的:分析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尿激酶的不同给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收治40例急性DVT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按照病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0~7天组,B组8~14天组,尿激酶总量为80万U/日。按照给药方式每组分成两个亚组:A1、B1组采用快速注入,A2、B2组采用24小时持续泵入的方法,期间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术后比较各组的溶栓率、主干血栓清除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肢消肿率情况。结果 A1、A2、B1、B2每组各10例患者,患肢的溶栓率及消肿率比较,A、B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1、A2/B1、B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的主干血栓溶解时间无论A、B 组间还是A1、A2/B1、B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4例发生出血并发症(穿刺点及切口处),加压包扎后痊愈。结论患肢血栓溶解的效率、消肿率与病程有密切的关系,病程越短,效果越好。但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在血栓溶解效率及主干血栓清除率及患肢的消肿率方面并无明显地统计学差异。

  • 第二个“溶栓时间窗”理念在慢性肢体缺血性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福先;罗小云;张昌明;粱刚柱;冯亚平;张欢;牛鹿原

    目的 探讨应用第二个“溶栓时间窗”理念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对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第二个“溶栓时间窗”理念的指导下,206例患者在我院行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治疗情况.全部病例均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病史,病程3 ~ 60个月,平均(20±9)个月.手术前ABI为0~0.65(0.33 ±0.22).结果 206例患者溶栓时间为1~5d,平均(3±1)d.全部病例D-二.聚体在溶栓后次日均增高数倍,血管造影检查示溶栓前病变动脉闭塞段长度60 ~ 180 mm[平均(90士27)min],溶栓后长度为20~60 mm[平均(40±15) mm],190例溶栓有效(92%),8例(4%)无变化.导管溶栓成功后均进行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后ABI 0.64 ~ 1.0,平均(0.86 _0.11).在溶栓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在第二个“溶栓时间窗”理念的指导下,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对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 下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治疗中的必要性探讨

    作者:张皓;薛冠华;梁卫;张纪蔚;张柏根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行导管溶栓治疗(catheter direct thrombolysis,CDT)时,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在仁济医院(东院)血管外科,经CDT及后续腔内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全组93例(93侧肢体),其中男35例,女58例;左下肢80例,右下肢13例;年龄28~88岁,平均60±29岁.病程5 h至15 d,平均(6.28±7.08)d.结果 93例患者中,置入滤器者30例,未置滤器者63例(67.7%,63/93).左下肢DVT未置滤器者占93.6%(59/63).溶栓后复查数字减影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77例髂-股静脉血栓完全溶解,其中70例于患肢髂静脉检出狭窄或闭塞性病变,57例接受了后续腔内治疗.全组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术后肺CTA检查:3例PE,均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者;1例可疑PE,系未置入滤器者.结论 对于左下肢DVT且血栓未累及下腔静脉者,行CDT治疗时不必常规置入腔静脉滤器.

  • 急性深静脉血栓的导管溶栓治疗

    作者:刘芳;吕平;金毕

    急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实验数据、自然病史研究、静脉血栓切除和抗凝治疗的随机临床实验以及当前的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报道均表明血栓的清除改善了预后~([1-4]),随着血栓内直接灌注和辅助器械技术的应用,CDT已成为急性DVT有效和越来越安全的治疗方法.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继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作者:徐屹立;梁善言;公艳;尹海燕;吴红军;栾贻涛;张小明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继发滤器内及下腔静脉与双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完全性闭塞)的发生率较低.我院采取双侧股静脉切开,双球囊取栓并结合滤器内开通并抽吸血栓+留置多侧孔导管溶栓的方法成功的治疗2例,现报告如下.

  • 导管溶栓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张韬;张小明;张学民;沈晨阳;焦洋;蒋京军;赵俊来

    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缺血和微循环障碍不仅导致较高的截肢风险,继发的全身代谢紊乱也会因损害重要脏器功能而危及生命.在下肢缺血性疾病病因中血栓扮演着重要角色,外周动脉内血栓形成的防治始终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导管溶栓技术近年普遍用于治疗急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本文将我院临床应用该种技术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下肺动脉栓塞患者导管溶栓的 疗效观察和护理内容

    作者:何胜男

    目的 在肺动脉栓塞患者导管溶栓治疗中应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疗效和护理分析与探讨.方法 按随机分配原则将8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分成两组: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加肺动脉置管溶栓术进行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的疗效状况比A组理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B组(P<0.05).结论 在肺动脉栓塞患者导管溶栓治疗中同时采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进行治疗,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适合推广.

  •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作者:屈文华;谢春明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其中12例经患肢大隐静脉,32例经患肢足背静脉微泵加压推注尿激酶顺行溶栓,44例行介入置管溶栓术,13例置管溶栓后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共有50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健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为评价指标,治疗随访1年.结果 88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体有效率93.2%,溶栓前、后的健患侧大腿周径及小腿周径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通畅率52.1%±15.9%,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静脉通畅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疗效良好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路径大隐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保友;秦大磊;孔劲松;张彪;王腾飞;耿玉六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静脉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健肢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经患肢股静脉或内踝处大隐静脉穿刺置管,应用尿激酶100mg/120ml以5 ml/h于溶检导管持续泵入、肝素100mg/120ml以5 ml/h于鞘管内持续泵入,每24 ~ 48 h经溶栓导管造影检查,如未溶通继续溶栓治疗,疗程长1周.结果 本组11例血栓完全溶通,4例部分溶通,1例完全不通(合并左髂静脉闭塞,予以球扩+支架治疗),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3例有穿刺点处渗血.结论 经皮静脉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 滤器植入加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作者:陈景侠;焦旸;孙友芳

    目的 探讨滤器植入加经胫后静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置管溶栓术治疗,对其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重点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加强一般护理,重视导管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 本组15例患者置管溶栓治疗下肢髂股静脉、胭静脉、胫后静脉血栓基本溶解,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手术后死亡病例,1例术前合并肺动脉栓塞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置管溶栓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严密周到的护理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导管溶栓在亚急性期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凯;孙顺吉;蹇兆成;王秀春;王鹏

    目的 通过应用导管溶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观察导管溶栓在亚急性期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5例亚急性期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98条肢体),先采取导管溶栓方法,造影评估血栓去除情况及血管开通情况.然后根据溶栓后造影情况,进一步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行导管溶栓的98条肢体,溶栓后血管闭塞程度、闭塞段长度均显著改善,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溶栓后显著有效5条肢体(5.1%),有效85条肢体(86.7%),无效8条肢体(8.2%),总有效率为91.8%.根据溶栓后血管闭塞情况,行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治疗,术后闭塞段管腔均开通,术后造影显示无远端血管闭塞,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导管溶栓在亚急性期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中是有效且安全的,联合血管腔内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进展

    作者:黄居斌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血管外科临床常见疾病,LEDVT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抗凝治疗等.对于急性LEDVT的患者目前主要采用溶栓治疗或者手术取栓.溶栓治疗是LEDVT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溶栓药物是尿激酶.近年来发展的导管溶栓治疗对急性LEDVT形成有较好的疗效.该文就其适应证、溶栓药物和并发症等进行介绍.

  • 应用导管溶栓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

    作者:赵振斌;白雪峰

    目的 评价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经股静脉(30例)、右颈静脉(9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滤器位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之髂股静脉进行溶栓.药物尿激酶80~100万u,肝素1mg/kg.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术中导管溶栓32例完全再通及部分再通,余16例术后溶栓成功.结论? 经导管术中溶栓成功率高,效果好,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136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