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胞外多糖蛋白复合物的检测

    作者:崔显念;黄丽亚;孙解生;徐先早;李祚品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属人体正常菌群.随介人性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现成为院内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本研究通过刚果红黏附试验和刚果红-阿利新蓝联合染色,对采自临床的CNS标本进行胞外多糖蛋白复合物检测,以胞外多糖毒力指标作为确定CNS致病性的一个可能性依据,可为医院有效控制CNS感染提供实验基础.

  • 冠状动脉内置支架术后抗凝剂使用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吕娜

    随着介人性心脏病学的飞速发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以其有效的缓解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而成为治疗冠心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 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曹莎丽

    心脏病介人治疗,又称为心脏病侵人性治疗,是通过体外操纵心导管进行心脏病治疗的一种操作技术.飞速发展的介人性心脏病学对内科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是我们急待研究的课题.介入治疗的式功与术前术后的护理休戚相关.如程敏认为,术前准备的不充分可导致术中的配合不良,术后护理没到位可能会出现出血、梗死.甚至可能由于生命体征的变化未能及时发现,使患者出现新的危险[1].

  • 高浓度臭氧注入猪蛛网膜下腔后对脑脊液和脊髓的影响

    作者:田锦林;张金山;肖越勇;刘江涛;杨波;李家开;于淼

    目的 观察高浓度臭氧注入猪蛛网膜下腔后脑脊液常规、生化改变及脊髓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 小型猪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头,A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高浓度臭氧后第二天处死取材,B组在1周后处死,c组在1个月后处死,D组在3个月后处死.透视下用21G Chiba针沿L4~5棘突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注入10 ml 90μg/ml臭氧.分别在术前、术后30 min、1周、1个月和3个月抽取脑脊液2 ml行常规及生化检验,并进行CT、MRI检查,按照分组处死动物,取出腰段脊髓行大体及光镜下观察.结果 术后实验动物均无严重的行为异常.各阶段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验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影像学检查未见脊髓损伤征象,术后各阶段脊髓大体及光镜下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高浓度臭氧10ml以下注入猪蛛网膜下腔是安全的,该实验为临床治疗椎问盘突出症时误穿人蛛网膜下腔提供安全性依据.

  • 肝脓肿的超声造影特点

    作者:夏宇;姜玉新;戴晴;吕珂;高嫔;张缙熙

    目的 探讨肝脓肿的超声造影特点.方法 对16例16个穿刺病理或抗感染治疗随访证实的肝脓肿进行超声造影,并分析其造影表现与特征.结果 16个肝脓肿常规超声表现:中高回声伴低回声晕环1例(1/16,6.3%)、不均匀中高回声7例(7/16,43.7%)、低回声伴高回声晕环7例(7/16,43.7%)、边界不清低回声1例(1/16,6.3%);超声造影表现为病灶周边肝实质轻度增强者1例(1/16,6.3%),病灶呈蜂窝状增强、内见多个无增强Ⅸ者7例(7/16,43.7%),脓肿壁增强、但内部无增强者7例(7/16,43.7%),病灶轻度增强者1例(1/16,6.3%).2个病灶(2/16,12.5%)动脉期显示出肝段一过性增强征象.超声造影前16个病灶常规超声诊断正确者11个,4个病灶未能确定,1个病灶误诊;超声造影后16个病灶15个诊断止确,1个病灶误诊.结论 肝脓肿超声造影特点具有多样性,超卢造影对于常规超声不能确诊的肝脓肿诊断有一定帮助.

  • 介入治疗后CT表现不典型的肝癌残留和复发病灶的早期诊断

    作者:陈耀庭;许林锋;孙宏亮

    目的 探讨MRI、PET/CT早期诊断肝细胞癌(HCC)介入治疗后CT表现不典型的残留及复发病灶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HCC患者的资料,术后定期复查发现甲胎蛋白(AFP)升高,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呈不典型表现,经MR和(或)PET/CT检查发现HCC残留和复发病灶.对所有病灶均获得病理结果.比较治疗前、后的AFP.结果 对19例HCC患者行MR检查25例次,发现31个结节;PET/CT检查14例次,发现17个结节,MRI、PET/CT联合检查共发现35个结节;诊断HCC残留和复发病灶31个,直径0.90~2.50 cm,平均(1.50±0.32)cm.介入治疗后1、4周,AFP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PET/CT诊断肝内残留和复发病灶的敏感度分别为87.10%(27/31)、89.47% (17/19),MRI联合PET/CT的诊断敏感度为100%(31/31).结论 MRI、PET/CT均能较好地早期诊断HCC患者介入治疗后CT表现不典型的残留及复发病灶;MRI联合PET/CT能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假阴性和假阳性.

  • 生物可吸收依维莫司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系统2年随访及多种成像法结果

    作者:Serruys PW;Ormiston JA;Ormiston Y;张瑞生

    生物可吸收支架较金属药物洗脱支架(DES)有可能减少晚期支架内血栓(ST)的发生,因不存在外源性的金属材料和血液相接触,所以不必顾虑血管内皮化延迟或不完全.此外,永久置入的金属支架会影响外科血运重建,堵塞边支血管,妨碍血管的扩张性重塑和血管舒缩反应,还将影响非介人性检查如冠脉多层CT和MRI的成像.

  • 双心房同步起搏发生交叉感知引起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一例

    作者:黄文新;阳跃忠;陈建中;潘迪华;阳光辉

    双心房同步起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旨在恢复双心房同步激动,从而防止由房间阻滞引起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新技术.我院应用该技术过程中,有一例发生交叉感知(cross talk)导致起搏器介人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

  •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周围软组织静脉畸形

    作者:张莉;王君;张成书;周平辉;钱景瑜;李旭文;葛树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周围软组织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3月至2007年10月收治静脉畸形患者32例,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视病灶情况(病灶的部位、深浅与重要组织的毗邻关系等)分别选择缓慢推注无水酒精+博来霉素和单纯博来霉素,3周后若患者未达治愈可重复治疗.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1-6次,平均3次,操作可在门诊进行,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治愈27例(84.4%)、好转5例(15.6%)、无效0例.无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静脉畸形是一种微创、疗效高、可重复、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的方法 .

  • 高度关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诊断和治疗的风险

    作者:缪中荣

    在过去的10年,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项重要补充技术,其发展可谓突飞猛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数据库显示,2000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DSA的病例数为200余例(次),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病例数不足100例;而2008年,接受DSA的患者1500例(次),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病例数为490例.

  • 头颈部肿瘤术后大动脉破裂出血的救治

    作者:刘明波;武文明;王嘉陵;王君;刘良发;赵辉;黄德亮;韩东一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术后颈动脉破裂出血的救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年10月至2009年8月对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后颈部大动脉破裂采取的X线介入栓塞和介入内置覆膜支架的救治.7例患者中6例系颈总动脉破裂,1例为颈内动脉破裂.全部患者于肿瘤切除术前或术后曾行放射治疗,其中动脉破裂前手术创面经胸三角皮瓣修复1例,额部带蒂皮瓣修复1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1例.动脉破裂止血成功后5例局部清创,根据情况的需要,必要时采用肌瓣修复.结果 7例患者中5例患者经X线导管介入得到成功救治,其中3例采用动脉内置覆膜支架,2例行动脉栓塞;另2例因瞬间出血量大而来不及救治死亡.救治成功病例其动脉危险区随后经胸大肌皮瓣修复2例,颏下瓣修复1例,局部肌瓣修复1例,另1例因创面较小而未行皮瓣修复.颈总动脉破裂经置人覆膜支架成功救治的3例患者目前已分别生存6、12及20个月;2例颈总动脉破裂介入栓塞患者分别于抢救成功后2个月和13个月死于血管再破裂.结论 有预案的及时抢救,采用X线介入治疗是抢救颈部大动脉破裂的有效方法,救治后应及时采用转移肌皮瓣覆盖保护动脉.X线介入覆膜支架可基本恢复头颈部正常的血供,并发症少,可能较动脉栓塞更为可靠.

  • 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单鸿;黄明声;姜在波;朱康顺;杨杨;陈规划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患者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移植术后发牛肝动脉并发症,并接受肝动脉溶栓、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或)肝动脉支架置入术等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肝脏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较好组,比较2组胆道并发症、肝动脉再狭窄、早期并发症或是晚期并发症等15项变量,采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筛选出影响介入治疗疗效的因素.结果 2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36 d,中位随访时问464 d(3~1037 d).其中预后不良组11例(5例再次肝移植,6例死亡),平均存活时间191 d,中位存活时问为73 d(3~616 d);预后较好组10例,移植肝平均存活时间706 d,中位存活时间692 d(245~1037 d).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胆道并发症、血总胆红素水平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危险因素是胆道并发症(P=0.027,OR=22.818). .结论 伴有胆道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 肝内门腔分流术支架与血管支架组织成分的对比研究

    作者:卢勤;安艳丽;邓钢;方文;朱光宇;牛焕章;余辉;李国昭;王甄;魏晓莹;滕皋军

    目的 对比研究经猪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与血管支架术后组织成分的异同,为TIPS与血管支架再狭窄的形成机制及防治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 对6只25 kg的家猪进行TIPS术,建立TIPS猪模型,并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14~28 d后处死,取出肝脏TIPS组织及支架段静脉绀织做病理检查,包括大体标本检查、电镜检查,病理切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分析抗平滑肌肌动蛋门-α、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波形蛋白、肌球蛋白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转化牛长因子-β(TGF-β)表达.将TIPS组织与血管支架组织进行上述多项指标的对比分析.所获数据进行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结果 动物处死时,6只猪有4只,TIPS通道出现不同程度再狭窄,其中有2只TIPS通道完全堵塞,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后静脉支架均通畅,仅见支架通道内壁为一薄层内膜组织覆盖,腔内尤狭窄.电镜检查,TIPS再狭窄组织较为稀疏,较多胶原基质与纤维,细胞成分少至中等量,细胞形态多样且不规则,可见平滑肌细胞、少量成纤维细胞及成肌纤维细胞,细胞含丰富分泌颗粒;TIPS支架通畅组织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含中等量的细胞成分,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细胞器幕本正常.支架段静脉组织含大量胶原纤维,细胞成分较多,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较少.免疫组化检测:抗平滑肌肌动蛋白-α,TIPS再狭窄组织表达强阳性,TIPS通畅组织表达也较强,支架段静脉组织表达较强,但阿性细胞明显稀疏;PCNA在TIPS冉狭窄组织表达强阳性,在,TIPS通畅组织表达也较强,在支架段静脉组织表达明显较弱;波形蛋白在支架段静脉组织表达较强,在通畅的TIPS支架通道组织中为阳性表达,而在TIPS支架再狭窄组织中表达减弱;肌球蛋白在TIPS再狭窄组织表达为弱阳性,而在TIPS通畅的支架组织与支架段静脉组织表达更弱.Western blot检测TGF-β,支架段静脉组织、正常静脉组织对照、正常肝组织埘照、TIPS狭窄组织及TIPS通畅组织的吸光度比值(TGF-β/β肌动蛋白)中位数分别为0.23、0、0、 0.57、0.30,对所获条带的光密度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8,P<0.01).结论 猪模型中,TIPS再狭窄组织中主要为抗平滑肌肌动蛋白-α阳性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强,细胞型稳定件低;通畅的TIPS组织与支架段静脉组织相似,表达波形蛋白的成纤维细胞较多,细胞较稳定.

  • 现代冠心病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

    作者:胡大一;李瑞杰

    现代冠心病治疗的三条主线--药物治疗、介人性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每一具体病例而言,在决定治疗主线以前,应先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 15例孤立性肿瘤的氩氦刀治疗

    作者:李建雄;焦顺昌;杨俊兰;李方;戴广海;赵宏;白利

    目的:探讨氩氦刀治疗孤立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例单个病灶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氩氦刀治疗.结果:13例患者的肿瘤病灶被氩氦刀所形成的冰球100%覆盖,其余两例患者肿瘤病灶冰球的覆盖率也在90%以上.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例,有效率达100%,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其中1例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达15个月.结论:氩氦刀治疗孤立的肿瘤病灶安全有效,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 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作者:张繁之;盛国太

    随着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大量应用及介入治疗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iatrogenic femoralartery pseudoaneurysm,IFAP)已成为经股动脉人路行有创检查和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行有创检查时为0.2%~0.5%,介入治疗时为2%~8%[1].我们在超声引导下对5例由于介人性诊断或治疗所致的IFAP患者行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并使瘤腔成功闭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普罗布考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其昌;尹瑞兴

    1977年Gruentzing施行第1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人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80年代以后该技术不断完善,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临床上,PTCA后有30%~35%的患者发生再狭窄[1],使其所获得的效益减少,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难题,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防治再狭窄的方法.普罗布考(化学名:丙丁酚)初在美国上市仅作为降脂药使用,由于对其复杂的作用机制认识不清,致长时间没有得到重视,但近十几年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普罗布考具有很独特的抗动脉硬化(AS)作用.尤其是普罗布考在防治PTCA后再狭窄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现综述如下.

  • 脑血管病的神经外科研究十年进展

    作者:沈建康

    近10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工艺和设备的进步,以及团队观念的更新、临床经验的积累,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10年的实践已经超越了过去有关血管内治疗与显微外科治疗策略的争论.当代的神经外科医师在坦率的评价越来越多的经验之后,更为理性地认识到这两种外科技术的优点和局限.

  • 国产支架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肺减容术初步应用

    作者:范勇;吴琦;梁春宝;杜钟珍;李萍;李玉萍;王金荣;沈淑敏

    纤维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ronchoscopic lung volume reduction,BLVR)因其微创、方法简单,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国外报道处于多中心试验阶段.

  • 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和预防

    作者:文世荣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其治疗包括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介人性治疗三个方面.

5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