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滤器保护下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作者:李艳君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血管外科危重的常见病之一,其近期的并发症是肺栓寒,远期的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后的综合征,积极预防及早期有效治疗对挽救生命和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目前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成为治疗急性DVT的重要手段.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对37例DVT患者滤器保护下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 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作者:柴东喆;张凡;张华一;陈春伦

    目的:比较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及全身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DVT患者根据其意愿分成两组:A组(23例)采用全身抗凝溶栓治疗;B组(42例)经小隐静脉置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造影结果、患肢膝上15cm及膝下10cm周径变化值、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B组治疗后静脉造影的疗效评价、膝上15cm及膝下10cm的周径变化值、PTS发生率均较A组为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DVT较全身溶栓能显著减轻肢体肿胀,并可减少PTS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简单的治疗方法。

  • 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康复护理

    作者:金巧丹;蒋超英;王慧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1例患者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加强介入术前、术后及溶栓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结果:治愈11例,显效34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及重要脏器出血.结论: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合密切的病情观察和康复护理,具有损伤较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特点,能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 导管溶栓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作者:庄曦;唐勇;陈登丰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导管溶栓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下肢深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单纯行溶栓抗凝治疗)和观察组(52例,溶栓抗凝联合导管溶栓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住院时间、静脉畅通和下肢周径差进行比较.结果 组间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为8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1,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14,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畅通率、下肢周径差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导管溶栓介入治疗具有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

    作者:何秀芳;郑丽维;林瑞娇;夏印

    目的 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的临床护理路径. 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病历回顾,结合临床资深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设计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初稿.采用两轮专家咨询法和两轮预试验对本路径进行验证、修订,终确定切实可行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 结果 构建了由护理篇和患者篇组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 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可有效地指导护士进行有预见性的工作,对规范护理行为具有实用价值.

  • 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彭沛;吴保安;吴波;汪晓建;马李

    目的 探讨经腘静脉顺行性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4年10月采用经腘静脉顺行性导管溶栓灌注尿激酶对3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血栓类型:中央型8例,混合型22例.插管前均常规预防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经插管溶栓治疗后患肢水肿消退明显.溶栓后腘静脉以上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18例,2例患者闭塞,但可见大量侧枝循环形成.经溶栓后可见静脉瓣膜显影.本组病例经溶栓后取出下腔静脉滤器29例,1例未于取出.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腘静脉顺行性置管溶栓,辅以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疗效确切的方法 .

  • 不同剂量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作者:董波;王暐;王夕栩;汪恒;王珏;龚亦群;洪彪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经导管溶栓治疗DVT,并按尿激酶用量、给药频率将患者分组,比较溶栓效果及随访结果差异.结果:100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对纤维蛋白原(F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的影响较大(P<0.05).尿激酶剂量及频次分别为12.5万U/d、25万U/d、50万U/d,血栓溶解率分别是(44.65±6.29)%、(54.10±6.74)%及(55.01±7.85)%,12.5万U/d用量血栓溶解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相同用量患者,2次/d的血栓溶解率高于1次/d(P<0.05).出院后随访,患者一般情况渐渐明显改善,且随访期间各指标总体评分渐改善(P<0.05).出院后1年肢体沉重、肿胀感基本消失.结论:尿激酶每日用量在25万U能达到较高的血栓溶解率和低的出血风险,且增加每日尿激酶给药频率,可以提高血栓溶解率.

  •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介入综合治疗体会

    作者:姜国忠;赵健飞;徐新

    将46例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先经DSA下导管溶栓,3d后造影介入处理狭窄段.4例血栓未能溶开;34例患者下肢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5例患者再次出现下肢严重缺血;3例患者因其他疾病下肢功能不能评价.介入综合治疗下肢动脉形成效果良好.

  • 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溶栓方法的比较

    作者:刘彦春;杨植;袁秀荣;高畅;张立敏;刘永霞

    目的 探讨不同溶栓方法在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8例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对照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患肢浅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股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两组均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监测凝血功能.测量指标包括肢体周径差、血栓溶解程度、溶栓药物用量.结果 两组健、患肢周径差值均减小,研究组患肢肿胀消退较对照组快(P<0.01).研究组血栓完全消失5例(35.71%),与对照组比较,溶栓疗效显著(P<0.01).研究组尿激酶用量(1.56±5.80)×106U,较对照组(3.06±8.24)×106U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出现肉眼血尿、滤器移位各1例,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结合导管溶栓治疗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作者:蒋鹏;李金勇;程志远;张蕴鑫;贾伟;田轩;刘建龙

    目的 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结合导管溶栓治疗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4例,先行经皮穿刺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及骨科手术,再经腘静脉或股静脉途径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及导管溶栓治疗(将50~100万IU尿激酶溶于500 mL生理盐水中,通过输液泵经溶栓导管持续泵入,溶栓时间为3h),术后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术后随访,记录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滤器置入体内时间、机械血栓清除术至滤器取出时间.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测量患肢和健肢大腿、小腿的周径差.结果 24例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围手术期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成功取出腔静脉滤器.患者滤器置入体内时间为7 ~100天、平均30.8天,机械血栓清除术至滤器取出时间为6~86天、平均26.9天.患者手术前后大腿周径差分别为(5.9 ±1.5)、(1.7 ±2.0)cm,二者比较P<0.01;手术前后小腿周径差分别为(3.2 ±0.9)、(0.7 ±0.5)cm,二者比较P<0.01.随访3.2~22.5个月、平均13.5个月,下肢静脉彩超显示血流基本通畅.结论 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骨科手术后给予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结合导管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1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霆;钟锋

    2005~2009年,我们采用动脉内导管溶栓法治疗下肢动脉栓塞患者1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35~76岁.病程3~72 h.均有突发患肢剧烈疼痛、麻木,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苍白或青紫,皮温降低,运动障碍等症状.栓塞发生部位:髂动脉3例,股动脉7例,腘动脉2例.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AF)史7例,糖尿病病史5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例.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贾浩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静脉通畅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DVT患者120例,治疗后按照静脉通畅率将患者分为疗效差组(通畅率<50%)和疗效佳组(通畅率≥50%),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下肢DVT患者行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下肢DVT患者中,静脉通畅率<50%者62例(疗效差组),静脉通畅率≥50%者58例(疗效佳组).疗效佳组并发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疗效差组(P<0.05),2组患者DVT分期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佳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疗效差组(P<0.05).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史、外伤史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DVT分期、发病部位是下肢DVT患者行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因素(P<0.05),但并发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及血小板计数与患者静脉通畅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DVT分期、发病部位是下肢DVT患者行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关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 导管溶栓联合介入重建深静脉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郝玉军;李炜芹;牟德堂;崔国伟;崔秀梅;董晖

    目的 研究导管溶栓联合介入重建深静脉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48例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单纯导管溶栓治疗,观察组行导管溶栓联合血管重建.比较两组溶栓治疗后大腿消肿率、通畅率、D-二聚体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溶栓治疗后肢体消肿率为(0.642±0.131),通畅率为(0.673±0.116),D-二聚体水平为(2471±793) μg/L;观察组溶栓治疗后肢体消肿率为(0.725±0.085),通畅率为(0.798±0.079),D-二聚体水平为(3075±689) μg/L.两组比较,观察组消肿率、通畅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增多.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介入重建深静脉较单纯导管溶栓治疗急性期DVT溶栓效果增强.

  • 经TIPS与经皮经肝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疗效对比

    作者:王广华;王兵;王颖;吴斐;刘俊超

    目的 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并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34例,其中经TIPS并导管接触溶栓14例,经皮经肝导管接触溶栓17例,3例手术未能成功.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溶栓时间、溶栓效果、并发症及血栓复发情况.结果 经TIPS并导管接触溶栓14例,术后平均溶栓时间7.2d,影像检查见门静脉再通(>75.0%)患者11例(78.6%),并发症4例(28.6%),随访过程中1例(7.1%)血栓复发.经皮经肝导管接触溶栓17例,术后平均溶栓时间10.1d,影像检查见门静脉再通6例(35.3%),并发症8例(47.1%),随访过程中7例(41.2%)血栓复发.经TIPS并导管接触溶栓较经皮经肝导管接触溶栓溶栓时间缩短(P =0.033),门静脉再通率(>75.0%)高(P=0.029),血栓复发率低(P =0.045).结论 经TIPS与经皮经肝导管接触溶栓均能有效溶解急性门静脉血栓,且TIPS疗效优于经皮经肝途径.

  • 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经导管溶栓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中的应用

    作者:赵选忠;金志宏;谢晓亮

    目的 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经导管溶栓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病人65例,其中普佑克组35例,采用普佑克经导管溶栓,对照组30例,采用尿激酶,观察溶栓前后变化.其中普佑克实验组22例(实验组)与尿激酶对照组(30例)比较,评价两组溶栓后动脉通畅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普佑克组35例病人,33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0例,21例有效,9例无效,有效率为70%.两组病人术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值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再通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普佑克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

  • 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聂中林;高涌;余朝文;卢冉;陈世远;孙勇;宋涛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手术取栓和溶栓治疗的疗效,探讨其佳治疗方法。方法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45例,11例采用单纯手术取栓,84例采用杂交手术治疗,121例采用全身系统性药物溶栓,29例采用联合腔静脉滤器导管直接溶栓。结果18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75.9%,随访时间4~86个月,平均49个月。症状完全消失者中,单纯手术取栓组占27.2%(3/11),杂交手术治疗组占21.4%(15/70),导管直接溶栓组占50%(8/16),均高于全身系统性药物溶栓组13.1%(12/92)。全身系统性药物溶栓组肢体发生浅静脉曲张和皮肤色素沉着者占48.9%,均高于其他三组。结论手术取栓可以保护部分患者下肢的主干深静脉瓣膜,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联合腔静脉滤器导管直接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老年人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 我国急性下肢缺血外科治疗现状分析

    作者:卢勇;郑月宏;刘昌伟

    目的 分析我国急性下肢缺血(ALI)外科治疗现状和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以改善预后.方法 通过荟萃分析方法,分析近10年国内发表的急性下肢缺血文献的文献资料,了解其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47个中心共32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68.4%患者病因为房颤,10.7%患者合并高血压.股动脉是常见的病变部位,45.2%患者股动脉受累.开放手术是ALI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89.4%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其中95.6%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救肢率为81.7%±12.7%.以CDT为代表的介入手术治疗在国内逐渐开展,93.4%为2005年以后文献报道,救肢率为98.1%±3.7%.总体水平的平均救肢率,并发症率,截肢率及30d死亡率分别为:82.9%±10.9%,17.8%±16.4%,11.7%±9.8%和5.4%±4.4%.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肾功能不全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分别占所有并发症的35.4%和17.5%.心脏意外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占所有死亡患者的32.7%,发生心脏意外者65.4%死亡.结论 房颤是导致急性动脉栓塞的首要病因.动脉取栓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主要传统方法,而导管溶栓技术已有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以取代部分外科手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围手术期的有效抗凝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 分段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李志勇;周栋;王晶;张安平;郭发才;宋润泽;袁东

    目的 探讨经股、腘静脉分段置管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于34例DVT患肢在滤器植入后患肢股、腘静脉分别盲穿置管,经腘静脉鞘管留置溶栓导管;分别在股腘鞘管、溶栓导管泵注尿激酶及肝素钠溶栓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置管成功,无明显穿刺并发症.溶栓治疗后患肢症状均显著好转或完全消失,造影可见髂外静脉及远侧股腘静脉血栓消溶满意;发现伴有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24例,均行球囊成形术,其中支架植入21例.结论 股、腘静脉分段置管溶栓可缩短溶栓时间,提高溶栓效率,进一步改善髂静脉的溶栓效果.

  • 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失败后介入补救方案的探讨

    作者:公茂峰;顾建平;陈国平;何旭;楼文胜;陈亮;苏浩波;宋进华;施万印;赵伯翔

    目的 探讨尿激酶经导管溶栓(UK-CDT)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LEDVT)失败后的介入补救方案.方法 搜集采用UK-CDT治疗的LEDVT患者343例,其中UK-CDT治疗成功和失败分别为281例和62例,对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UK-CDT治疗失败62例患者分别采用了替换抗凝药物、增加溶栓剂量、替换溶栓剂、血栓减负荷或开通流出道补救措施.结果 血栓溶解率(<50%与≥50%)在发病时间、溶栓时间、UK用量及是否合并HIT等有相关性(P<0.05).UK-CDT失败患者介入补救治疗血栓溶解率(≥50%)为77.4% (48/62),替换抗凝药物、增加溶栓剂量、替换溶栓剂、血栓减负荷或开通流出道血栓补救治疗的溶解率(≥50%)分别为92.3%(12/13)、45.5% (5/11)、81.3% (13/16)、83.3% (10/12)和80.0% (8/10),患肢肿胀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补救期间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8.6% (5/62).结论 UK-CDT溶栓失败后立即行补救性介入治疗有助于提高血栓溶解率,改善症状、体征,不失为一种安全、积极有效的策略选择.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手术取栓联合持续灌注治疗中期下肢动脉血栓46例报告

    作者:吴云;梅志军

    目的:评估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手术取栓联合持续局部灌注溶栓治疗中期下肢动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6例病人就诊时间均属发病中期,在DSA监测下接受股动脉切开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有基础狭窄病变者选择行股深动脉成形、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或支架成形术,患肢留置导管局部尿激酶溶栓,配合抗凝、扩管、活血等治疗.结果:46例病人平均住院时间5.4 d,显效30例,有效Ⅰ型8例,有效Ⅱ型5例(其中膝下截肢、截趾2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93.48%,肢体存活率95.63%.结论:DSA下手术取栓联合持续局部灌注溶栓治疗中期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病人具有诊断准确、治疗彻底、住院时间短、救肢率及存活率高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136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