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掌叶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徐庆;覃永俊;苏小建;罗伟生

    目的 研究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掌叶大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过氧化麦角甾醇(Ⅰ)、β-谷甾醇(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大黄素(Ⅴ)、芦荟大黄酸(Ⅵ)、大黄酸(Ⅶ)、反式1,2-二苯乙烯(Ⅷ)、反式桂皮酸(Ⅸ)、没食子酸(Ⅹ)、丹叶大黄素(Ⅺ)、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Ⅻ)、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ⅩⅢ)、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Ⅹ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ⅩⅤ).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Ⅱ、Ⅷ、Ⅸ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唐古特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高亮亮;许旭东;南海江;杨峻山;陈士林

    目的 研究蓼科大黄属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经核磁和质谱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2)、大黄素甲醚(3)、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4)、大黄酸(5)、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6)、大黄素8-0-βD-吡喃葡萄糖苷(7)、林氏莲花掌素(8)、4-(4'-对羟基苯基)-2-丁酮-4'-O-β-D-葡萄糖苷(9)、白黎芦醉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白黎芦醇4'-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11)、6-羟基酸模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3)、儿茶素(14)、对羟基苯丙烯酸葡萄糖酯(15)、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酯(16).结论 化合物15、16为首次从唐古特大黄中分离得到.

  • 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魏玉辉;张承忠;李冲;陶保全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重结晶、MS、1H-NMR、13C-NMR等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Ⅲ)、大黄素(emodin,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结论该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藏边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爱芹;李军林;李家实

    目的 研究藏边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MS、~1H-NMR、~(13)C-NMR谱学方法结合化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藏边大黄干燥根与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大黄素(4),芦荟大黄素(5)、波叶素(6),胡萝卜瞢(7)、d-儿茶素(8)、反式-3,5,3',4'-四羟基茋(9)、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6"-O-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11)、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大黄素甲醚-1和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a和13b)、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4)、蔗糖(15).同时得到一种大黄酸类似物.因量少未得到终的结构确定.结论 化合物11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波叶苷(rheoside),化合物13a和13b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何首乌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袁炜;高增平;杨建波;王爱国

    目的 研究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M-8型)、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色谱和液相制备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何首乌提取物55%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unberginol C 6-O-β-D-glucopyranoside (1)、对羟基苯甲醛(2)、反式-N-咖啡酰酪胺(3)、(Z)-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4)、(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5)、白藜芦醇-3-O-β-D-(2"-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6)、(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3"-没食子酰)-葡萄糖苷(7)、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8)、torachrysone-8-O-β-D-glucoside (9)、大黄素-8-D-β-D-葡萄糖苷(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何首乌丁素.化合物3和8为首次从何首乌中分离得到.

  • 单脉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承忠;宋龙;李冲;魏玉辉;陶保全

    蓼科大黄属植物单脉大黄Rheum univerve Maxim.分布于我国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区[1].据文献[2]报道在内蒙古民间将其根作土大黄入药,但其他几省区并未见药用.试图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来探讨其是否有药用价值.

  • 沙拐枣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侯峰;郭汉文;靳玲;田金苗;张满来

    目的 对蓼科植物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分离并鉴定.方法 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95%乙醇回流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解析分别鉴定为阿魏酸(Ⅰ)、香草醛(Ⅱ)、异香草酸(Ⅲ)、丁香酸(Ⅳ)、山柰酚(Ⅴ)、槲皮素(Ⅵ)、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Ⅶ)、L-卫矛醇(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Ⅹ).结论 化合物Ⅱ~Ⅴ、Ⅷ均为首次从本属分离得到.

    关键词: 蓼科 沙拐枣 阿魏酸
  • 拳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晓秋;李维维;华会明;沙沂;陈发奎;吴立军

    拳参为蓼科属植物Polygonum bistorta L.的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之功[1].其化学成分报道较少,近年曾报道从拳参95%乙醇提取物中鉴定了酚酸、黄酮类化合物[2,3],本实验进一步从中得到4个化合物,即(3-甲氧基酰胺基-4-甲基苯)-氨基甲酸甲酯[(3-methoxycarbonylamino-4-methyl-phenyl)-cabamic acid methylester,Ⅰ]、(3-甲氧基酰胺基-2-甲基苯)-氨基甲酸甲酯[(3-methoxycar-bonylamino-2-methyl-phenyl)-cabamic acid methylester,Ⅱ]、阿魏酸(freulic acid,Ⅲ)和山柰酚(kaempferol,Ⅳ).其中Ⅰ和Ⅱ为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RP-HPLC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

    作者:衣洪福;陈万生;张汉明

    虎杖系蓼科蓼属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根茎和根,采挖时间在春秋两季.虎杖异名(<尔雅>),入药始见于<雷公炮制论>,传统上用于瘀诸症,可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根据<中华本草>记载:虎杖"主治妇女闭经,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跌扑损伤,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火烫伤".

  • 矮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康晖;向兰;范国强;李青山;王学臻;段豫萍;秦晨;郑俊华;果德安

    目的对矮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压、减压硅胶柱层析、ODS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其石油醚、氯仿部分及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I)、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nic acid,Ⅳ)、谷甾醇(sitosterol,Ⅴ)、谷甾醇葡萄糖苷(sitosterol-3-O-glucoside,Ⅵ)、葡萄糖(glucose,Ⅶ)、大黄素-龙胆二糖苷(emodin-gennobioside,Ⅶ)和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IX).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矮大黄中分离得到,其中大黄素-龙胆二糖苷为首次从大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篇蓄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于兆海;孙结

    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为蓼科(Polygo-naceae)植物萹蓄的全草.中医认为其能利水通淋,杀虫止痒.主治淋症,小便不利,黄疸及各类寄生虫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萹蓄全草提取物具有利尿、降压、抗菌等作用.

  • 河套大黄的蒽醌类成分研究

    作者:李军林;王爱芹;李家实;贺文义;孔漫

    从河套大黄干燥根与根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10 个蒽醌类成分.经化学方法和波谱学鉴定,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 (chrysophanol, Ⅰ)、大黄素甲醚 (physcion, Ⅱ)、大黄素 (emodin, Ⅲ)、芦荟大黄素 (aloe-emodin, Ⅳ)、大黄酸(rhein, Ⅴ)、大黄酚-1和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1 and 8-O-β-D-glucopyranoside,Ⅵa和Ⅵb)、大黄酚-8-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 Ⅶ]、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glucopyranoside, Ⅷ)、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 Ⅸ).其中Ⅶ为一新化合物,Ⅵ、Ⅷ、Ⅸ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华北大黄中芪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王爱芹;李军林;吴祖泽

    华北大黄系蓼科大黄属波叶组Rheumfranzenbachii Munt.的干燥根与根茎,味苦、性寒,有泻热、通便、破积、行瘀的功能,用于热结便秘、湿热黄疸、痈肿疔毒、烫火伤[1].该植物资源在河北围场极其丰富,当地曾以其茎加工成罐头出售.但该植物地下部分因被列为大黄的伪品,而未能实现应有的价值.

  • 巴天酸模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高黎明;魏小梅;郑尚珍;沈序维;苏耀曾

    目的研究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从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与已知化合物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α-细辛醚(Ⅱ),大黄素甲醚(Ⅲ),大黄素-1,6-二甲醚(Ⅳ),大黄素(Ⅴ),大黄酚(Ⅵ),xanthorin-5-methylether(Ⅶ),牛蒡子苷(Ⅷ),3-羟基牛蒡子苷(Ⅸ),3-甲氧基牛蒡子-4″-O-β-D-木糖苷(X),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Ⅺ),山奈酚(Ⅻ),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Ⅻ),异鼠李素( ),山奈素-3-O-β-D-葡萄糖苷(XV),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芸香糖苷(XVI).结论化合物X为新化合物.

  • 窄叶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向兰;郑俊华;果德安;寇晋萍;范国强;段豫萍;秦晨

    目的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 个蒽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Ⅴ)和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窄叶大黄中分得.

  • 大青叶、蓼大青叶的鉴别与合理用药

    作者:王永艳;孔增科

    我国幅员辽阔,中药品种众多,产区广泛.由于历史上本草文献记载不一、地方用药习惯不同、现代医药学分科过细、药不精药和医不通药等原因,中药应用中存在着品种混乱、名实不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中药疗效和信誉.

  • 大黄炮制品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叶彩云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大黄炮制品有: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等.其炮制方法不同,则作用不同,归经侧重也不同,临床应用也就有所区别.我们在临床用药上应辨证选用不同炮制品,从而适应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病情需要.

  • 何首乌、赤首乌与白首乌的鉴别

    作者:王军强;吴波;王军玲

    长期以来,人们对何首乌、赤首乌与白首乌三者关系的认识极为模糊,甚至许多从事中医工作多年的医务人员也不能说清其中区别,在临床应用中只知所用为何首乌而不知所用为赤首乌还是白首乌.下面试将何首乌、赤首乌与白首乌三者的关系作一下梳理,并将赤首乌与白首乌的性能作一下对比介绍,以期此能对广大同仁有所启发与帮助.

  • 浅谈何首乌

    作者:姜金凤

    何首乌药材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其性微温,味苦、甘、涩.何首乌又分为生首乌与制首乌两种,将植物何首乌的块根采挖之后,洗净晒干者称生首乌,主要在于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将生首乌用黑豆汁拌匀蒸制,使黑豆汁全部浸入生首乌中,取出晒干者为制首乌.生首乌与制首乌的性味、功用与主治均有所不同,中老年用于体虚滋补者应服用制首乌,阴血亏虚所致须发早白者亦常用制首乌.生首乌常用于阴虚证、疮痈及大便干燥便秘者.

  • 中国蓼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张文根;杨赛钢;李波;陈少风

    我国有蓼科植物13属约235种,37变种.通过对已报道的蓼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综述分析,表明:大黄属、何首乌属、虎杖属与酸模属都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而养麦属与蓼属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极少有蒽醌类存在.蓼科植物化学成分主要为蒽醌类和黄酮类,鞣质在该科中普遍存在;生物碱很少、有些属还含有芪类.

65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